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四大结构技巧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
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一、 并列式
A.论点式并列:在确立中心论点后,首先从道理或逻辑上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并列的分论点,然后再考
虑如何论证分论点,既可以用事例论证,也可以用因果分析、假设推理或比喻说理等方式展开论证;
B.论据的并列:在确立中心论点之后,首先展开联想,寻找恰当的论据,然后再考虑如何通过对论据的分
析议论去扣题点题。
二、递进式
1.按议论步骤递进(递进式结构)
2、按论点内涵递进(并列递进式结构)
三、对照式
A.正反对比型:在本论部分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进行对比,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种结构方式
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B.破立结合型:先论证正面的观点,再批驳反面的观点,或采用先批驳反面观点,再论证正面观点。无论
是先立后破,先破后立,还是边破边立,文章所驳斥的错误观点都应是文章所立论点的对立面。破的目的
是为了立,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更牢固地确立正面的论点,所以,文中所驳斥的观点一定要是与文
中确立的论点针锋相对的。破立结合,破是为了立,从反面证明正面的论点,以使正面的论点立得更稳,
更令人信服。
四、启感式。
这种写法由“引”、“证”、“联”、“结”四步构成。变式写法有两种,每一步的内容与要求与常式写法
相同,只是步骤有变化: l、“联”-“引”一“议”一“结”; 2、“引”-“联”一“议”一
“结”。
一、结构不完整、不平衡
一般议论文结构大致上可以分成三个部分:首先鲜明地提出问题,领挈全文;然后,便分层展开论述,
在总论点领辖下各分论点依次铺开,深入分析问题,这是论文的主体;最后是结论部分,依据论述的需要
确定结尾的长短和详略,这就使论文浑然一体,布局完整。如果文章缺少某一重要部分,比如无头或无尾(结
论),那么文章就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如有的论文,开头没有提出论点或者问题,一上来就列举大量事实和数据,让人觉得“没头没脑”。有的文章结尾处没有明确的结论,没有个人的观点和见解,缺乏必要
的分析和评论。有的论文该详细的不详细,该简略的却过于冗长,对中心论点的论证不充分,而对其它分
论点却津津乐道。这样,文章的结构就不平衡了。
二、结构松散,缺乏条理
一般来说,文章采用的基本推理形式,决定着文章的内在结构形式。例如,一篇文章主要是探讨某一
事物产生的原因,反映在结构上,必然有因果关系的两个部分,或者是结果推及原因,或者由原因推断结
果,缺一不可。文章要有层次,有条理。如果在写作中,材料的安排不当,就会使层次不分明、条理不清
楚。事物之间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反映这种关系的材料之间也有各种不同的关系,例如,平行关系、递进
关系、接续关系、对立关系等。总之,理清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结构中体现出来,文章的眉目就
清楚了。而有的文章内容上拼拼凑凑,论文层次既不遵循各部分内在逻辑顺序,也不符合作者和读者的认
识规律。作者心中缺乏总体布局,写作时信马由缰,任笔端自由驰骋,因而出现前后不衔接,甚至前后重
复、前后矛盾,或颠三倒四,东拉西扯,上下两段明显地割裂开来,缺少自然的过渡,使人感到突冗、生
硬,意思不连贯。有的论文分段太长,甚至不分段,显得层次不明,看起来费力。
三、论证不得力,缺少逻辑性
论证不力的情况有两类:一类只有理论分析,从理论到理论,缺少必要的和充分的事例和数字的依据;
另一种是材料很多,但在选材和组织材料上欠佳,缺少周密严谨的逻辑性。后一类毛病在许多论文中常出
现,其表现为:
1、 忽视“新颖性”的选材要求,材料陈旧,用一些人们熟知的老例子,缺乏新鲜感、吸引力
2、不能有选择地利用典型、精当的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例子滥而散,没有从中整理出自己立论的角
度和起笔的由头
3、提出论点、罗列论据之后,不作深入分析甚至不作任何分析,没有论证过程,便用“由此可见”、
“大量事实证明”等语句,转而扣合所提出的论点
4、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以小论据支撑大论点,论据不足,犯“推不出”的毛病
5、结构混乱,缺乏逻辑性。前后颠倒,层次不清。胡子眉毛一把抓。有的主次不分明,重点不突出。
有的论点与论据之间没有必要的联系,二者或互相脱节,或互相矛盾,犯“引论失据”的毛病,其原因是
对概念和事实并没有真正理解
6、分析问题时不是从实际出发,从对事实的分析中得出结论,而是用观点去套例子,用事实去印证观
点
7、前后论点有矛盾,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有矛盾,或回避论题,或主观臆断,分析不客观,没有进行必要的和充分的论证
四、论证方法单调
有的同学在论证问题过程中,方法比较单调,文章显得平铺直叙,没有波澜起伏。例如,有的文章从
头至尾采用一种例证法,围绕大论点,提出小论点,用一个事例说明,最后得出一个大结论。论证就缺乏
科学性和说服力。有的文章格式也单调,往往提出问题,然后提出几点对策,再加上陈旧的观点和材料,
文章结构干篇一律,没有创造性,缺乏论证的力度和说服力。要改变这种毛病,就要在文中反复用各种论
证方法,除了例证法以外,还要学会用喻证法——运用比喻的方法把道理引出来,说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类比法——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得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也可能相似的结论;对比法——把两
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而推导出它们的差异点;反驳法——通过否定对方的观点和看法,来阐明自己
观点;归谬法——反驳对方论点,首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加以引申、推论,从而得出极其荒
