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3-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碰撞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3-5)》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碰撞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认识对心碰撞与非对心碰撞 ‎2.了解微粒的散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会碰撞中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与否,体会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不同碰撞的区别,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 ‎★教学难点 对各种碰撞问题的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碰撞过程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间非常短暂的一种特殊过程,因而碰撞具有如下特点:‎ ‎1.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提问:守恒的原因是什么?(因相互作用时间短暂,因此一般满足F内>>F外的条件)‎ ‎2.碰撞过程中,物体没有宏观的位移,但每个物体的速度可在短暂的时间内发生改变.‎ ‎3.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能只能不变或减少,不可能增加.‎ 提问:碰撞中,总动能减少最多的情况是什么?(在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总动能减少最多)‎ 熟练掌握碰撞的特点,并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是学习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要求.‎ ‎(二)进行新课 ‎1.展示投影片1,内容如下:‎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重锤自h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砸到质量为 - 8 -‎ m的木楔上没有弹起,二者一起向下运动.设地层给它们的平均阻力为F,则木楔可进入的深度L是多少?‎ ‎ 组织学生认真读题,并给三分钟时间思考.‎ ‎(1)提问学生解题方法,可能出现的错误是:认为过程中只有地层阻力F做负功使机械能损失,因而解之为 Mg(h+L)+mgL-FL=0.‎ 将此结论写在黑板上,然后再组织学生分析物理过程.‎ ‎(2)引导学生回答并归纳:第一阶段,M做自由落体运动机械能守恒.m不动,直到M开始接触m为止.再下面一个阶段,M与m以共同速度开始向地层内运动.阻力F做负功,系统机械能损失.‎ 提问:第一阶段结束时,M有速度,,而m速度为零。下一阶段开始时,M与m就具有共同速度,即m的速度不为零了,这种变化是如何实现的呢?‎ 引导学生分析出来,在上述前后两个阶段中间,还有一个短暂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M和m发生了完全非弹性碰撞,这个阶段中,机械能(动能)是有损失的.‎ ‎(3)让学生独立地写出完整的方程组.‎ 第一阶段,对重锤有:‎ 第二阶段,对重锤及木楔有 Mv+0=(M+m).‎ 第三阶段,对重锤及木楔有 ‎(4)小结:在这类问题中,没有出现碰撞两个字,碰撞过程是隐含在整个物理过程之中的,在做题中,要认真分析物理过程,发掘隐含的碰撞问题.‎ ‎2.展示投影片2,其内容如下:‎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滑块上用轻杆及轻绳悬吊质量为m的小球,此装置一起以速度v0向右滑动.另一质量也为M的滑块静止于上述装置的右侧.当两滑块相撞后,便粘在一起向右运动,则小球此时的运动速度是多少?‎ 组织学生认真读题,并给三分钟思考时间.‎ ‎(1)提问学生解答方案,可能出现的错误有:在碰撞过程中水平动量守恒,设碰后共同速度为v,则有 ‎(M+m)v0+0=(‎2M+m)v.‎ - 8 -‎ 解得,小球速度 ‎ ‎(2)教师明确表示此种解法是错误的,提醒学生注意碰撞的特点:即宏观没有位移,速度发生变化,然后要求学生们寻找错误的原因.