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1. 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2. 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知道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要求。
3. 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4. 理解国家的发展和繁荣需要艰苦创业。
考点一 共同理想与全面小康
1. 最高理想、共同理想:
(1)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实现 。( 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2)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关系:①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 和 。只有实现了共同理想,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显示出来,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准备好物质条件和打好思想基础。②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 和 。现阶段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就是为实现最高理想而奋斗。
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我国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 的历史性跨越,是 的伟大胜利。
(2)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 的、 的、发展很 的小康。
(3)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 的宏伟目标。
考点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 事业总体布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 、 、 、 、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5. 构建和谐社会对我们的要求:
(1)和谐社会, ;促进和谐, 。
(2)和谐美好的社会,需要脚踏实地地 ,需要 的共同参与。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人人有责任,人人有行动,人人有贡献。
考点三 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
6. 代代相传的艰苦奋斗精神:
(1) 、 的艰苦奋斗精神自古以来就是我们 的重要内容。
(2)艰苦奋斗精神在 年代,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艰苦奋斗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新时期,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身上,继续 。
7. 提倡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的原因:
(1)艰苦奋斗是我们的 和 。
6
(2)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 精神,创业实践需要 精神的支持和鼓舞。
(3)我国正处于 ,为了 和实现共同理想,必须保持谦虚谨慎、 的作风。
(4)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 的创业史。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 精神的结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后人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的 。
(5) 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 ,一种 ,无论什么时代,都被人们视为成就事业所必不可少的 和崇高美德。
8. 艰苦奋斗要与时俱进:
(1)艰苦创业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 。
(2)新时期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 精神,尤其是 精神。
9. 中学生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1)学习上, ,奋发向上,完成自己的学业。
(2)生活中,吃苦耐劳,生活上 ,能够 消费。
(3)精神上,培养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精神,遇事要迎难而上。
1. (1)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 (2)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3)必要准备 必经阶段 必然趋势 最终目的
2. (1)小康 社会主义制度 (2)低水平 不全面 不平衡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 具体要求 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
5. (1)人人共享 人人有责 (2)艰苦奋斗 全体人民
6. (1)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民族精神 (2)革命战争 (3)现代化建设 发扬光大
7. (1)民族精神 传统美德 (2)创业 创业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艰苦奋斗 (4)艰苦奋斗 艰苦创业 巨大动力 (5)艰苦创业精神 生活态度 思想境界 精神力量
8. (1)内容 (2)艰苦创业 开拓创新
9. (1)顽强拼搏 (2)勤俭节约 合理
考点一 共同理想与全面小康
例1 (2015·福建龙岩)下面表格中的数据表明 ( )
1978年和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比表
年 份
城镇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
人均纯收入
1978年
343元
134元
2013年
26955元
8896元
①我国已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正向发达国家水平迈进 ②我国经济发展起点低且不平衡,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应进一步深化改革,缩小城乡差距 ④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全面小康、基本国情、改革开放。由2013年城乡居民收入来看,我国的发展还是低水平、不平衡的,还没有实现全面小康,①错误。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较低,而且还有很大差距,由此可得出②中的结论。2013年的数据表明,城乡差距还比较大,应努力缩小,③正确。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巨大变化证明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因而④是正确的。
【答案】 B
举一反三
1. (2015·辽宁沈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认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分3个层面,
24个字。
国家层面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与教材知识的联系非常密切,请你写出与“国家层面价值目标”整体内容相关的教材知识。
2. (2015·广东佛山)到2013年,我国经济总量跃升世界第二位,全国财政收入12.9万亿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9%和49.1%……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城乡居民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跨越了三个台阶。这三个台阶指的是( )
A. 解决贫困——实现温饱——达到总体小康
B. 解决温饱——总体小康——建设全面小康
C. 摆脱贫困——全面小康——实现共同富裕
D. 发展东部——开发西部——推进城镇化
3. (2015·广东)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 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 )
A. 有利于加快人口向城镇转移,迅速实现城镇化
B. 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彻底解决三农问题
C. 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D. 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考点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例2 (2015·黑龙江大兴安岭)【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
材料 2013年4月8日~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工作时指出,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2013年5月14日~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请结合材料分析说明:
(1)你的生活中有哪些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请写出两例。
(2)实施这些举措有哪些意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解决民生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回答第(1)问,需要列举有关“民生”的问题,不能答非所问。“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因而解决民生问题对社会的和谐、全面小康的实现,
6
以及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都具有重要作用。据此思考作答第(2)问。
【答案】 (1)示例:房价太高,老百姓买不起房;看病费用太贵,老百姓看不起病;等等。
(2)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有利于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等等。
举一反三
4. (2015·吉林)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出我国( )
A. 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 鼓励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 正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 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5. (2015·陕西)2013年陕西省在民生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保障房建设,启动秦岭北麓和渭北旱塬搬迁工程,向失独家庭发放一次性补助共1.84亿元……这些举措( )
①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②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③能够解决社会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④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6. (2015·福建泉州)“和谐社会是滚滚长江,做它的朵朵浪花吧;和谐社会是黄钟大吕,做它的美妙音符吧;和谐社会是鸿篇巨制,做它的一撇一捺吧……”这启示我们( )
A.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B. 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
C.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
D. 建设和谐社会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
考点三 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
例3 (2015·黑龙江牡丹江)2013年6月18日全国正式启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5年3月17日至18日,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推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人物聚焦】河南省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里,收藏的一套焦裕禄生前用过的被子上有42个补丁,褥子上有36个补丁。每位参观者无不驻足凝视,感慨万分。
(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焦裕禄身上的什么精神?
