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主
要
内
容
第二节 溶液的形成
第三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到实验室去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教
学
目
标
⒈探究溶液的组成和特征;
⒉掌握简单的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⒊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溶液的组成、特征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关键:把握溶液、溶质、溶剂、溶质质量分数的运算关系。
单 元 教 学 总 设 计
以学生熟悉的物质——水为载体,通过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人工净化、水的通电分解等过程中分子运动情况的描述,帮助学生从微观水平上构建宏观变化的本质的认识,继而在分子水平的基础上学习原子、离子等微粒以及化学变化实质的初步揭露等;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方法认识物质世界的能力,还穿插了一些科学方法、化学实验方法及科学思想教育的内容,如相对原子质量法、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分离提纯物质、原子结构研究的化学史等。
单 元 教 学 课 时 安 排
节次
教学时数
主要知识点
探究活动
第1节
1
溶解的实质;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乳浊液和乳化作用;
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乳浊液的制备和乳化剂的乳化作用;
第2节
1
定量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和意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及其简单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哪杯糖水更甜;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第3节
1
到实验室去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复习、
测试
1
3
学 习
目 标
1.记住溶液的概念,特征,会根据溶液的特征来判断什么样的是溶液
2.能指出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3.记住哪些物质溶于水时温度是升高的,哪些物质溶于水时温度是降低的。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溶液的定义,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 溶解的微观变化
教学内容及流程
师生活动
复备标注
引入新课:
同学们平时喜欢喝饮料吗?饮料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为什么?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溶于水?
新授:
[演示实验]将泥地、食用油、食盐分别放入盛有水的试管中
获得结论: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溶于水
[交流]以上三支试管中物质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都是混合物
不同点:有的上浮,有的下沉,有的溶解
一、 溶液:
[提出问题]:
1.如果把烧杯密封放置一个月、一年,食盐会不会从水中分离出来?
2.搅匀这杯食盐水,它的上部、中部、下部是否一样咸?
得出溶液的概念
[提出问题]为什么溶液是均一、稳定的?而浊液却不均一、不稳定?
[问题]谁是被溶解的物质,谁是溶解的物质?
溶质、溶剂是如何确定的?
过渡: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常伴随着能量变化
二、 物质溶于水时温度的变化:
[演示实验]将烧碱、食盐、硝酸铵分别溶于水中
结论:有些物质溶于水时温度升高如:烧碱、浓硫酸、生石灰
有些物质溶于水温度降低如:硝酸铵
大多数物质溶于水时温度不变
混合物,因为里面溶解了很多物质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泥土没有溶解,沉降;食用油浮在水面上;食盐全部溶解。
师生共同分析后得出
学生思考,得出
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
学生看课本P51图,分析交流原因
溶质,溶剂的概念;学生看课本P52
知道常见的溶剂,通常的溶剂是水
学生观察
学生记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标注
3
一、 乳化作用
[提出问题]如何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演示实验]将油中滳入汽油,将洗洁精滴入油和水的混合物
总结出:乳化作用与乳浊液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
二、 练习:
1.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肥皂水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 B.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能嗅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D.用洗洁精可以溶解餐具上的油污
2、下列烹饪用的调味品与足量水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 B.黄酒 C.白糖 D.橄榄油
3.将家庭中常用的四种调味品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醋 B.蔗糖 C. 花生油 D. 食盐
4.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板书设计
第四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一、 溶解的过程:
1. 混合物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溶质 溶剂
2.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
升高 吸热放热 如 硝酸铵
不变 吸热=放热
教
后
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