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您共读:《杜甫传》:怀天下之疾苦,著万世之史诗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与您共读:《杜甫传》:怀天下之疾苦,著万世之史诗

ID:352049

大小:18.88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8-3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与您共读:《杜甫传》:怀天下之疾苦,著万世之史诗 《杜甫传》是冯至先生融合自身的人生经验、创作体会和研究心得,历时十年创作的 一部关于杜甫的人物传记。他站在读者的角度,由诗人写诗人,采用“以杜解杜”的方法, 将审美情绪与史学意识恰当地融合在一起,用一个现代人虔诚的心与虔诚的手尽量还原给 我们一个唐代的杜甫。这部《杜甫传》可以说既具有信史的资格,又具有较高的文学性。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我们为什么要读《杜甫传》 他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和李白都是唐代诗歌不可企及的高峰。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 他就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人称“诗圣”。 说起杜甫,必说杜甫的诗。杜甫的诗虽比不上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那 样的妇孺皆知,但诸如“露从今夜起,月是故乡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读书破 万卷,下笔如有神”,大概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说起杜甫,一定要说的还有杜甫的人生经 历、思想变化、文学成就、历史影响等等。然而说起这些,并不是人人都能张口就来。孟 子提出“知人论世”的观点,这种观点是中国古代进行文学评论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所以 要想对杜甫的诗有更深入的研究,读一些有关杜甫的文章或书籍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01 “ 采用对比手法,衬托人物形象。” 唐宪宗先天元年即公元 712 年,杜甫出生在在河南巩县瑶湾的笔架山下的一个窑洞之 中,唐代宗大历五年即公元 770 年的冬天杜甫在湘江之上的一条破旧的小船中走到了生命 的尽头,终其一生 59 载。杜甫七岁学诗,九岁书写大字,15 岁的杜甫“健如黄犊”“一日 上树能千回”,二十岁的杜甫也像其他男子一样被赐字“子美”。二十岁至二十九岁杜甫开 始了自己长达十年的两次漫游,他历吴越涉齐赵,写下他的诗集里第一篇预示将来伟大发 展的律诗《望岳》。36 岁之前,杜甫过得相对潇洒;36 岁之后,杜甫开始步入人生的苦难 历程。可以说杜甫的一生就是由“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转变为“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的一生。抛开杜甫苦难的生活不论,杜甫主要思想的形成及杜甫的伟大成就的取得主要也就是在这 36-59 岁时期。那么杜甫的诗为什么被称为“诗史”呢?究其 原因:一是他的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的现实生活和时代风貌;二是他 的诗在深刻反映现实的同时,还通过多种多样的风格和具有独创性的表达方法处处体现出 作者本人的形象,浸透着作者的思想情感。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但残酷的社会现实却使他几乎处处碰壁。36 岁之后苦难的生活,客观上让杜甫得以走进人 民大众,“穷而后工”,杜甫写出了不少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伟大诗篇,比如“三吏”“三别” 等。杜甫这一时期写的诗大多都能反映出他那忧国忧民的思想。即使他完全失去了生活的 来源,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他也没有忘记国家的动荡不安和老百姓的生活疾苦。杜甫的 这种精神不是常人所能具有的,这就是杜甫之所以伟大的地方。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 显赫,但后来尤其北宋以来声名鹊起,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 “杜甫很忙”和“杜学很热”” 2012 年 3 月,适逢诗圣杜甫诞辰 1300 周年之际,杜甫突然在网络上一夜红起。高中 语文课本必修三中的杜甫图像被恶搞,正在仰天沉思的杜甫被加上了几笔涂鸦,杜甫插图 被高中生涂鸦成各种形象:端着狙击枪凝视远方的,开着坦克向前冲的,戴着墨镜骑电动 车的,骑着自行车去买菜的,吃上洋快餐的,跟美女翩翩起舞的。用网友的话说,“子美真 是个居家好男人”。这组“杜甫很忙”的课本涂鸦图片,让已经成名 1300 年的“诗圣”杜 甫,突然又成了“微博红人”。不少网友纷纷追忆在自己的读书时代,鲁迅、辛弃疾、李白、 关汉卿等等,这些课本上屡屡露脸的“常客”,此前就被涂鸦过。