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11 欧洲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一、背景
1.基督教的概况
(1)派别: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分为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派别。
(2)信仰核心:“原罪”和“救赎”。
2.中世纪欧洲天主教的地位
(1)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甚至更多。
(2)政治方面:天主教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罗马教皇高高在上;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3)社会生活: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信教,事事都受教会的控制和影响。
3.改革的必要性:天主教会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1)经济根源:14、15世纪,近代资本主义因素产生,天主教会的轻商思想和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相背离,阻碍了社会进一步发展。
(2)政治因素: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3)直接原因:教会贪婪腐败,兜售“赎罪券”成为导火索。
(4)德国因素:德国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5)目的:动摇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和权威,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民族教会。
深化探究
材料一 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了西欧国家实现政治统一的障碍。——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
思考
(1)结合材料一说明天主教会在西欧的影响。
(2)材料二中文艺复兴的性质是什么?对教会统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11
答案 (1)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在各国享有特权。这一切都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性质: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影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天主教会造成巨大冲击。
[重点精讲]
欧洲宗教改革的原因
天主教会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这是宗教改革发生的根本原因;另外,天主教会的腐化、贪婪导致它与欧洲社会各阶层矛盾激化,这是欧洲宗教改革的社会基础。而教皇派人在德国出售“赎罪券”成为欧洲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名师点拨]
欧洲宗教改革从表面上看反对的是罗马教廷、天主教会,实际上是文艺复兴的继续,是在新的规模上、以新的形式展开的资产阶级文化革命。与文艺复兴运动不同的是,宗教改革不纯粹是一场宗教运动,还是一场社会运动,其形式更为激进,其影响也更为深远。
二、内容
国家
人物
内容
影响或特点
德国
马丁·路德
(1)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圣经》是信仰的惟一根据。
(2)简化天主教复杂的圣礼,并主张神甫可以娶妻。
(1)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2)德语逐渐成为德国的标准语言。(3)创立了主要在德国、北欧传播的路德教。
瑞士
加尔文
(1)认为《圣经》的权威至高无上,主张信仰得救。(2)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并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3)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4)把日内瓦改造成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
(1)教义更加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2)教会组织更为严密,很快传播到法国、尼德兰、英国等国。
英国
亨利八世
建立民族教会,通过《至尊法案》,解散修道院,没收其土地和财产,勒令男女修士还俗。
(1)改革依靠王权自上而下进行。(2)具有不彻底性,保留较多天主教成分。
伊丽莎白一世
重申《至尊法案》,通过《三十九条信纲》,把《圣经》定为信仰的惟一标准。
深化探究
探究点一 马丁·路德与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异同
11
材料一 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正气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1517年10月,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使赎罪券在德意志各地的销路大减。
材料二 加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家……他废除天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贷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面与路德相同,如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惟一根据和权威;主张因信称义等。
——以上均摘自《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思考
(1)通过材料一,马丁·路德认为“因信称义”的实质是什么?它代表当时哪些人的利益?
(2)结合材料分析马丁·路德、加尔文宗教改革主张的异同,并指出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马丁·路德、加尔文宗教改革体现了强烈的人文精神,你认为这种人文精神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1)①实质: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②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2)①相同:否定罗马教皇权威,主张“因信称义”;简化教会仪式。不同:加尔文主张“先定论”;鼓励经商致富。②实质: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盖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3)反对盲从盲信,倡导个性解放,是对个人能力的进一步尊重(或答相信只要信仰上帝,灵魂就可以获得拯救)。
探究点二 英国宗教改革
材料
图一 图二
思考
材料中图一、图二两人物分别是谁?各有何历史贡献?
