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 骚教学设计(两课时新人教版必修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离 骚教学设计(两课时新人教版必修2)》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离 骚 教学目标: ‎ ‎1 、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 ‎2 、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 ‎3 、掌握“修 ”、“善”、“度”、“固”、“相”等实词以及“虽”、“兮”、“以”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 学法指导:‎ 步骤一:阅读识记文学常识。‎ 步骤二:对照注释疏通课文大意,并对文言现象进行归纳。(小组内可以每人翻译几句,其他人听。也可每人整理一种文言现象)‎ 步骤三:赏析重点诗句,从而了解屈原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学习其优秀品质。‎ 第一课时 一、文学常识 ‎1、解题:《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 ‎ ‎“离”,通“罹”,“遭遇”义;“骚”,“忧患”义。“离骚”,即“遭遇忧患”的意思。‎ ‎2、“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它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而与之相提并论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则开创了现实主义的诗风。所以,“风骚”就成了文学的代名词。‎ ‎3、屈原: ‎ ‎(约前340—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因受小人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明忠贞爱国之怀。‎ 在流放期间,他以其出众的才华和对祖国人民的热爱,写下了《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不朽的诗章。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 ‎4、纪念屈原的对联:‎ ‎(1)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 ‎(2)阶高辞远,同风雅并体 行廉志洁,与日月同光 ‎(3)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璧,湘流应识九歌心 ‎(4)千古忠贞千古仰 一生清醒一生忧 ‎(5)屈平辞赋悬日月 楚王台榭空山丘 二、诵读课文 ‎ ‎1 、注意节拍(一般每句二至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如:长太息 / 以掩涕兮 余 / 独 / 好修 / 以为常 ‎ 虽 / 体解 / 吾 / 犹未变兮 岂 / 余心/之 / 可惩 ‎ ‎2 、注意延长(“兮”字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啊”,因此读音要延长一些。) ‎ ‎ 如:悔相道之不察兮—— 忽反顾以游目兮—— ‎ 三、基础知识归纳与整理 ‎ 1、注音:‎ 5‎ 姱(kuā) 鞿(jī) 謇(jiǎn) 謇(jiǎn) 谇(suì) 纕(xiāng) 茞(chǎi)诼(zhuó) 偭(miǎn) 忳(tún) 溘死(kè) 鸷(zhì) 朕(zhèn) 裳(cháng)‎ 方圜(yuán) 攘诟(rǎng gòu) 芰荷(jì) 岌岌(jí jí) 侘傺(chà chì)‎ ‎2、通假字归纳:‎ ‎【偭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施行。‎ ‎【忳郁邑余侘傺兮】 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心情抑郁不伸的样子。‎ ‎【何方圜之能周兮】 圜,通“圆”。圆凿(受榫头的穿孔)‎ ‎【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通“罹”,遭受。‎ ‎【芳菲菲其弥章】 章,通“彰”,明显。‎ ‎【延伫乎吾将反】 反,通“返”,返回。‎ ‎3、多义词辨析 ‎【善】‎ ‎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善于,擅长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此处活用,讲作“向往”‎ ‎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好的,美好的 ‎【度】‎ ‎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法度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估计 猝起不意,尽失其度: 常态 ‎【固】‎ ‎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本来 ‎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本来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定,稳固,可引申为“固执”‎ ‎【相】‎ ‎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互相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看,审察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宰相 ‎【反】‎ ‎  忽反顾以游目兮:翻转,颠倒 ‎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相反,对立 ‎ ‎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背叛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与欤:反而,反倒 ‎【虽】‎ ‎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屈原《离骚》):即使,纵然 ‎  虽无予之,路车疾马?(《诗经•小雅•采菽》):难道 ‎【焉】‎ ‎  驰椒丘且焉止息:语气词 ‎  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在哪里 ‎【修】‎ ‎  余虽好修姱以羁兮:美好的 ‎  退将复修吾初服:修理,整理 邹忌修八尺有余:高、长 ‎4、古今异义 5‎ ‎ 回朕车以复路 (古义:第一人称代词“我的”;今义: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称)‎ 謇朝谇而夕替 (古义:废弃,贬斥;今义:更替。)‎ ‎ 固时俗之工巧兮 (古义:善于取巧;今义:指工艺品、诗文书画细致精巧。)‎ ‎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古义:不得志,走投无路;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 制芰荷以为衣兮 (古义:用……、拿……;今义:认为,动词。)‎ ‎ 怨灵修之浩荡兮 (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 偭规矩而改错 (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 ‎ 宁溘死以流亡兮 (古义:随着流水而消逝;今义: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 长余佩之陆离 (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多。)‎ ‎5、词类活用 ‎ 屈心而抑志兮(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抑,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抑。)‎ ‎ 伏清白以死直兮(伏,为动用法,为……而伏;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 高余冠之岌岌兮(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 长余佩之陆离(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长。)