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小数》第二次试讲教学反思基于第一次试讲的试讲的经验及各位老师的评课,在本次试讲中,我的教学设计的定位是:在本节课中使学生会读会写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和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在具体的情境中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在本节课中,在重、难点之处放慢脚步,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多媒体,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大量认读小数。先通过抢红包的168元及1.68元,并通过提问:“为什么都是由1、6、8这三个数组成的,顺序也没有变,却差这么多呢?”,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感受到小数及小数点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试着说生活中的小数,接着借助多媒体演示学生熟悉的商品价格、体温、体重、房屋面积等现实情境,接着 追问:“这些小数你会读吗?”让学生尝试去读,教师集中注意力倾听学生读小数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最后总结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一个数。重点强调了小数部分是两位或三位的读法指导。2.借助几何直观,结合具体情境思考,理解小数的含义。在接下来新课讲授环节,我从学生熟悉的测量长度单位入手,借助直尺,长度单位米、分米、分数的初步认识,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根据“王老师身高1.6米”这一信息思考王老师到底有多高?首先呈现把1米平均分成10份的线段图,指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指出1分米是十分之一米,还可以写成0.1米,然后揭示一位小数的含义。我还设计了借助人民币的具体活动,结合“元、角”这些具体的量,让学生说一说小数点右边数字表示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体会小数点为分界线,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整元,小数点右边数位上的数字表示比元更小的量。不足之处:在本节课中要使学生会读会写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和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虽然在数学上是这样规定的,但一定要让通过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经历从实物操作到认识小数的抽象过程,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学生熟知的货币和长度单位两个素材背景,从而认识体验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而本次试讲却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所以在课堂中,学生们的学习出现了困难,导致孩子们没有掌握重点、克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