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晒盐学案(鲁教版)
第2节 海水晒盐(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
2、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结晶和蒸发结晶。
【学习重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探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活动1、阅读教材P9。
交流和总结:
1、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
2、海水晒盐的过程为:先将海水引入 ,经日晒蒸发水分至一定程度时,再导入 ,继续日晒,海水成为食盐的 ,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 ,剩余的液体为 (也称 )。
活动2、思考:一杯水里能不能无限的溶解食盐?
交流和总结: 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活动3、完成P10实验探究.
交流和总结:
1、你怎样判断食盐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2、从获得饱和食盐溶液的方法来看,本实验与海水“晒盐”有什么不同?
你认为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于海水“晒盐”?
反思:
1、在描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一定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
2、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对吗?
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吗?
3、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有哪些方法?
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有哪些方法?
8
学习任务二:认识结晶与蒸发结晶
活动4、阅读教材P10
交流和总结:
1、 叫结晶。
2、海水“晒盐”属于 。
二、诊断评价:
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 )
A、很浓的溶液 B、含100g水的溶液
C、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D、含100g该物质的溶液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不论在什么温度下,一杯杯底有食盐固体不能再溶解的食盐水,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D、某一温度下一杯杯底有蔗糖固体的蔗糖水,在任何温度下都是饱和溶液
3、可以证明烧杯中的溶液是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蒸发1g水,有少量固体析出 B、降低温度,有少量固体析出
C、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不再溶解 D、升高温度,没有固体析出
4、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5、下列是海水晒盐的流程图,选择恰当的答案,填入空格内。
海水
流程图 : → →
供选答案:A、结晶池 B、蒸发池 C、粗盐 D、母液
6、一实心球悬浮在KNO3的不饱和溶液中,你有哪些方法使它浮上来?并用学过的理化知识解释这些方法。
【 课后反思 】
8
第2节 海水晒盐(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记住溶解度的概念,理解其含义;
2、知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3、能正确使用溶解度曲线。
【学习重点】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
【学习难点】溶解度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探究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限量的因素
学习活动1:阅读教材P11,联系实际回答下列各题:
1、在一定量的水中,能否无限量的溶解食盐?
2、请你猜测一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呢?
学习活动2:进行实验,并填写P12页的有关问题
交流和总结:
固体物质的溶解限量一般受 的影响。
学习任务二:探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学习活动3:请你给溶解度下一个定义
交流和总结:
1、溶解度是指:
2、对于溶解度的概念理解,应把握好以下要点:
a、外界条件 b、溶剂的量
c、溶液的状态 d、溶解度单位
例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的含义是:
。
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20℃时,把20gA物质放到100g中,并完全溶解,则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2〉20℃时,把18gA物质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完全溶解后,正好形成100g饱和溶液,则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18g。
3〉把25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完全溶解后正好形成饱和溶液,则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5g。
学习任务三:归纳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学习活动4:阅读课本P15并进行总结
交流和总结:总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填写下表: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或不溶)
20℃时溶解度
8
学习任务四:探究溶解度曲线的使用方法
学习活动5:
1、请根据P13页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查出:
20℃时,100g水最多溶解 g硝酸钾,(即20℃时,KNO3的溶解度)
60℃时,100g水最多溶解 g硝酸钾,(即60℃时,KNO3的溶解度)
2、请完成P14页活动天地
根据氯化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绘制出NH4Cl溶解度曲线
学习活动6:请根据P15页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归纳总结是否所有固体物质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举例说明
交流和总结: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 ;如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
反思:采用降温的方法是否可以使任何不饱和溶液都变成饱和溶液?举例说明
学习任务五:探究结晶的方法
学习活动7:思考结晶有哪些方法,它们各适用于哪些物质
交流和总结:
根据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同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即结晶)的方一般有 结晶和 结晶。
如:从KNO3饱和溶液中析出KNO3一般采用 结晶;
从NaCl饱和溶液中析出NaCl一般采用 结晶。
学习任务六:知道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随压强增大而 。
二、诊断评价:
1、溶解度是指:在 下,某固体物质在 g溶剂(通常为水)中,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影响固体物质限量的因素有: 、 、 。
3、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表示
。
4、已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则20℃时,把10g食盐溶解在50g水中,所得溶液为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若在加入10g食盐,所得溶液为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5、为了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可采取的方法是( )
8
A、加入大量硝酸钾固体 B、升高温度
C、加入大量水 D、降低温度
6、在20℃时,A物质1g溶解在10g水里,B物质150g溶解在1000g水里,C物质25g溶解在500g水里,分别得到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则20℃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是( )
(A)、A>B>C (B)、B>A>C
(C)、C>A>B (D)、B>C>A
7、10℃时,20g水中溶解了2g甲物质,正好形成饱和溶液;5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乙物质25g。则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
A、甲=乙 B、甲乙 D、无法比较
8、已知:氯化氨在50℃时的溶解度为50g,则在50℃时氯化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比为( )
A、1:1 B、1:2 C、1:3 D、1:4
9、在20℃时,3g某物质溶于200g水中,恰好成为饱和溶液,则该物质属于(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10、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把一定量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30℃时,肯定不变的是( )
A、溶质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溶剂的质量
11、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c一定是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C、p点表示在t1℃,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
至t1℃,a、b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
1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主要是 ,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情况: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 如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 。
13、如右图所示,根据A、B两固体物质的
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M的溶解度 N的溶解度。
(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