杜甫被恶搞有人说这是一 种时尚一种潮流,反映的是童心,表现的是幽默。但真是这样吗?面对这种现象,我们要 旗帜鲜明的表明我们的态度,恶搞杜甫已经丧失了对人格最起码的尊重,何况是对这样一 位被尊称为“中华民族脊梁”的伟大诗人?包容有尺度,娱乐有底线。 可喜的是目前全国各地的杜学研究会针对杜甫及杜诗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凡是与杜甫 生平经历有交集的地区举行的纪念杜甫的活动越来越有内涵。比如杜甫故里河南巩义就每 年在清明节前后举办纪念诗圣杜甫的活动。“我和诗圣有个约定”杜诗背诵,“巩义杜甫故 里诗词大会”等等品牌活动已经深入人心。2018 年巩义更是被授予“中国诗歌之乡”。正反两方面的现象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今天我们读杜甫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呢?要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围绕着什么是杜甫精神来分析。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杜甫 才华横溢,诗艺精湛。他终生不改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 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给予无情的抨击与揭露,他同情 人民,甚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总而言之,杜甫精神的实质就是“以人民为 中心”的家国情怀和百姓情结。杜甫的人生经历我们不可能复制,杜甫的文学成就我们也 不可能达到,但杜甫身上和杜甫的作品中所体现的精神却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其实读《杜 甫传》的目的除了提升文学素养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从学习杜甫精神中学会如何做人。 其次我们也要深刻体会冯至先生写《杜甫传》时所表现出来的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勇于 实践的科学态度,这种态度也就是今天我们治学应该具有的态度。通过读杜甫读《杜甫传》, 我们一可以学习如何做人,二可以学习如何治学如何做文。如果不虑其它,这些应该就是 今天我们读杜甫最大的现实意义吧。 读杜甫之为人,读杜甫之为诗,读杜甫的喜怒哀乐,读杜甫的忧国忧民,读杜甫纵情 山水放浪形骸,读杜甫迫于生计摧眉折腰……这一切你都可以通过读冯至先生的《杜甫传》 从而悟出相关的原因。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我们再读杜甫,杜甫的形像就会更加生动更 加饱满;我们再读杜诗,杜诗就会更加丰富更加深刻。 03 “ 诗人冯至和《杜甫传》” 古往今来研究杜甫的学者专家特别的多,清代的仇兆鳌针对杜甫的诗歌写了《杜少陵 集详注》,近代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也在杜甫研究方面颇有建树。著名诗人冯至 先生花费数十年的时间研究杜甫研究杜诗,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 1952 年,终于完成了一 时洛阳纸贵的《杜甫传》。 冯至,何许人也?首先,冯至是一位诗人。他与卞之琳一起被认为是中国新诗史上的 现代派大家,他被鲁迅极力褒扬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其次,冯至又是一个动荡 不安、民不聊生、战争频仍的社会亲历者、见证者。第三,冯至还是一名具有强烈使命感 的学者。除下十四行诗外,冯至最重要的两部学术著作即为《杜甫传》和《论歌德》。当上 世纪五十年代,《杜甫传》在“新观察”上连载时,毛主席就读了。有一次毛主席曾握住冯至的手,说他写《杜甫传》是“为中国人民做了一件好事”。 在众多有关写杜甫或杜甫诗的书籍和文章中,我们首推大家读冯至的《杜甫传》。因为 仇兆鳌的《杜少陵集详注》是对杜诗的注解,多有考证,仇氏注杜,也有许多牵强迂阔的 地方;闻一多先生的《杜甫》虽写的令人荡气回肠,但先生不幸罹难,《杜甫》没有完美的 结局,留下永久的遗憾。而冯至先生的《杜甫传》则是一部融冯至自己的人生经验、创作 体会和研究心得于一炉的著作。这部传记的《前记》中写道:“作者写这部传记,力求每 句话都有它的根据。不违背历史。由于史料的缺乏,空白的地方只好任它空白,不敢用个 人的想象加以渲染。关于一些个别问题,有的采用了过去的和现代的杜甫研究者所下的结 论,有的是作者自己给以初步的分析或解决。为了使读者不被烦琐的考证与论据所累,不 曾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写在里边,附注也尽量减少。”可见冯至先生的《杜甫传》对杜甫生平 事迹的叙述是真实的,对有些观点的阐释是可信的。他站在读者的角度,替读者考虑,饱 含深情,以杜解杜,由诗人写诗人,娓娓道来。整部作品使艺术分析、想象整合、史实考 证、议论等各种因素都能得到比较和谐的处理,达到了史学意识与审美情绪的相融合,使 这部《杜甫传》既具有信史的资格,又具有较高的文学性。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