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楚长城游历 湛宸彧 毛泽东曾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在湖北省与铜钱关镇的交界处,也有一座“长城”。它的长度虽不及万里长城,却吸引了大量游客;它的气势虽不及万里长城,却给一种别样的感觉;它虽不像万里长城一样,蜿蜒在深林中,却笔直地躺在松树林里。据相关专家介绍,公元前356年,黄、淮、汉江、长江流域出现七雄争霸局面,各国为适应战争规模的扩大及战斗方式的运动性和迫切需要,竞相加速边缰城防军事工程的建筑步伐,先后出现了“齐长城”“魏长城”“魏中原长城”“中山长城”……春秋时期长期对外进行军事扩张的楚国,从楚文王继武王位灭申、吕、邓国开始,到顷囊王被秦所灭,“马鞍型”的建城布防期长达646年之久,楚国基于当时疆城状况,形成若干处“矩形”城防,古今史学家称之为“楚长城”。 从公路上望楚长城,它和万里长城一样,只不过我们现在看到的楚长城是依照当时的记载进行修复而成。它没有万里长城那般高大,也没有万里长城那般雄壮,大约只能供三四个人并排行走。楚长城也有城垛子和瞭望口,大概只有一米多高。登上楚长城后,里面的景象可谓是“别有天地”了:进入碉堡后,迎接我们的不是宽敞明亮的房子,而是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火柴盆;迎接我们的不是整洁的地面,而是被各种食品袋堆满的地面;迎接我们的不是密密麻麻的小字的告示牌;而是一些杂七杂八的涂鸦……我疾步走出了碉堡,向楚长城的最高处走去。大约半小时后,我到了最高处,徐徐清风迎面拂过脸旁,不时传来阵阵清脆的鸟鸣声,让人暂时忘掉眼前的烦恼,陶醉在美妙的大自然中!放眼望去,整个楚长城尽收眼底,它像一个沉睡的少年,躺在松林里。楚长城的左边,是铜钱关镇,这里的山特别险峻,云遮雾涌、神秘莫测,时不时还会传来几声婉转的鸟啼声,使人心旷神怡。楚长城的右边,则是湖北省。那里的山与陕西的山相比较就要平缓多了, 都是一些小山包,小山丘,在山包,山丘上,分步着些许住户,盖着一座座漂亮的小洋楼,屋前屋后路树成荫、鲜花盛开......楚长城没有万里长城有名,也没有游人如织的繁华景象,却有着另一番景象,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希望你们有机会能前来游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