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课时
第1课时
上课班级
主备人
修订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知道比热容的概念,会用比热容知识分析、判断有关问题。
2、会查物质的比热容。
3、知道热量及单位。
学习
重难点
1、比热容的定义、单位及物理意义。
2、比热容概念的引入,运用比热容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实践法。
课
前
1、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的内能会发生变化,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可用 来量度。
2、不同种类的物质,升高(后降低)相同的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仅与 有关,还与 有关。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 ,它反映了不同物质 或
的本领。
4、 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 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字母 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 ,符号是 ,比热容的常用单位是 ,符号是 。
课
中
【合作探究】
(一)实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提出问题: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相同吗?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1)因为影响物质吸收热量多少的因素还有质量和升高的温度,设计实验时应该只让物质的_________不同,而保持其它条件都相同,这种实验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比较___________
课
中
时间来判断,加热时间越长,说明吸收的热量越_________。这种把不容易观察的量转化成_________观察的量的方法叫转换法。
参照课本图10—26进行实验探究。
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1)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你设计的表格中
物质
质量m/kg
升高的温度△t/℃
加热时间t/s
煤油
0.4
50
水
0.4
50
(2)根据实验数据,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给相同质量、不同种类的物质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对它们的加热时间是 的,这表明了它们所吸收的热量是 的。
可见,不同种类的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仅与质量有关,还与 有关。
(二)比热容
阅读教材表10-2,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
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_________,所以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________,同种物质同种状态下比热容一定是相同的,与物质的质量、温度、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等因素都_______;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比热容_________;所以比热容大小与物质的______、______有关;表中_________的比热容最大。
【课堂检测】
1.水的比热容是 ,物理意义是 。
2.(2012
衡阳)海边的昼夜温差比沙漠地带要小得多,这主要是因为水的 比较大的缘故,相同质量的海水和砂石,吸收相同的热量后, 的温度升高得少。
3.(2012大连)在“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可以通过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比较它们 的多少,从而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实验中,用 间接反映吸收的热量。
4.将一块铁切去一半,没有变化的物理量是[ ]
A.体积
B.质量
C.比热容
D.重力
5.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所以比热不会随物体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B.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所以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等
C.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所以同种物质升高不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等
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所以不同物质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不可能相等
6.用相同的酒精灯和同样的烧杯盛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如图,反映的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从图中可以看出[ ]
A.甲的比热容大
B.乙的比热容大
C.它们的比热容一样大
D.无法判断
【畅谈收获
同学们在本节课中都有哪些收获?
课
后
拓展延伸、直击中考
1.(2012自贡)由,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
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
2.(宜昌)为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0所示。
(1)根据图像,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甲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甲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2)要使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___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说明________的吸热能力强些。
(3)如果已知甲的比热容是1.8×103J/(kg·℃),则乙的比热容是________J/(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