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技巧: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技巧: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

ID:354582

大小:1.1 MB

页数:36页

时间:2020-12-1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 素材积累与运用在作文教学中问题比较突出。不少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素材积累习惯,缺乏素材搜集 积累的有效方法,有了素材不能灵活有效地运用。重视培养学生日常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掌握 多维积累素材的方法途径,指导学生学会素材运用的加工处理技巧。 一、充分挖掘教材 中学作文教学中,每个老师都非常重视素材,都要求学生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并不断积累、充实。在 考试前一般都要求学生对素材加以分类、整理。所以说,每个中学生应该在从初中到高中的学习中积累了 大量的写作素材。但是在考场作文中,我们发现作文最大的几种缺陷中,学生素材运用方面出的问题最多: 材料单薄、运用不当、使用不准、滥用乱用、记忆不清、张冠李戴、老调重弹、生拉硬拽现象比比皆是。 直接导致作文内容不丰富、缺乏新意或材料不扣观点等问题。 所以,后期作文复习,除了要搞好审题立意、文体规范等方面的工作,指导学生不但要积累素材,更要 教给学生合理运用素材,准确引用素材,紧扣观点分析素材,这应该成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我们很多 老师和学生过于热衷社会新闻、名人逸事、时文选粹、明星动态、流行歌曲之类的素材。这些并无不当, 但是千人一例,未必产生一例千用的效果,大凡高考前半年内的社会热点是学生素材运用的热点,别人已 经用玫瑰花赞美女人,你不妨用桂花、梅花、海棠、迎春花,或者用玫瑰花或赞美其他人或批评讽刺某种 人,总之老材料要写出新意思,新材料要把握准本质含义。 其实,多数阅卷老师喜欢学生灵活运用教材,把教材作为语文各项能力的基础,是为活学活用,举一反 三,知识迁移。教学过程中,包括高考复习中要教给学生把教材读薄,再把教材读厚,从每天所学的课本 中深入挖掘,从更深的层次认识教材。不必好高骛远,不必舍近求远,认真研讨教科书,也是作文材料“无 尽藏也”,取之不竭,用之不尽。高考优秀作文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二、学会观察生活 没有比生活更加全面的资源库了,认真观察生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观察自我。没有人比我们本身更了解自己了,通过对自我情绪、爱好等的观察,提升描写细微处的能力。 2. 观察身边。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的故事,小到同学之间的一次摩擦,大到震惊全国的大事件, 长期的积累记录不仅可以使我们的素材库更加丰富,同时也会使我们增强写作能力。3. 观察家庭。朱自清的《背影》来源于生活中最简单的一次送别,但是在朱自清笔下,却传达出真挚的情 感,通过观察,我们也可以捕捉这些生活中的小镜头,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当然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不 能够一蹴而就。 三、给素材分类 我们平时积累的素材往往是不成系统的,我们可以通过分类,更加深刻的理解素材,从而达到熟练应 用的程度。好的材料往往有以下特点: 1.最能为主旨服务的材料。如果不注意对材料的取舍,偏爱喜欢的材料,不管能否为主旨服务,执意 写进文中,结果必然是:一切有利于主旨的材料,越是写的精彩,越会冲淡主旨。 2.真实具体的材料。我们学生喜欢写自己身边就是自己同学的例子,认为这是最真实,但考试中不能 直接写姓名,所以就用××代替。这却是对真实具体的误解,真实意味着不能捏造,但不代表所有发生过 的事情都可以用作材料;具体意味着要善于选取有丰富内涵、能感动人的细小材料,以小见大,在平淡中 见真情,于细微处见精神。 3.典型、有意义的材料。这也是对上一点的延续,选材要选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常见的典 型、有意义的材料有:名人事迹、名人名言、寓言成语故事。 4.有时代气息的材料。很多老生常谈的材料虽然很切合主题,但已经缺乏新意,缺乏时代气息,让文 章看不出来是什么时候写的,这无疑也是失败的。 一、特殊化,陈材新用 生活中的反常(特殊)现象,容易产生轰动效应。由此,如果作文也写一些“反常(特殊)现象”,既满 足了“读者”的好奇心,又能拿到高分,何乐而不为呢?如 2008 年上海作文题是“他们”,不少学生都选 取了城里农民工这一群体,可有一位考生却写农民工的子女,选材角度新颖,获得了该年度惟一的满分。 这位考生的办法就是把素材中的“人”要素特殊化了,收效很明显。 二、设细节,粗材妙用 不少考生要么感到自己生活平平淡淡,波澜不惊,实在不能求新求异;要么有了新鲜的素材,却因为表 述笼统而不能打动人心。存在这些情况怎么办?将素材的闪光点用“慢镜头”语言充分展示,动人的细节自 会传递出感人的力量地。写考试失利的文章很多,但多清汤寡水,无滋无味,看下面的例子: 苏格拉底喝下绿色的毒酒;伽利略软禁在不见天日的室内细细擦拭着望远镜;居里夫人在实验室吐出一 口鲜血,染红了操作台……政治打压、宗教迫害、放射性毒素侵害……科学家们不顾这些,他们坚持真理, 拖着历史的车轮向着正确的方向滚动。这位考生没有罗列科学家们的成就,而是将历史人物放入特定场景,描述他们在困境中坚守之姿,当 镜头语言在时空中横扫,我们油然而生对伟人的无限敬仰之情。 其实,“慢镜头”语言就是给历史人物创设一个场景——何时、何地、何景,人物在这样的场景中何为, 尤其要将人物的动作和神情细致描绘。当笔力集中于此,寥寥数语亦足以动人心魄。 因此,平时作文中,在平凡平淡的素材中有意识地;加入这样的“芝麻虽小、香气扑鼻”的有趣的生活 细节。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善变通,一材多用 有一些素材看起来与文题关联不大,但如果善于变通,巧妙处理,完全可以成为文题合适的题材。因 为一个感情材料,客观对象,都是多种规定的复杂的统一体,其内涵往往是多层的、多义的、多向的,都 具有多层次开发、多角度利用的可能性。比如下面的素材就可以作多角度的开掘。 袁隆平:一生以水稻为伴,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 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 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 是风流袁隆平! 第一,从做事持之以恒的角度立意:再平凡的工作,只要用心去做并且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一定 能做出伟大的成就。 第二,从探索科学真理的角度立意:要敢于挑战权威,只有如此,知识才能创新,科技才能进步,当 然了挑战权威要具备非凡的胆识和学识,是能干而非蛮干。 第三,从品德修养的角度立意:无论名声有多大,都不能忘本,淡泊名利,痴迷于自己的追求,才会 收获最大的财富。 第四,从人生目标的角度立意:人生要有远大的目标,要以天下为为己任,把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 类作为最大的幸福,这样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这样的人物才是最风流的。 由此可见,同样一个材料,只要你取舍得当,挖掘得当,是可以适应许多不同的题目的。这里,关键 看你会不会多角度多侧面地看问题,善于分析,善于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四、细梳理,教材活用 有时候,为了写篇文章,可谓挖空心思,绞尽脑汁。静心想想,我们学了十几年的语文,写作文时真 得就没有可用之材吗?其他渠道不说,其实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就有着丰富的资源。教材中的文章就像我们 熟悉的朋友,可以经常阅读与品味,把这样的“朋友”运用于自己的作文里面,就有“近水楼台先得月” 似的轻车熟路般的感受。其中很多文章是经典名篇,经典不但可以陶冶情操,常读常新,而且还蕴涵着丰富的作文素材。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浪淘不尽”的“千古风流人物”,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 “北国风光”,有“千里澄江似练,翠蜂如簇”的“怀古金陵”;有李白的飘逸,有杜甫的沉郁;有苏东坡的 豪放,有柳耆卿的婉约;有鲁迅的深刻犀利,有徐志摩的柔婉绮丽;有冰心的冰清玉洁,有舒婷的侠骨柔情; 有莫泊桑的《项链》警示那些虚荣心极强的人悬崖勒马,有巴尔扎克的《守财奴》拯救无数陷入“孔方兄” 的魔爪不能自拔的灵魂;有马丁?路德?金深沉的呼喊——《我有一个梦想》,有亨德里克?房龙真诚的呼吁 ——《宽容》……如此丰富的内容,为什么学生视而不见呢?我们以为,学好课本,疏通写作之源;利用课 本,多角度写好作文;挖掘课本,加工课本,与高考[微博](课程)作文衔接,如果再辅以老师的身体力行, 亲自下水,写一些示范作文,提高作文水平应当是可以期待的。看一段文字: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是你啊,旷达的子瞻,泛舟赤壁。你心中何尝 不想“至君尧舜上,再使风流淳”?可你逃不了“乌台诗案”,你选择了黄州,造福一方百姓又何尝不好?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那雄姿英发的周瑜,你仰慕他,然而,你终是你,变人生的轨迹未尝 不可?高歌“一蓑烟雨任平生”岂不快哉? 这是安徽考生《抓住机遇,成就伟岸》中的文字,不说语言的流畅优美,但就素材的使用,《前赤壁》 《赤壁怀古》,哪个不为我们熟知?语文课本就是一个蕴藏丰富素材的宝藏啊! 五、开茅塞,触类旁通 为了备战高考,考生要记忆大量的成语,而言简意赅的成语就是我们鲜活的素材库,将成语便素材, 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看一例子: 曾经才华横溢的江淹,让无数的后人为他的凋谢而惋惜。少时家境贫寒,江淹却勤于读书,苦于学习。 优越的天赋与不懈的努力最终造就了他的文学成就。然而,声名鹊起动摇了他写作的原则。为了名与利, 他不再用心属文,直至灵感消逝,文思减退。渐渐步入写作的低潮,终以“江郎才尽”名留文坛。 该考生将成语变素材,既可见其文学积淀,又显其考场机智,值得我们深思。很多成语就是一段悲欢 故事,一个生动灵魂,像“卧薪尝胆”“握发吐哺(周公)”“高山流水”“韦编三绝(孔子)”“曳尾涂中(庄 子)”“开天辟地(盘古)”“精卫填海”等等不可胜数。 我们还背诵了大量的诗文名句,为什么有些同学只想到用辛辛苦苦背诵的诗文名篇名句应对默写,却 想不到将其用于作文。看一例: 所以你惊叹,榆柳萧疏交相掩映的阁楼上,孟郊在万籁俱寂的黑夜,看到了划破黑暗的嵩山白雪;所以 你静默,明月入怀的夜晚,张九龄在清寒的夜露中看到天涯尽头的悠长相思;所以你悲伤,在阳光铺洒碎银 的清晨,李商隐在镜中看到了流年偷换;所以你明白“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所以你惊喜“正是客心 孤迥处,谁家红袖倚江楼”……引用诗句,列举诗人,既展示了非凡积淀,又让文字得染诗情画意。相信,每个同学都有丰富的诗文 素材。 六、吐心曲,倾情表述 文章特别是散文要以情动人,但材料的表达不是空泛的抒情,而是把深沉蕴藉的情感融注于笔端。很 多学生习惯用第三人称陈述材料,而不涉及自己的主观感受,特别是对史料的使用,这种处理方式并不高 明。其实,展开自己的心灵,让材料的再现和自我的情感发生化学反应,其间的涟漪更能激荡读者的共鸣。 看一例: 每每独坐斗室,吟哦着陶令“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时,我的心会立即变得水晶般明净,充满了 恬然;每每在寒食端午,想到甘心自焚于烈火中的介子推与那正值盛年却投身汨罗的三闾大夫枯槁的身形时, 我的心会猛然紧缩,任泪水在一阵阵刺骨的痛中注满眼眶;每每失意之时,瞥见案头张载的那“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的豪言时,我那濒临破碎的意志又会慢慢变得坚强起来…… 把史料与自己的感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收到了强烈的表达效果,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一个有追求、 能担当的青年的强烈的心声。丰富真挚的情感为文章增色不少。 由此可见,当我们贴近这些材料中的人物的心灵,用文字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这些材料就不再是冷 冰冰的或陈旧的印记,而是存在于生命长河的锦缎华彩,它们有质地,有光泽,它们有血有肉,它们有温 度,有气质。 必修 1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素 材 点 说 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 毛泽东从青少年时期起就立志救国,献身革命。他在中学念书的时候,同学们称他“身无分文,心忧 天下”。他在离家求学前夕改写了日本西乡隆盛的一首诗留给父亲:“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1914 年,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学习期间,全部费用只有 169 元钱, 其中三分之一都花在订报上,铺盖和衣服则非常简陋单薄。但他从不以此为念,常常和朋友互相勉励说, 读书要有理想,要“以天下为己任”。