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的发展教案(北师大版必修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大众传媒的发展教案(北师大版必修2)》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大众传媒的发展 ‎【课程目标】‎ 了解我国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了解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了解互联网的诞生与普及;认识大众传播媒体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 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探究合作】‎ 1、 阅读课文填表 时期或时间 代表 影响 第一媒介 报刊业 ‎19世纪中期前后 是中国境内由外国人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1872年 ‎《申报》‎ 戊戌变法时期 ‎《时务报》‎ 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辛亥革命时期 ‎《民报》‎ 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青年》‎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 ‎《人民日报》等 ‎《光明日报》《文汇报》‎ 改革开放后 出现一片繁荣景象 第三媒介 影视 ‎1905年 标志中国电影事业的开端 ‎1931年 ‎《歌女红牡丹》‎ 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1935年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 )的插曲 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建国后 ‎( )题材成为电影主题 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1958年,‎ ‎( )开始试播 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改革开放后 电视逐渐普及 原因:‎ 第四媒介 互联网 ‎20世纪60年代末诞生 优势:‎ 影响:‎ ‎2、阅读下列材料思考报刊业的影响。‎ 材料一 ‎ 4‎ ‎ 我国民报(指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纸)之产生,当以同治十二年(指1873年)在汉口出版之《昭文新报》为最早。次为同治十三年在上海出版之《汇报》,在香港出版之《循环日报》,及光绪十二年在广州出版之《广报》,斯四者皆当时深悉外情之所为。‎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材料二 朝旨废八股改试经义策论,士子多自濯磨(指改旧换新),虽在穷乡僻壤,亦结数人合订阅沪报一份。而所谓时务策论,主试者以报纸为蓝本,而命题不外乎是。应试者以报纸为兔园册子(指明清时鄙视八股文选本的叫法),而服习不外乎是。‎ ‎——《东方杂志》第14卷第6号 材料三 《清议报》1898年创刊于日本,刊式与《时务报》多有相似之处,编辑水平则更上层楼。……梁启超为该报撰写了30多篇论说文以及大量诗文。《清议报》……一面痛斥“逆后贼臣”,歌颂光绪圣德,一面热烈倡导民权,着重以“哲理”启迪国民。‎ 材料四 1909年.于右任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该报以“实行大声疾呼,为民情命”为宗旨,揭露清政府统治的腐朽黑暗,革命色彩鲜明。内容分言论、纪事、丛录三部分,辟有社说、专论、诗话、艺苑等栏,并配合时事新闻,登载有关政治、时事、社会生活的图画,以讽刺画为主,行销盛广。 ——材料三、四摘自《历史材料与解析》‎ 材料五 《新华日报》是我们党在国民党统治区所办的一个公开的日报,它经历了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初期。在九年多的时间里,它在国民党统治区帮助党教育了整整一代青年,为党争取了广大人民群众,影响是很大的。……国际上,从欧美各国政府到各种政治势力都是从《新华日报》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的。世界各国的共产党,……也是从《新华日报》来了解中国革命进程及其经验的。 ——《新闻研究资料》第9期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促使19世纪末中国报刊业发展的因素。‎ ‎(2)分别说明材料三、四、五中报刊所产生的不同作用。‎ ‎ ‎ ‎(3)依据材料四,概括《民呼日报》“行销甚广”的原因。‎ ‎(4)依据材料二、三、四、五,归纳报刊所具有的功能。‎ ‎3、阅读下列材料思考互联网的影响。‎ 材料一从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开通至今,互联网在中国已经走过了十多年高速发展的历程。据信息产业部估计,2003年上半年国内互联网用户数达到6 800万,居世界第二位。……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化,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也形成丰富多彩的网络政治生活。人们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政府免费提供的公共政治信息,还可以对政府的各项政策发表自己的建议,而民意调查机构的调查结果,成为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 材料二:(‎2007-05-27‎  )目前,在我国的2亿网民中,大约1400万网民患有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症。在青少年网民中,上网成瘾者高达20%。有的因上网成瘾而冷漠甚至仇视周围的同事、同学甚至亲人;有的昼夜上网,思维混乱,荒废学业;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人民网 4‎ 材料三: (中新社上海4月22日电)今天在此间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网民平均在互联网上花费的时间为每周22.2小时,而娱乐和沟通则是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例如86%的中国网民活跃于在线下载音乐,而在美国这一数字仅为55%;64%的中国网民积极参与社区聊天和撰写博客活动,而美国网民对应的比例仅为36%。‎ ‎——自助学习网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你对互联网的了解或使用,说明互联网的特点和功能。‎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网络的消极影响。你认为应该如何抵制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 ‎【练一练】‎ ‎1.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 )‎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2.“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1833年,广州创办了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①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②使广大民众更热心地关注国事、天下事③大大降低了中国文盲的人数④进步的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 )‎ 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广播 ‎4.下列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体现出的社会变化不包括 ( )‎ A.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B.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 C.互联网替代了其他信息传媒 D.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5.报刊的主要功能有 ( )‎ ‎①报道新闻 ②传播知识 ③开启良知 ④舆论监督 A.①②③ B. ①②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 ‎6.肖恩·马洛尼说:“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他之所以这样评价互联网的主要理由是 ( )‎ A.互联网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 B.互联网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4‎ C.互联网比其它媒介更加快捷与方便,信息量更大 D.互联网的技术含量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循环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上海官商合办的《新报》以及广州的《述报》、《广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揽,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 材料二 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年一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在北京创办的《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时务报》、《国闻报》,在澳门创办《知新报》,湖南维新派创办《湘学新报》、《湘学报》和《湘报》等等,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 ——以上材料均摘自姚福申《中国编辑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报刊的创办者及其基本内容。并说明19世纪70年代出现国人自办报刊的原因。 ‎ ‎(2)材料二所述报刊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些报刊的创办有什么特点?‎ ‎(3)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4‎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