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主题:因数和倍数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内容目标中的相关要求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2.教材分析《倍数和因数》是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其性质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相当抽象。教材通过乘法算式借助整除的模型n÷a=b直接给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在地位上,这节课是因数、倍数的概念引入,为本单元后面的内容、以及第四单元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提供了必需且重要铺垫。教材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新知。教材安排了四个环节:1.组织学生回忆求商的方法,在分类活动中构建整数除法的概念,为因数和倍数的教学做好准备。2.让学生自主读题、读图,并用自己的话讲述题意、图意后独立练习。3.让学生先独立求18的因数再充分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和理由,然后让全体学生对他们的解释作出评价。这样,学生便在交流互动中,自主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4、让学生先独立求2的倍数再充分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和理由,然后让全体学生对他们的解释作出评价。这样,学生便在交流互动中,自主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乘法和除法有了丰富的认识,积累了一些数的有关知识和学习经验。但有一些经验对本节课的学习是有干扰作用的,如:二年级学习的“倍的认识” 已经认识了“倍数、一倍数、几倍数”,其实那是对“倍的认识”而不是现在要学习的整除条件下的“倍数”。学生总将乘法与除法孤立开来,认为乘法中有因数、除法中有倍数。教学时要通过分类思想的渗透,理解因数和倍数的特征,避免机械记忆。学习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会用因数、倍数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3.能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评价任务任务1:通过观察思考能说出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任务2:通过思考会根据题目要求正确求出一个数的倍数。任务3:尝试解答练习题,并在班级内交流方法,能在作业本上正确求出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学生说出分类结果和分类的方法。
出示准备题:
12÷2 8÷3 30÷5 4.5÷9……
提问:把这些算式怎样分类,并说说你的方法。
学生会说出三种分类和依据。
环节二
深入
探究
自主
学了
学生会说出18的所有因数。
出示例1,提问:你能找出18的因数吗,怎么找的。
学生会18的说出所有因数。
学生按照顺序说出30和36的所有因数。
提出问题:30的因数有哪些,36呢?
按照一定顺序说出30和36的所有因数。
学生说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观察30和36的因数你从中发现什么。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能说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学生会说出2的倍数。
出示例1,提问:你能找出2的倍数吗,怎么找的。
学生会说出2的倍数。
学生说出3和5的倍数和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提出问题:3和5的倍数有哪些?你从中发现什么。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倍数。
环节三
当堂检测
评了。
先独立思考,再独立交流,完成当堂检测题。
课件呈现当堂检测题,引导学生练习、交流、讲评。
能独立正确完成当堂检测题。
环节四
适量作业当堂收了
学生完成课堂作业。
布置作业
学生的作业当堂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