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模拟作文:科技 VS 人文(名师指导+满分技法+范文素材)
01
高考押题作文
适用地区:全国卷地区,浙江、江苏、上海、北京、天津等自主命题地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1)4 月 24 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2)1970 年 4 月
24 日,一曲《东方红》奏响浩瀚宇宙,那是几千年来中国人“九天揽月”“手可摘星”
古老梦想实现的第一步。(3)中国航天飞船叫“神舟”,华为的操作系统叫“鸿蒙”,
中国航天登月探测器名叫“嫦娥”,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名叫“悟空”,量子科学实验
卫星名为“墨子”,太阳监测卫星计划叫“夸父计划”。 2020 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有肆虐人间的疫情,也有从未停下脚步的科技腾飞,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在人类历史
发展的长河中,感受着科技带来的便捷和质量,也沉浸在人文光辉带来的优雅和厚重里。
从东方红一号到天问一号,你认为引领人类前行的星辰大海中,“科技”更重要,还是
“人文”更重要。从航天工作者、人文学者、历史学家、教育家、高三考生等身份中任
选一个,结合材料,关注当下,谈一谈感受。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02
名师解题 读懂材料
本题为多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综合考查了考生的审题能力、构思能力、人文
情怀和写作能力,符合高考“立德树人”的命题导向。考生审题立意时要思考科技与人
文之间的本质关系。既要思考中国传统文化为当前的科技发展注入的人文精神,又要思
考当前的科技发展对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进一步传播和弘扬,将立意重点放到对二者关系的探究上。审题的基本思路是求同存异,也可以在“同”的基础上,针对其“异”
分解论证。
(1)“天问”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
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
技创新永无止境。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示了独特字母“C”的形象,汇聚
了中国行星探测(China)、国际合作精神(Cooperation)、深空探测进入太空的能力
(C3)等多重含义,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
(2)“神舟”意为“神奇的天河之舟”,又和“神州”谐音,象征着中华民族研
制的飞船将泛舟银河,遨游太空,中国在飞船研制和航天科研方面将取得非凡成就。
“鸿蒙”,古人认为天地开辟之前是一团混沌的元气,这种自然的元气叫作鸿蒙。
“元”是开始的意思,中国古人认为“元气”是构成生命万物的原始物质。“鸿蒙”象
征着华为操作系统的研究立足于中国传统,具有无限生机和远大发展前景。
“嫦娥”是中国古典神话中奔月的女神,住在月宫,长生不老。取名“嫦娥”,寄
托着中国登月探测器顺利登月,永驻月宫,开展研究的理想。
“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擅长七十二变,勇于挑战,不畏艰难,历经
千辛万苦终于修成正果。取名“悟空”,象征着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研究团队不畏艰险、
勇于挑战的探索精神和探测卫星将取得丰硕成绩的美好期待。
“墨子”是春秋末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墨子最早提出
光线沿直线传播的观点,进行了小孔成像实验。将中国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命名为“墨
子”,既是为了纪念墨子在早期物理光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也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自
信、科学自信。
“夸父”,中国神话中逐日的英雄,他力量无穷,善于奔跑。用“夸父计划”为中
国太阳监测卫星计划命名,象征着中国监测太阳活动的坚定信念和科研精神。
用这些具有丰富人文气息的词语为科技发展命名,可以看出中国科学研究和科技发
展彰显了中国特色和中国理想,传播了中国文化,弘扬了中国精神,具有不忘过去和继
往开来等特点,也可以看出中国科研工作者的人文情怀、探索精神和理想抱负。
(3)东方红一号的命名,既是中国航天的起步,也是中华传统人文精神的延伸。03
审题立意——指导写作
根据对材料的解读,紧扣人文融于科技,科技助推人文精神传播的角度切入为切题
