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上的记忆 小时候,妈妈在一块小黑板上教会了我写字。我慢慢地成长,小黑板也渐渐变大,我在黑板上学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我从小就比较喜欢数学。上了初中,我依然如此。当然,我最喜欢的老师,自然是我的数学老师——罗老了。 罗老比较高,有点瘦,戴着一副眼镜。罗老上课时常常“夹叙夹议”,总是能够讲出一些独特的见解。刚开学不久时,我们在语文课上学了一篇文章《王几何》后,便强烈要求罗老也徒手画圆,画正三角形。罗老谦虚的笑了笑,最终还是答应了我们。只见罗老站在黑板前,先打量打量这块黑板的大小,手在空中微微绕了绕。片刻,罗老手一抖,一拉,粉笔在他的掌控下,舞出了一条优美的弧线,最终与起点完美重合。罗老侧过身子,将圆展示给我们看。黑板上的圆优美自然,完全没有用圆规画出来的那种刻板,却又与正圆几乎无异。我们一个个张大着嘴巴,看着圆惊呆了。罗老顿了一下,又来到另一块黑板前,一气呵成,一个精美的正三角形又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们都惊呆了,以至于都忘记了鼓掌,片刻后,教室内猛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罗老摆了摆手,谦虚的说:“没什么,没什么”。 整个一周,大家都在议论罗老这手“绝技”,对罗老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有一次问罗老是怎样画出这么好的图形来的,罗老只是淡淡的回答道:“熟能生巧”。 我细细品味这句话,忽然间豁然开朗。不是吗?在学习生活中,何尝不需要多练习呢?时间飞逝,罗老很少再秀出他这手“绝技”,但在我们心中,却早已印下了深刻的印记。 黑板上的记忆,很多;然而,能真正印在我心上的,却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