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八上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八上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新人教版)‎ 笔墨精炼,情致深长——《湖心亭看雪》赏析 ‎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庵,绍兴山阴人。出身官僚家庭,一生未做官。他继“公安”“竟陵”两派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是晚明散文作家中成就较高的“殿军”。小品文《湖心亭看雪¸》是其代表作。 ‎ ‎ 《湖心亭看雪》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他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 ‎ ‎ 文章第一段,“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在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用语朴素,平实,意蕴却很深远。第一句既点明时间、地点,又巧妙地利用明朝纪年表明自己不忘故国,不着痕迹地引逗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第二句“作者从听觉的角度来写雪,一个“绝”字写出了雪之大。作者虽未具体描写雪景,但这个“绝”字,让人看到的却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观景象,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这种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画出了大雪的威严,为下文有人冒寒看雪作映照。 ‎ ‎ 第二段重点写湖中雪景。“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船,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使得“湖中人、鸟声俱绝。”正是在这样的天气里,竟有人深更半夜,独自一人去湖中赏雪,足以显现作者不畏严寒的雅兴和超凡脱俗的气质。正是这种“雅兴”和“气质”,才使作者笔下的“湖中雪景”如此生动,形象。“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第一句从总体形象入手,叠用三个“与”字,写雾写云写山写水一气呵成,毫无重复之感。“上下一白”中的这个“一”字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第二句变换视角,化为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舟中人两三粒”等等。这是朦胧的画,梦幻般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作者对量词的提炼可谓精妙绝伦,“痕”、“点”、“芥”、“粒”一个小似一个,不仅表现了视线的移动,景色的变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徐徐行进,展现了一个微妙而变幻的意境,内涵丰富,不露斧凿之痕,是炼字的典范。 ‎ 第三段写湖心亭上的人,“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上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本来是“独往湖心亭看雪”,不料亭上已有人先到了。在深更半夜,“人、鸟声俱绝”的湖心亭上不期而遇,双方的又惊又喜是不难想像的,但作者并不曾有一言半语,只写道“见余,大喜曰:‘湖上焉得更有此人!”让亭中人说话,反客为主,不仅写出了亭中人的惊喜,同时也表露了作者的心声。笔墨简炼,韵味无穷。亭中人因意外惊喜才“拉余同饮”;作者也因这异外的惊喜才“强饮三大白”。一个“强”字,传达出作者的兴致之高。本来不会喝酒,但因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双方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也正因为这样的“兴致”和“感觉”,才有末句的“问其姓氏”。可作者在此并未写出他们的“姓氏”,只一句“是金陵人,客此”,表面上看是答非所问;可实际上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内容,在意外相逢的惊喜、“酒逢知已千杯少”的欢娱过后,才知他们是他乡游子,所面临的现实将是各奔西东。今生今世也许相会无期,顿时,作者“人生难得一知己”的怅惆与失意荡漾心中。本段虽是平实叙述,表达感情的词语全部弃之不同,却把作者的悲与喜表现得淋漓尽致。 ‎ 6‎ 末段“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本来是“独往湖心亭看雪” ,不料不仅碰到了两位“知己”,而且有“舟子”陪伴。那么作者为何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呢?舟子的喃喃之语揭开了谜底。原来他们虽然同行,却并不同心,由于志趣不同,“舟子”对“相公”的行为始终不理解。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以相公之“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似贬实褒,反衬自己清高与孤傲的情怀,这个小小的尾声,如轻舟荡浆,使人感到文情摇曳,余味无穷。 ‎ 这篇山水小品,有人物,有对话,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炉。淡淡写来,情致深长,洋溢着浓郁的诗意,而全文仅一百多字,笔墨精炼含蓄令人惊叹。! ‎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 一、教学目标: 1、 ‎ 6‎ ‎ 熟读美读课文,理解“绝、拿、强、更、痴”等字。 2、  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3、  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重点: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三、教学重难点: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四幅西湖风光图片)你知道这些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的风光吗? 是西湖。 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哪些有关西湖景色的诗词。 (很好,看来大家积累了不少古诗文,善于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一大法宝呢) 有人说,西湖观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雾景,雾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在前人的笔下西湖的阴晴风雨已经被描绘得变幻多端,摇曳生姿了。西湖的雪景又将有怎样一番动人的意韵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领略西湖的雪景。 (二)了解作者 谁告诉我张岱是谁?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张岱的?(你表现很棒,因为你懂得借助工具书、注解来预习课文) “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这节课我们就赏读《湖心亭看雪》。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顺,读通 下面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老师来考考大家,这些字音你都读准了吗? 桡   毳衣   雾凇沆砀  一芥  铺毡  强饮 (幻灯) 下面老师请一个学生读课文,这次要求更高一点,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节奏。 好,你不仅读得字正腔圆,而且读得有板有眼。 2、读懂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我们来齐读一遍,读的过程中去发现一个字,一个评价张岱的字。 “痴” “痴”说通俗点就是什么?   傻,笨,举止异常。 是啊,生活中有些人的行为就是古怪,显得呆气。比如:有一位老师,研究数学非常投入,常常走路也在思考数学题。 有一次,他不小心碰到一根电线杆,他忙道歉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现在,我们说张岱也很痴,举止也有些异常。 你能用原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吗? 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独往湖心亭看雪。 冬天看雪有什么难理解的呢? 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 绝?消失 想到了哪首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为什么这时会鸟飞绝,人踪灭? 天太冷。 可以说是天寒地冻呀,作者还选择了哪个时辰前往看雪? ‎ 6‎ ‎ 更定 更定? 晚上八点 天寒地冻时晚上8点,你会做些什么? 躲在空调房看电视,躺在被窝看书。 张岱却选择去湖心亭看雪,你能从他的行为中看出他什么性格吗? 有着与众不同情趣的人,是个孤独的人。 张岱说是独往,真的是一人去的吗?有没有同行的人? 舟子。 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 舟子不是看雪人,不能说同往看雪。另外张岱很清高,孤傲,不愿与舟子为伍。 是呀,芸芸众生不可为伍,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岱文人雅士式的孤傲,清高自守。 (四)赏析雪景,体味白描 孤傲的张岱去湖心亭看雪,看到了怎样的雪景呢?请读出文中集中描写雪景的句子。希望能读出气势和感情。 写雪景的有两句。我想请男、女同学合作来读一遍。男生读前句,女生读后句。大家想想,为什么请男生读前句? 因为这句显得很有气势,而男生就很有气势。这句写的景很大气,应该男生读。 很好。那就请男同学读出这种大气、读出气势来。 你们说读好哪几个词,就能读出浩大的气势来? 读好“上下一白”。 三个“与”也要读得舒缓点。男生再读一遍。 这次读得真好。不过,我发现了这句话中的一个问题。 (屏显:“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中,三个“与”显得拖沓应去掉,你认为呢?) 我认为不能去掉。“与”字写出天、云、山、水万物融为一体,难以分辨的浩大景象。 去掉呢? 去掉的话,仿佛物与物之间有了界线似的,分开了,没有那种天地苍茫的意境。 品得多好啊!我真的很佩服。现在女生读一读后句,你们说说要读出什么意 味? 轻柔点、渺小的味道。 女同学读得很好,尤其是量词读得真好。只是这些量词用的妥当不妥当呢?我们一般会选择这样的量词来形容这些物呢? (屏显:“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是不是要改成“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为什么?)     不要改。这样写,更好地表现了朦胧。更好地表现了雾凇沆砀,天地苍茫的意境。景物的渺小。 这些景物为什么会显得这么渺小? 天地一片苍茫,显得很空旷、浩大。 是呀,把人、物至于天地之间,人、物事何其渺小,何其微乎其微,不禁让我们顿生“寄蚍蜉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之感。 听到你们这样精彩的发言,真是美的享受。如果要我们描写一段雪景,你会怎么描写? 我会用上一些比喻和优美的词句。 ‎ 6‎ ‎ 张岱用了修辞手法没有? 没有。 这样寥寥几笔,不加渲染,勾画景物的写法叫什么手法? 白描。 (屏显:张岱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天地之浩大苍茫,人物的渺小轻淡,人似乎完全融入天地之中,真是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妙境。) 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文字勾勒的雪景,你能隐隐约约感到作者具有怎样的品性吗? 超凡脱俗、孤独 你已经触碰到了张岱的内心。我们看看张岱对自己的叙述,进一步去了解他。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 ——《自为墓志铭》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陶庵梦忆〉自序》 经历国破家亡的重大变故,张岱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不再追求繁华靡丽,因为这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是的,他不在追求外在,转而注重自身的内心世界了,追求与自然的融合了。 让我们齐读这两句,感受天地苍茫,感受天人合一。 这么融情于景的佳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背呢?同学们让我们背起来吧! (五)解读张岱之痴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孤独脱俗的张岱到湖心亭看雪,不想亭上早有了人。是谁呢? 金陵人。 金陵人在亭上见到张岱心情如何?用文中的词表述:大喜。 同学们你们揣摩一下这个大喜,用朗读来表现大喜之情。 让学生朗读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我听出了欣喜和激动啊。你现在可以把这句话译成现代汉语吗?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这样的人。 这样?怎样?文言文翻译中有时可以增添成分,让意思表达的更明确,现在就请你在这样(     )的人间加上词语。 有此雅兴之人!有高雅情趣的人!有此豪情之人!有此志同道合之人!有此超凡脱俗之人!…… 金陵人在湖上遇到张岱,喜悦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张岱也和他们一样满心欢喜吗?   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字做什么解释? 尽力。本不想喝酒但是此情此景不得不喝,勉强喝下三大白就匆匆告辞。    张岱为什么没有金陵人那份喜悦激动呢?    张岱是孤傲的,他选择这一特殊时间出行,本想独享西湖雪景之美,不想被人扰了清净。 另外,我们要学会“知人论文”,结合张岱的生平,我们或许更能理解张岱当时的心情。让我们把目光投注到课文注释一 “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 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 6‎ ‎ 《陶庵梦忆》,忆什么?忆前尘影事。 引用资料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                                             ——《〈陶庵梦忆〉自序》 是什么让张岱无法大喜? 思念故国的愁绪。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字里行间我们总能读到这种追念故国的情思。请默读全文,试着寻找作者表达对已逝明朝留恋的词、句。 崇祯五年十二月 这是什么纪年?明。文章写于明亡后清朝时。 实际上,张岱集子中凡纪昔游之作,大多标明朝纪年,以示不忘故国。                                          ——《诗的小品 小品的诗》 张岱就是这样痴迷于他的故国。 (五)小结课文   老师:同学们,我们通过找“痴行”、品“痴景”、议“痴心”,已经体会到了张岱的痴,他是个怎样的人呢?请你用“好个______________的张岱”的句式评点张岱其人。 好个孤独的张岱。好个清高的张岱。好个痴人张岱。好个超凡脱俗的张岱。好个痴迷自然的张岱。好个思恋故国的张岱。好个内心孤独的张岱。 (六)配乐朗读,读出情味。    最后让我们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读着文字,走进西湖雪景,走进张岱。       结束语: 和张岱同时代有一位文人叫张潮,他曾经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因阅历之浅深,所得之浅深耳”。《湖心亭看雪》一定还有更多的滋味,同学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慢慢地感悟吧。‎ 6‎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