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问题》教学反思芳菲四月,如诗如画,因国培计划,与新店小学502班孩子相约,短暂的40分钟,却留给我无尽的遐想……一.课前交流,营造氛围。 因为和孩子们第一次接触,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我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和学生进行近距离的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数学中的相遇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不经意间将本节课相关学习内容作了有效渗透。为下面学习营造了一个祥和的氛围,打下了师生共情的情感的基础。二.动态表演,理解特征。“同时”“相遇”“相向”“时间相同”是相遇问题的四要素,是解决相遇问题的关键,所以上课伊始,我直接用课件出示四个关键词,让学生想一想,再让学生演一演:两人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直接到相遇的全过程;然后让学生说出全过程。通过这三个梯度的处理,顺应了学生的思维,由让学生对四个关键词的理解自然过渡到对数学相遇问题的理解,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因为这四个关键词既是相遇问题的四要素,又是解决相遇问题时学生必须收集的信息。三.运用课件,恰当有效。在引导学生理解速度和时,我充分利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一分钟两人同时出发,走了多少米?(7050)该给他取个什么名字合适?得到速度和。再演示走了两分钟就是两个速度和,三分钟就是三个速度和……直到相遇,通过动态的演示直观形象地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在此,我不需要过多地解释,学生自然地理解了速度和时间=总路程。四.抓住生成,回归本真。我始终认为数学课堂应该要抓住学生的“原”所谓原就是学生对知识原生态的理解。所以在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时,我给学生留足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依据题目中的信息找到相应的等量关系,结果学生汇报时出现的有:淘气所走的路程笑笑的路程=840米;840米淘气的路程=笑笑的路程;840米笑笑的路程=淘气的路程……可能学生汇报的与我之前预期的有些出入,但此时我们不能规避问题,针对学生出现的后两种等量关系,我让学生先列出方程再思考怎么解决这个方程,因为按学生目前的水平很难解出,我再让学生依据被减数等于差加减数的原理,把后面的两个关系式转化为第一种等量关系式,学生从比较中优化出用第一种等量关系列方程简洁易懂。在这一过程中我始终遵从学生的想法,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激活了他们的思维。“曲中意未尽,余音回味长”与新店孩子们的相遇,将是我人生旅途中最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