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晒盐第二课时复习(鲁教版)
第2课时 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1.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限量的因素:溶质的种类和温度。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在100 g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定义溶解度的概念要有四要素:温度、溶剂100 g、饱和状态、单位克,四者缺一不可。
3.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1)曲线上任意点都表示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同时也表示该溶液处于饱和状态。
(2)曲线越平坦,说明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反之,说明受温度的影响越大。
(3)曲线的交点代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4.结晶的方法: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与应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与应用可从点、线和交点三方面来分析。
(1)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它的应用包括:①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②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③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它的应用包括:①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②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③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3)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例题】 (2011·山东德州中考)右图为固体物质X、Y的溶解度曲线。在温度为t2 ℃时分别把质量为a g的X、Y放入100 g水中,下表为对溶液状态的判断以及使不饱和溶液达到饱和采取的措施。其中正确的是( )。
状态
措施
A
X为饱和溶液,Y为不饱和溶液
给Y溶液加热蒸发适量的水
B
X为不饱和溶液,Y为饱和溶液
向X溶液加入固体X至有晶体残留
C
X、Y都是饱和溶液
D
X、Y都是不饱和溶液
把X溶液温度降低至t1 ℃,给Y溶液加热蒸发适量的水
思路点拨:理解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对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物质,降温、加溶质和蒸发溶剂都可使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反之则需要升温、加溶质和蒸发溶剂。注意溶解度大小的比较必须在同一温度下。
6
解析:根据图像知:t2 ℃时物质X的溶解度大于a g,物质Y的溶解度小于a g,所以分别得到不饱和的X溶液和饱和的Y溶液。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加溶质使其变为饱和,故选B。
答案:B
1.与固体的溶解度大小无关的因素是( )。
A.温度 B.溶质与溶剂的质量
C.溶质的种类 D.溶剂的种类
2.下列对“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理解正确的是( )。
A.在20 ℃时,31.6 g硝酸钾溶解在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B.20 ℃时,100 g溶剂中含有31.6 g硝酸钾
C.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20 ℃时,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3.根据教材中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物质属于易溶的是( )。
A.氯化钠 B.硼酸 C.氢氧化钙 D.碳酸钙
4.某同学根据右图所示溶解度曲线获得以下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
A.10 ℃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30 ℃时KNO3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C.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NaCl的溶解度与KNO3溶解度不可能相等
5.(2011·四川南充中考,7改编)溶液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5 g NaCl完全溶解于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一定增大
C.饱和硝酸钾溶液析出晶体后变为不饱和溶液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6.(2011·山东烟台中考)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 ℃时,50 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 g甲
6
C.t2 ℃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变为不饱和溶液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参考答案
1. 答案:B
2. 答案:D
3. 解析:在20 ℃下,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10 g,属于易溶物质,A项正确。
答案:A
4. 答案:BC
5. 解析:A项,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可知错误;B项,存在一些特例物质,如氢氧化钙,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饱和硝酸钾溶液若以降温的形式析出晶体仍为饱和溶液,C错误。
答案:D
6. 解析: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指明温度;t1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0 g,即在100 g水中最多溶解30 g甲物质,则在50 g甲的饱和溶液中甲物质的质量要小于15 g;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当甲的饱和溶液降温时会有晶体析出,仍为饱和溶液;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而乙物质的溶解度变化影响小,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答案:D
1.根据右图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1 ℃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
C.将t2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有晶体析出
D.t2 ℃时,80 g硝酸钾溶于100 g水中可制得饱和溶液
2.有关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2 ℃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 ℃降温至t1 ℃,a有晶体析出,b无晶体析出
6
D.t3 ℃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3.(2011·山东济南中考)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的饱和溶液从t2 ℃降温到t1 ℃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B.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在t1 ℃时,A的溶解度等于C的溶解度
D.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4.(2011·安徽中考)蔗糖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其溶解度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度比在冷水中的小
B.将蔗糖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后恢复至原温度,有结晶现象
C.温度升高,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t1 ℃和t2 ℃时的两份蔗糖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不可能相等
5.小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防止木质文物变形的常用方法是:将明矾结晶在木质纤维间隙中。受资料启发,他在家里尝试做明矾的结晶实验,具体做法及现象如图所示。
由以上实验可推断:在一定量的水中,明矾的溶解限量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明矾晶体析出后剩余的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6.(2011·山东泰安中考)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6
回答下列问题:
(1)3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 g;
(2)当温度为___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可采用________法(填“降温结晶”“蒸发结晶”或“过滤”)。
7.下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你根据曲线回答以下问题:
(1)20 ℃时乙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
(2)30 ℃时甲的饱和溶液比乙的饱和溶液________(填“浓”或“稀”)。
(3)试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
A.20 ℃时,100 g甲溶液中最多含甲物质25 g
B.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程度大于乙
C.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程度大于甲
D.将50 ℃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 ℃,都有晶体析出
8.下列数据是硝酸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________。
(2)2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31.6 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得到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2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40 g硝酸钾,若使硝酸钾完全溶解,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4)如图所示,小烧杯中盛放的是上述(2)中所得的硝酸钾溶液。若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小心地加入到大烧杯的水中,不断搅拌,一定能够使小烧杯中有固体析出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冰 B.浓硫酸 C.硝酸铵 D.干冰 E.氢氧化钠 F.氧化钙
参考答案
1. 答案:D
2. 解析: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其饱和溶液由t3 ℃降温至t1 ℃时,a晶体析出,b晶体不析出,因为b物质的溶解度在t1~t3 ℃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t3 ℃时,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b物质之上,故此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在t2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因未指明溶液所处状态(是否饱和),故无法比较两者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6
答案:B
3. 解析:在t1 ℃时,A的溶解度等于C的溶解度,所以C项正确;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使含有少量B的A的热饱和溶液温度降低,从而析出晶体A,而B不析出,从而提纯A,D正确。
答案:A
4. 解析: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度大;恒温蒸发溶剂后原来溶解在溶剂中的蔗糖会析出;只是温度升高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化;t1 ℃和t2 ℃时只指明了温度不同但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多少没有限制,它们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
答案:B
5. 解析:降温后溶液中有明矾晶体析出,说明明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然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答案:增大 饱和
6. 答案:(1)30 (2)20 (3)降温结晶
7. 解析:(1)从曲线图上可知,20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25 g,即20 ℃时,100 g水中恰好溶解25 g乙物质溶液就达到饱和状态,此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2)3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大,则甲的饱和溶液比乙的饱和溶液浓。(3)2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也为25 g,表明20 ℃时,125 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甲物质25 g;甲曲线比乙曲线“陡”,说明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程度大于乙;因甲、乙两物质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冷却热饱和溶液时均有晶体析出。
答案:(1)20% (2)浓 (3)BD
8. 解析:(1)对于溶液而言,若不指明溶剂,则溶剂为水。(2)根据表中信息,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即在20 ℃时,在100 g水中溶解硝酸钾31.6 g达到饱和。(3)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可采用升温或加水的方法使硝酸钾完全溶解。(4)要使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可采用降温的方法,在所给的物质中,冰、硝酸铵、干冰可达到目的。
答案:(1)水 (2)饱和 (3)加水(或升温) (4)ACD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