他还与朋友们提出“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在校学习 期间不谈男女恋爱问题。他认为,改造国家,改造社会,对学问的需要太迫切了,一定要珍惜宝贵的青春, 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 点说 他,一个从三湘农家走出的农家子弟;他,一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男儿。他,一位“埋 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有志之士;他,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他的血 管中,奔腾的是滔滔的湘江之水;他的内心里,燃烧的是熊熊的报国激情。他笑秦皇,讥汉武;轻唐宗, 易宋祖,把当年万户侯视为粪土;他反封建,倡民主;斗倭寇,复国土,使我煌煌中华尽展风流。人生当立志也,志在为民;人生当立志也,志在报国。学他吧,敢以天下为己任;学他吧,要把祖国放心中。 2《诗两首》—《再别康桥》徐志摩 素 材 点 说 徐志摩的追求 徐志摩一生都在追求爱与美,追求性灵的表现,他是一位理想的追寻者、更是实践者;他惊世骇俗地 挑战了中国传统的旧社会,放肆率性的追寻人性的自由与自我理想的实践。和一切浪漫主义的诗人一样, 他一生的情爱史不只轰轰烈烈,并且悖礼违俗,至今仍受争议;他和媒妁之言的妻子的离婚,成为当时报 纸的头条新闻,被称作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桩“西式”离婚;他的离婚宣言发表成了文章,宣示了中国青年 追求恋爱自由的新世纪的到来;他的第二次婚姻,娶的是朋友的妻子,婚礼上证婚人给的不是祝词,而是 咒骂。而他一生中一直念念不忘的却是另一个女人,甚至因为赶赴她的演讲而撞机身亡……他的一生毁誉 参半,然而至今中国人还是喜爱他,不只是因为他的诗、他在文坛上的贡献和地位,更因为他在一个古老 历史的国度里展现了执著信仰、追求真爱的年轻生命。 点说 他活在爱的漩涡中,他死在爱的奔波里;他为爱而生,他为爱而死。他一生都在追求着爱、追 求着美、追求着性灵的自由。世人的白眼,他视而不见;世俗的咒骂,他充耳不闻。他放肆、他率真、他 惊世骇俗;他坚持了自我,也做足了自我。他把自我的爱演绎的惊天动地,他把自我的情抒写得缠绵轻灵, 这就是一代情圣,更是一代诗圣的风流诗人——徐志摩。从他的身上,我们汲取的不只是他的敢爱,而更 是他的坚守自我。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要记住:做自己,做足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对得起自己。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素 材 点 说 艾青的爱国情怀 艾青原名蒋海澄,他在 1932 年因从事革命活动身陷国民党监狱,在狱中写《大堰河——我的保姆》时, 当他将蒋字的“艹”写下后就停了笔,他想起蒋介石背叛革命,共产党人血流成河,他耻于与蒋介石同姓, 便信手在“艹”下面打了“”,而这恰好是“艾”,而“海澄”按他家乡的方言音为“青”,于是艾青就这 样成了他的笔名。艾青的诗歌是为时代代言,为民请命。他“高举着我们血染的旗帜”,满怀热忱地投入到 抗战的前线,奔波在浸透鲜血的悲苦的土地上。他的诗不仅控诉罪行,揭露黑暗,而且歌颂光明,追求幸 福,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诚挚的关心。读着他的诗你会流泪,但还没读完,你就会抹去眼泪,以实际行动 去争取自我的也是民族的自由与解放。 点说 他用一个“艾”字,否定了蒋家王朝;他用一个“爱”字,将为民请命 的道义肩上挑。他把根 扎在了大地,终生在为“土地”深沉的歌唱;他把目光投向了太阳,终生在对“光明”热情的礼赞。他忘 不了大堰河们的苦难,他忘不了《黎明的通知》,他更忘不了要《向太阳》。心中有理想,身上有责任;铁 肩担道义,妙手著诗文;人生当若是,方不愧此身。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素 材 点 说 1.烛之武临危受命点说 烛之武在郑王坦诚道歉后,不计前嫌,深明大义,临危受命,慷慨赴死。郑国之安危,亦个人 之荣辱。自古以来,爱国主义就是时代的号角,激励着仁人志士们舍生取义,前仆后继。从屈原、杜甫、 文天祥、陆游到龚自珍、林觉民、方志敏,历史的天空浮现着多少鲜活的面容,回荡着多少壮丽的诗篇。 在今天,爱国主义回归到平民立场,就是每位公民要满腔热情地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主 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2.烛之武的外交家风采 点说 烛之武面见秦王时,镇定自若,慷慨陈词,丝丝入扣,无懈可击,让秦王听后心悦诚服,立即 下令撤军并派重兵驻守郑国以防晋。一身孤胆闯虎穴,三寸巧舌退强敌,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个外交家的 独特风采。从历史的长 河中可以看到,诸葛亮前往江东促成孙刘联盟时,舌战群儒,谈笑风生;顾维均在 巴黎和会签字协议上拍案而起,据理力争;周恩来在重庆和南京国民政府要人周旋时有理有节,刚柔相济。 外交家的风采,神奇迷人,彪炳史册。 3.佚之狐力荐烛之武 点说 在郑国危难之际,佚之狐慧眼识英雄,主动向郑王推荐烛之武,而烛之武智勇双全,不辱使命。 如果说烛之武是千里马,那么佚之狐就是伯乐。韩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当今社会,许 多“千里马”难以四蹄腾空,昂首长啸,很大的原因就是推荐重用的伯乐少,打击报复的小人多。小到单 位、企业,大到国家、民族,从长远的眼光看,都应该发现人才,重用人才,让人才们能最大限度地施展 才华,创造业绩。 评 说 天 下 贤臣谏于朝堂,义士赴死沙场 2014 年 3 月 12 日《北京青年报》 袁家齐 2000 多年前的中原大地上,周天子的权力渐渐变弱,诸侯四起,群雄争锋。蛰伏者问鼎中原、称霸天 地的想法蠢蠢欲动了。而我,站在 2000 年后的今天,透过历史的风沙,窥探着那一角不平凡的春秋时代。 一望无际的平原上,是沉默的静,只听得到风刮起帅旗的烈响。灼目的光打在战士的铠甲上,刀刃上 深深的血槽骇人地散着冷气。两军对垒,排兵布阵,战事一触即发。每个人的脸上,写着郑重与坚定。经 历了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战役,每一次都或许是生命的终结之战。但他们不会停止,不会逃避。他们是士、 是兵、是国家的矛与盾。他们为自己的国冲锋陷阵,击溃敌军,他们为自己的家固守城池,抵御外敌。长 勺之战,他们为祖国的土地而战;泓水一役,他们为祖国的利益而斗;城濮一仗,他们为祖国的荣誉而冲锋。当战马长嘶,奔腾而下;当羽箭齐发,如电如练;当血色漫染,天际渐暗,士兵的喊杀声已渐不可闻, 而他们那坚定的眼睛,那热血的身躯,那崇高的信念,却被历史永远地定格下来。 朝堂上、王殿下,有人肃立一旁,如雕塑般静默;有人匍匐于前,因恐惧而战栗;但也有人,从俯首 恭听的臣子中站出,直面国君的种种弊误。他们不屑玩权弄术,不愿唯命是从,他们要听平民的苦,要为 百姓而诉,他们无愧于心,无愧于国,无愧于天地;也有人,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毅然上前。曹刿于长 勺对齐师的冷静、烛之武面秦君时的理智、屈完于盟师压境气势汹汹的不卑不亢。那一刻,他们擦亮了属 于自己的火花,燃烧出永远不灭的光芒。也 有人,他们日夜伏于案前,用最公正的言辞记录下国事。甚至 双目失明,仍拥有冷静客观的头脑,千百个日夜的挥墨,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翔实的史事、绮丽的篇章。因 为秉笔直书,他们成为后人研究春秋之史的重要桥梁。他们在为后人描绘出浩然的中华春秋时,也把自己 刻画了下来。 春秋时的政治,有阴谋,有不义之举,但我依旧看到了那些忠义之士,他们从未失其本心,而是用生 命划亮了国家的未来。 我依旧窥着,用我这双尚不成熟的眼睛,窥着浩渺的春秋时代。目光再次掠过荒草漫野的战场,震撼 于万千军士坚毅的目光,穿过高大肃穆的朝堂,敬畏于大臣们正义的灵魂,抚过每个充满爱情、友情、亲 情的人们,感动于他们对真善美最单纯的向往和追求…… 用什么样的言语才能描绘你啊,我所看到的,那朦胧的一角春秋时代! 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素 材 点 说 荆轲刺秦,血溅秦廷 点说一 常怀念远古,那是一个充满人格 力的时代。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是一个用诚实、信用、 执著的信念支撑的人的结构。那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难道他不知道深 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他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满怀对誓言的忠贞。 他正是循着一条实践诺言的艰难道路在英勇地捍卫国家的利益和个人心灵深处那份不朽的契约。 点说二 历史长河中,无数英烈为了使生命变得精彩而做出了生与死的抉择。屈原为了使自己的生命 变得精彩投入了汨罗江中;荆轲,为了生命的精彩,高吟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血 洒咸阳殿;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而流芳百世的文天祥,为了生命的精彩躺 倒在蒙古人的大刀之下;高歌“一腔碧血勤珍重”的鉴湖女侠秋瑾为了生命的精彩,命丧清廷之刀下。无 数的英雄儿女,不甘平凡,舍生取义,使生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6《鸿门宴》司马迁 素 材 点 说 英雄,项羽?项羽,英雄? 点说一  项羽横剑一挥,生命之劲松瞬时枯槁成萧瑟秋风中的悲壮。我看到,伟岸英姿划掠过滴血残 阳,乌江悲鸣,苍穹黯然,楚民哭之如父。 余秋雨说过,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霸王别姬的千古悲剧,缘于一个男儿对自 我认识的太过偏激。当连营挂出了汉家的旗,当垓下响起刘邦的马蹄声,我们的英雄惟有以凋零生命之花 来捍卫人活于世的至重尊严。我好恨,恨我没有早生千年,不能飞临乌江岸,用我孱弱的手,誓死拽下霸 王欲将血刃的剑。轻轻地告诉他“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困境中的自我否定,桎梏了英雄的雄霸天下的太阳梦;四面楚歌的凄凉,熄灭了男儿曾燃亮过天地的极光。 人啊,要活出自己的尊严,更要活出自己的勇气,而勇气就是在困境中包羞忍辱,勇对挫折,坚持下去, 以图东山再起。 点说二 乌江亭是历史的见证,它亲眼目睹了霸王的乌江自刎。于此,项羽拒绝了乌江给他的最后一 次恩惠,给历史留下了一曲楚之悲歌。 “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这是项羽最后的豪言。但老天真的要灭这位霸王吗?非也!如果上天真 要灭他,那乌江水怎么会奔息在他的面前?最终,项羽用鲜血染红了历史。乌江水为他哭泣,他却“快哉 快哉”而去。项羽的可悲在于死于自己的刀下,却把这些归咎于上天。悲夫![来源:学*科*网] 不难看出,项羽最终服输了。他没有勇气继续战斗下去。如果他有,为何不再过江东,东山再起。如 果他有,为何不重整旗鼓,再战刘邦?“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不难看出,项羽退却了。他以为兵败山倒,“无颜见江东父老”。“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 人还。”他的伟大似乎即在这绝不“一人还”的悲壮之中。谬矣!难道他的自刎就对得起江东父老? 项羽是一块巨石,重锤之下崩溃了,再也无法复原;刘邦却是一根弹簧,重锤之下的确弯下了腰,但 他知道什么叫反弹。最终,项羽不敌刘邦。刚强固然可赞,而坚韧尤值推崇。 7《纪念刘和珍君》—鲁迅 素 材 点 说 鲁迅先生的爱与恨 点说 他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勇者,他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者。他一生敢爱敢恨,他一生 也会爱会恨;他把他的爱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青年。他用他的血来“荐轩辕”,他用他的情来为“孺子牛”,他用他的爱来滋众生。正因为有这强烈的爱,才有了那深深的恨,他恨一切吃人者的凶残, 他恨一切帮凶的无耻;他恨那政府的反动,他恨那制度的腐朽。他用他那锋利的匕首,将这一切的面皮剥 开,使之在国人前显露原形。他可能有过彷徨,但更多的恰是呐喊,他把国家、民族的命运肩上担。他是 用文字承担救国大任的人,他是中国近代的脊梁。历史已无法复制、精神却可以永存,我们要承继鲁迅的 精神,爱得其所,恨得其地,直面惨淡或灿烂的人生,奋勇前行。 评 说 天 下 记取匹夫有责的担当 2014 年 1 月 15 日《人民日报》 李克济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鲁迅先生弥留之际的这段话,曾经让多少仁人志士感动不 已。放在现代社会,它代表着一个公民的责任与担当,对公共事务保持参与热情,对左邻右舍有着守望相 助的深情。人民网连续 5 年举办责任中国评选,就是要赓续公民责任,传递守望深情。 刚刚过去的 2013 年,我们不会忘记全面深化改革的扬帆起航,犹然记得嫦娥携玉兔登月的从容淡定, 但同样会铭记时代洪流中的那些平凡面孔:黑龙江的刘海涛创建了“一米阳光爱心联盟”,寻找并帮助贫困 学生和孤寡老人;辽宁的赵君路花光积蓄,卖掉房子放弃结婚,15 年间救助了 120 多个孩子;河南的王铭 从北漂保安自学考取律师资格,坚持提供无偿法律服务,帮千余农民工讨薪……他们的默默坚守、挺身而 出,体现着匹夫有责的担当,蕴藏着爱邻如己的情怀,改变着身边人的命运,又何尝不是推动时代进步的 不竭动力? 把视野再放开一些,那种发源于公民个体的责任担当、参与热情,把命运共同体意识写入每个人心中。 