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教材第154—162页。这是一篇美丽的神话,它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盲孩子和他影子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童话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优美词语,积累语言。
3.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多向思维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中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2.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多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文章内容,学会关爱他人,培养高尚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欣赏文章美。
◆难点
1.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优美语言,培养阅读领悟能力。
◆教学突破
1.让学生摘抄文中优美句子,通过这些句子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让学生对课文主旨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查找相关资料,布置预习。
2.准备录音机,磁带。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学习生词。
2.熟习课文,复述故事。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进入新课,整体感知。
2.指导学生研读课文。
2.研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3.总结,练习。
3.总结,练习。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约分钟)
二、研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约分钟)
三、小结课文,布置作业(约分钟)
板书设计
3
(略)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这种意境如何感悟?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给下面的加粗字注音。
哞哞()潺潺()嬉戏()孪生()蔷薇()
踉跄()咩咩()萤火虫()
2.结合句中语境,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1)盲孩子仰起头来望着夜空,他什么也看不见,茫然的摇摇头。
(2)他情不自禁的把手掌挨近自己的眼睛。
(3)羊儿咩咩的叫,还攀上山坡去采摘野花野果,走过小木桥去听潺潺的水流声。
3.本文注重遣词造句,具有诗一般的语言,其中大量运用了叠词,如“轻轻”、“潺潺”、“阵阵”、“飘飘忽忽”、“踉踉跄跄”等等,找出文中类似的词语,思考:文中大量运用叠词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
4.一般作者写童话,往往追求情节的变化,但是本文在叙述故事的方式上,不是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是侧重于盲孩子内心的感受和气氛的烘托,注重情调的渲染。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
答案与提示:略
◆个性练习设计
1.判断下列句子所有的修辞手法。
(1)萤火虫?就像很烫的小火星吗?()
(2)他注视着他那一片漆黑的世界,就像深不见底的黑洞。()
(3)虽然那光模模糊糊,小得像小米粒儿。()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从此,影子常常牵着盲孩子的手,带着他去牧场听牛儿()地叫,羊儿()地叫,还攀上山坡去采摘野花野果,走过小木桥去听()的流水声。
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快乐。
有一天,他问影子:“请告诉我,你从哪里来?”
影子回答:“我从阳光里来,也从月光里来,还从灯光里来……”
“那么说,只要有亮光就有你了,是吗?”盲孩子觉得又新奇,又兴奋。
“是的。光明是我的母亲。是她让我来到你身边陪伴着你的。”影子说这话的时候,觉得无比幸福。
盲孩子很受感动。他觉得影子的话带给他友情,带给他温暖。
快乐的日子就这样开始了。
(1)给文中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2)第二段提到盲孩子“他很快乐”这说明他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
(3)“影子说这话的时候,觉得无比幸福。”为什么会“觉得无比幸福”呢?选出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
A.因为光明是影子的母亲,影子无比自豪。
B.因为影子觉得自己能陪伴孩子、帮助盲孩子,因而感到幸福。
C.影子觉得能和盲孩子做朋友十分幸福。
3
D.影子认为和盲孩子一起十分快乐。
(4)从这段文字可以概括出________________的主题。
答案与提示:1.略2.(1)哞哞、咩咩、潺潺(2)热爱生活(3)B.(4)大家都应该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教学探讨与反思
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在教学中强调朗读的作用,通过朗读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的主旨的理解,采取讨论式的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言,通过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补充资料
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辞海》)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去展开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此外,它也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儿童文学辞典》)
从表现方法来看,童话大致分为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三种。但这三者并非截然分开的,有时互有联系。也就是说,在一篇童话中,可能既有常人体表现方法,也有拟人体表现方法,以此类推,其它也是如此。从表现题材上看,童话(大概念的“童话”)又分为科学童话(又称“知识童话”)和文学童话(又称“品德童话”)两类,而平时所说的“童话”则默认为“文学童话”。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