‎ ‎(3)总结归纳学生的解答,明确以下的研究方法:‎ ‎①碰撞之前滑块与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悬线处于竖直方向.‎ ‎②两个滑块碰撞时间极其短暂,碰撞前、后瞬间相比,滑块及小球的宏观位置都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悬线仍保持竖直方向.‎ ‎③碰撞前后悬线都保持竖直方向,因此碰撞过程中,悬线不可能给小球以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因此小球的水平速度不变.‎ ‎④结论是:小球未参与滑块之间的完全非弹性碰撞,小球的速度保持为v0.‎ ‎(4)小结:由于碰撞中宏观无位移,所以在有些问题中,不是所有物体都参与了碰撞过程,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分析与区别.‎ ‎3.展示投影片3,其内容如下:‎ 在光滑水平面上,有A、B两个小球向右沿同一直线运动,取向右为正,两球的动量分别是pA=5kgm/s,pB=7kgm/s,如图所示.若能发生正碰,则碰后两球的动量增量△pA、△pB可能是  ( )‎ A.△pA=-3kgm/s;△pB =3kgm/s B.△pA=3kgm/s;△pB =3kgm/s C.△pA=-10kgm/s;△pB =10kgm/s D.△pA=3kgm/s;△pB =-3kgm/s 组织学生认真审题.‎ ‎(1)提问:解决此类问题的依据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为:‎ ‎①系统动量守恒;②系统的总动能不能增加;③系统总能量的减少量不能大于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的能量减少量;④碰撞中每个物体动量的增量方向一定与受力方向相同;⑤如碰撞后向同方向运动,则后面物体的速度不能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 ‎(2)提问:题目仅给出两球的动量,如何比较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帮助学生回忆的关系。‎ ‎(3)提问:题目没有直接给出两球的质量关系,如何找到质量关系?‎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挖掘隐含的质量关系,即A追上B并相碰撞,‎ 所以,,即 ,‎ - 8 -‎ ‎(4)最后得到正确答案为A.‎ ‎4.展示投影片4,其内容如下:‎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被长为L的轻绳拴住,轻绳的一端固定在O点,将小球拉到绳子拉直并与水平面成θ角的位置上,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则小球经过最低点时的即时速度是多大?‎ 组织学生认真读题,并给三分钟思考时间.‎ ‎(1)提问学生解答方法,可能出现的错误有:认为轻绳的拉力不做功,因此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以最低点为重力势能的零点,有 得 ‎(2)引导学生分析物理过程.‎ 第一阶段,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直到轻绳位于水平面以下,与水平面成θ角的位置处为止.在这一阶段,小球只受重力作用,机械能守恒成立.‎ 下一阶段,轻绳绷直,拉住小球做竖直面上的圆周运动,直到小球来到最低点,在此过程中,轻绳拉力不做功,机械能守恒成立.‎ 提问:在第一阶段终止的时刻,小球的瞬时速度是什么方向?在下一阶段初始的时刻,小球的瞬时速度是什么方向?‎ 在学生找到这两个速度方向的不同后,要求学生解释其原因,总结归纳学生的解释,明确以下观点:‎ 在第一阶段终止时刻,小球的速度竖直向下,既有沿下一步圆周运动轨道切线方向(即与轻绳相垂直的方向)的分量,又有沿轨道半径方向(即沿轻绳方向)的分量.在轻绳绷直的一瞬间,轻绳给小球一个很大的冲量,使小球沿绳方向的动量减小到零,此过程很类似于悬挂轻绳的物体(例如天花板)与小球在沿绳的方向上发生了完全非弹性碰撞,由于天花板的质量无限大(相对小球),因此碰后共同速度趋向于零.在这个过程中,小球沿绳方向分速度所对应的一份动能全部损失了.因此,整个运动过程按机械能守恒来处理就是错误的.‎ ‎(3)要求学生重新写出正确的方程组.‎ ‎.‎ 解得 ‎(4)‎ - 8 -‎ 小结:很多实际问题都可以类比为碰撞,建立合理的碰撞模型可以很简洁直观地解决问题.下面继续看例题.‎ ‎5.展示投影片5,其内容如下:‎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A和mB的滑块之间用轻质弹簧相连,水平地面光滑.mA、mB原来静止,在瞬间给mB一很大的冲量,使mB获得初速度v0,则在以后的运动中,弹簧的最大势能是多少?