谬的结论来。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 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 年,中
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 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
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 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
国有我”。2049 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1919 年 5 月 4 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1949 年 10 月 1 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1979 年 9 月 15 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2019 年 4 月 30 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2049 年 9 月 30 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1.【例文】
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观后感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青春记忆,一代代青年的奋斗荣光。在五四运动 100 周年之际,重温那段激情燃烧
的岁月,蓦然发觉,五四精神已经深深刻印在我们民族的精神谱系中,成为青年绽放爱国主义青春光芒的不竭源泉。
雨果曾经说过:“青春是生命的春天。”青春始终洋溢着一种催人奋进的激情,等着我们绽放自己的个
性与光芒。时值五四青年节,虽五四运动已与我们遥远,但是,那些不畏强权、誓死捍卫祖国的青年们的
精神,一直激发、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断向前奋斗。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回荡着欢快、美妙的旋律;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画,镌刻着瑰丽、浪漫的色彩。曾
经有这样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青春之歌,绘就了一幅最宏伟的青春
图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他们已作为光辉的一页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史册,但他们
的精神将代代相传,永续不灭。
回望五四,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枪林箭雨,荆棘满布的艰难险阻,什么是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形
势,什么是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志豪情。正是 100 年前的“五四”觉醒与呐喊,为中国人唤起了沉沦
已久的民族精神,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现代意识。一脉相承、历久弥新的五四精神激发出不同时代的广大青
年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伟大梦想的源源动力。这是一个古老国家重新屹立的精神底蕴,更是一个伟大民族走
向复兴的磅礴力量。
青春短暂,梦想不灭。“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正值青年
一代的中国人,踩着改革开放的脚印一路走来,要把握好当下,奋进新时代,努力担当时代赋予的责任,
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继承先辈的精神和勇气,拥有他们的情怀,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带
领下,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青年一代。
就让我们一起,在缅怀先烈的同时,也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以此,才不枉我们是华夏儿女。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2019 年高考题很好地贯彻了新课标对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要
求,关注了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能较好地检测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对教材中的“表达
与交流”也给予了非常好的检测。是基于教材、忠实于课程标准,又从时代出发,能够彰显以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的成果,体现了科学性,时代性和系统性。2019 年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年份:五四
运动 100 周年、建国 70 周年、革开放 40 周年。任务要求中明确提出要以青年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也
即要体现出青年对国家事件的思考。本题一方面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使命,具
有关照现实和社会的意义。
①1919 年 5 月 4 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立意要结合青年生活实际,联系五四运动的爱国、进步、民