大地震肆掠汶川,各地志愿者赢粮景从齐聚汶川,与灾区人民一起浴火重生;温州动车事故之后,温州市 民在寂静的深夜排起献血的长队;大雨侵袭北京,“这一刻,所有被大雨冲刷的人都是北京人”,150 名农 民工救出 182 名被困群众……政府编织的安全网覆盖再广、经纬再密,也会存在力有不逮的空白之处,公 民的参与热情、社会的自发力量,恰恰能在这里弥补政府的短板,实现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协同治理。 鲁迅先生还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诚哉斯言,有强 大的国民,才有强大的国家;有伟大的个体,才有伟大的民族。因此,对每个人而言,争自己的责任,就 是争国家的崛起;争自己的价值,就是争民族的复兴。毛泽东同志早在延安窑洞就指出,“只有人人起来 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今天,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怎么能失去亿万群众的首创精神?实现全面小康, 又如何能丢掉每一个个体的努力奋进? “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如果每个人都能像“十大责任公民” 那样,己之暖,思人之寒;己之安,思人之危,那么我们就会少一些置身事外的抱怨,多一些挺身而出的 担当,这个社会就会在每个人的耕耘中变得更好,这个国家就会在每个人的呵护中奋勇前行。 8《小狗包弟》—巴金素 材 点 说 反思的魄力,照人的肝胆,最真的善良 《小狗包弟》是巴金《随想录》中的名篇。它讲述了作者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 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那个疯狂时代的惨无人道的现实。小狗的悲惨遭遇,留给作者永难磨灭的创痛, 表达了作者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 从 1978 年 12 月到 1986 年 8 月,巴金耗费了整整八年的时间,写出了皇皇五卷四十多万字,是一个中 国知识分子近四十年来心路历程的伟大“忏悔录”,他对整个“文革”进行深刻地反思,对自己的良心进行 深深地拷问,他通过自己的作品解剖自己、指责自己,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曾经有过的民族劫难。研究巴金 的专家这样说:“在社会开放,人人追求成功、财富、名利的时候,唯独巴金还在一字一句地写他的忏悔 录般的《随想录》。”这个敢讲真话的温顺老人,以自己的真诚和 80 年的文学创作生涯,印证了自己的一 句话“把心交给读者”。 点说 战胜他人者,可称勇者;战胜自己者,可谓强者。洞察他人者,可称敏者;洞穿自身者,可谓 慧者。巴金老人之所以过人,不单在他的《雾》《雨》《电》,也不单在他的《家》《春》《秋》;而更在他对 社会对人生的解剖,而尤其在对于个人人性的反思。反思成就了他的勇,反思成就了他的慧,反思成就了 他的仁,反思更使他光彩照人。 人,需要反思,反思自己人性的弱点;国家需要反思,反思政治的得失;民族亦需要反思,反思兴衰 的根本。反思了,会少走弯路;反思了,会减少失误;反思了,会完善自身;反思了,会长久进步。学巴 金,学他反思的魄力;学巴金,学他照人的肝胆;学巴金,学会他的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 在反思中走向最快的发展,走向最大的繁荣,走向最真的善良。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 素 材 点 说 梁启超——一个“善变”的但却大写的人 梁启超,一个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历史文化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里,囿于 意识形态的原因,他也曾经备受责难,便是他的“立场不坚定”。戊戌变法失败,他逃到日本,站在保皇派 的一边与革命党论战;辛亥革命成功,袁世凯窃得总统位,他回国为这个维新派的叛徒效劳;袁世凯称帝, 他即帮助蔡锷发动护国战争;袁世凯死后,他又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的财政总长……郑振铎在《梁任公先 生》中说过,任公虽然“善变”,但他的爱国情怀却从没变过。他深知自己不是一个能够经天纬地的政治强 人,但他想做一个商鞅式的人物,假“强人”之手,让自己的满腔壮志为他深爱着的少年中国服务。可惜, 他一次次“所托非人”,他所寄予厚望的“强人”,一个个不是无能、昏聩便是残暴、专制,而他又不能像 某些人一样忍辱吞声委曲求全,所以,他只能一次次否定自己,最后忍痛退出政治舞台。 点说 说到梁任公,你可能感觉生疏,而说到公车上书,说到戊戌变法,说到《少年中国说》,说到梁 启超,你肯定不但耳熟能详,而且会肃然起敬。 我们敢断言,在风云际会和星光灿烂的中国近代人才群体中,特别是在遐迩有知的重量级历史人物中, 能在做人的问题上与梁启超比肩者是不大容易找到的。因为他的确是一个大写的人。在那如火如荼的苦难岁月里,梁任公的政治主张屡屡因时而变,但为人处世的原则始终未变,他不是 有些人所描述的那种变色龙。他重感情,轻名利,严于律己,坦诚待人。无论是做儿子、做丈夫、做学生, 还是做父亲、做师长、做同事,他都能营造一个磁场,亮出一道风景。 梁任公的爱国精神和情怀,已不是仅仅表现在口头上,而是深埋于心间,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他永远 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10《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素 材 点 说 奥斯维辛的数字统计 100 万犹太人丧命——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希特勒德国为实施犹太种族灭绝政策而建立的,惨死在该集中 营的犹太人达 100 万左右。 逃走 20 万——在 1940 年到 1945 年期间,从奥斯维辛集中营幸运逃生的人总数仅为 20 万。 1.4 万条人发毛毯——1945 年 1 月 27 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在该集中营中发现了 1.4 万条用人发编织的毛毯。 幸存 7650 人——苏联红军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时候,只找到 7650 名幸存者,其中有 130 名儿童。 7000 纳粹警卫——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担任警卫的纳粹德军人数大约为 7000 人,其中包括 170 名女纳粹 成员。 每天屠杀 6000 人——1944 年前后,纳粹德军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屠杀达到了非常疯狂的程度,那时, 几乎每天有大约 6000 人被残忍杀害。 40 座集中营的总和——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头目之一的希姆莱 1940 年 4 月下令建造的,是波兰南部 奥斯维辛市附近至少 40 座集中营的总称。 关押者波及 30 个国家——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关押的大多数是犹太人,此外还有吉卜赛人,波兰、苏 联等国的战俘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 30 多个国家的平民。 7.7 吨头发——前苏联红军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时,在该集中营发现了纳粹德军没来得及运走的 7.7 吨头发。可想而知,有多少人曾经在此饱受折磨,经历不幸。 为了使这罪恶的行径不再重演,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1979 年,奥斯维辛集中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点说 苍白的数字演说着血淋淋的惨象。触目惊心,毛骨悚然,说不尽心中的战栗;惨不忍睹,惨绝 人寰,道不尽这无边的灾难。 灾难带来的破坏性是无法弥补的,对自然和生命的摧残是不能挽回的,对心灵和思想的伤害是永久的。 在奥斯维辛这样的地方,应该让黑暗、死亡、阴冷永远安静地矗立在那里,就像罗森塔尔所写的那样,让 人一看就浑身发抖,这是对死者最好的纪念,也是对生者最好的警告。罗森塔尔虽然看到了象征着希望的 阳光、草地、儿童,但是他的思想是不能接受的。地狱里长出的家园是可耻的,忘记灾难的最好方法就是 没有发生灾难。就像我们的圆明园,应该让它残缺在那里,荒芜在那里,痛苦在那里,而不是浅薄地重建, 因为现状才是它应有的灵魂。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要学会在良心的拷问下生活,在忏悔中走向完美。一个没有良心约束的民族是疯狂的,一个没有良心的人是可耻的。一位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的墓碑前下跪,忏悔德意志民族犯下 的滔天罪行,使世人相信德意志依然还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故事 距离我们已经很远了,现在,我们正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不让战争的阴 霾再次笼罩在我们头上。 评 说 天 下 以人类文明的名义“讨伐”暴力恐怖 2014 年 3 月 5 日 《光明日报》 姜伯静 3 月 5 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脱稿谴责了云南 3.1 事件的恐怖分子,他说:“今天大会 开始时,我们对 3 月 1 日发生在云南昆明火车站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表示了强烈谴责,对不幸遇难群众 表示了沉痛哀悼,对遇难家属和受伤群众表示了深切慰问,我们要坚决打击一切渎亵国家法律尊严,挑战 人类文明底线的暴恐犯罪,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共同建设平安中国。” 读韩愈的《祭鳄鱼文》时,曾经为鳄鱼的残暴而愤怒;而看到云南 3.1 事件中恐怖分子的暴行,我发 现他们比鳄鱼等野兽还要残忍百倍。李总理的这段话,堪称新时代的《祭鳄鱼文》,但远比《祭鳄鱼文》更 加具有震撼的力量。《祭鳄鱼文》是韩愈为一州之地祈福、除恶,李总理则是对遇难群众的追悼、对恐怖分 子的谴责、对国民社会安全的承诺、对整个文明社会的承诺。这短话是“祭文”,也是“檄文”,代表了整 个人类文明社会的心声,代表了所有喜爱和平与友爱的人的心愿,这是国人的期待,同时亦是人类文明发 展的期待! “爱和善就是真实和幸福,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惟一可能的幸福”,托尔斯泰如是说。人类的文明 应该是在和平与友爱的轨迹上前行的,即便偶有争论甚至争吵,也不能偏离爱和善的轨道。但却有那么一 小撮人,背离了这个轨道,背离了人类文明,诉诸于恐怖和暴力。对于这样的人,我们能说什么?只有斩 钉截铁的说:“不!” 对于那些没有人性、执迷不悟的恐怖分子,我们必须坚决的打击。欧阳修在《纵囚论》中有云:“信 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恐怖分子的行为,已 经天怒人怨。引起天怒者,必遭天谴;惹起民怨者,必遭民弃。他们的暴行,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他们 的人格,终将被人民在人类文明的道德法庭上审判;他们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印记,必将受到数 代人唾弃。穷凶极恶的鳄鱼,在听到韩愈的《祭鳄鱼文》后远遁他乡;那些犯下滔天大罪的恐怖分子,不 知做何感想;那些还在寻找机会做案的恐怖分子,不知做何感想? 那些在云南昆明 3.1 事件中逝去的无辜生命啊,你们每一个人的名字都将被我们铭记,都将被永被整个人类文明社会铭记。这场惨绝人寰的悲剧,都将永被整个人类文明社会铭记。每一年,我们都会在夜晚 的广场或者自己的心中为你们点一圈烛火,为你们点亮另一个世界的路。人固有一死,但你们本不该伤, 你们本不应死,你们死于人类文明的对立面,所以你们当时代被人纪念。你们的家人,你们的亲友,是文 明社会中每个人的家人,是文明社会中每个人的亲友,他们,必不孤单凄苦! 中国发展历史的路程中,世界文明发展的路程中,将竖起一座巨大的墓碑。上面会有两种人的名字, 一种是我们在文明发展中的同路人,可惜他们早逝了;一种是反人类文明的恐怖分子,他们必将受到审判 和严惩。今天,在这座还没有写全名字的墓碑前,让我们以人类文明的名义对恐怖暴力大声说:“不”! 11《包身工》—夏衍 素 材 点 说 “芦柴棒”们的命运 “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 的是 20 世纪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 16 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为了压迫和榨取 成千上万的孤苦无靠的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者、工部局、带工头、老板、帮口头子、国民党特务,以至 当地的地痞流氓,完全结成一条统一战线。在这个地方既没有所谓国家主权、政府法律,更谈不上生活保 障和人身自由。当年的包身工们便是生活在这重重压迫之下。 点说 她们的生活,不,应该说生存中,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 道,她们被饲养,被奴役,被侮辱,被虐待,被压榨,被掠夺,甚至被虐杀,这绝非杜撰,这是血淋淋的 事实。读这篇《包身工》,不知你作何感想,假若你是她们当中的一员,你将怎样度过每一天。