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步混合运算》说课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两步混合运算》说课稿

ID:314494

大小:9.6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18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两步混合运算》说课稿本课指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顺序,掌握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准备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说课:一、领悟课程标准新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尽量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二、教材及学情分析“混合运算”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及两步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今后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问题的基础。教材通过游戏情景,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展开对简单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本节课的设计遵照以解决问题为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现实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体会运算的价值。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养成先想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由于二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再加之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讲,理解“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四、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教法及学法如下: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2.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对知识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而是靠学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探索获得。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道理,体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而不是把这个规定强行灌输给学生。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有个性的过程。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习题,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并有目的地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五、教学准备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制作课件六、教学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激发兴趣——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为了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基于以上想法,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铺垫,激发兴趣    课堂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爱表现的心理,对学生进行过关测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复习了旧知,为新课的学习起到了搭桥铺路的作用。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玩的年龄特点,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知道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哪儿吗?学生激动地喊:想!随即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发现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带入探究的氛围。(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又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在本课的第三个教学环节,我这样设计:第一步:从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中筛选出“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这个问题怎样解答。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列算式,并提示: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第二步: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师指名学生汇报,并把算法板书在黑板上。(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的清晰条理性。)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问:这些同学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重点明确:这几道算式都是先求3个组的人数,再加边上等待的人数。也就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后让学生观察,当算式里有加法和乘法时,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教学建议中提出: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后再问:有乘法和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那么有除法和加减法时该怎么算?尝试计算20-8÷2后再请学生观察黑板上的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吗?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算式里都含有两级运算,在加减法和乘除法同时出现时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并用课件出示。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这个环节中,加法在前和减法在前是计算的一个难点,最容易出错,我在这儿做了重点指导。 比如: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   (四)巩固运用,自我提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数学练习的设计必须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所以,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练习: 1.基础题:首先是说运算顺序,并进行计算。这些题都是对学生计算方法的进一步巩固。2.综合应用题:判断并改错。使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3.拔高题:练习十一第六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增强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五)总结评价 ,知识梳理一节课的总结,对整节课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也是对整节课的梳理。让学生谈收获,说感受,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七、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清晰,重点突出,对本节课有一个概括统领的作用。附:板书设计含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分步算式 :4×3=12  12+7=19    综合算式:7+4×3              =7+12              =19            4×3+7=12+7=19课后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学习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设计了以上教学环节。但是由于我的粗心,在教学生读算式时出错了,口语和书面语混淆了,当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