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学案18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标要求]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一、南昌起义 ‎1.背景 ‎(1)国民革命失败后,革命转入低潮。‎ ‎(2)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2.过程 ‎(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成功发动南昌起义。‎ ‎(2)起义军在南下途中损失惨重。‎ ‎(3)一部分军队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另一部分进入海陆丰,与当地农民军会合。‎ ‎3.意义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易混易错]‎ 南昌起义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而不是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早在国民革命运动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已经掌握了一部分武装力量,但这些武装力量是出现在国共合作的旗帜下,而不是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 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1)内容:①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②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2)意义: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秋收起义 ‎(1)过程: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后,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意义: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工农武装割据”‎ ‎(1)土地革命 ‎①范围:在革命根据地。‎ ‎②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 10‎ ‎③影响:a.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了根据地经济建设。b.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 ‎(2)根据地建设 ‎①经济建设:毛泽东领导革命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 ‎②政权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定都江西瑞金。‎ ‎(3)武装斗争: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碎三次大规模的“围剿”,使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重点精讲]‎ 如何理解井冈山道路?‎ ‎(1)井冈山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前提,土地改革是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根据地建设是阵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深化探究]‎ 材料一 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大家也都想进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秋收起义》‎ 思考 ‎ 据材料一,分析湘赣边秋收起义后为什么要改向井冈山进军,有何意义?‎ 答案 (1)原因: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而井冈山地区敌人防御力量薄弱。‎ ‎(2)意义: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材料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写信批评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悲观思想。他引用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由此,这句话就成了中国革命力量由弱到强,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的代表性表述。‎ 思考 ‎ 材料二中的“星星之火”喻指什么历史事件?促使中国革命在这一时期力量由弱到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 星星之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因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 三、红军长征 ‎1.原因:党内“左”倾错误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过程 ‎(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2)转折——遵义会议 10‎ ‎①内容 ‎②意义 ‎(3)胜利 ‎3.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3)红军长征一结束,革命新局面就开始了。‎ ‎[易混易错]‎ 遵义会议只是纠正了中国共产党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并不是完全纠正了“左”倾错误。因为在当时残酷的战争环境下,还不能完全纠正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左”倾错误。 ‎ ‎[重点精讲]‎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革命出现过两次严重失误,失误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又是怎样转危为安的?‎ ‎(1)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以陈独秀为代表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共产党以王明为代表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2)国民革命失败后,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长征,召开遵义会议,及时结束“左”倾错误,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深化探究]‎ 材料一 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决议根据党和红军当时所处的战争环境,集中解决了最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问题。鉴于当时党内大多数同志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政治上的错误尚未清醒认识,决议上写了“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中国红军长征记》‎ 材料二 巍峨的遵义城,屹立在乌江边。云消雾散霞光闪,捧出红日照山川。毛泽东,伟大的领袖,英明的舵手,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遵义城头霞光闪》‎ 思考 ‎ ‎(1)据材料一,分析遵义会议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决议提出“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目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云消雾散”指什么?毛泽东成为“舵手”指什么?“拨正船头……胜利向前”又指什么?‎ 答案 (1)主要问题:军事路线和军事指挥权问题。‎ 目的:团结党中央,避免党内分裂。‎ 说明:中国共产党处理问题策略的灵活性,反映了党已经走向成熟。‎ 10‎ ‎(2)“云消雾散”:纠正了“左”倾错误的军事路线。‎ ‎“舵手”: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拨正船头……胜利向前”:扭转了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 ‎[归纳总结]‎ 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 ‎(1)中共“二大”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八七会议”及时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出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3)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错误,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课堂小结 ‎1.根据下图中王小丫的提示,你的正确选择应该是(  )‎ A.武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南昌起义 D.井冈山会师 答案 C 解析 南昌起义由周恩来等人指挥,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1927年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曾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这里“新的出路”主要是指(  )‎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B.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和开展土地革命 C.实现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 D.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答案 B 解析 根据会议内容分析,“新的出路”是指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和开展土地革命。‎ 10‎ ‎3.《秋收起义暴动歌》唱道:“拿起武器闹革命,工友农友真英雄;秋收起义成了功,一杆大旗满地红。”歌曲中“成了功”的含义是(  )‎ A.起义军占领了大城市长沙 B.放弃攻打大城市,向山区进军 C.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号 D.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答案 B 解析 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受挫后,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因此答案为B。‎ ‎4.《剑桥中华民国史》写到:“当共产党出发长征时,亚朋德和A.J.比林汉(外国传教士)考察了共产党原先统治过的地区。在那里他们发现农民们喜欢的是共产党,而不是国民党。”当时农民们喜欢共产党的主要原因是(  )‎ A.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围剿”‎ B.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 C.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利益 D.国民党对日妥协投降 答案 B 解析 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农民的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因此答案为B。‎ ‎5.