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细读】《孤独者》:躲进“茧房”,不如绝境反抗
【作品简介】
本文节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该小说的主人公魏连殳是一个独具个性的现代知识
分子,他以逃避的方式活在自己亲手造就的“独头茧”中品味孤独,最终以“自戕式”的“复
仇”向社会做绝望的反抗。创作这篇小说时,正值五四落潮,鲁迅苦闷、犹豫,自己说“颓
唐得很”。生存环境的艰难、亲情的恶变和疾病的折磨,使他陷入深深的困惑和苦闷之中。
在阅读别人的故事时,我们是否窥见了自己的内心?又如何权衡理想与生活?
原文解析
孤独者(节选)
①山阳的教育事业的状况很不佳。我到校两月,得不到一文薪水,只得连烟卷也节省
起来。(交代自己的情况,为后文做铺垫)但是学校里的人们,虽是月薪十五六元的小职
员,也没有一个不是乐天知命(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的,仗着逐渐打熬成功的
铜筋铁骨,面黄肌瘦地从早办公一直到夜,其间看见名位较高的人物,还得恭恭敬敬地站
起,实在都是不必“衣食足而知礼节”(俗语,出自《管子·牧民》,意思是百姓的粮仓
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的人民。(职员们安于现状,在这种
生活中麻木,不关心明天也不在乎希望,代表了绝大多数只顾自己安稳生活而不顾社会理
想的群众。)我每看见这情状,不知怎的总记起连殳临别托付我的话来。他那时生计更其
不堪了,窘相时时显露,看去似乎已没有往时的深沉,知道我就要动身,深夜来访,迟疑
了许久,才吞吞吐吐地说道:
②“不知道那边可有法子想?——便是钞写,一月二三十块钱的也可以的。我……”
③我很诧异了,还不料他竟肯这样的迁就,一时说不出话来。
面对魏连殳的请求,“我”感到十分诧异,因为没有想到这样清高的人会因为生活而
迁就到如此地步,一方面突出了魏连殳生活的困窘,另一方面突出了当时社会对于一个“好
人”的戕害。
④“我……,我还得活几天……。”
⑤“那边去看一看,一定竭力去设法罢。”⑥这是我当日一口承当的答话,后来常常自己听见,眼前也同时浮出连殳的相貌,而
且吞吞吐吐地说道“我还得活几天”。到这些时,我便设法向各处推荐一番;但有什么效
验呢,事少人多,结果是别人给我几句抱歉的话,我就给他几句抱歉的信。到一学期将完
的时候,那情形就更加坏了起来。那地方的几个绅士(也称士绅,旧指地方上有势力的地
主或退职官僚)所办的《学理周报》上,竟开始攻击我了,自然是决不指名的,但措辞很
巧妙,使人一见就觉得我是在挑剔学潮,(一九二五年五月,作者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其
他六位教授发表了支持该校学生反对反动的学校当局的宣言,陈西滢于同月《现代评论》
第一卷第二十五期发表的《闲话》中,攻击作者等是“暗中挑剔风潮”。作者在这里借用
此语,含有讽刺陈西滢文句不通的意味)连推荐连殳的事,也算是呼朋引类。
⑦我只好一动不动,除上课之外,便关起门来躲着,有时连烟卷的烟钻出窗隙去,也
怕犯了挑剔学潮的嫌疑。连殳的事,自然更是无从说起了。这样地一直到深冬。
⑧下了一天雪,到夜还没有止,屋外一切静极,静到要听出静的声音来。我在小小的
灯光中,闭目枯坐,如见雪花片片飘坠,来增补这一望无际的雪堆;故乡也准备过年了,
人们忙得很;我自己还是一个儿童,在后园的平坦处和一伙小朋友塑雪罗汉。雪罗汉的眼
睛是用两块小炭嵌出来的,颜色很黑,这一闪动,便变了连殳的眼睛。
本段描写采用了类似电影蒙太奇式的镜头拼接手法的转场方法,使现实、回忆与想象
的转换自然顺畅、无缝衔接。通过对故乡的回忆和儿时的欢乐暗示自己现在无处可依的境
况,这里的“我”同魏连殳都处于同样的境遇中。雪人的眼睛变成连殳的眼睛,引出“我”
对连殳的回忆。
⑨“我还得活几天!”仍是这样的声音。
⑩“为什么呢?”我无端地这样问,立刻连自己也觉得可笑了。
⑪这可笑的问题使我清醒,坐直了身子,点起一枝烟卷来;推窗一望,雪果然下得更
大了。(这里的雪衬托了更悲凉的氛围,“我”为何会觉得可笑?自己无端问出问题,却
没有人可以回答,想起自己的处境或许也只能无奈地笑笑。)听得有人叩门;不一会,一
个人走进来,但是听熟的客寓杂役的脚步。他推开我的房门,交给我一封六寸多长的信,
字迹很潦草,然而一瞥便认出“魏缄”(“缄”意为封闭,常用在信封上寄信人姓名后)
两个字,是连殳寄来的。⑫这是从我离开 S 城以后他给我的第一封信。我知道他疏懒,本不以杳无消息为奇,
但有时也颇怨他不给一点消息。待到接了这信,可又无端地觉得奇怪了,慌忙拆开来。里
面也用了一样潦草的字体,写着这样的话:
⑬“申飞……。”
⑭“我称你什么呢?我空着。你自己愿意称什么,你自己添上去罢。我都可以的。”
(看似随意洒脱,实际上是对生活失去了兴趣之后的绝望。)
⑮“别后共得三信,没有复。这原因很简单:我连买邮票的钱也没有。”(直接表现
了魏连殳生活的艰难。)
⑯“你或者愿意知道些我的消息,现在简直告诉你罢:我失败了。先前,我自以为是
失败者,现在知道那并不,现在才真是失败者了。先前,还有人愿意我活几天,我自己也
还想活几天的时候,活不下去;现在,大可以无须了,然而要活下去……。”
一开始虽然绝望痛苦,但还是抱有一丝希望,为了别人而活下去,而现在,没有人愿
意他活下去,自己也陷入了彻底的绝望中,却反而有了活下去的斗志,这是一种无望的抗
争。
⑰“然而就活下去么?”
