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学案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标要求] 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背景 ‎(1)明初在中央设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2)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2.措施 ‎(1)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 ‎(2)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3.影响 ‎(1)秦朝以来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 ‎(2)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关键点拨]‎ 我国封建社会一直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演变及发展趋势是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到被废除。明朝废除宰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深化探究]‎ 材料一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所以稳当。——《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思考 ‎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2)谈谈你对材料二中黄宗羲观点的理解。‎ 答案 (1)措施:废丞相。理由:丞相制度是政治混乱的根源。作用:加强了君主专制。‎ ‎(2)宰相的权力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后,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加剧了政治腐败。‎ 二、内阁的出现 ‎1.原因: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政务繁多。‎ ‎2.过程 10‎ ‎(1)奠基: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但很少能参决政事。‎ ‎(2)确立: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 ‎(3)发展:明宣宗时,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4)全盛: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3.评价 ‎(1)性质: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原因: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易混易错]‎ 明朝内阁制与近代西方的内阁制有着本质的区别。明朝的内阁制是皇权专制的产物,西方近代的内阁制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解读与点拨]‎ 票拟、批红:票拟,也称票旨、条旨,即内阁大臣草拟对各种奏疏的处理意见,用小票墨书贴在奏章上,供皇帝参考采用。皇帝用朱笔批示,称“批红”,也称“朱批”。在明成祖时,“批答出自御笔,未尝任之他人”。而明中期以后,内阁大臣便拥有了票拟的权力,说明内阁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了。但票拟是否算数,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朱批。‎ ‎[概念辨析]‎ 明朝内阁与军机处的区别 明朝的内阁在一定时期是有决策权的,是可以决定国家政务的,明朝的内阁首辅在某种程度上是行使相权的。‎ 清朝军机处则纯粹是一处秘书机构,军机大臣只是提出建议,执行皇帝的决策,决策权完全在皇帝手中。‎ ‎[深化探究]‎ 材料一 据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他深感:“人主以一身而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材料二 人尝谓辅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 思考 ‎ ‎(1)材料一所述现象与朱元璋对中央行政机构的哪一重大调整有关?基于“不可无辅臣”的认识,明成祖创设了什么制度?‎ 10‎ ‎(2)根据材料二,明朝时称行使相权的机构为什么?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3)有人认为内阁首辅就是宰相,这种看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案 (1)废除丞相。明成祖创立了内阁制。‎ ‎(2)机构:内阁。原因: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唯恐不合圣意。‎ ‎(3)不正确。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三、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 ‎(1)设内阁、置六部:清初承明制,设内阁、置六部,负责奏章票拟。‎ ‎(2)设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 ‎(3)设南书房:康熙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 ‎2.设立 ‎(1)目的:办理西北军务。‎ ‎(2)组成: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 ‎3.职能 ‎(1)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2)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 ‎4.影响 ‎(1)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 ‎(2)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深化探究]‎ 材料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思考 ‎ ‎(1)据材料概括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能,它反映了清朝皇权的什么特点?‎ ‎(2)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使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顶峰?‎ 答案 (1)职能:传达皇帝旨意。特点: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是钦定;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归纳总结]‎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 10‎ ‎(1)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行省制度、选官制度体现了继承,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发展。‎ ‎(2)专制程度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废丞相、八股取士和军机处的设置等方面。‎ ‎(3)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重点精讲]‎ 为什么说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清朝,军机处的军机大臣们百分之百成了皇帝独裁的工具,军机大臣对皇帝的命令只有惟命是从。他们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皇帝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权力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什么事情都由皇帝说了算。‎ 课堂小结 ‎1.中国古代的宰相(或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在执政过程中,帝、相之间经常发生矛盾。最后废除丞相,解决帝、相之争的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明太祖 D.康熙帝 答案 C 解析 明太祖为了消除丞相与皇帝之间的矛盾而废除了丞相制度,故答案为C项。‎ ‎2.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 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司法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这一知识点。丞相被废除后六部所掌握的是行政权。A项决策权由皇帝掌握;C、D两项是行政事务的组成内容。‎ ‎3.曾有大臣这样描述自己:“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这位大臣是(  )‎ A.秦代的三公 B.唐代的三省长官 C.明代的殿阁大学士 D.清代的军机大臣 10‎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可知当时已经废除了宰相,同时这位大臣拥有票拟权。而清朝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故选C项。‎ ‎4.清朝某机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它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该机构是(  )‎ A.内阁 B.军机处 C.理藩院 D.尚书省 答案 B 解析 清朝雍正帝时期为应对西北紧急军务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对皇帝的命令惟命是从,跪受笔录,国家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5.当看到电视剧中出现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的场面时,我们知道这一场景最早出现在(  )‎ A.努尔哈赤统治时期 B.皇太极在位期间 C.康熙帝亲政时期 D.雍正帝在位时期 答案 D 解析 注意“军机大臣”这一信息,联系雍正时期设立的军机处这一机构可知D项正确。‎ 学思之窗 思考:(1)你是否同意这位学者的观点?‎ ‎(2)请你谈谈宰相制度的废除,究竟有何利弊?‎ 答案 (1)不同意。他的观点有些片面。