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分裂、大动乱、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而本课内容正是从政权分立走向统一的一个重要环节。少数民族的内迁使民族融合趋势出现,为了适应这种趋势,北魏孝文帝掌权后进行了一系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改革,而改革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后来的隋唐统一奠定了基础。可以说这一课既是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的一个总结,又为隋朝更大规模的统一埋下伏笔。 本课内容具体由三部分组成: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
2、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为隋朝统一奠定了 基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课学习和历史短剧表演,再现历史生活场景,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的热情。
2、通过对孝文帝改革影响的讨论,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评价能力,也培养学生客观看待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念,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内容。
2、通过对孝文帝改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锐意改革,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改革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作用
难点 如何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
学生历史活动:历史短剧表演 缩句游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首先我们来玩一个字谜:总是很自信的民族(打我国古代一少数民族)
生:回答。
师:我们小学学过的《刺勒川》就是鲜卑族的民歌,鲜卑族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鲜卑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以及它对中国历史做出了哪些贡献?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师:首先我想请同学来回答一下,在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民族融合的表现?
生:回答。
师(回忆上课内容):
4
西晋灭亡后,北方地区陷入严重的战乱。4世纪后期,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什么战役后该政权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生:回答。
师(进一步提问):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再度统一了黄河流域?
生(阅读课本后,找出北魏建立的时间及统一黄河流域时间):回答。
师:在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之后,拓跋宏也就是后来的北魏孝文帝对中国历史做出巨大的贡献,最突出的是他的改革措施,那么他当时改革的社会大背景是什么?自从东汉末年以来,大量少数民族内迁,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方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师(出示四幅图片):
图片一:南北流行服饰--裤褶服
图片二:穿汉族服装的少数名族贵族
图片三: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
图片四: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生:回答。
师(归纳总结):“胡人汉服”、“汉人胡食”、“ 汉人胡食”等现象,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也就是说当时北方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根据上述图片,请你谈谈对“民族融合”的理解?
师(总结):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在长期杂居相处中,彼此学习、互相影响、民族差异逐步模糊,民族界限日益缩小的过程。
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师(过渡):北魏统一后,孝文帝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一个较为落后的民族如何来管理和统治文化先进的中原地区呢?如果你是当时的孝文帝你会怎样做?(三种选择方法:A、以胡治汉;B、胡汉分治;C、胡汉融合)
师(提问):那么孝文帝会从哪些方面展开改革呢?
生:回答。
师:思考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呢?迁都过程遇到了哪些阻力?他巧妙地采取了什么措施而达到了迁都的目的呢?
师:(学生讨论作答,教师总结归纳)
①平城地处偏北,所产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需要。(从地理环境看)
②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从巩固政权看)
③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从民族融合角度看)
师: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那些作用?
促进了洛阳的繁荣与发展,为孝文帝进一步改革创造了条件
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师(过渡):迁都洛阳后孝文帝为进一步加强向汉族学习,采取那些改革措施?师(出示改革内容的图片和材料):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具体介绍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语言: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服饰: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姓氏: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拓跋改为元。
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政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礼法: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师:为了方便理解和记忆改革措施,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缩句游戏:谁能将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浓缩一下吗?看谁缩减得最好最妙?最好每项措施浓缩为三个字,而且中间有个“汉”
4
字
师(总结,课件依次显示缩句):
语言方面:学汉语 服饰方面:穿汉服 姓氏方面:改汉姓
婚姻方面:结汉亲 制度方面:用汉制 风俗礼仪:学汉礼
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课件展示陈庆之语):孝文帝推行这些改革措施有什么作用呢?假如你是当时南朝大臣,出使北方时,你会有那些新的感受?
材料: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生:回答。
师(总结):1、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
2、促进了北方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生(学生活动:“你我之见” ):如何评价孝文帝?
师(课件显示两种不同的看法):对于孝文帝改革,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你会同意那种看法,请你谈谈自己的理由。
看法一:有人认为“孝文帝的改革,全盘汉化,使一个有近千年历史鲜卑族及其文化和语言很快消亡,所以他是千古罪人”。
看法二:孝文帝改革尽管使鲜卑族不再独立存在,但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进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师(总结):孝文帝改革虽然距离我们已经一千五百多了,但他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巩固了北魏统治,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促进了古代中原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大发展,为推动我国历史发展立下了功劳,但我个人认为,孝文帝改革忽视了保持本民族文化特点,全盘汉化,使鲜卑拓拔部逐渐融入其他民族中,给我们留下了一些遗憾。
四、北朝的更替
孝文帝改革后,北魏出现了几十年短暂繁荣的局面。后来,北魏分裂。具体分裂情况如何呢?(课件展示北朝更替示意图)
【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本课知识结构示意图,揭示北方民族融合趋势与 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得到升华
小结:孝文帝推行改革与他早年所受的教育有一定的影响,更深刻的原因是当时
4
少数民族的内迁使民族融合趋势出现,为了顺应这种潮流,北魏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改革,而孝文帝改革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