‎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译为“向往”)‎ ‎6、特殊句式 ‎ 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句,“不吾知”即“不知吾”。)‎ ‎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句,“冠之岌岌”即“岌岌之冠”,“佩之陆离”即“陆离之佩”,“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 余虽好修姱以玑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 羁”“替”,此处均为被动词:被约束,遭贬黜。)‎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被动句,“体解”的主语是“吾”,承后省略,是被动者。这是一种意念上的被动。)‎ 四、译文:‎ 我揩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生的航道充满了艰辛。我只不过是洁身自好却因此遭殃受累,早晨去进谏,到傍晚就遭毁弃!‎ 他们毁坏了我蕙草做的佩带,我又拿芬芳的白芷花来代替。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叫我死九次我也绝不改悔!‎ 我只怨君主啊真是荒唐,你始终是不肯洞察我的胸臆。你周围的侍女嫉妒我的姿容,于是造出百般谣言,说我妖艳狐媚!‎ 那些贪图利禄的小人本来就善于投机取巧,方圆和规矩他们可以全部抛弃。追随着邪曲,违背了法度,却厚着脸皮自吹符合先王的道义。‎ 我忧愁,我烦闷,我承受着无边的罪戾,我困顿潦倒在这人妖颠倒的时期!我宁愿暴死而尸漂江河,也绝不和他们同流合污,沆瀣一气。‎ 哦,那凤鸟怎么能和家雀合群?自古以来本就这样泾渭分明。哪有圆孔可以安上方柄?哪有异路人能携手同行!‎ 我委屈着自己的心志,压抑着自己的情感,暂且忍痛把谴责和耻辱一起担承。保持清白之志而死于忠贞之节,这本为历代圣贤所赞称!‎ 我后悔,后悔我当初没有看清前程,迟疑了一阵,我打算回头转身。好在迷失方向还不算太远,掉转车头,我依旧踏上原来的水驿山程。‎ 我走马在这长满兰蕙的水滨,我奔向那高高的山脊,到那儿去留停。我既然进言不听反而获罪,倒不如退居草野,把我的旧服重整。‎ 我裁剪碧绿的荷叶缝成上衣啊!又将洁白的莲花缀成下裙。没人理解我,就让他去大放厥词吧!‎ 5‎ 只要我内心是真正的馥郁芳芬。我把头上的帽子加得高而又高啊,我把耀眼的佩带向下拉得紧而又紧。芬芳与污垢已经混杂在一起,唯独我这美好的本质未曾蒙受丝毫污损。‎ 急匆匆我回过头来纵目远望,我要往东南西北观光巡行。我的佩饰如花团锦簇、五彩缤纷,喷吐出一阵阵令人心醉的幽香清芬。‎ 人生各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喜爱,我却独独爱好修洁,持之永恒!就算把我肢解了我也毫不悔改,难道我的心志可以改变毫分!‎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问题探究:‎ ‎1、提问:第一节中,诗人“太息”“掩涕”,为什么?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 明确:诗人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即同情人民生活艰难。这两句承上,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 ‎ 2、提问: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羁鞿兮”,却为什么“謇朝谇而夕替”?有哪三个原因? ‎ 明确:小人投机(“众女”“谣诼”);君王“不察”,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 ‎3、屈原怎么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用诗句回答)屈原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感情? ‎ 明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表现了屈原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热情,以及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4、找出课文中描写花草禽鸟的诗句,体味诗人写这些事物的用意。‎ 提示:屈原比兴手法的运用,较《诗经》亦发展了一大步。(重点分析“比”) ‎ 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 于 君……(王逸《楚辞章句》) ‎ 其行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 ‎5、在述怀和反省中,有哪些诗句能表现出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体现出屈原那些品质情怀? ‎ 明确:‎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 宁客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 二.审美鉴赏 血泪凝结成的生命挽歌 ‎——浅析《离骚》中屈原的悲剧形象 ‎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七雄纷争,各国存亡处于紧要关头的战国时代,诗人的理想就是把祖国推上强大、富裕的道路。‎ 5‎ ‎ 大家知道,儒家高扬道德大旗,主张克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屈原,不仅把“修能”(修饰才能)作为圣人的目标,而且具有浓厚的以圣人自诩的倾向。他在诗中借香草喻内在的美德,用美人喻理想中的君王,用荃草喻现实中的君王,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喻修身养性,用乘骐骥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所有的这些都刻画出高洁动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他试图以道德理想促成“美政”理想的实现,通过高扬道德理性来整治政治秩序。然而,事实上,他发现现实中的楚王与理想中的圣王之间存在明显差距。于是,对楚王的怨愤和对“党人”的鄙弃萦绕于怀,诗人最终遭谗见废,导致“美政”理想的幻灭,“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屈原悲剧性的人生结局,令人深思。‎ ‎ 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在昏庸的君王面前,在奸邪的“党人”面前,既不能改变自己,也不能改变楚国,且又不愿离开自己的祖国(“忍而不能舍也”),只能选择以死明志,去殉他所追求的道德理想和“美政”理想。这是屈原悲剧性结局的一面。另一方面,崇尚圣人的德治,试图以此建立合理的社会政治秩序,又不能不说是一种局限。但是,屈原热爱祖国,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与天地比寿、与日月齐光的峻洁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在民族危难之时,慷慨赴难,舍身救国,上下求索,“九死其犹未悔”!‎ 问题探究 ‎ 读了这篇课文后,你定会被屈原的勇往直前、追求真理、坚贞不屈的精神所感动吧!请你以“屈原的求索精神”为主题,进行一次探究活动,充分领悟屈原人格形象的魅力吧。‎ ‎ 导思: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热爱祖国,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与天地比寿、与日月齐光的峻洁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在民族危难之时,慷慨赴难,舍身救国,上下求索,“九死其犹未悔”!我们在探究时要注意从多方面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然后进行课题的交流。‎ 讨论问题:学习了这篇文章,你受到哪些启发?‎ 提示:(1)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为崇高远大的理想而奋斗,决不能动摇和悔改。‎ ‎(2)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但为了追求真理,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3)在污浊的环境中,应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要热爱祖国。‎ ‎【课堂反思】‎ ‎ ‎ 5‎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