‎ ‎ 在学生认真读题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1)mA、mB与弹簧所构成的系统在下一步运动过程中能否类比为一个mA、mB发生碰撞的模型?(因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所以可类比为碰撞模型)‎ ‎(2)当弹性势能最大时,系统相当于发生了什么样的碰撞?(势能最大,动能损失就最大,因此可建立完全非弹性碰撞模型)‎ 经过讨论,得到正确结论以后,要求学生据此而正确解答问题,得 到结果为 ‎(三)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四)作业 ‎ “问题与练习”1~5题 ‎★教学体会 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教学资料 一维弹性碰撞的普适性结论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5第15页讨论了一维弹性碰撞中的一种特殊情况(运动的物体撞击静止的物体),本文旨在在此基础之上讨论一般性情况,从而总结出普遍适用的一般性结论。‎ 在一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的刚性小球A和B,以初速度、运动,若它们能发生碰撞(为一维弹性碰撞),碰撞后它们的速度分别为和。我们的任务是得出用、、、表达和的公式。‎ - 8 -‎ ‎、、、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将A和B看作系统。‎ 由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有 ①‎ 有弹性碰撞中没有机械能损失,有 ②‎ 由①得 由②得 将上两式左右相比,可得 ‎ 即或 ③‎ 碰撞前B相对于A的速度为,碰撞后B相对于A的速度为,同理碰撞前A相对于B的速度为,碰撞后A相对于B的速度为,故③式为或,其物理意义是:‎ 碰撞后B相对于A的速度与碰撞前B相对于A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碰撞后A相对于B的速度与碰撞前A相对于B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故有 ‎[结论1]对于一维弹性碰撞,若以其中某物体为参考系,则另一物体碰撞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即以原速率弹回)。‎ 联立①②两式,解得 ‎ ④‎ ‎ ⑤‎ 下面我们对几种情况下这两个式子的结果做些分析。‎ ‎●若,即两个物体质量相等 ‎ , ,表示碰后A的速度变为,B的速度变为 。‎ 故有 ‎[结论2] 对于一维弹性碰撞,若两个物体质量相等,则碰撞后两个物体互换速度(即碰后A的速度等于碰前B的速度,碰后B的速度等于碰前A的速度)。‎ ‎●若,即A的质量远大于B的质量 - 8 -‎ 这时,,。根据④、⑤两式,‎ 有 , ‎ 表示质量很大的物体A(相对于B而言)碰撞前后速度保持不变。 ⑥‎ ‎●若,即A的质量远小于B的质量 这时,,。根据④、⑤两式,‎ 有 , ‎ 表示质量很大的物体B(相对于A而言)碰撞前后速度保持不变。 ⑦‎ 综合⑥⑦,可知:‎ ‎[结论3] 对于一维弹性碰撞,若其中某物体的质量远大于另一物体的质量,则质量大的物体碰撞前后速度保持不变。‎ 至于质量小的物体碰后速度如何,可结合[结论1]和[结论3]得出。‎ 以为例,由[结论3]可知,由[结论1]可知,即,将代入,可得,与上述所得一致。‎ 以上结论就是关于一维弹性碰撞的三个普适性结论。‎ ‎[练习]如图所示,乒乓球质量为m,弹性钢球质量为M(M>>m),它们一起自高度h高处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设地面上铺有弹性钢板,球与钢板之间的碰撞及乒乓球与钢球之间的碰撞均为弹性碰撞,试计算钢球着地后乒乓球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 解析:‎ 乒乓球和弹性钢球自状态1自由下落,至弹性钢球刚着地(状态2)时,两者速度相等 ‎ 则 弹性钢球跟弹性钢板碰撞后瞬间(状态3),弹性钢球速率仍为v,方向变为竖直向上 紧接着,弹性钢球与乒乓球碰,碰后瞬间(状态4)乒乓球速率变为v′‎ 由[结论3]可知,弹性钢球与乒乓球碰后弹性钢球速度保持不变(速率仍为v,方向为竖直向上);‎ - 8 -‎ 由[结论1]可知,弹性钢球与乒乓球碰前瞬间(状态3)乒乓球相对于弹性钢球的速度为2v,方向为竖直向下,弹性钢球与乒乓球碰后瞬间(状态4)乒乓球相对于弹性钢球的速度为2v,方向为竖直向上。‎ 则v′=3v 由得 - 8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