⑱“愿意我活几天的,自己就活不下去。这人已被敌人诱杀了。谁杀的呢?谁也不知
道。”
愿意连殳活下去的,自然是与之为伍的同类,而现在这人被诱杀了,这人是谁?被谁
诱杀了?没有说明,但我们仍然可以知道,是被流言的压迫和社会的不容所杀害的。在黑
暗的现实中,有着光明理想和对社会有深刻认识的人却难以存活下去。
⑲“人生的变化多么迅速呵!这半年来,我几乎求乞了,实际,也可以算得已经求乞。
然而我还有所为,我愿意为此求乞,为此冻馁,为此寂寞,为此辛苦。但灭亡是不愿意的。
你看,有一个愿意我活几天的,那力量就这么大。然而现在是没有了,连这一个也没有了。
同时,我自己也觉得不配活下去;别人呢?也不配的。同时,我自己又觉得偏要为不愿意
我活下去的人们而活下去;(为自己而活的理想被黑暗现实打碎,只好为他人而活,没有
值得寄托的人之后,连殳选择了为敌人而活,这是一种强烈的复仇心理,这种复仇是以精
神的扭曲、人格尊严和生命信仰的沦陷为代价的,生活已经将连殳渐渐逼向绝境)好在愿
意我好好地活下去的已经没有了,再没有谁痛心。使这样的人痛心,我是不愿意的。然而现在是没有了,连这一个也没有了。快活极了,舒服极了;我已经躬行我先前所憎恶,所
反对的一切,拒斥我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了。我已经真的失败,——然而我胜利
了。”
⑳“你以为我发了疯么?你以为我成了英雄或伟人了么?不,不的。这事情很简单;
我近来已经做了杜师长的顾问,每月的薪水就有现洋八十元了。”
㉑“申飞……你将以我为什么东西呢,你自己定就是,我都可以的。”
与信的开头形成对应关系,连殳将自己对申飞的称呼交给申飞选择,又将申飞对自己
的定义交给申飞选择,没有任何徒劳的辩解,自己已经陷入绝望,并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自
己,但同时心里清楚,自己已经完全的“失败了”。如此清高傲慢的人已经不在乎别人对
自己名声的评价,这种不关心一切的态度使人倍感悲凉。
㉒“你大约还记得我旧时的客厅罢,我们在城中初见和将别时候的客厅。”
㉓“现在我还用着这客厅。这里有新的宾客,新的馈赠,新的颂扬,新的钻营,新的
磕头和打拱,新的打牌和猜拳,新的冷眼和恶心,新的失眠和吐血……(“新的”看似是
焕然一新的改变,实际上是走向堕落和沉沦的开始。魏连殳的客厅出现这些不属于他的东
西,意味着他已经完全放弃了挣扎,为了生存不得不融入到世俗甚至丑恶之中,这与之前
的魏连殳已经全然相悖。)“你前信说你教书很不如意。你愿意也做顾问么?可以告诉我,
我给你办。其实是做门房也不妨,一样地有新的宾客和新的馈赠,新的颂扬……“我这里
下大雪了。你那里怎样?现在已是深夜,吐了两口血,(精神枯竭之后,魏连殳的生命力
也渐渐枯竭)使我清醒起来。记得你竟从秋天以来陆续给了我三封信,这是怎样的可以惊
异的事呵。我必须寄给你一点儿消息,你或者不至于倒抽一口冷气罢。”
㉔“此后,我大约不再写信的了,我这习惯是你早已知道的。何时回来呢?倘早,当
能相见。——但我想,我们大概究竟不是一路的;那么,请你忘记我罢。我从我的真心感
谢你先前常替我筹划生计。但是现在忘记我罢;我现在已经‘好’了。”
“此后不再写信了”一语成谶地预言了自己的命运,魏连殳在不久后便死去。希望友
人忘记自己,或许是因为自己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样子,或许是觉得自己已经不足以与友人
成为朋友,“好”字用了引号,表明连殳其实十分清楚自己现在的模样,清醒着割裂自己
走向灭亡,是何等的悲凉。魏连殳的孤独并非是心境的缘故,而是来自于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深层悲哀,是一种时代裹挟下的命运,想要完全理解魏连殳的孤独,了解魏连殳、申飞
与作者的联系,非通读全文不能及。
能力测评
A 识记
1.下面不属于《彷徨》中的故事的是( )
A.《伤逝》上》 B.《示众》
C.《在酒楼上》 D.《影的告别》
B 理解
2.第⑦段画线句子该如何理解?