答案 图一是英王亨利八世。他颁布《至尊法案》,摆脱罗马教廷对英国的控制,解散修道院,没收教会的土地和财产,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图二是伊丽莎白一世。她重申《至尊法案》并颁布了《三十九条信纲》,进一步巩固英国国教。
[概念解读]
1.“因信称义”:称义就是成为义人,即上帝的选民。“因信称义”就是指只要内心信仰上帝就可以成为上帝的选民,灵魂即可得救。
11
2.先定论:加尔文认为,人的得救与否,人的成功与失败,与宗教仪式无关,完全是上帝预先设定的。成功的人就是上帝的“选民”,失败的人就是“弃民”。
3.新教:是由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罗马天主教的教会和基督徒形成的一系列新教派的统称。新教的三个主要派别是路德教派、加尔文教派和英国国教。
[重点精讲]
结合马丁·路德的主张,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1)“信仰得救”即“因信称义”的原则。认为人的灵魂得救,要靠个人的虔诚信仰,圣礼不是主要的,更不需要靠教士的监督和干预。
(2)《圣经》高于一切,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
(3)简化了天主教复杂的圣礼,主张神甫可以娶妻。
(4)政教分离(这是近代主权国家观念的萌芽)。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宗教手段进行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思维升华]
英国的宗教改革表面上是王权与教权的冲突,实际上是新贵族、资产阶级与旧贵族特别是教会贵族的矛盾,是形成中的民族国家与外国干涉、掠夺的矛盾。英国的宗教改革是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发动的,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成分。
三、影响与评价
(一)影响
1.教会改革
(1)措施
①革除天主教会内部弊端;
②宣布教皇是宗教事务的最高权威;
③加强宗教裁判所的活动,创立耶稣会。
(2)影响
①一定程度上纯洁了天主教会,恢复了天主教会的部分势力;
②耶稣会既充当了殖民侵略的急先锋,又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2.宗教宽容
(1)背景
①各教会之间争论、迫害和战争不断。
②有识之士呼吁给予人民“良心的自由”。
(2)概况
①德国:1555年,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规定“教随国定”,路德教取得合法地位。
②法国:1598年,颁布《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为法国国教。
(二)评价
11
1.积极意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
2.问题与前景
(1)宗教迫害与宗教纷争愈演愈烈。
(2)实现彻底的宗教宽容,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深化探究
材料 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统一的障碍。
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各阶层的强烈不满……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掠夺,最终落到人民群众身上……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且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到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思考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天主教会遭到普遍反对的原因有哪些?
(2)什么叫“异端”运动?宗教改革前的欧洲人民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为什么以宗教“异端”的形式出现?
(3)宗教改革运动对西欧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进步影响?
答案 (1)原因:维护欧洲反动的封建统治;阻碍西欧国家实现统一;对人民群众的欺诈和无耻掠夺;阻碍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损害世俗王权和贵族的利益。
(2)“异端”运动是指中世纪西欧采用反天主教会的宗教思想与罗马天主教会展开的斗争。
原因:中世纪的西欧,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处在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和封建统治之下,采用宗教“异端”的形式展开反教会斗争容易被人们接受;资本主义尚处在萌芽时期,新兴阶级还无法提出完善而成熟的斗争理论,不得不利用宗教“异端”思想进行斗争。
(3)进步影响: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
[重点精讲]
为什么说宗教改革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改革实质上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的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2)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天主教会被剥夺的很大一部分财产落入资产阶级手中,同时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些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概念解读]
11
英国国教:改革后的英国基督教称为英国国教。英国国教会是英国的民族教会,英国国王把自己封为教会的最高领导人,教会必须服从国王的意志和国家的法令,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归纳总结]
欧洲宗教改革的特点
(1)宗教改革是一场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2)改革是披着宗教外衣或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的,把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建立起适应本民族的宗教。
[重点精讲]
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1)政治:
①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②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民族国家的力量。
(2)经济:没收了教会的大量土地和财产。
(3)文化: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4)思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为启蒙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1.从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大帝加冕开始,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
A.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
B.王权神圣不可侵犯
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
答案 A
解析 国王的加冕必须经由教皇主持,这样世俗君主的权力就有了神圣的性质,但是,王权也必须依附于教权,受到教权的制约。
2.德国电视台曾举办过“最杰出的德国人”的评选活动。宗教改革先驱马丁·路德名列第二。下列给出的理由不正确的是( )
A.他于1517年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B.他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
C.他主张灵魂能否得救在于心中的信仰
11
D.主张神职人员要洁身自好,不能结婚
答案 D
解析 马丁·路德主张允许神职人员结婚。A、B、C三项都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活动与思想。
3.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论述了基督教徒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
A.把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C.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答案 C
解析 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家虽反对正统的基督教,但对神依然显出无比的尊敬,他们判定事物均以神为绝对权威。“基督教徒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说明马丁·路德仍从神学角度论证问题。“人人都可以”,体现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因而选C。
4.下列哪一宗教改革主张不能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
A.倡导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的宗教精神
B.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的成功
C.主张建立民主的和共和的教会组织
D.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
答案 D
解析 A、B、C三项是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内容,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D项加强了封建王权,不能体现资产阶级的利益。
5.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是( )
①都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②都建立了新教 ③都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④都有利于王权的专制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答案 C
6.观察下列两幅图片:
11
请回答:
(1)图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2)依据图二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如何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作用?
