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其用途。
(2)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用碱的有关性质解释有关生活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先创设问题情景,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同时让学生对碱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通过“活动与探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NaOH和Ca(OH)2的性质及用途,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合作,探究CO2和NaOH的反应,归纳总结常见碱的性质。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方法
1.对比、迁移的学习方法
2.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NaOH和Ca(OH)2的主要性质及用途
2.教学难点: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学环节
活动时间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1分钟
日常生活中,水果、醋、一些饮料等给了同学们“酸”的印象。那么,你们使用过肥皂、洗衣粉或其它洗涤剂吗?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研究发现这些有酸味的物质都含有一类特殊的化合物---酸;而有滑腻感的物质则含有另一类特殊的化合物---碱。
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通过生活感受引入新课,学习常见的碱—NaOH和Ca(OH)2
观察NaOH固体暴露在空气中的变化
实验
4分钟
要求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小块NaOH固体,放在表面皿上观察并实验,并完成课本P55页[实验10-5]的表格。
实验、观察有关现象,并做好有关纪录
通过学习实验归纳总结NaOH的有关性质
归纳NaOH的有关性质
设问
2分钟
通过上面实验,讨论如下问题:
1.NaOH固体表面为什么会溶解?
2.怎样保存NaOH固体?
3.NaOH固体能否做干燥剂?
思考、讨论并回答有关问题
通过设置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归纳NaOH的腐蚀性和使用方法,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设问
3分钟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并讨论以下问题:
1.这个实验说明NaOH具有什么性质?
2.NaOH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阅读课文,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Ca(OH)2
要求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性质和用途
过渡
设置情景
3分钟
1.冬天园林工人为什么用石灰浆将树干底部刷白?
2.为什么用石灰沙浆砌砖抹墙很牢固,用石灰浆抹墙后变得又硬又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通过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现象,从而引入对另一种碱Ca(OH)2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Ca(OH)2的性质
设问
3分钟
Ca(OH)2是如何制取的呢?Ca(OH)2有哪些性质呢?(教师归纳小结Ca(OH)2的有关性质)
讨论合作,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让学生知道CaO和H2O反应是放出热量的
探究NaOH、Ca(OH)2的化学性质
实验
2分钟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55“活动与探究”的有关实验
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分别遇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显什么颜色?
完成有关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学生亲身动手做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CO2和Ca(OH)2是否能反应
过渡
2分钟
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可以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CO2和Ca(OH)2发生了反应,那么同学们往NaOH溶液中通入CO2,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实验
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对CO2和NaOH反应的探究欲望
CO2和NaOH反应的探究
讨论
探究
实验
5分钟
把CO2通入NaOH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这是否说明CO2和NaOH不反应?还是确实发生了反应?对于这种无明显现象的反应能不能设计出一些实验,使反应产生一些现象,从而直观地证明两者发生反应呢?请同学们设计方案,并用实验证明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
思考、讨论
合作设计方案
通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对CO2和NaOH反应的探究,加强对小组内的合作、互动
教师展示实验方案并演示
演示实验
3分钟
演示:课前分别向两个干燥的塑料瓶里收集满CO2,然后分别迅速倒入适量的NaOH溶液和水,立即拧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
学生评价教师的设计方案并观看演示实验
通过教师的设计方案的展示,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对设计方案多元化的思考
CO2和NaOH反应探究的思路的小结
总结
5分钟
对一些反应不明显的实验可以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不同性质或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变
科学掌握设计一些反应现象不明显的实验方案的思路
归纳、小结,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设计实验方案的思路和方法
化来设计方案。同学们的设计独特新颖、有趣,化学不是单独存在的学科,而是跟物理也有相互联系的,解决化学问题也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决。
了解碱与酸的反应
1分钟
ppt课件展示
了解学习
让学生对碱的化学性质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碱与盐反应的探究
实验
2分钟
根据学案上的提示,在铝塑包装上完成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氢氧化钠与氯化铁的反应,记录实验现象。
完成有关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让学生对碱的性质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课堂练习
3分钟
学生练习,课堂反馈小结
小结作业
1分钟
1.课外作业:课本P58页制作“叶脉标签”。
2.课本P59页习题第3、4题。
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1.从学生熟悉的社会现象入手,通过设置情景,引入对常见碱的性质的学习,再用碱的有关性质来解释有关日常现象,使本节的教学设计体现出从“生活——化学——生活”的鲜明主线。
2.把CO2和NaOH的反应设计成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设计方案,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来证明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从而使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的化学素质得到提高。
板书设计
板书
10.1 常见的酸和碱
一、氢氧化钠
二、氢氧化钙
三、碱的通性:
NaOH Ca(OH)2 1.能使指示剂变色:
石蕊 蓝 蓝 石蕊:蓝
酚酞 红 红 酚酞:红
2NaOH+H2SO4=Na2SO4+2H2O 2.碱+酸=盐+水
Ca(OH)2 +2HCl= CaCl2+2H2O
Ca(OH)2+CO2= Ca CO3↓+H2O 3.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2NaOH+CO2= Na2 CO3+H2O
FeCl3+3NaOH= Fe(OH)3↓+3NaCl 4.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CuSO4+Ca(OH)2= Cu(OH)2↓+CaSO4
(学生完成) (教师完成)
教学反思
此教案是为学生基础比较好的兴趣班而设计的。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创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现象入手,引入对有关碱的性质的学习,再用碱的有关性质来解释有关日常现象,使本节课体现出从“生活——化学——生活”的鲜明主线。同时,本节课的亮点之一,就是通过对CO2
和NaOH能否反应的实验探究,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同时也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整堂课的课堂气氛是非常热烈的,学生的积极性高,思维活跃,设计出很多精彩的方案。这也使我深深感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非常重视学生思维的激发点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充分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如何暴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并引导他们分析,解决问题;如何寻找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赞扬鼓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真正扮演好“老师是导演, 学生是演员”的角色,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当然,此节课的不足之处是超时2分钟,原因是没有把握好学生的讨论时间而造成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