立意。总之,虽然题干提出的问题是“你认为引领人类前行的星辰大海中,“科技”更
重要,还是“人文”更重要”,但是最佳立意一定是在两者看似对立的关系中寻求统一。
如“人文精神助推科技发展”“科技发展传播人文精神”“科技发展将古老的梦想
变成现实”“科技能沟通过去与未来,带着人文精神走向未来”“科技+人文,彰显中
国特色”“中国传统文化在科技领域焕发新的生机”“中国科研人浪漫的人文情怀助推
了科技发展”等就可为切题立意。
但是以“过去,现在,未来”“科技创新推动祖国发展”“传播传统文化,人人有
责”等未紧扣科技与人文的关系进行立意便会容易陷入跑题、偏题的陷阱,同学们一定
要警惕。
例如以“诵人文之诗,歌科技之章”为题,可分别从人文的意义、科技的意义以及
两者在现实发展中我们可以采取的具体举措角度行文。这就暗合了作文材料中提出的
“从航天工作者、人文学者、历史学家、教育家、高三考生等身份中任选一个,结合材
料,关注当下,谈一谈感受”的具体要求。
04
示范标题——开拓思路
1.《启人文之智,开科技之花》1
2.《让人文之花绽放在科技枝头》
3.《将人文内涵融入科技成果》
4.《用人文精神打造科技强国》
5.《技术之心,当以人文铸》
6.《科技推动发展,人文展示底蕴》
7.《科技铸强国,人文展魅力》8.《借助科技,传承人文》
9.《让人文搭乘科技的快车远行》
10.《人文照亮科技,科技传播人文》
05
时事热点——链接现实
1.赵九章:中国航天事业的先行者。东方红 1 号卫星总设计师,中国人造卫星事业
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现代地球物理科学的开拓者。他没能亲眼看到中国第一颗
人造卫星升空,但这并不妨碍其对航天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
2.郭永怀: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在面对优越的
科研和生活条件与祖国需要何去何从的时候,郭永怀携妻挈女义无反顾路上归途。为了
避免美国政府制造麻烦,他毅然将自己没有公开发表过的所有书稿统统付之一炬。1965
年 9 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启动,郭永怀受命参与“东方红”卫星本体及
返回卫星回地研究的组织领导工作。1970 年 4 月 24 日,在郭永怀牺牲一年多后,中国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3.钱学森:我的一腔热血只图报国,我的根在中国。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
两弹一星奖章获得者。漫漫归国路,为回国,他被拒,被软禁,一封求助信辗转了大半
个地球到达北京,中国政府提前释放 11 名被俘美军战俘,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才同意
钱学森回国。周恩来后来评价,换回来一个钱学森,也值!
4. 屠守锷:为啥改行,国家需要啊中国“航天四老”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
得者、火箭总体设计专家。屠守锷早年从事飞机结构力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57 年 2
月,正当壮年的屠守锷应聂荣臻元帅之邀,跨进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大门。从此,他
的命运便与中国航天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从回国之初的任教、搞研究,直到 1957 年,
屠守锷的专业都是飞机。“为啥改行搞导弹?国家需要啊!”
5.王希季:航天技术也是一种威慑力量,这跟我们国家的和平非常有关系中国卫星
与返回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49 年 10 月,当王希季正准备继续攻读
博士学位时,传来了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他很快找到了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要求立即回国。王希季是中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是中国返回式卫星的技术带
头人。
6.孙家栋:钱学森当年十分欣赏的年轻人,如今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人中国探月工
程总设计师,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
孙家栋亲历、见证、参加、领导了中国航天从起步到目前为止的全部过程。他们就是国
家的巨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国之栋梁,我们的国家才挺起了脊梁。或许,我们无法像
他们一样,为祖国、为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记住他们。致敬,中
国航天人!