【生活再现】
(2)请列举学习生活中符合这种精神的行为。(列举两种)
【热点探究】
(3)现阶段,我们为什么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艰苦奋斗精神。解答第(1)问,要抓住材料中“焦裕禄生前用过的被子上有42个补丁,褥子上有36个补丁”的信息,回归教材联系知识。回答第(2)问,要注意所列举的行为应具体、可信,最好学习和生活各一例。第(3)问要求回答“为什么”,应说出该种精神的重要性。
【答案】 (1)艰苦奋斗精神;勤俭节约精神;艰苦朴素精神。
(2)刻苦钻研;知难而进;惜时如金;不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节约资源等。(言之有理即可)
6
(3)①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或优良传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髙的美德。②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我国现在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④有利于实现共同理想。⑤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言之有理即可)
举一反三
7. (2015·湖北襄阳)“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话对我们中学生成长的启示是( )
A. 承担责任、服务社会
B. 树立理想、执着追求
C.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8. (2015·四川资阳)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参观时指出,全党同志要不断学习领会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之所以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因为( )
①艰苦奋斗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②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过艰苦朴素的生活
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有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9. (2015·四川达州)12届全运会没有了纷繁复杂的文艺表演、没有了绚烂夺目的焰火,2015年“两会”期间不摆花篮、不铺地毯、提交电子版议案提案。从节俭办赛到节俭办会,全国掀起了务实节俭的新风尚,这样做( )
①倡导了精神消费、反对物质消费 ②弘扬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③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④可能会抑制消费,影响经济健康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答案【课堂研习】
1. 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2. 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发展目标实现的情况。“城乡居民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跨越了三个台阶”,试题要求选择关于人民生活发生变化的选项,D与此无关,直接排除。我国现在的小康水平还比较低、发展并不全面和平衡,还是总体小康,尚未实现全面小康,所以B、C错误,A正确。
3.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识。城镇化的实现、三农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A、B错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C错误。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有助于解决城乡发展差距、城市内部发展差距及地区发展差距问题,从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正确。
4.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试题要求选择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内容,不能仅仅凭借对一两副图片内容的理解就下结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历史重任,三幅图片只是反映具体现象和做法,不能据此得出A中的结论。第一幅图片与创新无关,因而可排除B。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D明显错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第一幅图体现了警民之间的“友爱”,第二幅图片体现了“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第三幅图片体现了“充满活力”,它们共同反映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6
5. B 解析:本题考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材料中的民生建设保障了弱势群体的正当权利,体现了公平正义,因而①正确。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助力器,所以②正确。公平正义、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故而可得出④中的结论。③夸大了材料中具体举措的作用,是错误的。
6. C 解析:本题考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公民的要求。抓住材料中“做它的”信息,不难理解这是对公民提出的行为要求,因而C符合题意。
7. D 解析:本题考查艰苦奋斗。“俭以养德”是倡导勤俭节约,这是艰苦奋斗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所以D符合题意。
8. B 解析:本题考查艰苦奋斗的原因。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需要合理消费,艰苦奋斗,但不是就要过苦日子,只能艰苦朴素,有时需要适度消费的也应该提倡,③不准确。用排除法,可得出正确答案。
9. B 解析:本题考查艰苦奋斗、合理消费。全国掀起了务实节俭的新风尚,但是没有涉及反对物质消费,①错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属于传统美德,弘扬传统美德符合精神文明建设中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②③正确。艰苦奋斗要求在消费时注意节俭,并不是抑制消费;节俭消费可以节约资源,有利于经济健康持续发展,④错误。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