主、科学精神,思考 1919 年中国的现状,明确青年人的担当——救亡图存。文章体式限制为演讲稿,需要
符合演讲稿的基本格式,具有层层递进的感召力。
②1949 年 10 月 1 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写作时要提及“参加开过大典庆祝游行”,但不能花费大量篇幅描绘场景,重点是青年的思考。要考虑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是磨难、牺牲、拼搏、
奋斗。还要考虑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更要分析祖国今后的命运,需要总结经验。青年人站在历史与未
来的节点——要更自信、更坚定,要担当起奋斗的责任与使命。文章体式限制为书信,需要符合书信的基
本格式。
③1979 年 9 月 15 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回到 40 年前,作为 1979 年的学生,作为时代的
参与者,未来的开创者,对于历史要更清醒,更辩证,更理性。实事求是分析社会现状,将目光放远至西
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明确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对于未来要更充满理想,充满自信,充满激情,更有改
革的担当与历史责任。写作落笔不要空泛,可以结合改革需要的勤劳、勇敢、智慧的品质,开放、创新的
精神,重视科技的动力。文章体式限制为书信,需要符合书信的基本格式,亦要符合写信人和收信人都是
青年学生的基本特点。
④2019 年 4 月 30 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观后感要回顾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缅怀五四先驱崇高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总结党和人民探索实现民族复兴道路的宝贵经验,发扬五四精
神,激励新时代中国青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而奋斗。写作时个人的震撼、感动的情感可以穿插其中,更要写出其对自身的激励。
⑤2049 年 9 月 30 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需要关注大时间为“2049 年”,
小时间为“国庆节”。行文中要关注到时代的变迁,更要思考祖国变迁背后的人物事迹,探索前行的力量
——其家国情怀,具体可以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等民族精神。行文中应该有对功勋人物的景仰之情,也有
奋勇接棒的担当。文章体式限制为书信,需要符合书信的基本格式,注意谦敬。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 40 周年。40 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
的成就。40 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
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 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 2017
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
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例文】
高考:一个充满艰辛的话题
——我看高考
高考的话题,读小学时就从老师的口里灌进了我们的耳朵,到了高中,各科老师更是不约而同、不厌其烦地在我们耳边唠叨。不管是老师和家长的耳提面命,还是亲眼所见所闻的铁一般的事实,都让我们对
高考的体会日益加深。高考,真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话题!为了这一天,我们不知熬了多少夜吃了多少苦。
盼考、迎考、参考,这些高考路上的一个个关口,无一不是对我们意志和毅力的无情考验!
盼考。从上学的第一天起,父母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止一次地教育孩子:“好好学习,长大
后考大学。”老师也天天啰嗦:“不好好学习,将来考不上大学看你咋办?!”从此,大学这个梦想便在我
们心上扎下了根。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学历的升高,我们对“大学”的理解越来越清楚,原来,考大学
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以给父母亲脸上争光,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渐渐地,考大学成为我们心中的一
种理想,我们莫名其妙地期盼高考的到来。真是盼得小树冠如盖,盼得父母鬓如丝!这中间,尤以家长为
最。他们望子成龙,希望孩子能早日考上大学,让自家门楣生辉。
迎考。十年寒窗苦耕耘,一朝考试见分晓。终于到了高三,就像进入紧张的战备状态一样迎战高考。
这时,不光学生心理压力明显增大,老师也承担过重担子。老师废寝忘食,编制和选用试题,阅卷评分,
仿佛是统帅布局谋阵;学生则完全陷入题海,科科都是做题,做题,再做题!师生们头昏脑涨,腰酸腿痛,
满脑子全是试题!吃不香,睡不好,苦不堪言。再加上家长念的“紧箍咒”,年轻学子本来已经很紧张的脑
袋,那能经受如此多的压力!
参考。好不容易熬到了进入正式考场的日子。考场内一般有三个监考老师,个个脸上很严肃。一位老
师宣读“考场规则”,一位对照“准考证”是否相符,以排除替考人员。一位检查有没有拿手机、拿参考书
和课本等“作弊”行为。当开始考试的铃声一响,考生便完全进入“战斗”状态。考场内鸦雀无声,只听
到钢笔的沙沙声和翻卷子的声音。监考老师则像侦探一样,仔细侦察,发现作弊者。考试期间偶有上厕所
的考生,监考老师一定要捂着鼻子跟踪至那散发着不良空气的地方。一直到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过,监考老
师命令全体考生起立,放下手中的试卷,排队走出考场。一场考试宣告结束,等待下一场战斗。
可过完了这些关口,等待我们又会是些什么呢?须知,考试结束后对考试分数的期待,那才是度日如
年的煎熬啊!
啊,高考,想说爱你真不容易!我怎么说你呢?高考,一个充满艰辛的话题!