有幸啊,我 们身逢盛世,我们安享太平,我们衣食无忧,我们发展无愁;我们的身上沐浴着党的阳光,我们身边洋溢 着社会的温情;我们的身体,享受着法律的保障;我们的心中,充满着美好的理想。比比“芦柴棒”,看看 我自身,我们有什么理由苦闷、空虚、彷徨;有什么理由不拼搏、追求、向上。珍惜我们的环境,珍惜我 们的生活,珍惜我们的时光;少一些牢骚,多一些灿烂;少一些叹息,多一些歌唱;少一些惰怠,多一些 勤奋;少一些寂寞,多一些昂扬。承担起我们应当承担之责任,为国、为民、为家人,更为自己把我们的 生活扮靓。 13《飞向太空的航程》 素 材 点 说导弹航空界的“三钱” 钱学森的传奇经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回国以后为中国导弹航空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实为 中国科技人员的楷模。确切地说,他的贡献改变了世界尖端技术力量的格局。钱伟长的“钱伟长方程”,对 弹道计算和各种导弹的空气动力设计功不可没,而钱三强的组织能力保证了整个计划的实施落实。 “三钱”对国家导弹航空技术发展确实功高至伟,他们的事迹为后人津津乐道。 点说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如是说。“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 泪始干’,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 火在荒野中燃烧”,艾青如是说。“三钱”,中国导弹三杰,中国航空航天的奠基者,他们把一生交给了祖 国的国防事业,交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用睿智的头脑编织出祖国的安全;用坚挺的脊梁,挺出了祖国的 尊严。他们的人生,坎坷多多;他们的事业,辉煌无限。因为他们把自己的一切,与祖国的兴衰相连。爱 国者,民爱之,民敬之,民仰之;万莫要只看见了钱,而忘记了“三钱”,因为他们是“捧着一颗爱国心来, 而没带半根百姓草去”的真正的无私者,真正的爱民者,真正的爱国者。 探月工程,不是宏大叙事,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从无数网友熬夜关注到每一句祝福,都表达出了 深沉的公民责任。爱国,不是喊出来的,而是行动。不断凝结共识,从自己做起,国家势必更强大。 “因为昨天的梦想,就是今天的希望,也就是明天的现实。”这是现代火箭之父戈达德的名言。人类 的梦想不会停歇,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的行动不会止步,期待更好的梦想照进现实。 必修 2 1《荷塘月色》—朱自清 素 材 点 说 朱自清的骨气 朱自清先生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 3 袋面粉,全家 12 口人吃饭都不够,更无钱治 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 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 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 年)8 月 12 日,朱自清因贫病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 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 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点说 人而有格,国而有格,此格非他,乃尊严是也。人的尊严只有同国的尊严连在一起,方得称大 尊严,孟子云“威武不 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句话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从苏武到文天祥, 从文天祥到朱自清,他们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他们把个人的尊严与国家的 尊严,民族的尊严连在一起,演绎了人生的壮举,挺直了人的脊梁,挺直了民族的脊梁,为我们树起了一 座座尊严的丰碑,展现了中国人的凛凛骨气。做人当作有骨气的人,做人当作有尊严的人,做人当作大写 的人。2《故都的秋》—郁达夫 素 材 点 说 爱国战士郁达夫 夏衍先生曾说:“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早年留学日本,饱受弱国 之民的凌辱。抗日战争爆发的那年 12 月,日军攻占杭州,入侵富阳,母亲陆氏不屈饿死。郁达夫身遭国仇 家恨,当年即从军,应郭沫若之邀,赴武汉任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委员。1938 年底,郁达夫又应邀赴新加坡 从事宣传抗日救亡工作,新加坡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化名赵廉,集资开设赵豫记酒厂,借以掩护抗日 文化人士,营救印尼人民和当地华侨,因汉奸告密,被秘密监视。1945 年 8 月 29 日,日本已宣布无条件投 降,郁达夫竟被日本宪兵逮捕并秘密杀害。胡愈之先生曾作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 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点说 他只是一个文弱书生,却有着铮铮的铁骨;他将他的如椽之笔,化作横扫倭寇的利器;他用他 柔弱的肩膀,将兴复民族的重任扛起。战士自有战士的情怀,战士自有战士的胆气。他的生命虽然短暂, 却在中国历史上刻下深深的印迹。为百姓者,百姓念之;为民族者,民族敬之;千古江山千古事,千古英 杰千古记。国家强大匹夫责,民族繁盛你我志。学英烈,心为国家;学英烈,情系民族,做一个达夫,做 一名战士,将我们自己打造成民族肌体上的一个坚强因子,在这个肌体上坚守我们的位置。 3《囚绿记》—陆蠡 素 材 点 说 《囚绿记》的“囚绿” 点说 因了自己的孤独,也因了自己的渴盼;因了自己的抑郁,也因了自己的喜爱,而把那满富浆液 的绿“囚”在室中。这被囚禁的绿呀,由青苍,变柔绿,变嫩黄;变细瘦,变娇弱,变病秧。且不管陆蠡 先生要用这来象征什么,而我从中分明发现当代人的一种通病,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就想把它据为己有,牢牢掌控。这种心态,对于物,无异于作践;对于人,则简直是戕害。要清楚,无论你爱什么,如 果你是真爱,最爱,那就请你放开手,把它置于最适合的环境,让它独立地存在,独立地展现;让它独立 地成长,让它独立地成熟。是绿就要享受阳光,是绿就要追求自由,是绿怎能受“囚”。 4《诗经两首—氓·采薇》 素 材 点 说 《采薇》的主人公是一名士卒,他强烈地思念家乡,无时无刻不在盼望尽快回家,内心里充满着忧伤。 由于意识到是 狁入侵才使得自己“靡室靡家”“不遑起居”,因此他对 狁满怀怨恨,在对 狁的战斗中 充满同仇敌忾之情,对于自己的阵营则怀有一种自豪感。 点说 诵读着《采薇》,忽然想起《十五的月亮》:“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 你也思念我也思念。”战士思乡,是亘古的诗材;战士报国,是永恒的主题。思乡与报国,在战士身上得 到了完美的统一。因为爱乡,方能思乡;因为爱乡,方能报国。“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牺牲 我一个,幸福十亿人”,是当今战士的心声。他们为了大家,舍去小家;他们为了国家,不顾自家。国家有 急,他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人民遇险,他们挺身挡灾祸,舍我而有谁。他们是人民的子弟,他们 是最可爱的人。 评 说 天 下 春读《诗经》 2014 年 3 月 28 日 《期货日报》 过了春分三月天,桃花如雨般铺展山野,天地清明,草木葳蕤,是春天最美的时节。 清早,楼下园子里,三两只调皮的麻雀跳跃枝头,一声抢着一声,吱吱喳喳地喊醒每一片绿叶与花朵。 从书桌上拿起《诗经》随手翻开,古香古色的词句,在纸页上,一朵挨着一朵,一片连着一片,蓊郁地蔓 延。这个时候,推开窗户,沐浴暖暖的阳光,轻声细语地读一读“风”抑或“小雅”,心情十分舒畅。 读《诗经》,结识姹紫嫣红的山野草木,与其为邻,惬意无比。“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薇是野豌豆 的芽。柔嫩的薇草一定是位贤惠的女子撒种在农家菜园里的。“焉得谖草,言树之背。”一株小小的萱草, 可以令亲人忘记忧愁,此番孝心好意着实感动。还有甘甜的荠菜、清香的蕨菜,大大方方地摇曳在《诗经》 中。这些草木们,生生不息,年复一年地长在田埂旁、渠沟中、塘堰上,宛若邻家姐妹般相熟亲切。读《诗 经》为的就是能与这些野菜闲花们对话攀谈。绿的卷耳,红的桃花,紫的藑茅等。亲近这些生长在山野河 滩的草木,会让心灵愈加明净。 春天,是怀思恋爱的季节。此时读《诗经》可以感受朴实无邪的民间爱恋。上大学时,我便钟情《诗 经》里的一些词句。情窦初开时,面对心动的女孩,轻声地说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自言自语式的表白,使单纯青涩的初恋美如夭夭桃花。 《诗经》之中,几乎所有的爱情都依附在一棵草木上,与草木形影不离,缠绵悱恻。“采采卷耳,不 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相思似红豆,春来发枝,吮雨水生思念。在田间采摘卷耳菜时,这位女子还念念不忘出门在外的郎君。“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条吐丝,你我相别, 到了雨雪交加,我仍旧在苦苦思念你。爱情总能让生活充满向往和美好。“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 人,在水一方。”此句不知鲜活了多少青春年少的记忆。在河畔的彼岸有位心上人,爱慕如那油油的水草, 近在水湄,却难跋涉。[来源:学+科+网 Z+X+X+K] 最心动最深情的还是这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倾心去相爱,世间只有你和我。这般纯、真、专的 爱,在《诗经》里比比皆是,鲜活不老。 春日里,诵读《诗经》,从此亲近自然,更加热爱生活。 5《离骚》—屈原 素 材 点 说 感人的《离骚》,爱国的屈原 屈原是一个热爱祖国的诗人,他在效忠祖国、抵御强敌方面是和楚国人民一致的 。虽然他在政治上失 败了,但他留下的大量诗歌,尤其是《离骚》,却给楚国人民报仇雪耻、恢复祖国的决心以极大的鼓舞。对 后来推翻暴秦,复兴楚国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他的爱国精神伴和着他的《离骚》,激动着、激励着世世 代代的中国人,生成了中华民族亘古以来的爱国情怀。 点 说 《离骚》感人至深,屈原感人至深,至深的原因,在于那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这种九死不悔、忠贞不 渝的爱国精神,对后人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都 是这种爱国精神的传承。孙中山先生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邓小平发出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 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都是这种爱国精神的发扬光大。这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 不竭动力,是每一个中国人成就伟大人格的根本所在。 评 说 天 下 屈 原 永 恒 2014 年 4 月 24 日《新民晚报》 刘向东 公元前 278 年的一个阴郁凄怆江风凛冽的午后,面容憔悴、风骨凛然、衣带飘逸的伟大诗人屈原面对 奔泻不息的汨罗江深情地最后一瞥后随江而去…… 千百年过去了,江水悠悠,诗魂依旧。同样也是一个阴云低沉的日子,我怀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壮美诗句,沿着汨罗 江畔寻觅诗人的踪迹。虽然游人稀少,江景清寂,也不见昔日诗人吟诗的茅庐和渔夫的小船,但我还是清 晰地看见了诗人那从容不屈的身躯依然是那么清癯傲岸;那双忧愤深邃的眼睛还是那么犀利激昂;那浩荡 而去的汨罗江似乎依然荡漾着诗人那意境高远、激扬豪放的《离骚》和《九歌》! 行吟于江水浩渺草木萋萋的汨罗江畔,感受着楚国的历史风烟和那荡气回肠、至诚至美的诗魂,也许 有人哀叹,或沉默或悲愤或惋惜,但我坚信更多的还是心灵的震撼和由衷的敬仰吧。不是吗,尽管我们的 屈原出身贵族,官居掌管政事、法令和外交等大权的左徒,可他却反对贵族特权、痛斥官场腐败、力除社 会不公,极力举贤任能和减轻人民的负担。面对秦国的武力威胁,他尽管也主张联合齐、魏等国共同抗秦, 可他并不反对国家统一,并以“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的远 见卓识力谏君王关爱 百姓、推行德政、改良政治、变法图强而一统天下。而 非像秦国那样施行暴政使生灵涂炭。尤其在屡受奸佞小人陷害,乃至革职囚禁和流放的残酷打击下, 屈原丝毫不以个人利益为重而委曲求全,随波逐流地明哲保身,而是刚正不阿、固守节操,在不屈不挠忧 国忧民之中为世人留下了“与日月兮同光”的《天问》《九章》等诅咒世道黑暗、君王昏庸,弘扬正义、渴 望光明和赞美生活、歌颂祖国的千古绝唱。而历史的潮流恰恰回应了诗人的壮美绝唱和浪漫理想。这难倒 不是屈原的欣慰和抱负吗? 或许有人觉得那个时代根本就无法容纳“不识时务”的屈原,使他必然要在孤立、痛苦和无奈中选择 逃避和自弃,以求解脱。倘若他能稍微顾及贵族之身份,或是略微献媚讨好于楚怀王,或与小人们同流合 污,或者略施见风使舵、浑浑噩噩、阿谀奉承等苟且偷生之术,也许永远都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和官位的 风光。但对深谙生命意义和君子道义的屈原而言,是做颠倒黑白、奴颜婢膝的卑琐小人,还是做爱憎分明、 坦荡磊落的君子,选择的当然是后者。 