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先动手摆,明白即使有剩余,依旧是平均分。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可能刚好全部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再继续分。本节课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我主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协助学生逐步认识余数和有余数除法。首先,让学生通过分草莓的活动形成认知抵触,发生学习需要。让学生分6个、7个草莓,每盘分2个,可以分几盘?学生边操作边叙述自己摆的过程,根据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对比两次的算式。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一种是没有剩余的,一种是有剩余的。这时学生就发生了认知抵触,萌发学习需要,需要学习一种新的算法,顺势揭示课题。 接着引导学生以7个草莓,每盘分2个,还剩1个这种情况为例,讲述怎样写成除法算式,使学生知道剩余的1个在除法算式里叫“余数”,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初步建立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概念。 学生积极参与操作活动,再得出结果,从形象到笼统,便于学生掌握。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和探索的机会,学生面对数学问题,用自身的智慧去探求数学的奥妙。虽然在摆的过程中,学生交流中,课堂有点乱,但学生自身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到当平均分有剩余时,需要用一种新的算法来解决,那就是有余数的除法,而剩余的部分就是余数,凸显了有余数除法的的概念与意义,让学生在实际的情景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