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教案(北师大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教案(北师大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教案(北师大版)‎ ‎ 教学目的 ‎ 一、知识目标 ‎ 知道北方人口的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江南经济开发的史实。‎ ‎ 二、能力目标 ‎ 1、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作用。‎ ‎ 2、制作“南方经济发展”的图表。‎ ‎ 三、情感目标 ‎ 明确南方经济的发展,是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通过此学习,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 教学重点:江南经济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由于北方的长期战乱,造成人口的大规模南迁,不仅使南方增加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和发展。这是继春秋、秦汉之后,江南地区又一次大规模的开发和发展,并对我们南北经济发展逐步走上平衡,以及在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 ‎ 板书设计 ‎ 原因北方长期战乱,大批人口南迁 ‎ ‎ ‎ ‎ 概 ‎ 况农业:巴蜀、江汉、江浙三个农业经济区农业技术进步、多种经营农副结合 ‎ 手工业:丝织业重心由北南移 ‎ 商业:建康等商业城市兴盛 ‎ 路线西:巴蜀 东:江浙 ‎ 南:两湖、江西 ‎ 作用劳动力大增及带来先进生产技术、生产经验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 教学过程设计 ‎ 一、人口大量南迁 ‎ 一是指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北方长期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造成的,同时,“人口大量南迁”是我国古代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高峰。‎ ‎ 二是运用“北方人口南迁图”,使学生知道三条南迁路线的大致情况。‎ ‎ 三是分析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作用:一是改变南方人少地广的局面,有利于垦辟荒地;二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 [资料]‎ ‎ 中国历史上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往往与战争有关。从东汉末军阀混战开始,虽中间有三国的局部缓和、西晋短暂统一的间歇,但“八王之乱”后接着更是出现空前的大混乱、大破坏,内乱不已,战火遍野,北方人口大量逃移形成的人口流动,其人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史所罕见。‎ ‎ ‎ 3‎ ‎ 西晋后期,经过东晋,直到南朝,北方战乱频仍,流民避乱到江南的十居六七。大体自永嘉元年(307年),晋元帝时为琅邪王,移镇建业时的前后,就有大批北民南迁。如祖逖迁居淮泅,后再南渡。及洛阳失守,石勒南至葛陂(河南新蔡北),又一次大量人民南渡。桓温北伐关中和败退前后,也有许多人民南迁。桓温即曾迁关中、洛阳数千家到南方。及至荷坚南下,淝水之战时,也有许多北方流民渡江。东晋未年,刘裕北伐,中途退回,关中、河南得而复失,流民南渡者也很多。所以东晋一代,南渡百姓的数量是很大的。‎ ‎ 这一历史时期北方居民逃移的路线,除少数逃往西北边区和渡海赴辽东外,南下的主要路线有三条:一是关中难民,初奔汉中,继往巴蜀;二是中州难民逾襄、樊流入荆州;三是幽、冀、并、青、徐、充、豫以及齐鲁两淮难民,渡淮南逃,散居江东。三路难民,以最后一路人数为最多。后两路移民,在南朝时期更有继续向南移动的,以至扩展到了闽广。‎ ‎ 西晋元康八年(208年)至刘宋大明八年(464年)的166年流移人口作了估算,以侨居今江苏省为最多,约26万,山东约21万,安徽约17万,四川约10万,湖北约6万,陕西约5万,河南约3万,江西、河南各1万,合计90万。在上述数字中把淮河以北以及陕西、四川的数字扣除,可得出过淮而南的人口约50万。‎ ‎ 以上还仅是有文字记载的,实际人数一定大大超过这一估计。如据《晋书·地理志》记载,由于南迁流民实在太多,东晋侨置了许多州、郡、县,有些地区的南迁侨民甚至超过了土著人口。如南徐州(今江苏镇江一带),共有人口42万,其中22万为南迁人口,可见南迁人口之多。又如刘宋时清查士族隐藏的人口,余姚县一次就清查出10000多人,而那时全县在籍人口不过三四万。‎ ‎ 许多北民的南迁,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也为南方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对于发展南方的社会经济,无疑是增添了一支生力军。‎ ‎ 二、江南经济开发 ‎ 农业经济的发展:一是与三条南下路线相应形成的巴蜀、江浙和两湖、江西三个先进的农业经济区;二是促进了岭南农业的初步开发。此外,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商品化的倾向也是农业发展的一大特色。‎ ‎ 1、农业经济 ‎ 随着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江南地方已逐渐改变了过去的落后面貌,且有逐渐追赶黄河流域之势。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也肇始于此。其标志就是隋朝为了使南方财富流入北方,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从此,南北经济联为一体,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进入了更繁荣的时期。