诚然,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诗人怀沙沉江放弃的是生命,但升华的是身怀美德,不与污浊合流的高尚 志节和对君子求道的诠释。他随江而去决不是消极的逃避和毁灭,而是向黑暗势力的不屈抗争。这种抗争 不仅痛快淋漓地驳斥了小人的偷生哲学的虚伪性和卑劣性,而且以诗的呐喊唤起了世人追求真理的觉醒和 不懈的战斗。这种抗争不就是正人君子“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践行和远离污浊,永葆清白节操之唯一最美 丽最纯洁的选择吗! 往事越千年。不尽长江滚滚流,逝去的只是楚国的一位臣子,留下的却是永远美丽多彩的端午文化和 充满战斗豪情、大仁大爱、文辞华丽、清纯浪漫的不朽诗魂。这才是文学的大幸和诗人的永恒。 6《孔雀东南飞》— 素 材 点 说 兰芝、仲卿双双殉情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 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遣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 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点说 刘、焦殉情化鸳鸯,梁、祝殉情飞蝴蝶;白娘子被镇雷峰塔,三圣母被压华山下;牛郎织女隔 河望,董永七姑分天壤。神奇的演绎,美丽的传说;苦苦的挣扎,不屈的反抗,所反映的是劳动群众美好 的憧憬,自由的愿望。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有了自由,有了民主,更有了爱的保障。可是呵,在这自由 的环境中,却仍有刘、焦悲剧的上演,这不是缘自环境,而是源于自身,源于自身对生命的不尊重,我们 评价刘兰芝,可以赞她的美,可以颂她的强,却决不歌她如此的行;请记住毕淑敏一句话吧,“在这个世 界上,我最重要,尊重了我,尊重了生命,也便尊重了世界。” 7《诗三首·归园田居》—陶渊明 素 材 点 说 陶渊明的追求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他被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而且开创了田园文学这一文学 潮流。他的诗文充满了田园气息,他的名士风范和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乃 至 整个中国文化都深受其影响。陶渊明的诗文代表了关于“人的觉醒”,也就是说,人不光要有物质生活, 精神生活也非常重要。当我们再次念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诗句的时候,便感到了一种来自 灵魂深处的自由与舒展。 点说 我们熟知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骨气,我们熟知他“归隐田园”的志趣;我们也熟知他“无 拘无束,自然悠闲”的追求,熟知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平静心地。“人不能光靠吃米活着”, 巴金老先生如是说。“你有两个铜板,请用一枚来买一朵玉兰花”,外国先贤如是说。这一切都表明着一个 道理:人不光要有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是的,为物质而物质那不是人的生活,人与动物最大 的区别就在于人除了物质还有精神。追求物质无可厚非,可是莫忘了高尚你的精神。 评 说 天 下 偏 爱 菊 2014 年 4 月 9 日《重庆晚报》 杨莙 菊就是一味药,不知她那清幽的、清凉的、清新的药香,为尘世中多少上火的眼睛,以及上火的内心, 疗过伤? 秋风瑟缩,心中却跳跃着小欢喜,为阳台上的几钵菊,又在酝酿一场蓬勃的花事,而我又将携手我的 菊,一起走过秋风秋雨。 年幼时不喜欢菊,嫌它有股药味,还有,即使可以开得很艳,也依然觉得有些清冷。所以,后来我乐此不疲地买菊、种菊,去山中访菊、采菊时,我问自己,为什么现在又那么喜欢菊? 是因为一年年去山坡上采野菊吗? 几场秋风之后,小野菊们便身披黄金甲,像战士,一路冲锋陷阵,攻克了郊野的一面面山坡,金灿灿、 明晃晃,将秋日之萧瑟肃杀远远流放。野菊花是乡村的女儿,她们的身上,有着最淳朴最原始的情怀,因 此,相比仪态万千的家养菊花,她们所散发出来的药味,自然更浓烈,更绵长。菊味甘苦,有清热解毒之 功效,喝菊花茶,可明目,睡菊花枕,可安神,若是与糯米、酒曲一起酿成菊花酒,便可和李白一样,“笑 酌黄花菊”了。总会择个晴朗日子,为那片金黄虔诚地弯腰、低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野静 谧安宁,总是在不觉中将飘散着缕缕药味的菊香,掬了个满心满怀。 是因为陶渊明吗? 说到菊,似乎撇不开陶渊明,就算没有新意,也不会刻意绕过去,他的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几乎成为菊之代言,而他自己,则几乎成为菊之化身。陶渊明在彭泽县令任上时,一日郡里派一名督 邮到彭泽视察,督邮乃一粗俗傲慢的人,一到彭泽便差县吏叫陶渊明来见他,陶渊明本已看不惯官场黑暗, 对此早存厌倦之心,督邮的做派让他坚定了去意,他脱下别人苦苦追求的官服,将官印往堂上那么一放, 轻笑几声后,便扬长而去。县衙大门上,“明镜高悬”的金匾还在身后闪着光,但关他何事?从此不再为 五斗米折腰,不再与小人为伍,一想起来便觉痛快,陶渊明风一样飞回他向往的山水之间,和雀鸟野花为 友,与清风明月做伴,曾经阴霾重重的心空,终于澄明无比。秋渐浓,黄花遍地,陶渊明在他的东篱之下, 在弥漫着菊花香的天地间,采菊、饮酒、做诗。菊,花之隐逸者也,陶渊明和菊花魂魄相依,千百年来, 他和他的菊,被无数在红尘中匆忙奔走的人们,视为灵魂的栖息地。读菊,赏菊,菊花在,从不觉得一千 多年前的陶翁有多么遥远。 是因为林黛玉吗? 林黛玉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文学人物,以至有时竟会产生并非虚构之人,而是真实存在的错觉。世外仙 殊寂寞林,绛珠仙子清高孤傲,超尘脱俗,所以她怎能融入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又怎能不为此而寂寞? 黛玉因抽得一枝芙蓉签而成为众人眼中的芙蓉花,但我总觉得她更像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等决绝, 就算死,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以菊为题的一次诗赛上,黛玉所作的《咏菊》、《问菊》、《菊梦》, 每一首,我都熟稔于心。尤喜第二首,《问菊》: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 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孤标傲世偕谁隐, 一样花开为底迟?菊啊,你如此孤高傲世,又有谁能够和你一同归隐?黛玉问的是菊,又何尝不是在问自 己。 以上种种,便是我偏爱菊的原因吗?是,也不全是,岁月更迭,不接受的,已然接受,不明白的,亦 渐渐明白。 花要么不香,要么就清香、幽香、甜香、浓香,菊却偏偏有一缕淡淡的药味;花开得艳,看上去都欢 快热闹,菊却偏偏可以给人清冷的感觉。想起人,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实在难得。菊就 是一味药,不知她那清幽的、清凉的、清新的药香,为尘世中多少上火的眼睛,以及上火的内心,疗过伤? 心中有菊,纵然身在东篱之外,亦能见到南山,亦可得享悠然。8《兰亭集序》—王羲之 素 材 点 说 王羲之的认真态度 相传王羲之任临川太守时,乡民在城西北处兴建一座“飞云阁”,聘请王羲之书写横额巨匾。王羲之在 纸上写了几幅,总觉得“飞”字左轻右重,不甚满意,决心苦练三个月。家人怕他劳累,便劝阻他。王羲 之严肃地说:“为人切不可恃才自傲。这‘飞云阁’乃全城百姓助资所建,传之后代,百世不凋,吾岂可 潦草塞责,贻笑治所!吾当练笔三月。”此后,王羲之废寝忘食,临池练字,专写“飞云阁”三个字。一 天,他练字入了神,忘记吃饭。家人把他爱吃的馒头、蒜泥甜酱端放到他身边。王羲之一手继续揣摩运笔, 一手抓起馒头蘸蒜酱吃,却错把砚池当成酱碗,弄得满口是墨,尚不觉得,直到家人前来看见道破,才恍 然大悟。 点说 王羲之错把砚池当酱碗,牛顿错把手表当鸡蛋,陈景润致歉电线杆,这些古今中外大家的趣谈, 都包含着一个认真的习惯。须知,无认真,便没有专注;无专注,便没有执著;无执著,便没有痴迷;无 痴迷,便没有大发展。其实,人与人的先天智力并没有大的区别,决定人差别的是后天形成的习惯。当你 抱怨成绩落后时,当你抱怨事业无成时,你千万要做一个反思,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一个好的习惯。好的 习惯有多种,最重要的是认真与专注。有了认真与专注,便能持之以恒;有了认真与专注,便能克险攻坚; 有了认真与专注,便能细节之处见真功;有了认真与专注,便能勤奋努力,勇往直前。要想学业、事业有 成,多些认真,多些专注;少点浮躁,少点抱怨。 9《赤壁赋》—苏轼 素 材 点 说 苏东坡的豁达 在古往今来的人物中,苏轼可以算是比较“倒霉”的一位:满腹才华却无用武之地,一个饱读诗书的 文人偏偏被贬到黄州做一个徒有虚名的“武官”,不论是新党当政,还是旧党得势,无罪的他总是被越贬越 远。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尽情享受“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面对人生的“风雨”,他能坦 然地“吟啸且 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面对清风明月,他能“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是 何等的气魄与心胸?这是何等的智慧与人格?这种乐观旷达的情怀,可供我们作为人生的借鉴。 点说 人生路上走,谁人不会经风雨,谁人能够无坎坷。经风雨,学苏子,“竹杖芒鞋轻胜马”,“一 蓑烟雨任平生”;遇坎坷,效苏轼,坦然“吟啸且徐行”,“也无风雨也无晴”。人生不如意常十之八九,一 帆风顺者世上几无,在面对不如意或逆境时,苏轼为我们作出了榜样:淡定心志,豁达胸怀;放远目光, 开阔胸襟。坚信风雨过后会有彩虹,坚信闯过去前面是个天。待你走过风雨,渡过难关后,定会有苏轼一 样的感觉:“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评 说 天 下 苏轼的慈悲心 2014 年 4 月 17 日《西安晚报》乐朋 北宋文豪苏轼是个慈悲为怀的善人。 还在中年时,苏轼就有意卜居阳羡(今宜兴),托友人在那里买田置房。公元 1101 年,苏轼遇赦,从海 南北归并上表告老,欲回宜兴度余生。只是他一家老小三十余口,原有的两处居所十分拥挤,想换一处大 房子,以让全家人都能安居。于是,就请宜兴老友邵民瞻代为物色、购置。据宋人费衮的《苏东坡卜居阳 羡》记载,买房过程中有件感人至深的事。 邵民瞻替苏轼买得一处住宅,苏轼看了也满意。有一天,邵陪同苏轼散步,他们踏着皎洁的月光,来 到一个小村子,听到妇人伤心的哭声。苏轼倚杖细听,觉得有些蹊跷,就推门而入,要问个究竟。见了来 人,老妇还是痛哭不止。苏轼问她,你为何这般痛哭,能否说来听听?老妇即说:我家有座房子,历代相 传,已有一百多年了,一代一代谁也不敢动卖祖宅,一直传到我的手上。但我的儿子不争气,把祖宅卖了, 我今天搬到这里来住,离开家传老屋,想想怎能不伤心呢! 苏轼听罢也感到有些悲切,就问:你家祖宅卖给谁了?老妇人回答,卖给了苏学士。此言一出,苏轼 心里“咯噔”一下,然后就爽快地说:原来你家的祖宅卖给了我!那请你不要悲伤,我今天就把房子还给 你!苏轼立即叫人取来房契,当着老妇的面烧掉,并对她的儿子说:不要你还卖房钱了,明天陪你老娘回 到老宅去,好好服侍你娘过日子吧! 才华横溢的苏轼,官声甚佳,文重天下,却不善理财。加之一生颠沛流离,有时连官俸都拿不全。所 以在给杭州太守陈述古的诗中,他自叹:“莫怪江南苦留滞,经营生计一生迂。”常常要靠胞弟苏辙接济 扶持,才能度日。此次宜兴买房,苏轼花了“五百缗”。一缗即一千文,相当于一两银子;五百两银子,对 苏轼来说不是个小数字,他倾尽宦囊,才刚够付买房款。如今焚契还宅,苏轼白白损失了“五百缗”,当了 一回冤大头!这个举动,莫说常人做不到,就是现在的高官、富豪们,怕也无人能企及。我们不能不为苏 轼此举大声喝彩! 佛经有云:“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儒佛道兼通的苏轼,胸怀一颗慈悲心,宁可 自己吃亏受累,也要成人之美,帮助受苦落难的芸芸众生。他是这样为官的,也是这样做人的。鄙功名利 禄为粪土,视救苦救难为上善。苏轼无愧为“大写的人”。他再没钱买房子了,通过友人帮助在常州顾塘桥 借得一居所,才暂时住下来。可叹天不假年,当年七月苏轼卒于借居之所,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但他焚 契还宅一事,在宜兴成为美谈,长传民间。 苏轼的潇洒、伟大,不只在他开一代文风,尤在其人格的高标。兹诌打油四句作结:东坡真居士,常 怀慈悲心;舍得吃大亏,救度苦厄人。 10《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素材 点 说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出于“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良好用心,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之法不足守,人言不足恤”的 决心两度罢相,不避艰险,推行新法,结果,劳心费神,事倍功半,不但没有取得变法的成功,反而在众 多大官僚的反对声中,在自己阵营不断的内讧和分裂中,在宋神宗的疑虑和以贤德著称的曹皇后(仁宗妻)、 高皇后(英宗妻)、向皇后(神宗妻)的干预下宣告了变法的失败。有良好的愿望和动机,并不一定就产生良 好的结果。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可以作为这一论断的注脚。古来变法,实际上所要解决的就是四个字“理财、 用人”。