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一、摆脱情境困扰,追求简单高效圆柱的体积教学是小学几何知识的重头戏。教学这节课时,我首先搜集了网上的大量课例,想寻找 一些灵感来装饰这节课的开头——创设怎样的情境才能新颖又能够为整节课的教学服务呢?想了好几套方案最后还是采用谈话法引出直柱体,再从直柱体牵出圆柱体,由此带出圆柱的体积的. 板书“圆柱的体积”课本是先让学生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它们的底面积乘高来计算”,再接着马上提问:“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让学生们猜一猜。猜想计算方法固然有好处,但要让学生马上做实验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我觉得这样教学引入,学生的思维跳跃得太快,衔接性不强,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的用意,课堂效果就会明显不佳。我认为,首先应复习一下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猜想,接着在回忆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之后,再接着探究。这样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过度自然、流畅,便于学生的思维走向正确方向,这时教师的引导才是行之有效的。二、 方法多样化,探究体积公式抛出问题“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时?”引导学生猜想,学生在情境中顺势思考猜想应该是圆柱的体积也是把底面积乘高得出,我进一步引导其拟定方案进行验证,课堂上出现三种方案:一、在圆柱形保温杯中倒满水,放入量杯,测得保温杯的底面直径、高,验证猜想;二、利用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方法进行迁移推导,验证;三、叠硬币,累加,用底面积乘高计算体积。学生均能合理设计方案并进行验证,得出结论,引导学生经历了从头到尾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积累了活动经验,培养其探究能力。三、 练习层层递进,弱化繁琐计算为了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计算圆柱的体积,在设计练习时要多动脑花心思去考虑怎样才能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不同类型的题目。通过反思,我概括出四种类型:1.已知圆柱底面积(s)和高(h),计算圆柱体积可以应用这一公式:V=sh。 )2.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计算圆柱体积可以应用这一公式:V=πr²h。3.已知圆柱底面直径(d)和高(h),计算圆柱体积可以应用这 一公式:V=π(d/2)²h。4.已知圆柱底面周长(c)和高(h),计算圆柱体积可以应用这一公式:V=π(c÷π÷2)²h。在巩固练习中,只要从这四种类型去考虑,做到面面俱到,逐层深入,由易到难,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好计算圆柱体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