【解析】这道作文题是一道给出材料的半命题作文。写作时可以从以下一些角度立意:(1)高考一直影响
着我的中学生活。(2)从我几年来为高考所付出的汗珠和泪水的角度写。(3)从高考为国选材,推动我国
的教育改革和社会进步的角度进行分析。(4)从牵动全社会神经的角度进行分析;(5)分析高考的利与弊,
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等等。
3.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例文】
智慧三境
佛家有智慧三境,一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曰看山还是山,看水
还是水。现在我认为,智慧还能分为三境:山,海,天。
第一境便是这山。山,屹立于大地之上,向来是高大、稳重的象征。一开始,人的智慧就如同一个土
丘,随着时间流逝,经验累积,人的智慧也便如山一般逐渐升高,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土丘升格为名山,
最后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地步。但是,这一境的智慧也是如山一般死板,只是量上的累积,
不能变通。因为无论山多么巍峨,如何顶天立地,山就是山,不能动,不能跳,只能被局限在方寸之间。
因此,第二境便是这移动的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经过不断学习,融会贯通,智慧转变为辽阔的
大海。水无常形,人的智慧在这一境,可以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而不为死板的思路所困。同时,大海何
其宽广,就算是将地上的山全部填入,都无法将其填满。然而,人要到达这一境界是何其困难。虽然人有
时也会灵光一闪,做出一些精妙绝伦的事,但那就如名山上的流水。只有真正的人才,才能将那流水归一,
成就智慧第二境:海。
比海还宽广的只有天,所以这第三境便是天,但天不仅仅是比海宽广。天,首先它笼罩万物,无处不
在。同时又无形无象,不可捉摸。在这一境界,人的智慧已趋于化境,大智若愚。就如同气,看不见,摸
不着,但确实在那儿。智慧到了这一境,便已不再是智,而是到了道的地步。道可道,非常道,有这种智
慧的人,做事都有着各种深意,并很难为人所理解。人类历史上下几千年,有这种大智慧的人不过几人,
如老子、释迦牟尼等。
智慧三境,智慧逐渐增加,但人却变得谦虚,山自认为可通天,海自认为蕴含了一切,但只有天知道,
智慧无穷。所以,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尽自己所能,向着下一境,向着那无尽的天空进发。
【解析】本材料由两小段说理文字组成,第一段偏重抽象、质朴,第二段偏重形象、雅致。两段相连,雅
俗兼顾。两段的共同关键点是智慧,该词迎合了时代发展的趋势,贴近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在立意方面
考生既可以抓住经验、能力、境界中的一方面加以阐释延伸,比如智慧是一种策略、智慧是一种哲学等;
也可以综合多个角度,采用由浅入深的方法层层递进。如材料中的三个关键词经验、能力、境界之间有密
切的逻辑关系,经验可以积淀为智慧,智慧则可以增强人的能力,提升人的境界。但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
都必须对智慧做出明确具体的界定,点明智慧的特性,不可以泛泛而谈。
角度一 结合第一段,探究智慧产生的原因、条件、背景,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理解。在这方面,考
生要对智慧进行深入阐释,并以鲜活的例证体现智慧的本质,然后才可以挖掘原因。否则就会流于空洞,让人费解。
角度二 结合第二段,分析智慧的生动景象。第二段让考生思考:大自然有怎样的景象?智慧与自然有
怎样的关系?大自然教会了我们如何面对生活?比如低调、淡泊、创新、奉献、通达等。
角度三 结合一二两段,整体解读,具体分析生活中的智慧,如情与理、轻与重、先与后、快与慢等。
这就要求考生吃透智慧的深刻内涵,联系智慧在生活中的表现,表现出智慧“自身的景象”。
一、 怎一个“情”字了得
寓言材料中,富人所以认为独生子聪明而怀疑邻人,完全是感情先入为主的缘故。然而,寓言毕竟是
寓言,它虽然蕴含一定的生活道理,给人以思想的启迪,但并不等于生活的全部。诚然,人们对事物的认
知,往往受感情的左右,可“感情”代替不了“认知”的“理”,相反,“理”大于“情”,“情”趋从于
“理”,怎一个“情”字了得呢?
怎一个“情”字了得?据《吕览·去私》篇载:晋平公让大夫祁黄羊推荐南阳县县令,祁黄羊毫不迟疑
地说:“叫解狐去当,他一定能够胜任。”晋平公惊讶地反问道:“你说的是解狐吗?他不是你的仇敌吗?”
