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新校服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认识简单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各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及系统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及1个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借助真实、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经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对统计结果做出分析,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2、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特点和作用,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哈方法,会填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重点:
能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借助真实、有趣的情境分析、整理数据。
2、重视学身迁移能力的培养。
3、注重与同伴合作进行统计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关键:
学会画条形统计图,理解每一格代表多少。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课时安排:
1、认识条形统计图(一)........1课时
2、认识条形统计图(二)..........1课时
3、智慧广场 .........1课时
中心小学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课堂教案
年级
四
主备人
使用人
学科
数 学
课型
新 授
课时
第1课时
课题名称
第八单元《认识条形统计图(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收集整理和交流描述数据的方法,能对统计结果作出分析,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
2、能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一般步骤和方法,明白对于较小的数据一格表示一个单位(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和阅读。
教学难点
数据的分析和绘制。
教学准备
导学案、课件。
教学流程
个性化修改
自主预习
学习前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要做新校服了!同学们都知道自己的尺寸么?(观察信息窗1)
2、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我的校服尺寸是多少?全班的校服尺寸是多少?
3、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带领学生一起整理数据,根据数据的大小先分成合适的组,比如:尺寸在135及以下的是一组,尺寸是140的是一组,尺寸在145的是一组...再把数据归类,按照收集到的数据归到每一组下,根据96页表格填写完整。
4、汇报交流:
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你能把你们自己的想法给大家汇报一下吗?能记录下来自己的尺寸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统计本组内学生校服的尺寸,记录统计数据。再由老师带领一起统计全班数据。
(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否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
1、 你们能根据小组内的数据,制出小组内的统计表么?
2、小组统计表制出后,能不能总结制出全班的校服尺寸统计表呢?
展示交流
精讲释疑
在黑板上根据小组数据整理,现场和学生一起制作条形统计图。完成课本96页表格及统计图。
后检反馈
当堂达标
1、学会收集整理数据
2、根据数据提炼信息
3、根据数据画出条形统计图
4、自主练习3、5题,独立完成后交流。
拓展交流
总结提升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中心小学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课堂教案
年级
四
主备人
使用人
学科
数 学
课型
新 授
课时
第2课时
课题名称
第八单元《认识条形统计图(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收集整理和交流描述数据的方法,能对统计结果作出分析。
2、能进一步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一般步骤和方法,明白对于较大的数据一格表示多个单位。
3、能学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重点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和阅读。
教学难点
1格表示多个单位条形统计图的学习。
教学准备
导学案、课件。
教学流程
个性化修改
自主预习
学习前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交流全校校服尺寸数据(观察信息窗2)
2、提前准备全校数据 。
3、教师提供数据,在黑板上组织学生一起交流归纳填写表格。
4、汇报交流:
全校校服的尺寸差距大么?差距大的话一个格可以表示多少?
生1:一格表示1,格子不够了,我们往上又添了几个格。
生2:一排格子不够,我们再在第二排涂格子。
生3:格子不够,我们用一格表示2。
师:我们给这三种办法分别取名为“添格法”、“添排法”、“一格代2法”。观察对比这几种做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师:通过比较,大家一致认为“一格代2法”比较科学。从这种方法可以看出:一格表示1,格子不够时,一格可以表示几?还可以表示几?一格表示几要根据具体的数量来确定。
(课件演示一格代表2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师: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尺寸在135以下的有4人。
生2:我知道尺寸在150的人数最多。
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
1、 一格能代表多少?
2、 一格不够能不能用一格表示多个代替?
3、一格除了表示一个,两个,还能表示多少?
展示交流
精讲释疑
1、各小组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2、汇报时,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
(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注意解释一格所代表的数。)
后检反馈
当堂达标
1、自主练习第1、3题。
2、准确填写数据,并说一说方法及注意事项。
拓展交流
总结提升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中心小学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课堂教案
年级
四
主备人
使用人
学科
数 学
课型
新 授
课时
第3课时
课题名称
第八单元《智慧广场——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
1、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树立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建立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间隔”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间隔”的含义
教学准备
导学案、课件。
教学流程
个性化修改
自主预习
学习前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导入106页栽树的问题,课件讲解“间隔”的含义。用手指表示树,用两指间的空隙代表树间距,更好地理解“间隔”。
2、汇报交流:
同学们伸出自己的手,用手指代表树,来计算栽树问题。分三种情况研究一段栽树一段不再树的情况,两端都栽树的情况,和两端都不栽的情况。
3、优化方法
谈话:三种情况数间隔的规律是什么?
4、总结反思
两端都栽树的情况下,间隔数+1=棵树
一端不栽树的情况下,间隔数=棵树
两端都不栽的情况下,间隔数-1=棵树
同学们可以发散思维,相信,还有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到“间隔”这个概念?又该如何计算呢?
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
1、 什么是“间隔”?
2、条件不同,间隔的算法是是什么?
展示交流
精讲释疑
1、谈话: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你们同位两人研究出来的答案?
2、对比观察,提炼方法
谈话:比较三种情况,你发现有什么规律?
3、谈话:这三种规律还如何应用?
后检反馈
当堂达标
1、理解“间隔”的含义
2、自主练习3、4题
3、理解记忆三种间隔规律
拓展交流
总结提升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