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学习方法: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计算
加入VIP免费下载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计算

ID:322881

大小:21.79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05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计算 一、在学习化学知识中要做到三抓,即抓基础、抓思路、抓规律。 // 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是提高能力的保证。学好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 和基本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在做题中要善于总结归类题型及解题思路。化学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能驾驭 知识,记忆知识。 如化合价的一般规律,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态不同。 再如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需气体发生装置为试管。规律为只要是给固体受热无论是一种药品还是两 种药品用来制取气体都要用同制氧气一样的装置-即试管。 抓住规律可以加以运用如给出信息题告诉实验室制甲烷气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 虽然我们没学过这部分知识但根据固体受热制取气体的装置规律可知同制氧样。 再如根据化学式的计算,要抓好思路,什么题用化学式来计算即只要有元素的质量分数的题就先 要根据化学式来计算。 // 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特点:1.元素及化合物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相互渗透关系密切,要把这两者结合好。如由碳元素组成 的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的差异之大,硫酸由于浓、稀的不同而引起性质上有本质的不同。所以必须 把物质的性质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联系起来。 2.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紧密,规律性较强,知识系统都是从单质到化合物,都按存在 性 质 用途 制备的顺序进行的。而物质的存在、制备、用途都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因此学习中应紧紧抓住 物质的性质去带动其余的。如依据氢气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来推导它的用途、存在不要去 死记硬背。 3.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内容多,即有共性,又有个性,因此在学习中一定要全面分析问题,即记通 性又记特性。如 HNO3 具有酸的通性又有特性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 4.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对实验的依赖性强,大部分化学知识是通过实验获得的。如氧气的化学性质 通过与 C、P、S、Mg、蜡烛等演示实验使你认识到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所以一定要认 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达到印象深刻、记忆牢固、理解透彻。 如何学习呢? 1.要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如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揭示了元素性质特别是元素化学性质跟原子最 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揭示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揭示了分子形成过程及化合价的实质。这就为正确书写 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2.要总结规律并掌握物质的特性。要抓住典型物质总结出一般规律同时还要把握住物质的特性以 提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有机化合物可总结出甲烷、甲醇、乙醇、乙炔蜡烛等与氧气反应 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规律但各自都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再如学习第八章酸,通过盐酸、硫酸、硝酸、 磷酸的化学性质学习总结出酸的一般规律,但对不同的酸所具有的特性也要清楚。如浓 H2SO4 的吸水 性和脱水性,硝酸的强氧化性都要掌握就全面了,否则就会出现错误。3.要定期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注意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元素化合物知识虽然繁多、零碎,但 根据彼此之间的联系可以以某物质为中心将其联系串成一个知识网络,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条理化。 4.将元素化合物中类别相似的知识归为一知识块进行横向比较,辩清异同点,使知识更加深刻理 解和掌握。如 H2、C、CO 可从具有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比较它们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实验操作看 H2、CO 分别还原 CuO 的操作一样,不同点是 CO 还原 CuO 需进行尾气处理。H2 和 CO 的可燃性的火焰颜 色不一样,还原性的产物都有金属或水或 CO2,从反应类型看 CO 与 CuO 的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 三、化学计算的学习方法 // 1.