祁黄羊笑了笑说:“您让我推荐的是县令,并没问谁是我的仇敌呀!当县令,我认为解狐最合适,他能干得
很好。因此才推荐他。”果然,解狐很有才干,成为百姓拥戴的好县令。又一次,晋平公让祁黄羊推荐一位
法官;祁黄羊想了想,说:“让祁午做吧,他是再合适不过了。”晋平公听后又很震惊,说:“祁午不是你
的儿子吗?你推荐他不怕别人说闲话吗?千祁黄羊认真地回答说:“您问谁能当法官,我就把最能胜任的人
推荐给您,您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事实上,祁午正如父亲所料,他办案精细果断,政绩斐然。
孔子闻此曾赞叹道:“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是啊,祁黄羊两次推荐人,虽
然都直涉感情,但他的认知、判断却完全不受感情的左右。可见认知之“理”是“情”外之物,它因人而
异,并非总受“情”的束缚。
怎一个“情”字了得?战国时齐国的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其貌美,就是用今天的“酷毙了”
“帅呆了”来形容也不为过。尽管妻、妾、客人都一致认为他“美于徐公”,他也自我感觉良好,然而,当
他见到徐公,“孰视之”,“又窥镜而自视”后,就不得不“自以为不如”甚至“远甚”了。无疑,邹忌是希
望自己比徐公美的,他也一定有着那种感情上的自爱,但难能可贵的是,他竟能突破感情的樊篱,冷静清
醒地分析自己的“美”,并做出实事求是的认知判断。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曾说:“每个人必须承认,—个关
于美的判断,只要夹杂着极少的利害在里面,就会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人必须完全不对这事
物的存在存有偏爱,他在这方面纯然淡漠,以便在欣赏中,能够做个判断者。”这一点邹忌做到了,他在
“纯然淡漠”的心态下所表现的自知之明,不仅赢得后世的赞誉,也是“认知”高于“感情”的有力佐证。 怎一个“情”字了得?晋代历史学家陈寿的父亲因犯错误,受到诸葛亮的严惩而郁闷致死。然而陈寿并
未因为孔明是仇人,就徇“情”忘“理”,歪曲历史,他按事情的本来面目”,写诸葛亮“东联北拒、高瞻
远瞩,励精图治、赏罚分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而突出了人物的雄才伟略、高风亮节。陈寿也是人,
以其历史学家的心灵,当然有着丰富的感情,“杀父之仇”他能忘吗?当然不会!可他竟能抛开个人的爱恶,
如此“歌颂仇人”,大讲实事求是,也决非“认知”出现了毛病。这,只能说明“感情”左右不了“认知”,
其影响是有其局限性的。
哦,怎一个“情”字了得!
【解析】这篇高考满分作文的成功之处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文章标题典雅并且扣住考试要求的话题,
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倾向。文章标题首先就以一个反问兼感叹的句子给人以眼睛一亮的感觉,让人不
觉为作者准确的审题和鲜明的感情倾向而叫绝。二是行文说理层次分明,结构完整。作者首先从分析材料
入手,从而推出自己的论点:“理”大于“情”。接着举祁黄羊推荐仇人为县令和推荐儿子为法官的例子,
有力地论证了“理”是“情”外之物。再举证邹忌对自己的美突破“情”的樊篱,作出实事求是的判断,
并引康德的名言对邹忌的判断作评价,再次论证认知高于感情。又举陈寿不循情忘理,而客观叙写他的“仇
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高风亮节的例子,充分证明了感情没能左右认知的道理。三是事例充实。事例都
是熟知的古例,但分析时都扣住考试要求的话题翻出新意来,论证有力。反映出作者积累、调动和组织材
料的厚实功底。四是行文线索明晰。全文以“怎一个‘情’字了得”作组材线索,使文章浑然一体。文中
表达的感悟通过“怎一个‘情’字了得”(“情”再了得还是没有“理”了得)意味深长而又鲜明地显示出
来。
二、 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
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
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
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如宗悫般“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毛