中央红军未能打破第五次反“围剿”,被迫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党军队实力强大 B.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加剧 C.红军的武器装备落后 D.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指挥 答案 D 解析 第五次反“围剿”时,指挥红军的是博古、李德,其执行的“左”倾错误军事路线,致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故选D项。‎ 学思之窗 思考: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答案 (1)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毛泽东所代表的正确路线得到了全党的公认。当时,张闻天负责中共日常工作,执行的路线是毛泽东的正确路线。‎ ‎(2)毛泽东参与了党政军的最高领导。在党内,毛泽东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在行政上,遵义会议前他是全国苏维埃主席;在军事上,他是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全面负责军事。因此,毛泽东实际上处于领导地位。‎ 10‎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谈谈南昌起义的重大意义。‎ 答案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二、学习延伸 你认为哪种意见正确?为什么?‎ 答案 第一种意见正确,原因是第一种意见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第二种意见完全照搬苏俄经验,不符合中国国情。‎ ‎[基础达标]‎ ‎1.下图是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某次重大历史事件的领导人雕像,他们分别是贺龙、朱德、周恩来、叶挺和刘伯承。这座雕像纪念的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 B.井冈山会师 C.南昌起义 ‎ D.湘赣边秋收起义 答案 C 解析 贺龙、朱德、周恩来、叶挺和刘伯承是南昌起义的领导人。‎ ‎2.“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改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为此,毛泽东提出了(  )‎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统一战线理论 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答案 A 解析 由“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改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可得出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故答案为A。‎ 10‎ ‎3.1930年,闽西苏区掀起文化建设热潮,有一首歌《你追我赶实在忙》唱道:“哥哥栽禾妹送秧,横直疏密要适当,但愿今年多产谷,支援红军打胜仗。”这反映出(  )‎ A.苏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起来 B.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 C.苏区人民期盼结束内战的美好愿望 D.苏区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答案 B 解析 材料信息反映了苏区人民努力生产(生产积极性)和对红军的支持(革命积极性),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实行土地革命的结果,故选B项。‎ ‎4.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开辟了以农村为中心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这一革命道路开始形成于(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D.遵义会议的召开 答案 C ‎5.这是一组大型声乐套曲:“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此曲所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昌起义受挫 B.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 C.日军全面侵华 D.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答案 B ‎6.“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的实践始于(  )‎ A.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B.南昌起义 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八七会议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反映的是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这一道路开始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7.魏巍在《地球上的红飘带》中说: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他所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红军长征 D.解放战争 答案 C 10‎ 解析 根据题干“黄土高原”“瑞金”等信息分析,分别属于长征的终点和起点,因此应选C项。‎ ‎8.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着重解决的问题是(  )‎ A.组织路线问题 B.军事路线问题 C.思想路线问题 D.革命纲领问题 答案 B 解析 遵义会议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正确的军事主张,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问题。‎ ‎[能力提升]‎ ‎9.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里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A.武装反抗的策略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D.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答案 D 解析 从“逃进了华南山区”“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新的革命策略”等信息看,D项符合题意: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这与共产国际的指导是完全不符的。‎ ‎10.据下图的信息判断,当时该政府向群众发行“借谷票”的主要目的是(  )‎ A.支援北伐战争的革命军队 B.争取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C.渡过抗日战争的经济困难 D.救济生活困难的人民群众 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片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4年”“陈潭秋”等信息,联系各选项,应选B项“争取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当时正处于第五次反“围剿”时期。其他各选项与材料的信息不符合。‎ 10‎ ‎11.《红星报》曾刊登一份文件,上面记载:“军委纵队党的干部会议完全同意洛甫(即张闻天)同志关于反对五次‘围剿’的总结的报告,一致确认中央政治局的决议。”文件提及的“中央政治局的决议”实际上是(  )‎ A.中共“二大”决议 B.遵义会议决议 C.中共“七大”决议 D.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中“反对五次‘围剿’的总结的报告”可以判断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是在长征途中。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错误。A项是在1922年;C项是在1945年;D项是在1927年。‎ ‎12.“万里征途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与诗中空格部分相关的历史事件应是(  )‎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答案 C 解析 解题时注意题干材料中“万里征途”“确立毛公统率兵”等信息。由此可知,这一历史事件发生于长征时期,并确立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地位。这是遵义会议的内容。故选C。‎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三 长征一结束,新局面就开始了。——毛泽东 请回答:‎ ‎(1)材料一诗词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开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2)毛泽东的诗歌《长征》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 ‎(3)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长征结束后,怎样的“新局面”开始了?‎ 答案 (1)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夺取“中心城市”。道路选择要符合国情,要实事求是。‎ ‎(2)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①冲破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保存了革命的力量,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②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促进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实现。③纠正了“左”倾错误,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毛泽东思想逐渐成熟起来。‎ ‎14.阅读下面三幅图片:‎ 10‎ 图一 毛泽东的书法 图二 江西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旧址 ‎    图三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结合图一回答,井冈山的星星之火是如何发展成为燎原之势的?‎ ‎(2)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地军民采取的作战方针是什么?‎ ‎(3)图一、图二和图三之间有什么关系?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答案 (1)1927年,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1927~1930年,全国共建立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力量发展到10万多人。井冈山的星星之火,逐渐发展成为燎原之势。‎ ‎(2)粉碎敌人的反革命“围剿”。采取了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 ‎(3)①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革命武装力量的壮大,国民党发动三次反革命“围剿”被粉碎,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②意义:中国革命有了统一的政权机构,使革命发展更加有力。‎ 10‎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