王安石并没有很好地解决用人的问题,因此,他的初衷很好,措施也不能说不得力,却没有收到应 有的结果,反而成为新兴官僚集团搜刮地皮,扰民害民的工具,大悖于王安石的良苦用心。 点说一 作为“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改革家”,他,王安石是一个难以盖棺定论的人物。自北宋以来, 褒之者寥寥,毁之者纭纭。几百年间,无论官言“正史”,还是民间小说、戏曲,王安石的各个方面,从学 问到做官;从个人生活到道德品行无不被人诟病。但是,尘垢掩不住真金,浮云遮不住星泽,真正的智者 经历史长河的淘洗发出了夺目的光芒。他之所以被诟病,因为他是改革者;他的改革触动了官僚集团的根 本利益。面对种种非难,他抱定“天变不足畏,祖宗之法不足守,人言不足恤”的信念,在那死气沉沉的 环境中,爆响了一个惊雷。这惊雷,绵延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振聋发聩。无改革社会便不能进步, 要改革必冒风险。是安于现状,安于落后;还是冒险而进,求得发展,这,二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们已作出 了回答;已带领国人领略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来源:Z.Com] 点说二 有了良好的愿望,要有良好的结果,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过程。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失败在 他变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没有理好财,他没有用好人,以致事与愿违。反思我们当今的改革,伴 随着整个改革的进程,“反腐倡廉”重拳屡出;“解决分配不公”,措施得行;“惠民工程”方法得力,这 一切都是在用人、理财上下的硬功。我们不再妄议国家的大计方针,其实每个人的发展,要注重愿望,注 重结果,更得要注重过程。好的愿望容易确立,好的过程却任重道远,只要抓住了过程,其结果将会水到 渠成。 评 说 天 下 漫谈王安石 2014 年 3 月 16 日《北京青年报》 唐宋两朝,一首《题乌江亭》,两位名人先后写就。我最先读到的是杜牧的版本,“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毕竟更向文人靠拢些,一诗怀古,仍难掩对往事浪漫的假设。王安石的句子则是“江 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其对历史的精准剖析以及在政治方面所崭露的才华,一般人真是难以望其项背。 或许是对金融感兴趣良久,我倒是蛮敬佩介甫先生的,会赚钱不是编故事。其实,何必语及“财富” 便谓之“世俗”。世有隐士清新脱俗、视金钱如草芥,市井百姓总是要过平常生活,衣食住行哪样用不到花 销?国家没了银两,各种祸乱爆发。会赚钱,善理财,虽未见得是一种值得称赞歌颂的能力,却是最实用 不过的了。感叹王安石的伟大大概也出自于此,总是喜欢他讲“当务之急,理财为先”。不知为何,每当读 到他上呈神宗的奏书,都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他的率直和坦荡。经历了国家财政的衰败之后,在他的心里, 会不会已经把文化风俗架在了上层建筑的位子上。国库空虚,谁的日子都不好过,当务之急是理财,或许 也足以为他扣上一顶爱国的帽子。 这么一个长得有点丑,内心却藏着大智慧的人的一生过得不算好。上下五千年,中国的历史不缺悲剧。 我比较喜欢悲剧,因为总是感觉唯有历史完全背离了我们美好的幻想,才会树立起它的绝对权威和庄严感。 变革失败,家破人亡,确实令人心痛。我不喜欢评熙宁新法为搜刮民财这种说法。在索罗斯的眼里,经济 被演化成一门哲学,由此观之,介甫也可算是一位有着治国良策的哲学家。官府介入商场,收归私盐,打 击私贩,稳定大宗物价,实是超前之举。用不多时,国库充盈。农业方面也是很棒的,推行了青苗法,意 在冲击大地主。王安石,他许是看到了一个广阔的具有强大潜力的市场,衰败背后藏的是无数机会,宋朝 的商品经济不是不发达,正好合上了这个契机。新政实施伊始收获颇丰,后期却不知道怎么了。变革若是 成功,则名垂千古,若是失败,多半是会输个稀里哗啦。 哲宗登基,新法被废。难道仅是因为司马光,还是苏氏一家?若讲庆历新政真是“悖于未得良机也”, 那么熙宁新法会不会是没有用对人呢?我不太愿意相信他的落魄也是小人所致,就像当年东坡先生遭遇的 那样。介甫先生,我倒是愿意相信他的失败是因为时代不宜,是“未得良时也”。他因他的思想太过超前, 困于当时那些因为传统价值观念而难以接受的人之中,或许是这样的。 晚年的介甫先生会不会跻身于一间草房的角落,回忆自己颠簸的一生,质疑自己的所作所为?他会伤 心吗,会难过吗,会为了因失去爱子而发疯吗,会不会后悔……这秘密,或许就这样一辈子睡在历史长河 飘洒的水珠里。这个几乎为他的治国理想而付出了所有代价的人,会因自己的卓越才能而被后人记住,却 永远都不会把内心的隐痛留下半分痕迹去让人揣测。或许,这世界上既有谜,还是让它永远成为一个谜比 较好。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 素 材 点 说 蔡元培的治学 蔡元培是教育改革家,同时又是学问渊博的专家,他在治学方面,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他的书房中 挂有自己的画像,上面题有:“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亦不知老之将至。”在书桌上放有自己 写的“学不厌,教不倦”几字。他说明读书方法的重要性时说,吕洞宾用手指点石成金送给穷人,但这穷人不要。问他为什么不要金子,他说要吕洞宾的指头,因为可点出无数金子。这种想法从道德上来说,固 然要不得;但就求学而言,却是最不可少的。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有次他突然问学生:“5 加 5 是多少?” 学生以为校长所问必有奥妙,都不敢作答。好一会,才有一学生率直地说:“5 加 5 等于 10。”蔡元培笑 着说:“对!对!”并鼓励说:“青年们切不要崇拜偶像!” 点说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留给后人的不只是他的教育思想,更有他的治学精神。他 的教育思想,奠定了北大的百年基业;他的治学精神也在启迪着百代后人。其精神实质,一曰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惟其如此方能深入,惟其深入方能见人之未见,得人之未得,成人之未成;二曰不崇拜偶像, 惟其如此方能独立思考,方能另辟蹊径,方能有创新。在当今追求科学发展的时代,施行创新教育的时期, 先生的思想,先生的精神仍可作为我们的施教者、我们受教者理应秉承的一个重要理念。 1940 年,蔡元培病逝于香港,全中国不分政治派别,均对其深表哀悼。国民政府发布褒奖令说:蔡元 培“道德文章,夙负时望”,“推行主义,启导新规,士气昌明,万流景仰”。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在电报中 称蔡元 培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说:“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牛津、 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固不乏其人;但是, 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 第二个。”蔡元培病逝后,傅斯年说:“蔡元培先生实在代表两种伟大文化:一曰,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 一曰,西欧自由博爱之理想。此两种文化,具其一难,兼备尤不可觏。先生殁后,此两种文化,在中国之 气象已亡矣!”罗家伦则说:“千百年后,先生的人格修养,还是人类向往的境界。” 12《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素 材 点 说 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抵抗 1960 年 1 月 31 日,一个黑人大学生到一家连锁店买酒遭到拒绝,理由是“我们不为黑人服务”。马丁·路 德·金于是发起“入座运动”,具体做法是,平静地进入任何拒绝为黑人服务的地方,礼貌地提出要求,得 不到就不离开。不到两个月,运动席卷了美国南部五十多座城市。参加者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服装整洁, 头发一丝不乱,以最有尊严的目光请求服务。纵使遇到嘲弄、侮辱,依旧不卑不亢,得不到服务,就坐下 来读书。许多人在“运动”中被捕,但马丁·路德·金早已发出号召——“填满监狱”。 点说 你羞辱,我不卑不亢,保持我的常态;你歧视,我衣冠整洁,维护我的尊严;你关押,我把你 监狱填满;你不放,我把你牢底坐穿。于静中来制动,于柔中见刚强,于平和中来反抗,于无声处来听惊 雷。这是马丁的智慧,这是马丁的肝胆;战胜对手,方法不只一种,以硬碰硬,并不是 上上选。斗争是主 调,形式是手段。以平和的反抗来争得尊严,其貌似软,其质则刚,正如老子所言,至柔者则至刚,刚者 必为柔者克,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匹夫之勇不为勇,方法策略见真端。马丁·路德·金关于手段与目的一致性的观点提示我们,要有边界思维。为了实现美好的目的,只能 在正当的手段中选择,突破了正当性,就突破了边界。突破了边界,就偏离了美好的目的。南辕北辙,就 会越走离目标越远,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现在,“不忘初心”这个词在网上很走红,可见很多人已经 意识到,邪恶手段只会让我们离美好目标越来越远。不择手段,也许只能仅限于艺术领域中的技巧技法。 就像陈家泠在水墨技法上的创新,从而达到空灵的境界,从此自创一派。就像周信芳倒嗓后,按自身嗓音 条件来唱,反而创出了麒派。而在艺术以外的领域,是不能不择手段的,尤其不能用邪恶手段。中国哲学 讲天人合一,邪恶手段违反天意,而违反天意就是违反民意,最终不会有好结果。古人说:“多行不义, 必自毙。”就是这个意思。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素 材 点 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伟大的友谊 1844 年,马克思在巴黎认识了恩格斯,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对方看得比自己都重要,马克思长期流亡, 生活很苦,常常靠典当,有时竟然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但他仍然顽强地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 恩格斯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他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把挣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给马克思,他 不但在生活上帮助马克思,在事业上,他们更是互相关怀,互相帮 助,亲密地合作。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 了 40 年,建立起了伟大的友谊,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点说 伟大的友谊源自共同的信仰,源自崇高的 追求,正是这为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信仰和追求将马、 恩紧紧联系在一起。40 年互相关怀,互相支持,亲密合作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人云“人生得一 知己足矣”,所谓“知己”,亦即具有共同的志趣与爱好,这知己,如同俞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如同 鲁迅与方志敏的同志的信任,如同小平与刘伯承的心心相印,如同朱德与毛泽东的朱毛不分。我们不是伟 人,但对友谊的理解也应深入几分,友谊不在海吃山喝中,友谊不在吹捧拉拢中,友谊不在结伙成群里, 友谊不在互相利用上。友谊在何处,友谊在共同的志趣与爱好中,但请谨记,这种志趣与爱好不求伟大, 但求高尚,而不是庸俗,更不是低级。 改革开放以来的突出贡献者 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王沪宁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的决 定》。决定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于敏等 100 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同时, 为感谢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支持和帮助,向阿兰•梅里埃等 10 名国际友人颁授中国改革友谊奖 章。陈景润 激励青年勇攀科学高峰的典范 陈景润,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33 年 5 月出生,1996 年 3 月去世,福建福州人,中国科学院原数 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原学部委员。他在逆境中潜心学习,忘我钻研,取得解析数论研究领域多项 重大成果。1973 年在《中国科学》发表了“1+2”详细证明,引起世界巨大轰动,被公认是对哥德巴赫猜想 研究的重大贡献,是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国际数学界称之为“陈氏定理”,至今仍在“哥德巴赫猜想”研 究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他的先进事迹和奋斗精神,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发愤图强,勇攀科学高峰。