主席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语言在沟通中是多么地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使沟通直接到达人
的心坎上。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诚然,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当子女跌倒
时,是痛斥“没用的东西,怎么搞的”,还是送以一句“这次是有点失策,下回努力”,即会收到截然相反
的效果。当子女摘吃了早恋的禁果时,父母们是郑重声明:“那不行,绝对不行”,还是先说一句“你的心
情爸妈能理解”再述之以理,效果更不用提起。尽管沟通的心都如月光般皎洁,但语言的表达却让沟通的效果不一样。可见,亲情的沟通,要用好语言的钥匙。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
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
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
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
“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文学著作中《简.爱》与男主人公罗伯特早期的认识,便因为罗伯
特孤傲的语言表达而困难重重。幸好,简?爱直接而爱憎分明的语言打破了两人间的障碍,两颗相爱的心才
得以沟通。刘兰芝被遣回家时对焦仲卿所说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焦仲卿“誓天不相负”的回答
当中,爱情得到了沟通。爱情有时不能像柳永说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需要沟通。爱情的沟
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再看,触龙说赵太后、魏征谏太宗,无不以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见称。君臣间的沟通,同样需要语言的钥
匙。
一言以蔽之,请好好运用语言的钥匙,让沟通直接到达心坎上。
【解析】本文标准立意鲜明,突出了“语言”与“沟通”的关系。文章从三个角度议论语言的作用,点出
语言有助于亲情的沟通、语言有助于友情的沟通,语言有助于爱情的沟通,层次清楚,议论中肯,并能较
好地运用材料说明观点。
三、 谦让不可弃
面对激烈的招聘竞争,一位名叫张媛媛的女大学生却数次让座,不过就是这份谦让,却被认为不适合
激烈的市场竞争。这让我深思。
(简单摘引材料,语言简洁,抓住了关键)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流传千年,指导着千万代的炎黄子孙找到人生中的航标,成就大业。其中,谦
让一词,占据的重量犹如泰山之重。谦让是一种美德,是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所必备的。因此,无论何
时,谦让不可弃。
(提出观点,鲜明有力)
谦让不可弃,它是一种人格美。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小孩启蒙时期的必读名篇。孔融在
吃梨子时,将大的好的让给兄长和父母,把最小的留给自己。孔融的谦让,也许有人认为他吃亏了,不过
这只是人格低下的人才这么认为的。从中看到的,是一种孝道,尊敬之道,是一种道德高尚的人格美。
谦让不可弃,它是一种宽广和崇高。在中国古代的帝制中,世袭制之前禅让制。尧帝作为皇帝时,爱民如子,待民至亲至善,天下事如同自己的事,国家治理得一片祥平。但是岁月不饶人,人终会老去。尧
帝也到了有心无力的时候,用有人要继承他的位置。有人认为尧的儿子可以担当,但尧地知道自己的儿子
无能为力,于是把目光瞄准了有才能的舜,于是把位置禅让给舜。舜也不负众望,用心之国,人民更加安
居乐业。尧帝是谦让的,他没有从家人的利益出发,让位给儿子,而是以天下人为念,让位于舜。尧帝的
谦让,是一种宽广和崇高。
谦让不可弃,它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航标。刘备临终托孤,手握诸葛亮的手,希望诸葛亮能代替
自己,征战天下,自立称王。的确,以诸葛亮的才能,帝位大可取而代之。也许是谦让,也许是自己心中
的航标,他拒绝了,他要以臣子的力量终生为幼主效力。到了诸葛亮死的那一刻,仍然为国家贡献着力量。
谦让不可弃,它是安定与和谐的统一。来到韩国的街头,车水马龙,却丝毫没有混乱。车道有人,车
主会谦让,让人先走。车与车相见,也会互相谦让,秩序井然。韩国的交通为什么可以这么和谐与安定呢?
