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解简易方程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初步掌握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会把未知数的值代入已知条件看是否符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初步的类推和迁移的能力及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本节课是学生初次利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上完后,感觉有不少问题存在。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学生从具体的数过渡到抽象的用字母表示数,从用算术解决问题过渡到用方程解决问题,是认知学习方面的一个大转折。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探究学习外,教师还要找到学生接受知识的关键点,从关键点切入,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让学生顺利地过渡这个转折。下面是本人的几点粗略看法:一、围绕等量关系,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是抽象的,初学用字母表示数的学生,还停留具体的数的层面上,运算的结果也还停留在具体的数字结果上。要用字母表示数,要用字母表示运算结果,一时还不适应。因此,初学用字母表示数,用等量关系切入,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二、抓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用方程解决问题,是学生解决问题方法上的一大转折。学生从算术解决问题转向用方程解决问题,在学习认知方面产生一定的障碍。在思维方面,受算术解决问题的影响,在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又会回到算术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因此用方程解决问题,要抓好二个关键点。第一:分析题意,找出问题中的主要数量。分析主要数量是找“等量关系”的前提,因此弄清题意,找主要数量很重要。第二:根据主要数量,找等量关系。“等量关系”是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依据,是学生列出方程的突破口和关键点。三、教给方法,寻找“等量关系”1.依据题目意思找“等量关系”2.在关键句中找“等量关系”3.在计算公式中找“等量关系”四、抓方法比较,促进解决问题方法的分化初学方程的学生,一开始算术解决问题干扰用方程解决问题;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之后,又回头干扰用算术解决问题。因此,学生用方程解决时,要善于进行算术解与方程解的比较,目的在于分化巩固算术解决问题,分化优化方程解决问题,同时也让学生理解方程的顺向思维。总之,教师除了应该向学生讲清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基本方法,从可直接言传的角度向学生展示解方程应用题的过程,使学生能仿此形式解决问题,表述问题;还应该间接地,从改善学生审题过程的心理品质出发,培养学生正确进行题意内化的能力,从而更有效地解决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难点,努力实现以培养人的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