荣获国 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华罗庚数学奖等。 马万祺 率先到内地投资的澳门著名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 马万祺,男,汉族,1919 年 10 月出生,2014 年 5 月去世,广东南海人,第六届、七届全国人大常委, 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中华总商会原会长。他向中央 提议“积极发动侨胞投资祖国”,并率先在内地投资兴办实业。充分利用自己在海外华人商界中的声誉,大 力对外宣传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多次参与组织港澳代表团回内地考察投资,为推动澳门与内地经济往来合 作、支持改革开放作出突出贡献。坚决拥护“一国两制”方针,曾任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 主任委员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为澳门顺利回归和平稳过渡、保持澳门繁荣稳定发挥 了重要作用。荣获“中华慈善奖”、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大莲花荣誉勋章”。 钟南山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 钟南山,男,汉族,中共党员,1936 年 10 月出生,福建厦门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 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 年抗击“非典”中,他不顾生命危险救治危重 病人,奔赴疫区指导医疗救治工作,倡导与国际卫生组织合作,主持制定我国“非典”等急性传染病诊治 指南,为战胜“非典”疫情作出重要贡献。主动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 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为夺取应对甲型流感、H7N9 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胜利 发挥了重要作用。两次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于敏 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于敏,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 年 8 月出生,天津宁河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长期主持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 为我国核武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二代核武器研制中,突破关键技术,使我国 核武器技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于漪 基础教育改革的优秀教师代表 于漪,女,汉族,中共党员,1929 年 2 月出生,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曾任全国语言学会理 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她长期躬耕于中学语文教学事业,坚持教文育人,推动“人文性” 写入全国《语文课程标准》。主张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同步创新,主推上海市初级中学语文教改实验,主讲 近 2000 节省市级以上探索性、示范性公开课,其中 50 多节被公认为语文教改标志性课例,撰写数百万字 教育著述,许多重要观点被教育部门采纳,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精心 育人的一代师表,潜心教改的一面旗帜”。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马云 数字经济的创新者 马云,男,汉族,中共党员,1964 年 9 月出生,浙江嵊州人,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他创立的阿里巴巴集团打造了全球最大电子商务平台,年交易额达数万亿元,成为拉动内需巨大推动力; 创建互联网支付、物流体系等,为中小企业打造商业基础设施;建立全球领先移动支付网络,通过大数据 技术建立新型社会诚信体系;自主研发飞天操作系统,奠定我国云计算基础;首倡世界电子贸易平台 (eWTP),并推动写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公报,成为践行“一带一路”的重要民间力量。在他的带领下, 阿里巴巴集团跻身全球企业市值前十,使我国在电商、互联网金融和云计算领域的国际竞争中居于领先水 平,带动了一大批企业家和创业青年改革创新、锐意进取。荣获“浙江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者”称号。 马化腾 “互联网+”行动的探索者 马化腾,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71 年 10 月出生,广东汕头人,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董事会 主席、首席执行官。受益于改革开放大环境,他创立并带领腾讯,从一个仅有 5 人的小企业成长为全世界 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提出“互联网+”概念,大力推动微信、QQ、在线支付等互联网应用,从民 生政务、生活消费、生产服务、生命健康、生态环保等方面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 传统行业和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搭建腾讯基金会平台,倡导全民公益理念,通过信 息技术打造广泛参与、透明可信的公益新格局。荣获“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称号和“南粤突出贡献 奖”等。 王书茂 海洋维权的模范 王书茂,男,汉族,中共党员,1956 年 12 月出生,海南琼海人,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潭门村党支部纪 检委员、潭门镇海上民兵连副连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积极投身维护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先后参加多项国家重大涉海工作,培养南海维权民间力量。在南海维权中敢于斗争,充分发挥了民间力量 的积极作用。带领群众造大船、闯远海致富,成为潭门镇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典型。荣获 “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王有德 科学治沙的探路人 王有德,男,回族,中共党员,1953 年 9 月出生,宁夏灵武人,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 理局党委原书记、局长。他带领职工大力推进防沙治沙,营造防风固沙林 60 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有 效阻止毛乌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扩,呈现出人进沙退的可喜局面。探索形成“宽林带、多网络、多树种、高 密度、乔灌混交”防沙治沙模式,实现了“沙漠绿、场子活、职工富”的奋斗目标,为全国防沙治沙提供 了宝贵经验。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治沙英雄”“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等称 号。 孔繁森 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男,汉族,中共党员,1944 年 7 月出生,1994 年 11 月去世,山东聊城人。西藏自治区阿里 地委原书记、政协原主席。1979 年开始,他两次进藏工作,勤政为民,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 1992 年底孔繁森第二次援藏工作结束后,被任命为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情况,探索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的路子,跑遍了全地区 106 个乡中的 98 个,行程 8 万多公里,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友谊,被称为“新时 期的雷锋”“90 年代的焦裕禄”。他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和影响着广大中华儿女投身改革开放事业, 自发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困难、最艰苦的地方去干事创业。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 称号,被追授“模范共产党员、优秀领导干部”称号。 申纪兰 初心不改的农村的先进模范代表 申纪兰,女,汉族,中共党员,1929 年 12 月出生,山西平顺人,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 山西省妇联原主任,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平顺县委原副书记。改革开放以来,她不断探索山区发 展道路,全面发展农、林、牧、副生产,带领平顺县西沟村人治山治沟、兴企办厂,逐浪市场经济大潮, 奋力建设小康新村,西沟村的发展始终走在山西前列。她是唯一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初心不改、 矢志不渝。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等称号。 许振超 践行“工匠精神”的优秀代表 许振超,男,汉族,中共党员,1950 年 1 月出生,山东荣成人,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固 机高级经理,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兼职),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他立足本职,干一行、 爱一行、精一行,自学成才,苦练技术,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先后七次刷 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使“振超效率”享誉全球。勇于创新,敢于开拓,带领团队积极开展科技攻关, 持续破解安全生产难题,填补国际技术空白,为国家节约巨额成本。在工作中创造出“振超工作法”,为青 岛港提速建设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在他的激励下,全国广大青年职工掀起了立足岗位、学习技能的热潮。 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许海峰 我国首位奥运冠军 许海峰,男,汉族,中共党员,1957 年 8 月出生,安徽全椒人,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原副主任。1984 年他获得第二十三届奥运会男子自选手枪 60 发慢射冠军,实现了我国奥运史上金牌榜和奖牌 榜“零的突破”。他是我国体育射击史上第一个集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亚运会冠军、亚锦赛冠军等多 项荣誉于一身的运动员。转任教练后,创新训练方法,先后培养出多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被称为“金 牌教练”。荣获“全国体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安徽省劳动模范”等称号。 李谷一 讴歌改革开放的歌唱家 李谷一,女,汉族,中共党员、民盟盟员,1944 年 10 月出生,湖南长沙人,原东方歌舞团党委书记兼 第一副团长。她始终将自己的艺术实践与改革开放进程紧紧相连,用歌声见证改革开放的豪迈壮举,用作 品抒发祖国的豪情、民族的豪迈、人民的心声。演唱歌曲近 800 首,《乡恋》被誉为“改革开放后第一首流 行歌曲”,《难忘今宵》给千万个中国家庭送去欢乐和祝福,《我和我的祖国》倾诉了对祖国的真情挚爱。40 年来始终活跃在舞台上,注重民族声乐的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为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并载 入我国音乐事业发展的史册,也将激励中国人民昂首迈入新时代。 