答案 (1)直接原因: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兜售“赎罪券”。影响: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2)核心思想:“因信称义”。作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
[基础达标]
1.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着太阳借来的。”这句话反映了( )
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
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
C.罗马教会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教皇宣扬国王的权力来自于教皇,体现了教权高于王权的思想。
2.1073年,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立建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 )
A.教权高于王权
B.王权与教权平等
C.王权高于教权
D.王权与教权互不干涉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为材料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历史阶段特征在解题中的应用。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不能得到教廷的承认,这恰恰符合中世纪的欧洲教权高于王权的特点。
3.他原是德国天主教僧侣,1517年,贴出的《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声势浩大的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但是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大主教曾问他:“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他会对这位大主教说( )
11
A.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B.永生与永罚都是上帝先天预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C.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D.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他”是马丁·路德,观点是“因信称义”。
4.在《九十五条论纲》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了建筑一个圣彼得教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这句话反映了( )
A.教皇聚敛财富,实力雄厚
B.天主教徒忠实于自己的信仰
C.欧洲教会热衷于建造教堂
D.路德反对教会的腐朽贪婪及对德国的经济掠夺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判断能力。《九十五条论纲》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教皇到德国兜售赎罪券,而路德反对教皇对德国的经济搜刮。故选D。
5.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权威
答案 D
解析 欧洲宗教改革前,教权高于王权,教皇拥有绝对的权威。“不管他是教皇……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是对教皇绝对权威的否定。
[能力提升]
6.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答案 C
11
解析 材料表明,教皇代表认为只有教皇有权解释《圣经》,而马丁·路德宣扬“因信称义”,强调基督信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即基督徒的信仰建立在《圣经》的基础上,反对信徒盲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故C正确。
7.英国哲学家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希望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答案 A
解析 宗教改革时期强调只要内心信仰即可以得到上帝的拯救,故A项符合题意。
8.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等人敢于挑战教皇权威进行宗教改革,这些活动对欧洲历史发展的突出影响是( )
A.确立了新教在欧洲的思想统治地位
B.促使天主教在欧洲各国的思想控制彻底瓦解
C.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打破了天主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控制,促进了思想解放
答案 D
解析 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等人发动的宗教改革运动主要是在思想领域进行的,促使人们从宗教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16世纪具有德国或荷兰风格的讽刺画《灵魂的运输车》。它用极富想象力的夸张形式讽刺了教皇制度。画中恶魔抡着木槌,将人的灵魂塞入大桶中,装在牛车上向地狱驶去。车身是教皇的身体,车轮辐条分别由主教、枢机主教和修士构成。
灵魂的运输车
材料二 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
(1)材料一图中如此讽刺教皇制度的原因是什么?为此,马丁·路德提出了什么改革主张?
(2)结合材料二,谈谈马丁·路德改革的双重性。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加尔文宗教改革在促进欧洲近代化过程中取得的最大历史成果各是什么?
11
答案 (1)教会声称教徒必须得到神职人员帮助,灵魂才能升入天堂;基督教成为教皇维护权势、控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马丁·路德指出人的灵魂只要依靠个人虔诚的信仰就可得救,无需教会神职人员的干预。(或“因信称义”“信仰即可得救”)
(2)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或用内在的精神取代了外在的权威,或个人和上帝在精神信仰中进行直接交往);但又给人的心灵套上了宗教锁链。
马丁·路德改革在思想领域中开创精神自由的局面,加尔文宗教改革在经济领域中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合理性依据。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