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诗三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诗三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习课时】2课时 ‎【预习达标】‎ 一、文学常识 ‎1、《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集,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古诗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写游子矢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深入浅出的精心构思,情景交融的描写技巧,如话家常的平常语句,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2、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建安诗人。他是继《诗经》以后重振四言诗的第一位作家,他的五言诗也颇具乐府民歌的色彩,文章写得更是简约严明、不拘旧格。鲁迅先生曾经把曹操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3、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遗世独立的大诗人。二十九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此后又作过几任参军一类的小官,时间都很短。因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到39岁时,他曾亲自参加农业劳动。后来又出任彭泽令。郡里派督邮到县里来,县吏叫他束带迎接。他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就离职回乡。这年,他41岁。以后就没有做官,死时63岁。他的作品现存的有诗120多首,散文六篇,辞赋三篇等。陶渊明的诗歌具有高超的技巧和独特的风格。其诗朴素、自然,看起来作者似乎全不费力,然而却包含了高度的匠心。‎ 二、读准字音 遗(wèi) 还顾(huán gù) 三匝(zā) 羁鸟(jī)‎ 阡陌(qiān mò) 故渊(yuān) 榆柳(yú) 后檐(yán)‎ 守拙(zhuō) 暧暧(ài) 墟里(xū) 狗吠(fèi)‎ 掇(duō) 衿(jīn) 颠(diān) 樊笼(fán)‎ 涉江采芙蓉 一、迁移感知 ‎ 《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二、合作探究 ‎ 1、《涉江采芙蓉》主要意象是什么?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 5‎ ‎ 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 2、《涉江采芙蓉》的抒情主人公是游子还是思妇?‎ ‎ 这首诗写在盛夏时节,看见荷花芳草,就不惜“涉江”之劳,要把它寄给最心爱的人。可是四面一望,知心人在哪里?这里的主人公是谁呢?究竟是谁在“涉江”“采芙蓉”?谁在“还顾”?谁在“忧伤”?说话的人是个男子还是个女子?是男子“在远道”还是女子“在远道”?历来有各样各样的说法,碰到这样模棱两可的难关,读者就要体会全诗的意味而加以抉择。而朱光潜先生是这样认为的:诗中的“远道”与“旧乡”是对立的,离“旧乡”而走“远道”的人在古代大半是男子,说话的人应该是女子,而全诗的情调也是“闺怨”的情调。况且把“还顾”接“所思”,作为女子推己及人的一种想象,见出女子对于男子的爱情有极深的信任,这样就衬出下文“同心”两个字不是空话,而“忧伤”的也就不仅是女子一个人。照这样解释,诗的意味就比较深刻些。“同心而离居”两句是在就男女双方的心境作对比之后所作的总结。在上文微嘘短叹之后,把心里的“忧伤”痛快地发泄出来,便陡然煞住。表现得愈直率,情致就愈显得沉痛深挚。‎ ‎【个性化质疑】:‎ 短歌行 一、全诗的诗眼是什么?诗人“忧”的哪些方面?‎ 诗眼是忧;诗人忧的有三个方面,即人生苦短、贤才难求、功业未成。‎ 二、分层赏析 ‎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诗人忧人生短暂,因而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 ‎ 不是,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 ‎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一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将之嫁接到这里,浑然天成、天衣无缝地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求。‎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选自《诗经•小雅•鹿鸣》。“雅”是宫廷乐曲歌辞,《小雅•鹿鸣》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选句意为“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食青苹。我有高贵佳宾客,吹笙鼓瑟悦宾朋。”这四句诗信手拈来,却与全诗融为一体,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 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明明如月”指的是什么?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 明月比喻贤才。曹操不断在延揽人才,那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是不可断绝的。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乌鹊南飞”是什么含义?诗人有没有对贤才的“何枝可依”‎ 5‎ 给出建议?最后四句是什么典故?表明了怎样的志向?‎ ‎ 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歌最后四句又一次吐露诗人的心志:“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周公是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在历史上素有礼贤下士之令名,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个性化质疑】:‎ 归园田居 一、解题 ‎ 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 ‎ 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 明确:“归”‎ 二、细读品味 ‎ ‎ 1、从何而归? ‎ ‎ 明确:尘网、樊笼 ‎ ‎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 明确:官场生活 ‎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 ‎ 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我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我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 ‎ 2、为何归来? ‎ ‎ 明确:性本爱丘山(本性) ‎ ‎ 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 ‎ 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 ‎ (注意炼字 “误”) {养家糊口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 ‎ “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明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适俗”就是适应仕途中繁缛礼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写自己流连山水喜爱田园,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 ‎ ‎ 追问: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 ‎ ‎ 明确:1、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2、彻底悔悟3、也许是一种托词. ‎ ‎ 追问:所以“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 ‎ ‎ 明确:守拙归园田 ‎ 5‎ ‎ 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 “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 ‎ ‎ 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即使是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 “池鱼”(结合陶辞官原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 ‎ 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 ‎ 3、归向何处? ‎ ‎ 明确:归向园田 ‎ ‎ 追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 ‎ 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 ‎ 追问: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 ‎ 明确: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是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农村的城市化和城市中某些人的走向农村(文明的异化)} ‎ ‎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国。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这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 ‎ ‎ 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 ‎ 4、归去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 ‎ 明确: “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 ‎ ‎ 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 ‎ 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 ‎ 最后两句收束全文,诗人似乎在回答人们的疑问,为何对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鸡鸣狗吠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呢?原来是作者“久在樊笼”的缘故,作者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那就其乐无穷、触处皆春了,即使一草一木也格外感到亲切而欣慰,可以说,这两句诗,是对以前误入尘网中的官场生活的形象的总结,也是对已经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 ‎ ‎ 5、小结:‎ ‎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 ‎ 这就是陶渊明。他的归来,他的舍得,在我们心中留下了许多:“不为五斗米折腰”‎ 5‎ 的浩然傲气,鄙弃官场,厌恶功名的高洁情怀,他不仅创作了世界上最美丽的诗文,而且塑造了世界上最完美的人格。他的独特艺术个性及伟大品格深刻影响着并将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 ‎ 【个性化质疑】:‎ ‎ ‎ 5‎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