李彦宏 海归创业报国推动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 李彦宏,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68 年 11 月出生,山西阳泉人,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 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他秉持“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的理念,上世纪 90 年代率先深入研究搜索 引擎技术,拥有“超链分析”技术专利。2000 年归国创业成立百度公司,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独立搜索引 擎和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注重人工智能前沿科技研究,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制造、汽车、教 育、金融、生活服务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及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应用,助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智慧城市 的构建。成立百度基金会,促进公益事业。荣获“首都杰出人才奖”等。 李雪健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表演艺术家 李雪健,男,汉族,中共党员,1954 年 2 月出生,山东巨野人,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中国文联 副主席(兼职),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兼职)。他是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优秀表演艺术家,从事戏剧影 视表演工作 40 多年,崇德尚艺,执着追求,形成“含蓄、真诚、淳厚、朴实”的表演风格,塑造了众多生 动鲜活的艺术形象,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时代变迁。主演或参演的《焦裕禄》《李大钊》《赵树理》《杨善洲》《横空出世》《渴望》等数十部影视和话剧作品,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塑造的焦裕禄、杨善洲等优秀共 产党员形象,成为弘扬主旋律、讴歌英雄模范、彰显民族精神和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典型,发挥了重要的 价值引领作用。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等称号。 郎平 塑造传承“女排精神”的优秀代表 郎平,女,汉族,群众,1960 年 12 月出生,天津武清人,中国女排主教练、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作 为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女排主力队员,和其他队员一起实现“五连冠”,塑造了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女 排精神”,激励了各行各业人们为中华民族腾飞不懈奋斗。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她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 时期,主动担任主教练,传承“女排精神”,大胆改革创新,大刀阔斧起用新人,搭建复合型教练团队,把 中国女排重新带上巅峰,获得了奥运会、世锦赛等多项世界大赛冠军。“女排精神”已成为中国体育的一面 旗帜,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励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投身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荣获“全 国三八红旗手”“北京市劳动模范”等称号。 柳传志 科技产业化的先行者 柳传志,男,汉族,中共党员,1944 年 4 月出生,江苏镇江人,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 事长。作为改革开放第一代科技创业者和企业家的优秀代表,他立足我国本土市场,大力发展民族品牌, 不断改革创新,1984 年创立联想公司,在与国际个人电脑巨头竞争中赢得胜利,带动了民族信息技术企业 的创新发展。制定实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带领联想并购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个人电脑业务,为我 国企业“走出去”积累了宝贵经验。组织实施公司股份制改造,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一系列科技成果 转化和众多科技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姚明 体育领域交流开放的优秀代表 姚明,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80 年 9 月出生,江苏吴江人,中国篮球协会(简称 CBA)主席,CBA 公司董事长。他刻苦训练,顽强拼搏,2002 年获得 CBA 联赛总冠军,同年被休斯敦火箭队选中,是唯一成 为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简称 NBA)选秀“状元”的中国球员。2016 年入选美国篮球名人堂,成为亚洲首位获得这一殊荣的篮球运动员。多次带领中国球队参加了包括北京奥运会在内的世界性大赛,取得优异成绩。 他在 NBA 的经历和取得的成绩,提升了中国篮球在世界范围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增进了中外之间的体育和 文化交流。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等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袁隆平 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30 年 9 月出生,江西德安人,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 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他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 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截至 2017 年,杂交水稻在我国已累计推广超 90 亿亩,共增产稻谷 6000 多亿公斤。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 问题。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 步奖特等奖等多项荣誉。 郭明义 “雷锋精神”的优秀传承者 郭明义,男,汉族,中共党员,1958 年 12 月出生,辽宁鞍山人,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齐大山铁矿生 产技术室业务主管(公路管理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职),第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他 四十多年如一日学雷锋做好事,时时处处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被人民群众誉为“爱心使者”“雷 锋传人”。从 2009 年发起成立郭明义爱心团队,全国各地已建立 1000 余支分队,180 多万名志愿者加入其 中,在全社会广泛掀起“跟着郭明义学雷锋”的热潮,用实际行动证明,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 “雷锋精神”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示范力和感召力。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 范”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屠呦呦 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 屠呦呦,女,汉族,中共党员,1930 年 12 月出生,浙江宁波人,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 她致力于中医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为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抗疟新药, 解决了长期困扰的抗疟治疗失效难题,标志着人类抗疟步入新纪元。以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等衍生物为基础的联合用药疗法(ACT)是国际抗疟第一用药,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产生了 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景海鹏 三巡苍穹的英雄航天员 景海鹏,男,汉族,中共党员,1966 年 10 月出生,山西运城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 员。2008 年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实现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2012 年执行载人飞行任务并担任指令 长,圆满完成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2016 年担任指令长,执行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 人飞行任务,圆满完成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开展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 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成就了三巡苍穹的中国奇迹。荣获“八一勋 章”和“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 路遥 鼓舞亿万农村青年投身改革开放的优秀作家 路遥(原名王卫国),男,汉族,中共党员,1949 年 12 月出生,1992 年 11 月去世,陕西清涧人,原 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将文学创作融入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 用心用情抒写改革开放故事。先后创作了《人生》《惊心动魄的一幕》《在困难的日子里》等作品。特别是 他勇于改革文坛风气,创作了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展现了我国城乡社会生活和人民思想情感的巨大变 化,颂扬了拼搏奋进、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向上向善、自强不息,积极投身改 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荣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 府特殊津贴。 霍英东 为国家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香港著名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 霍英东,男,汉族,1923 年 5 月出生,2006 年 10 月去世,广东广州人,香港霍英东集团创办人,第 七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届、六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他积极投身祖国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为最早到内地投资的香港企业家之一。先后投资 100 多亿港元,支持内地重大 基础建设和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设立霍英东体育基金,大力支持国家体育事业发展,为北 京主办亚运会和申办奥运会作出重大贡献。坚决拥护“一国两制”方针,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为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实现平稳过渡和保持繁 荣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荣获“中华慈善奖”、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大紫荆勋章”。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