答案就是谦让。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有人认为一个人或国家必须锐意进取,谦让已经不合时宜,但我不以为然。
谦让之所以能成为美好的道德,当前营造和谐社会,谦让更有它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会因时代的发展而
变异,无论时代怎么发展美德就是“美德”,不会被时代所弃,只会散发出更新的魅力。(结论,因为谦让
的特点作用,所以其在当今社会不会过时。论述有力,有针对性。)
【解析】文章深刻地理解了材料,从赞同张媛媛的做法出发,以古今中外的几个典型例子深刻地论述了谦
让的作用,进而水到渠成阐明在当今社会仍然要保持谦让这种美德,说服力强,针对性强。不足之处是分
论点有一点交叉,但能这样列出几个分论点已属不易。
四、 若为人生故
人生,漫漫长路远,纷繁诱惑多。人,作为微小而孤独的个体,在人生的选择题前,无可避免地徘徊
起来。在一个又一个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险象中,人,究竟能选择什么,该选择什么?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没有美貌的人生或许是没有足够亮点的人生;但若没有诚信的人
生则足以是没有一丝光明的人生。你可以不是潘安,你也可以不是西施,但你不可以失去别人对你基本的
信任。“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没有诚信,生存世间的你可要作一粒悬浮其中的尘粒?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诚信好比一个乡间小伙,他每日只知弓着黝黑宽阔的脊梁在人生
的沃土上默默耕耘;机敏则更像一个电脑黑客,他总是那样才思敏捷,头脑灵活,却总是不露真相叫人紧
张。在人生的剧本里,一位老实踏实的演员总要比一个奸诈精怪的角儿更受观众青睐。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蕴。举着“金钱万能”旗号东奔西走的人生注定是辛苦乏味的人生,
满身的铜臭最终带来的也不过是金钱堆砌而成的冰冷墓穴;而诚信,能给人生打底润色,让人生高大起来,丰满起来,它给生命灌注醉人的色泽与丰富含蕴,让生命在天地之中盈润注目,善始善终。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荣誉更具时效性。没有一蹴而就的业绩,没有一成不变的江山。没有人可以顶着
荣誉的光环过一辈子。荣誉是短暂的,它只是人生旅途上一小片美丽的风景,它再美丽,也只是一小段的
人生;但诚信是培植人生靓丽风景的种子,你一直耕耘,就会一直美丽,你将诚信的种子撒满大地,你的
人生将会美丽到天长地久。
选择诚信,是正确之选。在你一一权衡过后,在你层层过滤之后,你会猛然发现,在人生面纱下最迷
人的,原来是那最没有矫饰、最朴实不花哨的诚信!你会发现,没有了诚信,生活原来是那样的索然无味!
在人生与风浪的洗礼中,有了诚信,你就用最阳光的心情高唱吧。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
【解析】本文的“说理”非常成功。原因有四:一是作者客观、冷静而又饱含感情地分析了美貌、机
敏、金钱等失去了诚信后的“危机”,显得全面而科学;二是用散文或诗一般的语言说理,显得活泼生动,
具有可读性,富有吸引力;三是说理不矫揉造作,不生硬牵强,如谈话一般,娓娓道来,显得朴实亲切;
四是结构严谨,层次有序,让人一目了然。因此,该文虽然创新成分不浓,但仍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五、 干事业需要激情
激情是吹动船帆的风,没有风船就不能行驶;激情是火箭的推进剂,没有推进剂,火箭就难以飞向蓝
天。生活告诉我们,灵感可以催生不朽的艺术,激情能够创造不凡的业绩;缺乏激情,疲沓涣散,很可能
一事无成。因此,我们对待工作必须始终保持高昂的激情,有了激情,工作才能轰轰烈烈地进行。
对待工作的激情不是心血来潮,兴之所至,而是一种觉悟、追求和境界。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胸怀
大志、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埋头苦干的人,他们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旺盛的革命干劲,因而工作
成效明显,事业日新月异。
高昂的激情来自崇高的理想。没有理想,人就会失魂落魄。一块手表可能有最精致的指针,可能镶嵌
了最昂贵的宝石,然而如果缺少了发条,它仍然一无用处。同样,一个人无论是学富五车,还是健壮高大,
如果对工作毫无激情,甚至连热情都不足,生命就会黯然失色。昆虫学家法布尔正是因为有献身昆虫学的
崇高理想,正是因为对事业有着火热的激情和满腔的热忱,才创造出了骄人的成就。
高昂的激情来自强烈的责任感。责任感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和热情。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
会把工作看成追求和奉献,满怀激情地投入工作;一个丧失责任感的人,会把工作当做一种负担,自然就
会失去工作的乐趣。田家英同志曾经写过一首诗:“十年京兆一书生,爱书爱字不爱名。一饭膏粱颇不薄,
惭愧万家百姓心。”这就是一种高度责任感的写照。由责任感激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有了强烈的责任感,
才会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拓创新,干好事业。
高昂的激情来自自强不息的追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激情不断迸发的动力,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加速器。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你追我赶
的时代。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克服知足常乐的思想惰性,向着更快更高更强
的目标前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辟新境界。
让我们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把高昂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的
生活和美好的未来。
【解析】这是一篇结构规范的议论文。本论部分又设置了三个分论点“高昂的激情来自崇高的理想”、“高
昂的激情来自强烈的责任感”、“高昂的激情来自自强不息的追求”,三个分论点共同论证了中心论点,呈现
出并列式结构。整篇文章结构严密,层次分明,脉络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