C 综合分析
3.下列关于原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第⑬段开始,文章的叙述人称由“我”变成了魏连殳,这一人称的转换有利于读
者更直观地感受到魏连殳的悲凉。
B.魏连殳写的信字迹潦草,说明他生活十分艰难,无心对待来往信件,回复也只是敷
衍。
C.因为怕被冠上“挑剔学潮”的罪名,“我”“一动不动”地躲着,因此也没有帮连
殳找到工作,可以看出“我”是个胆小怕事、懦弱的人。
D.魏连殳说可以给“我”也介绍顾问的工作,表现了他对待朋友十分仗义,乐于帮助
他人。
D 鉴赏评价
4.请结合文本,鉴赏魏连殳的人物形象特征。
5.魏连殳在给“我”写的信中三次说到“我失败了”,明明已经找到了工作为何说自
己“失败了”呢?又为何说“然而我胜利了”呢?请结合文本分析。
E 表达应用
6.请以“我”的身份给魏连殳回一封信。300 字左右。
F 探究7.文中的“我”名叫“申飞”,这正是鲁迅用过的一个笔名,魏连殳的经历也和鲁迅
当时的经历十分相似,鲁迅曾直言:“那是写我自己的。”但在对于“孩子”的天性和“孤
独”的成因上,申飞和魏连殳却有不同的意见。你认为魏连殳和申飞是鲁迅的“自画像”
吗?他们又分别代表了鲁迅的什么特征?两者意见为何会不同呢?请结合全文谈一谈。
相关链接
《孤独者》读后感
读《孤独者》这篇小说,开卷即感受到一种十分沉重、压抑和悲怆的情感氛围。作品
以送葬始,以送葬终,本身就定下了低沉压抑的情感基调,而魏连殳的对于“寒石山”社
会和 S 城的环境的无情揭露,对于自身处境以及当顾问后的灵魂的剖析倾诉,“我”对魏
连殳的同情(某种程度上也是共鸣),汇成作品中情感基调的主旋律,在封闭的结构中回环
往复,更加强化了作品的力量,也有助于启迪读者去认识形成魏连殳悲剧的各种原因。
作品主人公魏连殳的形象鲜明生动,这与作者独运的艺术匠心分不开。首先是从“我”
与魏连殳的交往中 (五次见到魏连殳和魏的来信)这一特定的视角出发,来展示魏连殳的思
想、性格及其发展变化的完整过程,尤其是在其祖母的丧事中人们所见的魏连殳和当顾问
时的魏连殳的思想性格。从表面上看,形成鲜明对比和巨大反差,但作者巧妙地通过魏连
殳的来信,尤其是信中倾吐内心痛苦的方式,加以沟通,使人们能由此深入人物的灵魂世
界,从而也就使人物思想性格前后的巨大变化更为真实、自然、合理,人物形象也就愈加
生动清晰。
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总是和人物产生的环境的建构同步的,这二
者是相互依存的。人物是环境的产物,同时又是环境的构成因素。在创作中,如果对于人
物产生的环境的表现不够充分,不够具体,往往也就将直接影响人物的真实性、形象的丰
富性和思想内容的深刻性。换句话说,只有充分真实地写出典型环境,才能为人物形象的
塑造,人物性格的刻划提供广阔的天地。《孤独者》中的环境描绘,正是这样:既是具体
的、真实的,又具有典型性。魏连殳所生活的环境是寒石山村和 S 城,魏连殳跟这一特定
环境有着各方面的联系,同时也正是在这种联系中,才展示出这种环境的具体性和真实性。
无论是“寒石山”或者是 S 城,生活在那里的人们都视魏连殳为“新党”、怪物和“异类”,
都对他加以中伤,非议或攻击; 而一旦当他成为某师长的顾问,这些人又反过来恭维、捧场、迎合、讨好,这些人物的种种行径,不仅仅是体现出“五四”前中国社会封建旧势力
旧习俗对于新文化新思想的攻击,抵制或“五四”后新人物成长的艰难,而且从民族心理
的深层揭示出支配那些人物行为的劣根性,因此,这个环境是相当典型的。魏连殳则是由
环境的反抗者,转化为那种环境的构成者。他的这种转化,是新人物跟强大的黑暗环境势
力从抗争到屈从,而心灵却永难完全与环境认同的悲剧。
总之,《孤独者》是一篇十分深刻的作品。它所体现的思想是深刻的,其成功的艺术
经验也值得研究与借鉴。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