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抽样与系统抽样》教学反思这节课上完后,同组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给出了点评,这些点评使得我更清楚应该怎样上好一堂课,现将这些评价和建议整理出来,也是我对于这节课的一个反思。首先,因为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因此我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学的方法,通过提问问题,学生交流回答,教师点评或者找学生完善答案来让学生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因此,这节课最突出的地方之一就是问题的设置,通过设置问题串的形式,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所有的问题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反复琢磨,所以,在细节的处理和环节的安排上能够较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比如,在刚开始提出的两个问题:问题1:为了解我班61名同学的近视情况,准备抽取10名学生进行检查,应怎样进行抽取? 问题2: 为了了解我区高中生2400人,初中生10600人,小学生11000人的近视情况,要从这24000名学生中抽取240名学生进行检查,应怎样进行抽取?深入思考:能在所有学生中任意取240个吗?能将240个名额均分到这三部分中吗?这两个问题我的设计意图就是先让学生回忆旧知识,然后展示出两个具有对比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可以用旧知识解决,第二个问题通过两个深入思考说明如果用简单随机抽样得到的样本可能不具有代表性,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自主学习做铺垫。第二个优点就是在候答时间上的处理,如果是一些识记类的问题比如刚开始的请说出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及特点,以及简单随机抽样的两种方法以及步骤这两个问题我给出了5秒的候答时间,但是如果学生在说的时候不太熟练,我也会给出第二候答时,让他自己再组织一下语言然后回答,以免学生因为紧张答错,此时如果转而询问其他同学会让他感到挫败感丧失自信心,所以第二候答时如果运用得当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的。而一些复杂点的问题如:系统抽样的适用范围及步骤?本题若采用系统抽样,如何抽取?这两个问题我给出的思考交流时间分别是三分钟和两分钟。第一个三分钟是因为它需要通过概括课本上的例题来得到步骤并合理组织语言,第二个问题是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把理论步骤转化为实际问题的作答,所以比第一个问题需要的时间可以稍短一点。当然,这节课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地方,这节课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在叫同学回答完问题后,当学生回答的不完善,或者是不准确的时候,可以再叫几个学生进行补充,此时不必着急自己说出答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这个方面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理答方式,所以这一方面是很重要很关键的一环,我还需要继续努力。还有在学生的讨论环节,我在写完板书后,站在讲台上等待学生讨论结束,其实这个时候可以融入学生的讨论,解决学生讨论过程中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用比较精确的语言去表达观点。在这一个方面要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