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诗意浅析春尽郑獬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夜间绝少尘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这是一首无题诗,“春尽”并非诗歌题目,只是作者借首句的前两个字为此诗所做的标记,与李商隐《锦瑟》名诗之法相同。为什么这么说?此诗写的是诗人春尽之时于羁旅途中的见闻感受,“春尽”虽有点明时间的作用,却既不能概括全诗之内容,又不能提示诗歌之主旨,所以非是题目。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集中体现在首尾两联。首句“春尽行人未到家”中的“行人”指诗人,春天已尽而自己还在天涯漂泊,不曾到家。此句直言诗人羁旅之处境。“春尽”不只交代此刻之时令,更言羁旅时间之长。正因如此,连春风都责怪起诗人来。“春风应怪在天涯”一句,用比拟手法借春风表达羁旅之愁。尾联描写诗人夜间行路时的所见与所感。上句“夜间绝少尘埃污”,意为在夜间行路很少会被尘埃所污,此先言感受;接着引出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惟有清泉漾白沙”,在夜间行路只能看到清泉在白沙上荡漾。这一句用“清泉”和“白沙”创造出一个纤尘不染极其洁净的境界,表达对夜行的偏好。此联的表面意思不难理解,问题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诗人郑獬于仁宗皇佑五年(1053)举进士第一,神宗时为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为新党所恶,宦途失意,屡遭贬谪。这样的仕宦经历让诗人深感官场的污浊,尾联营造如此洁净的夜行环境,正是要与之形成对比并加以反衬,表达对污浊官场的憎恶。需要说明的是,尾联表达的感情虽与首联不同,两者却有着内在的联系:正因为官场污浊,诗人屡遭贬谪,才使其漂泊天涯,有了羁旅之愁。也就是说,首联抒写的羁旅之愁只是表面的,诗歌主要表达的是对污浊官场的憎恶态度。这样说,从中间两联与尾联的关系也可看出。上文已说,尾联描写的是夜行的所见所感,其中含有对夜行的偏好,而中间两联描写的则主要是白天赶路时的情景;根据作者对这两联的描写看,白天赶路并不像夜行那样能给诗人以美好的体验。颔联中的上句虽然描写的是夜行,但因下句“今日满溪俱是花”才是眼前之景,所以写“夜来过岭忽闻雨”是为下句描写次日出现的满溪落花飘零的景象交代原因,也因此此联的重点在下句对白天赶路时所看到的残败之景的描写上。诗人本已满怀羁旅之愁,此时再看到这样一幅落花飘零的残败景象,更是情何以堪啊!在诗人笔下,白天赶路不止让人伤感,更充满着迷茫与艰险:“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前面因树林阻挡似已无途,身后的山才绕转经过就被云雾遮掩而不见后路。行走在这样的路上,怎不让人心惊?颈联描写的是旅途,又分明是在象征仕途的迷茫艰险。 中间两联描写白天赶路的情景,与尾联所描写的夜行感受完全不同,其目的是通过对比反衬夜行的美好,而夜行之美好恰因“清泉漾白沙”的净洁不染,这就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污浊现实的憎恶。来自:车辙轻轻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