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寻觅社会的真谛导学案(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高三政治寻觅社会的真谛导学案(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生活与哲学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 班级 姓名 ‎ ‎【课前预习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正确分析和看待社会、正确地设计和规划人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知识梳理】(具体要求:详读教材,结合自学讲义考点解读和要求,15分钟在体系内速记重点原理。建议:理解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要点记忆法)‎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想一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不是说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同时、同等程度地发生变化?为什么?‎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基本规律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①原理 ‎ ‎②方法论:我们要改革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①原理 ‎②方法论:改革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上层建筑更好的促进经济基础的完善和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3)社会基本矛盾 ‎(4)社会基本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社会发展是怎样实现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①阶级社会 ②社会主义社会 注意: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原理 ‎(2)方法论 温馨提示 5‎ ‎:人民群众是一切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人民群众有不同的范围。不能认为人民群创造物质财富、知识分子创造精神财富。 ‎ ‎【体系构建】(具体要求:5分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 ‎ 寻觅社会的真谛 ‎ ‎【课堂探究案】‎ ‎【自主探究】 ‎ ‎1.重点检查(小组互查,教师抽查)‎ ‎(1) 如何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普遍规律分别是什?‎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社会发展是怎样实现的?‎ ‎(4)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2.判断正误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决定,始终密不可分。( )‎ ‎(2)正确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 ‎(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 ‎(4)改革就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 )‎ ‎【合作探究】(自主思考,写出要点;合作讨论,完善要点;点评点拨,总结规律方法)‎ ‎1.材料 党的十八大把党在领导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理论创新的内容,比如把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写入党章,作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说明党为什么高度重视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 ‎2.‎ 5‎ 今年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三十年来,中国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 材料 李克强总理强调:我们过去的发展靠的是“人口红利”、“开放红利”、“资源红科”,那么,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问题,更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障碍,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为此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释放更多“改革红利”。‎ 从“寻觅社会的真谛”角度,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当堂检测】‎ ‎1. (2015•全国Ⅱ卷) 2014年10月,习近平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是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 ‎①文艺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②文艺的发展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创新 ‎③文艺反映社会生活的形式与风格是统一的 ‎④文艺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5·上海卷)邓小平说,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决不是一个人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因为 A.人民群众的意愿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B.人民群众是社会改革的参与者 C.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改革的归宿点   D.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推动者 ‎3.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创新设计”起着重要作用。 以奔驰、通用、波音、西门子等为代表的汽车飞机、电力电器设计,引领了现代交通和电气化社会;以英特尔、微软、苹果、联想等为代表的芯片、软件、智能终端设计,造就了信息网络社会的生活方式。 这说明 A. 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发展 B.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 创新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 ‎5.某地区党委在多年实践基础上,积极建设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有效性得到加强,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不断提高。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创新反腐体制体现了 5‎ A.调整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B.制度改革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 C.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体制创新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保证 ‎ 【课后拓展案】‎ ‎1.“法”字在7000多条网友推荐词中脱颖而出,成为2014年中国年度汉字。2014年日本评出的年度汉字是国民最为关注的“税”字,而韩国评出的年度汉字则是四字成语“指鹿为马”。年度“汉字”的产生表明 A.人们的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们的意识是对客观物质对象的正确反映 C.科学理论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D.一定的社会意识是由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的 ‎2.我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多次表明,中国改革要啃“硬骨头”。下面对改革认识正确的有 ‎①改革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②改革是辩证的否定,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改革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和内在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天下事有利于民者,则当厚其本,深其源;有害于民者,则当拔其本,塞其源。”这启示我们                                                                    ‎ ‎①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应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人民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4.新一轮农村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将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正式提上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改革层面,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再一次推动农村生产力大释放,从而确保改革红利最大释放并用之于农。从哲学角度看,这表明 ‎①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农村改革的先导   ②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就能推动生产力发展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④农村体制变革是人民利益与社会规律性内在统一的要求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5.我国古语古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下列古语古训与其哲理相一致的是 ‎ ‎①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规律是客观的 ‎ ‎②自高必危,自满必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③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整体处于主导地位 ‎ ‎④虽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大功不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我的疑问】(具体要求:动脑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参考答案 5‎ ‎【自主探究】‎ ‎2.判断正误 ‎(1)× (2)×(3)× (4)×‎ ‎【合作探究】‎ ‎1.(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随着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党的指导思想要适应变化的实际,与时俱进。‎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有利于指导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成功。‎ ‎2.(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问题,要求深化改革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体现了这一点。‎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要求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说明了这一点。‎ ‎(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体现了这一点。‎ ‎(4)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是历史创造者。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释放更多“改革红利”说明了这一点。‎ ‎【当堂检测】‎ ‎1. B 2.D 3.A 4.D 5.A ‎【课后拓展案】‎ ‎1.D 2.C 3.B 4.D 5.B 5‎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