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北师大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北师大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北师大版) ‎ ‎〖课程标准〗 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看图说出“五胡”的名称及分布的地区,学习掌握识图的基本技能;通过列举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初步学会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习惯养成;通过共同分析北魏孝文帝汉化措施的影响,学生初步了解归纳分析的基本方法;通过思考“你如何看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具体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各民族互相学习、互相影响的史实,知道各民族友好往来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培养其民族友好交往的意识。   学生通过了解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不顾旧势力的反对,坚持改革,并在改革中以身作则的史实,促进其积极进取人生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 ‎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1. 学生知识掌握的状况和已有经验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时,对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已有初步的了解;现实生活中,民族间友好交往的事实对学生的影响较深。   2. 初一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分析。   初一学生的知觉、兴趣、道德情感等多为感性体验,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所以,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长期融合的史实,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教材分析〗 1.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权分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经过数百年的冲突与交往,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而北方民族大融合又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为隋唐时期的大一统打下了坚实基础。   2. 本课共设有两目:一是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二是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大融合的措施。边疆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各族人民在中原和内地杂居、交往,民族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主流。孝文帝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顺应时代潮流,实行了改革。所以,孝文帝改革是边疆少数民族内迁、民族融合的产物,而孝文帝推行的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又进一步推动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教材处理   1. 将课文中的第一目(楷体字部分)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列为学习的内容。   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纳入学习范围有利于学生对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措施的理解。 2. 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一目中加入相关的图片。   由于民族融合对初一学生来讲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因此,在学习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时,将反映当时民族融合的一些图片出示给学生,增强学生对民族融合的感性认识。   课前准备  2制作辅助教学的课件,剪辑音像资料和文字材料。‎ 3‎ ‎〖板书设计〗 ‎ ‎〖教学方法〗   鉴于对《标准》的理解,对教材、教学环境、学生等因素的分析,确定在本课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启发、引导为主,多媒体课件演示为辅,引导学生的思维由集中到发散,由发散到集中,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学生的活动采取分析讨论、表演课本剧表演等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诗歌《敕勒川》。   教师:《敕勒歌》反映了鲜卑族的生活情景,从诗中大家能看出鲜卑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呢?   学生谈(略)。   教师: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地广人多的国家,在我们国家里有五十六个民族,这五十六个民族杂居相处,亲如一家。我们国家民族间友好相处、互相融合的现象古已有之,尤其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间的融合更为显著。具体的情况如何?这也是本节课我们要共同探讨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   教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和西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与汉族逐渐汇聚。那时侯都有哪些少数民族内迁?下面,请同学阅读书本的第一目,了解“五胡”指的是哪五个少数民族,他们分布在什么地区?   (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指导学生读书读图)   学生回答:(略)   教师: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逐渐内迁,汇聚中原,和汉族人民一起杂居相处,在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上都相互影响,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教师在大屏幕上打出课题)民族大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 3‎ 潮流。下面,我们就以鲜卑族为例,了解当时民族融合的情况。鲜卑族的拓跋部在北方建立了魏国,定都在平城,史称北魏。同学们想一下,北魏皇帝处在一座远离中原的城市,想要很好统治中原人民,容易吗?   (教师在大屏幕上打出平城的地理位置图,师生共同分析平城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因素)   学生回答:(略)   二、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教师:同学们想像你就是北魏孝文帝,你想加强对中原人民的控制,会怎么办?   (各小组学生交流并各抒己见,教师给予评价和引导)   教师:那么,孝文帝又是怎么做的呢?‎ ‎  教师: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为更好地控制黄河流域,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措施。请同学们看书,总结一下孝文帝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   (学生看书归纳总结)   教师:同学们推测一下,孝文帝的这些汉化措施会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孝文帝的汉化措施使得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学们看下面这幅图,仔细观察图中人物的服饰,能发现什么问题?   (教师在大屏幕上打出穿汉化服装的少数民族贵妇图和北魏孝文帝像)   学生回答:(略)   教师:同学们再看这两幅图。   (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反映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日常生活方面交融情况的墓室砖画)上面这幅图是两名汉族妇女正在制作蒸馍与烙饼;下面这幅图是两名汉族贵族正在吃烧烤食品。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烧烤也是少数民族的吃法,而魏晋时在中原地区却很风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少数民族不但在饮食上对汉族人民产生了影响,在日常生活的其他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画,(教师在大屏幕上打出北齐“校书图”)同学仔细观察中间坐着的这个人,他坐的正是从北方少数民族传到中原地区的胡床。少数民族的方凳圆凳也传到了中原地区,成为汉族人民所喜爱的家具,改变了汉族席地而坐的习惯。在当时“胡人汉服”和“汉人胡食”的现象比比皆是。汉族人民和少数民族人民在长期的交往中相互取长补短,互相渗透,共同丰富和发展了中原文化。正是在这样的民族融合过程中,鲜卑族逐渐融入了中华民族大家庭。请同学们议一议,你怎么看待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并发表见解)   本课小结   民族关系是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今天学习了我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史实,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民族融合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北魏孝文帝顺应了历史潮流,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速了民族融合的步伐,为以后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 3‎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