‎ ‎(2)利:中国的宰相制度被废除,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的强化,客观上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文化的繁荣。弊:中央政治制度是全国政治的枢纽,宰相是君主最有力的助手,所以历代的治乱与宰相贤劣有密切关系。明代自废除宰相后,贤能之士再难发挥辅弼作用;加上宦官乱政,阁臣争权,使明朝中期以后政治日益腐败。‎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分析内阁和军机处的职能,看看二者对皇权的加强有何作用?‎ 10‎ 答案 (1)内阁制是君主专制的产物,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的有效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不可能对皇权起到牵制作用。(2)军机处的设立,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而且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二、学习延伸 分析上表,体会“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历史延绵不断的国家”,进而探究这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的关系。‎ 答案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纵观中国古代的发展史,很明显地看到时有分裂,时有统一,但统一的朝代在时间上,远远多于分裂的时间。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文明不间断地传承下来,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历史延绵不断的国家。‎ ‎[基础达标]‎ ‎1.“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特别的政府部门”中的成员指(  )‎ A.丞相 B.殿阁大学士 C.尚书令 D.军机大臣 答案 B 解析 朱元璋为解决“废丞相,权分六部”给皇帝带来的繁重的工作量,设立了殿阁大学士。‎ ‎2.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  )‎ 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 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 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 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主要表明了明朝的政局由互相倾轧到内阁大学士拟出处理意见,表明了内阁的政治地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B、D两项表述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3.“(封函传递迟速)判明于函外,曰马上飞递者,不过日行三百里。有紧急则另判日行里数,或四五百里,或六百里,并有六百里加快者。即此一事,已为前代未有者。”按这样的方式和速度传达皇帝“谕旨”的是(  )‎ A.唐朝的尚书省 B.明朝的内阁 C.清朝的军机处 D.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答案 C 10‎ 解析 从材料内容可知皇帝旨意直达地方没有中间程序,说明了军国大事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这体现了清代军机处的行政特点。 ‎ ‎4.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丞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丞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答案 C 解析 解题时要找到关键词句:内阁不是一级行政机构;内阁学士也不是行政官员,不同于丞相,实权在皇帝手中。这些关键词句说明了没有丞相后的政府的行政特点,应在明代。‎ ‎5.明初,中枢机构设置结束了1 600多年的宰相制度。此后,“六部”的运行方式是(  )‎ A.直接对皇帝负责 B.受命于殿阁大学士 C.隶属于军机大臣 D.六部长官拥有相权 答案 A 解析 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6.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清代军机大臣没有自主权,B、C两项与材料史实不符;D项是军机处设置的影响,材料并不能“直接说明”。故选A项。‎ ‎7.“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有学者认为此观点用于评价军机处欠妥,最恰当的理由是(  )‎ A.军机大臣只掌握军权 B.军机大臣有决策权 C.军机处是处理西北军务的机构 D.军机处是传达皇权决策的机构 答案 D 解析 在皇帝面前,军机处只是传达皇帝意旨的机构,没有决策权,也不掌握实际的国家 权力。‎ ‎8.下列史料记载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清朝设立军机处根本目的的是(  )‎ 10‎ A.“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 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 C.“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D.“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答案 D 解析 清朝设立军机处的根本目的在于皇帝高度集权。A、B、C三项分别反映的是军机大臣的选拔途径、组成及办公地点,D项反映的是军机大臣完全按照皇帝旨意办事。根据材料理解,正确答案为D。‎ ‎[能力提升]‎ ‎9.某电视剧呈现如下情节:关中地区发生旱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诏书,直接送工部和户部执行赈灾。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是(  )‎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明朝专制皇权的加强。题干材料内容涉及内阁及六部制度,从备选项来看只有明朝符合题意。‎ ‎10. 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 A.三省制 B.枢密院 C.内阁制 D.军机处 答案 C 解析 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故可以排除三省制,而枢密院是负责军务的机构,军机处清朝雍正年间始设立。‎ ‎11.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 ‎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 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答案 D 解析 政务中心靠近皇帝寝宫,有利于及时给皇帝传达信息,政务中心距离皇帝寝宫的距离,从本质上反映了皇帝对政权控制的能力。‎ ‎12.下列是有关加强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措施,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10‎ ‎①设置参知政事 ②废丞相、设内阁 ③设立军机处 ④创立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 设置参知政事是在北宋;废丞相、设内阁是在明朝;设立军机处的是雍正帝;创立三省六部制是在隋唐时期。‎ ‎13.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加强,中央机构有所变化。阅读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问题:‎ 材料一 ‎ 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清史稿》‎ ‎(1)据材料一,分析图中明代所示政府构架演变的时间及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设置的时间及其影响。你是否同意对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的评价?为什么?‎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趋势?‎ 答案 (1)明太祖时期。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2)清朝雍正帝时。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巩固。不同意,因为军机大臣必须完全执行皇帝的旨意,全国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中。‎ ‎(3)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解析 第(1)问要仔细分析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图一中皇帝下面有丞相,而图二中则无丞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明太祖时期废除丞相所致;原因要从废丞相的目的入手来回答。第(2)问“时间”及“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关于评价,要理解题中观点,此观点认为军机处实际就是政府,此观点错误,“原因”要从军机处的职能去分析。第(3)问由废丞相到设军机处,体现的是皇权的强化,即君主专制的加强。‎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二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10‎ 时期 职位 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期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答案 (1)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 ‎(2)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 ‎(3)从宰相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到相权逐步削弱最终被废除;君主权力越来越大,使中央集权政治发展到绝对的君主专制。‎ 解析 第(1)问根据相权对君权的危害进行理解回答。第(2)问结合内阁首辅和军机处的职能加以归纳。第(3)问综合以上材料分析出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和斗争以及结果。‎ 10‎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