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ID:311218

大小:8.2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15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今天是3月14日,上午是四年级组数学研讨课,本次于自红老师执教,课题是《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之后进行学习的,对利用图形的转化推导图形面积有了一定的基础。于老师也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理解掌握的。  于老师借助学生天天佩戴的红领巾引入,同时复习回顾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用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回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再问:平行四边形与拼成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这样一是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面的学习做好知识和方法上的准备。在探究学习环节,从一个问题开始:三角形能不能也转化成前面认识的图形?这样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让学生两人小组用手中的三角形拼一拼、摆一摆。(三个大组,分别用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学生展示、观察,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强调为什么要除以2。整个教学过程中,于老师用问题引领,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提出质疑,直观演示,观察思考,自主概括。每一个问题都很明确,能够引发学生新的思考。但这里面有两点不同的想法,需要商榷:一是学生拼成平行四边形之后,老师又拿了两个不一样的三角形,问为什么拼不成平行四边形呢?学生说这两个三角形不一样,教师让学生比一比手中的两个三角形是不是一样,出示这样一句话:任意两个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于老师在这里考虑得很细致,借助反例让学生质疑,明白拼摆的两个三角形之间的关系。但问题就出在“相同”两个字上,它和“完全一样”所表示的含义是不同的。教材中是用“完全一样”来描述两个三角形的,评课时房老师也提到“相同”可以说都是锐角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等,“完全一样”那就是形状、大小完全相同。二是学生在推导三角形面积时,学生这样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老师引导学生反过来: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在这里老师又借助一个较小的三角形和一个较大的平行四边形,出示之后问学生:这个三角形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儿吗。学生从直观上能看出不是,教师就引导学生用“三角形的面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来描述,并板书。同样在这里很为用心的老师点赞,这一点也是学生以后解题时容易判断错误的点。在这里我有一点不同的想法:这样一个强调有些打断了学生的思路,冲淡了教学的重点。这里的重点是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拼摆的图形和原图形之间的关系,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材的安排就是根据直观图描述图形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安排是有一定道理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操作,通过观察,发现三角形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把直观图示与抽象概括结合起来,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至于“三角形是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的一半”可以后面再完善,还要借助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在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完善概念,深化认识。在练习部分,于老师设计了三个判断:1.两个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3.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形状不一样相等,但面积都相等。对于练习的设计,我有些看法:首先,直接出示判断,而且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这样不太合适,课堂练习要先有基础性的,让每一个孩子对基础的知识掌握了,能够解决基础的数学问题了,然后再逐渐的加深。其次,练习的时候发现很多孩子拿不准,完全是靠猜,这就说明课堂上虽然涉及了这样的问题,但学生没有真正的理解,说明课堂上提到了,没有深入,因此学生理解也不够清晰。最后要说的是学生出现第三题判断错误的时候,教师没有用这节课后面的针对性练习来解释说明,二是拿上一节课画的平行四边形(形状不同,面积相等)来解释。针对上面的一些问题,我想建议老师们在备课时认真研读教材、研读学生。研读教材时要研读什么内容呢,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平时的教学,我从以下几点说说怎么研读教材。一、要读懂问题情境。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了解教材设置情境的意图,结合教学参考书思考怎样合理有效的利用这样一个情境,有时候可能会觉得教材中的情境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那就要思考用什么样的情境替代,替代的情境比教材中的情境好在哪里,教材中的情境可以怎样合理的修改等等。二、读懂教材内容的结构。要认真的阅读教材,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理解这节课要解决的重点内容,要学习哪些知识点,要体现什么样的数学思想或数学方法,这节课的内容与前面的知识有什么样的联系,为后面的学习起什么样的作用,这样把教材的内容结构理解清楚,在教学设计时就能够较好的把握重点,关注难点和关键点,设置有效的数学活动进行学习。三、读懂教材的呈现方式。研读教材时要仔细阅读教材中的呈现的每一个点,每一句话,了解教材中知识点是怎么呈现的,学习过程是怎么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呈现,每一步呈现的目的是什么。比如这节课教材中就是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猜想;然后根据猜想用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进行拼摆,转化图形;再观察发现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关系,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再利用公式解决问题。从教材呈现的方式我们就可以看出,这节课要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研究学习,重点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操作探究活动,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会利用面积计算公式求三角形的面积。这样就能够较好的把握教学的重点,课堂中进行有效的设计,保证课堂学习的效果。四、读懂教材的旁注和留白。教材在呈现内总结构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些旁注,有的是用学生对话的形式,有的是在旁边有一个小提醒似的文本框。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中就有一个提醒框:计算结果能约分的,一般要约成最简分数。这里就是提醒老师注意,在计算的过程中要给孩子以示范和强调。在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课,教材有一个留白的地方:我猜想……省略的是什么呢?学生会怎么猜想呢?教师要能够在这样一个留白处细细思考,作出充分的预设。五、读懂每一道习题。我们教材中设置的自主练习题目都是有一定的目的性和作用的,在备课的时候,我们要精心研读每一道习题,了解每一道习题考察的知识点,和要形成的能力,每一道题目的设计针对的是哪一个教学目标,怎么去处理,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些都是我们在备课时需要充分了解的。这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在练习的过程中深化理解,提升能力,同时发散学生的思维。只是一些粗浅的认识,相互交流、切磋,共同进步!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