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地理中国的河流第三课时教案(湘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发源地、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主要地形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及形状等);知道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各河段的自然特征以及黄河开发利用的状况;懂得分析黄河“地上河”成因及治理黄河的关键;了解黄河现存的环境问题及治理办法;学会初步评价黄河“利”与“害”。
过程与方法:课前给予学生“导读提纲”,让学生学会利用资料、图片进行自主阅读学习,教师就学生阅读中提出的问题讲解、答疑;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检查小组成员自主学习的效果;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措施;通过动画演示、视频欣赏等直观化教学,引导学生解释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危害并提出综合治理方案,学会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读图、绘图的训练,增强学生空间方位感和读图能力;通过当堂作业训练,及时落实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提高课堂效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黄河“利”与“害”的分析中,培养学生科学辩证的观念;通过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黄河的学习,培育学生民族自豪感、时代责任感和科学的态度;通过对黄河灾害的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忧患意识、人地协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黄河的源流概况和开发利用所取得的成就;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
难点: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课时安排
1课时
●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滚滚黄河图片,猜一猜:下面这句话和图片反映的是哪条河流?一碗水,半碗泥。引入黄河教学。
黄河,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出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就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走进黄河,领略黄河文明,反思黄河忧患,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首先让我们随着同学的脚步走进黄河。
第一篇 识黄河
1、自主学习,同位交流
3
读图2—39 黄河水系图,结合课本P50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找出黄河发源地、长度、流经的省区及注入的海洋
■找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河口和旧孟津,看一看他们分别位于哪一个省区。
■找出黄河的重要支流渭河与汾河
■对照中国地形图,找出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黄河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学生抢答)
2、合作探究
★为什么黄河到了中游含沙量大增?(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是什么?
(小组交流,提出疑难,总结归纳)
3、填图巩固
★把黄河的发源地、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分界、主要支流、干流流经的地形区和省区填注在下图中。
过渡: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雄浑跌宕,悠悠历史中,她以其博大的胸怀和非凡的气势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成长,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下面就让我们欣赏图片一起来感悟黄河无私的奉献吧。
第二篇 颂黄河
1、大家谈
▲根据你的见闻,说一下黄河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奉献?
2、自主学习
■读地图册P24-25黄河流域图,找出黄河塑造的平原。
■找出水电站:龙羊峡 三门峡 小浪底
学以致用
★假设你是水电站建设专家,应该把水电站建在黄河的哪些河段,才能充分开发黄河的水能资源?
过渡: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知道了更多的有关黄河的信息,黄河,伟大的母亲河,
3
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然而,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是,黄河正面临着断流的威胁,令人震撼,发人沉思,养育着华夏儿女的母亲河由滔天之水变成涓涓细流,继而只留下龟裂的河床,湖泊干涸,草原沙化,鼠害猖獗;黄河母亲她在流血,在呻吟,在呼唤。让我们去探访一下母亲河。
第三篇 忧黄河
1.大家谈
▲收集资料,讨论黄河的忧患
流经地区
忧患
上游
中游
下游
2.合作探究
★什么是凌汛?凌汛发生在黄河的那些河段,为什么?长江会发生凌汛吗?
★为什么黄河下游会出现断流现象?(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过渡:黄河现状令人堪忧,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水利部长,你认为治理黄河该采取哪些有力的措施呢?
第四篇 救黄河
合作探究
结合忧患的成因, 讨论:
地区
忧患
治理策略
上游
荒漠化、凌汛
中游
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
地上河、决口泛滥、凌汛、断流
拓展延伸:
请你为保护母亲河设计一则标语。
课后反思:
你对学习地理感兴趣吗?你认为课堂上如何学习地理更好些?对老师有什么好建议?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