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ID:300772

大小:4.22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04-18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最新2017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小棒、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什么是平均分?  2.填空:  (1)16里有()个2。24里有4个()。  (2)()最大能填几?  动手操作,探究意义  (一)活动  1.脑力热身运动:用9根小棒摆出下面的图形,各能摆几个独立的图形?  摆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汇报出现两种摆放情况:  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就叫做余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列式  1.正好分完的情况,可以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吗?  9÷3=3  结合这种摆放情况,解释这道除法算式的含义。  2.像这种没有正好分完的情况,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呢?  学生尝试,教师讲解。  9÷4=2(个)……1(根)  结合这种摆放情况,解释这道除法算式的含义。  3.余数表示什么?  观察比较这两道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再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三、练习巩固,教学拓展。  1.读含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很快说出商和余数。  2.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1)学生读题,根据题意独立完成。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第1小题算式中每个数分别在图中表示哪个部分?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余数的单位?  3.分享“余数的来历”。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课后请你们找一找,生活中那些问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解决。  五、布置作业:同步,练口算。  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经历了这一次活动,我认为我们的对象是除法的本身在平均分正好分完时可以用没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而在平均分后有剩余就要运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这只是除法计算中的另一种情况。因为学生在学习有余数除法以前,已经认识了除法,知道要把一个数等分,可以用除法计算。至于这个数能不能正好分完,对每一个人来说,在没有计算或进行分的实践之前,是不会知道能分完或不能分完的。只是在建构了除法后,在进行计算时,需要我们研究会出现的两种情况。通过直观形象的学具操作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用9根小棒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把小棒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