7.黄旭华:隐姓埋名 30 年,用算盘和计算尺计算核潜艇数据奋斗一生,他在两鬓
霜白时掷地有声地这样说:“这辈子没有虚度,我的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无怨
无悔!”“当祖国需要我冲锋陷阵的时候,我就一次流光自己的血;当祖国需要我一滴
一滴地流血的时候,我就一滴一滴地流。”
8.屠呦呦:我觉得科学要实事求是,不是为了争名争利年过八旬的屠呦呦,凭借"
拯救全球数百万人生命"的青蒿素,迎来"迟到的荣誉"。成功,在 190 次失败之后。她
说:"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出艰苦的努力。我也没想到 40 多年后,青蒿素
研究能被国际认可。总结这 40 年工作,我觉得科学要实事求是,不是为了争名争利。"
9.潘建伟:量子技术科学领域开拓者牵头研制成功国际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墨子号”,构建了首个空地一体的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雏形,使我国量子保密通信
的实验研究和应用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
一等奖。
10.叶 聪:“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首席潜航员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载人深潜事业的代表人物,他是青年人岗位建功、报效祖国的榜样。
荣获“载人深潜英雄”荣誉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11.夜空中最亮的星:国 第 55 颗 北 斗 导 航 卫 星 成 功 发 射 2020 年 6 月 23 日,
我国第 55 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星座的部署已经全面完
成。至此,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完成了北斗导航工程的全部发射任务。长征三号甲
系列火箭作为我国高强密度发射的“主力”,是我国目前高轨道上发射次数最多、成功率最高的火箭系列,有“金牌火箭”的美誉。自 2000 年 10 月 31 日,长三甲系列火箭
发射我国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算起,至今共进行了 44 次发射,将 59 颗北斗导航卫
星成功护送升空,发射成功率 100%。
06
名言佳句——联想生智
1. 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
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德国康德
2. 太平之世无所尚,所最尚者工而已;太平之世无所尊,所尊贵者工之创新器而
已。——康有为
3. 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于科学
的一大贡献。——爱因斯坦
4. 聪明的年轻人以为,如果承认已经被别人承认过的真理,就会使自己丧失独创
性,这是最大的错误。——歌德
5. 中国通过自己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的能力而不靠买别人的技术,只有这样中
国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打出自己的品牌,赢得世界的尊重。——董明珠
6. 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
——郭沫若
7.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海尔集团
07
满分范文——名师评点
人文照亮科技,科技传播人文
(北京四中 高三学生)
列宁曾经说过:“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科技发展也是如此,如果忘记了
昨天的来路,那么就很难找到明天的出路。当前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我们牢牢记着“伴着人文来,带着人文去”的理念。(开门见山,指出科技与
人文之间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关系)
人文精神助推科技发展,为科技发展照亮前路。(分论点独立成段,让文章结构一
目了然)
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故事妇孺皆知,这些神话也给科技工作者提供了灵感,为他
们指明攻关的方向。我们知道,解答一道难题不容易,但是命制一道好题更难。解题时
只需要找到命题人设定的方向,而命题却如在荆棘丛深处拓荒,在无路处开路,然后再
将开出的路巧妙隐蔽起来让我们去探索。科研方向的制定和科研课题的确立也是这样,
我国科技工作者正是在嫦娥和夸父等人文之光和追梦精神的照耀下,确立了开展外太空
研究的课题。航天登月探测器取名“嫦娥”,太阳监测卫星计划取名“夸父计划”,可
谓实至名归,不足为奇。科技是花,人文是根,根深才能花繁;科技是体,人文是魂,
体健要靠魂安。只有筑牢人文底蕴的根基,科技发展才能大展雄风。(排比、比喻,再
次点明人文精神对科技发展的重要意义)
科技发展传播人文精神,携人文精神走向未来。
“墨子”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科学家,最早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观点,并进行了
小孔成像的实验。将中国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命名“墨子号”,既是为了纪念墨子在早期
物理光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也体现了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华
为公司”的寓意乃是中华有为,“鸿蒙”是创世之初自然界中能化育和生成万物的元气,
以她来命名,象征着华为操作系统集聚了自然界的元气,具有无限生机和远大发展前景
的意思。“神舟”是神奇的天河之舟的意思,寄予着中国航天人遨游太空,泛舟银河的
美好梦想。以传统文化命名科技发展,寓意深远,弘扬了传统文化,彰显了中国特色。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每一项科技发展都是对人文精神的传播和传承,古老的人文精神
必将搭载着科技发展之神器走向未来。(排比,点明科技发展对传播人文的重要意义)
“却顾所来路已深,科技深处觅人文。人文若想贯古今,借助科技才是真。”让人
文照亮科技的前路,让科技传播人文的光辉。科技和人文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相辅
相成,比翼齐飞。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科研事业必定能在“科技与人文齐飞,创新共诗意一色”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化用诗句结尾,暗扣人文的关键词;运用比喻,
再次强调科技与人文相辅相成的关系)
名师阅卷评点
本文选用并列式,先谈人文精神助推科技发展,再谈科技发展助推人文精神
传播,最后点出两者的本质关系:相辅相成的关系。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通篇恰到好处的使用比喻论证以及素材与观点之间联系
紧密,作为一篇考场作文,确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