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2 Reading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
一:.教学程序
结合本校高一学生实际和对教材内容的科学分析,计划用45分钟完成本文的教学任务,具体安排如下:
(一) Pre-task: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任务(预计需要5分钟左右)
(二) Task-cycle:课文主体内容的教学与操练,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过渡(预
计需要25分钟左右)
(三) Post-task:展示成果,评价,交流成果的过程,语言实践能力的扩展与提高(预计需要10分钟左右)
(四) Homework and Sum up:课文内容的巩固、延伸与拓展(第四和第五两个环节预计需5分钟左右)
二: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农业”,内容主要涉及到我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贡献以及有机耕种和无极耕种的影响,而重心在对袁隆教授的科研成果的介绍的第一篇阅读理解,因为该篇涵盖了本单元最重要的语言点,语法知识及重要的相关句型。而本节课则主要利用以前已知知识加以相应的阅读技能和方法来攻破这篇含有较多未知知识的文章,即阅读理解。而该环节所需技能恰是学生最薄弱但必须得提高的重要技能。
三:学情分析
高一下学期,学生智力发展趋于成熟。他们的认知能力比初中阶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渐渐形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他们学习英语方法由死记硬背转型向理解型并应用到交际上,他们有自己的学习技能和策略,学会把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和兴趣联系起来。通过任务型课堂活动和学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加强,不再认为英语的课堂学习很枯燥,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也加强了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他们会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惑和勇于阐述见解,并且从课内知识拓展到课外,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不过,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差距还相当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布置的任务要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都有所收获。
四:.课标分析:
在英语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标准,就是贯彻执行国家教育部关于课程改革的决定。新课程标准 的三维教学观,具体到英语学科就是要整合发展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 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才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 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 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 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本课 的设计重点是: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掌握阅读的一些基本技巧,让 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学有所得。
1.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更多地了解我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科研成果及其影响。
(2) 能力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使用恰当地阅读方式与技能,如略读(skimming),快速阅读(fast reading),细读(close reading)等
(3) 情感目标:让学生不但学习袁隆平的科研精神,更要学习他不计较名利,踏踏实实的生活态度。
五:. 观评记录:
贯彻兴趣策略,采用直观教学法,引入话题,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任务。
1. 话题的引导。(Pre-reading)
1).开头通过设计了一首熟悉的诗歌,让学生知道话题---farming.
2).涉及到提高产量从而解决世界饥荒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中心话题--伟大人物袁隆平。
2. 跟读与限时阅读 完成导学案练习
贯彻目的与困难策略,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在阅读的不同阶段,灵活使用各种阅读策略,捕捉文章主要信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突破本文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采用整体语言教学法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1)、通过限时阅读训练,引导学生如何利用略读(skimming)的方法把握文章的大意,侧重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章中心把握能力。
2)、精读各个段落语段,侧重培养快速捕捉文章重要细节的能力和猜测生词的能力,学会欣赏文章中的优美句子。
3: 阅读过程--浅层次阅读。(Reading I)
1). 其中关于人物的基本信息中,通过设计了一个信息表格的浅层次阅读练习,对文中人物有了初步了解。
2). 关于他的梦想,书本上描写得非常生动,我让班里有艺术特长的学生画了一幅漫画,利用画面反映课文第四段所描述的内容,同时用第一人称配了声音效果。
4. 阅读过程--深层次阅读。(Reading II)
在处理了一些简单信息之后,阅读人物最重要的是要读出人物不同于其他人的成就以及值得学生学习的一些可贵品质。就这两方面的内容,设计了一棵树的形象,引导学生去寻找袁隆平作出的成就以及他身上拥有的可贵品质。
5.知识点的处理:由句子的分析带出语言点,记住句子,记住了单词用法
6. 采访(作业)
贯彻语用策略与情感策略,采用交际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组织语言实践活动,完成本文的主题任务。达到从知识的巩固与运用到知识的扩展与创新能力的形成。
【本环节共设置两个任务,一是让学生复述课文;指导学生以袁农平的生平时间线索展开复述,这样把阅读内容和所学的词汇、句型有机地结合。二是采访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用英语通过采访袁农平的形式进行活动。为了让学生更顺利地完成任务,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及采访中可能会用到的日常交际用语。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读的输人,提取、筛选和重组文章中的重要语言信息,并通过用英语进行交流,达到从课文知识的巩固到自身知识的扩展与创新能力的形成。针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能会因词汇障碍的影响,而用普通话甚至闽南语进行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应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为基础”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扮演自身作为“设计者,研究者,组织者,促进者,协调者”的角色,并 “动态”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督促学生坚持用英语作为课堂交流的语言。】
六:课后反思:
1.学习外语与情意的关系。外语课堂教学既是一个掌握外语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激励情意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包括情意和意志。情意包括动机、兴趣、态度、气质、性格和良好的习惯等。学生在学习、掌握外语的过程中伴随着传递情意的活动,学习外语和交流情意相互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组成一个整体。情意的产生受学习外语认知活动的影响,学习外语的认知活动能促进情意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低层次向深层次发展。学生初学外语时,会产生一种好奇心,好奇心不断获得满足,从而又产生了求知欲;求知欲不断获得满足,进而树立了自信心;自信心不断增强,并与崇高远大的理想相联系和强化,可使兴趣发展得更丰富,从而形成认知兴趣。因此,教师在外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掌握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能力目标的完成,又要重视情意目标的实现。但是,当前有些外语课堂教学还未把情意目标提到教学议事日程上来,或者有意无意地把它忽视了。
2、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教学活动以学生在课堂上做事为主,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追求学习结果转向追求学习过程,真正把学生当成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切实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主体观。
3、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传统教学是由老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教师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受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这种“守成性”教育严重影响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要求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应该成为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火种”。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一个在老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不断创新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过程,让学生由“学会”转变到“会学”。
4.语言知识与交际能力的关系。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知识,更是为了提高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获得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只能通过实践训练才能获得。语言知识的传授不能代替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和为交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在教学中将掌握语言知识、培养言语技能和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了“天气预报”这一课后,我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用所学句型自由对话外,还找来多期chinadaily,让学生参阅天气预报这一版进行对话。学生在自由交谈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扩大吸收了书本外相关的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交际活动中还提高了他们的听、说、读、写和语言交际的能力,达到了多元培养目标。
七:效果分析:
1、评教学目标的确定全面、具体、有针对性和导向性。教学目标的实施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2、评教材处理 知识教授得准确、科学,准确把握教材重点难点,,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根据教学规律、教学目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选择好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教材系统转化为教学系统。
3、评教学程序
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学生实际;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教学思路的层次清晰;实际运作的效果好。
课堂结构安排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效率高。
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比较恰当。
4.评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是因课程,学生,以及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量体裁衣,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可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富有艺术性。
2).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适时、适当地用了、录音机、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