牢固掌握化学计算的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原理和元素化合物是进行化学计算的依据。若概念不清,原理不明,物质的变化规律 不十分明确,就会把题做错。如式量这个概念它只表示一个化学式如 H2O 的式量为 18,5H2O 中水的式 量仍是 18 而不是 90,再如 A+2B=C+2D 中已知 C 和 D 的式量比为 22:9,若生成 4 克 C 同时还有多少 克 D 生成。其 C 和 D 的质量比一定是 22:2×9=22:18 然后再进行有关计算。如把 C 和 D 的质量比仍按 22:9 进行计算就是错误的,反映出你对式量的概念还不清楚。 2.掌握并运用好解题步骤 解题分为三步即审题、析题、解题。审题就是阅读原题,理解题意了解特点和类型弄清已知和未 知,要防止不看全题断章取义,粗心大意。析题就是剖析原题,在审题基础上弄清关键词语的含义, 对众多事实或复杂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挖出隐含条件及内在联系找出突破口,从而确立解题思路和 方法。这是解题中最关键的一步。解题是在析题的基础上进行的用已知求出未知得出正确结果。 3.注意解题规律和思想,掌握解题技巧要善于从典型题的分析中找出其特点、规律和思路,能举一反三,要做一题知多题从而不断提高 自己的解题能力。质量守恒定律这是初三化学方程式综合计算题和用字母表示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 中的主要思路。 如 a 克 KClO3 和 b 克 MnO2 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 c 克生成 O2 多少克?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可求出 O2 质量是 a 克+b 克-c 克。再如已知 KClO3 中氧的质量分数为 39.2%,KMnO4 中氧的质量分数 的 40.5%,若各取 100 克加热完全分解后哪种物质产生氧气多。 表面上看 KMnO4 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 KClO3 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要大,但要是认真分析抓住完全 反应这个关键词语,从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 KClO3 中虽含氧元素的质量略比 KMnO4 低,但它的氧元素全 部都转化为 O2,而 KMnO4 中的氧元素只是部分转化为 O2,近而得出是 KClO3 生成的 O2 多。 再如有 FeSO4 和 Fe(SO4)3 的混合物测得混合物中 S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则混合物中 Fe 的质量分 数是多少?此题按元素质量分数求可做出来但很繁索,可以巧解。 即从物质宏观元素巧妙地过度到微观原子个数来找出质量比从而可以进行计算。 无论 FeSO4 或 Fe2(SO4)3 中“SO4”是不变的所以:S : O 原子个数比 1 :4,质量比 32 : 64 ,1 : 2 设混合物的质量为 1,已知 S 元素质量为 a%,则 O 元素的质量为 2a%,那“SO4” 的总质量为 3a%所 以 Fe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3a% 。 学习初中化学,“记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谈一下记忆的方法。 一、简化记忆 克服它的有效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几个关键的字或词组成一句话,或分几个要点,或 列表来简化记忆。如:用六个字组成:“一点、二通、三加热”。这一句话概括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在研究氧气化学性质时,同学们可把所有 现象综合起来分析、归纳得出如下记忆要点: 一、燃烧是否有火或火焰。 二、是燃烧的产物是如何确定的看到、嗅到或通过其它辅助实验。 三、所有燃烧实验均放热。抓住这几点就大大简化了记忆量。 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同学们第一次接触,新奇但很陌生,不易掌握,可分如下几个步骤简 化记忆。 一、原理用什么药品制取该气体; 二、装置; 三、收集方法; 四、如何鉴别。 如此记忆,既简单明了,又对以后学习其它气体制取有帮助。 二、编顺口溜记忆 初中化学有不少知识容量大,记忆难,很适合用编顺口溜的方法来记忆。如刚开始学元素符号时 可这样记忆: 碳、氢、氧、氮、氯、硫、磷;钾、钙、钠、镁、铝、铁、锌;溴、碘、锰、钡、铜、硅、银; 氦、氖、氩、氟、铂和金。 记忆化合价也是同学们比较伤脑筋的问题,也可编这样的顺口溜:钾、钠、银、氢+1 价;钙、镁、 钡、锌+2 价;氧、硫-2 价;铝+3 价。这样主要元素的化合价就记清楚了。 三、关键字词记忆这是记忆概念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理解基础上,找出概念中几个关键字或词来记忆整个概念。如: 能改变其它物质化学反应速度一变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二不变这一 催化剂内涵可用“一变、二不变”几个关键的字来记忆。 对新旧知识中具有相似性和对立性的有关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 如:学习“离子”概念时,可用第二章中所学过的“原子”概念在结构方面、所带电荷方面、性 质方面、表示方面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及联系,从而 防止混淆加深记忆。 另外离子的表示方法和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也易混淆,应注意比较,它们在数值上完全相同, 只是排列的顺序不同。 四、总结记忆 将化学中应记忆的基础知识,总结出来,写在笔记本上,使得自己记忆目标明确、条理清楚便于 及时复习。如将课本前四章记忆内容概括出来;27 种元素符号的写法、读法;按顺序记忆 20 号元素; 地壳中几种元素的含量;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原子结构示意图及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常见的化 学式及其表示的意义;前四章化学方程式。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