‎ ‎ 东晋南朝时期农业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农田的开拓垦殖,发展很是迅速。东晋立国江南后,中原士民像潮水般尾随而来。出于政局稳定和人口增加这两大因素使开发江南耕地的社会需求空前强烈,江南农业遂进入全面开发的新时期。坪田、湖田和沙田的垦殖,蔚然成风。海滨滩涂地的开垦,尤以江浙地带成就较大。另外,山区河谷之地的辟造,也很有特色。土地垦殖在南方地区的发展并不平衡,大抵长江下游、山地平原优于长江中游,而长江中游又优于巴蜀等地区,说明土地垦殖尚有很大的潜力。‎ ‎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也很大,一方面是水稻的种植的推广和普及,另一方面则是从北方移植麦、粟等作物获得很大的成功。前者只是承袭原有的传统继续发展,后者则改变了南方农业生产结构,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大规模地推广麦类等旱地作物,是在六朝中后期。这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使南方的农业结构从原来比较单一的水田农业,向水旱并营、稻麦兼济的方向转变,提高了耕地的复种指数(一年两熟至一年三熟),达到早晚连作、春秋互补的目的,而且也利于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开拓荒地,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丘陵高亢之区,也可以各尽其利。‎ ‎ ‎ 3‎ ‎ 这一时期生产技术的改进,表现为农业工具的改进和牛耕方式的演变。六朝时期由于大量圩田、湖田以及山间丘陵地的开垦,由二牛抬杠式的单长辕犁经改进出现了短辕犁。短辕犁的先进性在于操作灵活,对耕地的选择性小,适应性强。它能够灵活地掌握犁沟的宽窄、耕地的深浅,更便于调转回旋,比长辕犁轻巧省便得多。这为一牛一人牛耕方式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这种牛耕方式更适宜于个体小农经济的操作,自从在这一时期出现并基本定型后,一千多年来一直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一种主要牛耕方式。‎ ‎ 此外,栽桑养蚕以及园艺果树(柑橘、荔枝、龙眼、橄榄、桃李等)、药材种植等业日趋兴旺,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向上升,也构成了东晋南朝时期农业经济的一大特色。多种经营不仅增强了世族豪强地主的经济实力,也丰富了整个社会物质生活的内容,使南方经济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 2、手工业经济 ‎ 造船业:东晋南朝造船业有较大的发展。建安郡的侯官(今福建闽侯)、番禹(今广州市)都是当时造船业中心。湘州也是制造大船的据点之一。东晋末建康一次风灾,据说损失的船只达10000艘。梁时大船的载重量已达20000斛(约2000吨)。有人认为,南齐时,有个慧深和尚到达了美洲,如果这一说确实,那么中国人到美洲要比哥伦布早一千年。‎ ‎ 造纸业:自汉代发明造纸术后,经过500多年,到南朝造纸业又有了更大的发展。无论在产量、质量、加工等方面都有新的提高。在原料方面,90%仍为麻,此外,又发展到桑皮、藤皮、稻草、麦秸。在品种上,除白纸外,还能制造青、赤、绿、桃花等色纸。白纸比汉纸更平滑、细薄、洁自。南梁萧绎《咏纸》诗云“咬白犹霜雪,方正若市棋”。纸的产量也有很大提高。梁简文帝萧纲做太子时,把四色纸3万张送人;大书法家王羲之任会稽内史时,一次赠送谢安纸9万张。东晋南朝时,纸已不再是贵重难得之物。东晋末桓玄曾下令,“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南朝时,纸已完全代替了竹简和绢帛,这对文化、科学乃至书法艺术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 制瓷业:青瓷是中国瓷的鼻祖。东晋南朝是青瓷发展的成熟阶段,青瓷烧造成为专业。当时的瓷业以越窑规模最大,产量最高,质量也最好。越窑的主要产地在浙江上虞、余姚、绍兴等地,这里是我国最先形成窑场众多、分布地区广、产品风格一致的瓷窑体系。其烧制的青瓷,釉色灰青,透明而润泽,洁莹如玉,在当时已能够大量生产,为南朝上流社会广泛使用。江苏、浙江地区的六朝墓葬都有青瓷出土。宜兴西晋大将周处墓出土的熏炉极为精巧,表现了高超的烧制技术。还有仿生活用品的青瓷米筛、畚箕、水桶等,说明青瓷用途已在生活中十分普及。总之,这时期的瓷器已逐渐代替漆、木、竹、陶、金属制品,显示出它胜过其他材料的优越性。‎ ‎ 纺织业:这一时期,用麻织成的布品种增加,质量也提高。其中高级织品甚为精巧,以至刘裕因其“精丽劳人”而下令禁织。随着纺织技术的提高,到南朝末年,出现了晚上浣纱而次日早晨织就的“鸡鸣布”。刘裕灭后秦,曾把关中锦工迁往江南,成立锦署,此后南方高级丝织业有不进一步发展。其织成的纱幔,内外相观,飘着烟雾。不过,此时南方丝织业虽日趋发达,还比不上北方,要赶上和超过北万,则是唐代以后的事了。‎ ‎ 3、商业城市的兴起:重点介绍建康、苏州、杭州等江南名城。‎ ‎ 4、海上贸易雏形:向东到朝鲜半岛、日本,向西至印度、伊朗、大秦,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 [小结]‎ ‎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长达300多年的政权分立时期。在这期间,北方处于政局动荡、战争不断、分立混乱的局面。南方地区相对稳定,又因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江南经济得到开发。而江南六朝是江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并为唐宋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3‎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