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第二课时课堂实录(新人教版必修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赤壁赋》第二课时课堂实录(新人教版必修2)》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赤壁赋》‎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体会本文的感情变化和景、情、理水乳交融的特点; (2)理解本文“以文为赋”的体裁特点。 2.过程和方法 (1)熟读成诵,品味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 (2)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热爱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2.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及语言运用的妙处; 3.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以自学、讨论为主,教师适时点拨,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翻译全文,疏通文意。反复采取自读、齐读等读法,使学生感受赋的音乐美。注意朗读指导。)‎ ‎ ‎ 本课时的主要任务也是教学重点难点:‎ ‎1. 理清本文的情感线索。‎ ‎2. 体会景、情、理三者的内在联系(写景与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 ‎3. 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7‎ 一、 导入新课:‎ ‎ ‎ ‎ “一切景语皆情语”,宋代范希文也说:“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在“乌台诗案”中差点丢掉性命的苏轼,今天面对赤壁的明月清风,他的情感有哪些变化?本文又是如何把景、情、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赤壁赋》,走近苏轼。‎ 请大家用三分钟时间自由朗读课文。(板书《赤壁赋》)‎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 二、品读第一自然段 师:文章欣赏完了,同学们看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作者此时的心情?可以在第二段中去找。‎ 生1:“乐”。(板书:乐)‎ 师:此时苏子为何如此快乐?‎ 生1:看到美景。‎ 生2:看到赤壁夜景。‎ 生3:因为赤壁的夜景太美了!‎ 师:请大家在第一段中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是那些?‎ 生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生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师:这些写景的句子给人什么样的感受?请同学们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一下此幅美景,请一位同学描述一下。‎ 生描述: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游人此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因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乘着一叶扁舟,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就好像在天空中乘风飞行,悠悠忽忽地离开人世,超然独立,又像长了翅膀飞升如仙境一样。‎ 师:听着同学的描述,我想连我们置身境外的读者都陶醉其中了,更何况身临其境的作者!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 师:请同学们朗读第一段,把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读出来。‎ 7‎ ‎(多媒体展示)‎ 三、品读第二自然段 师:“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面对美景,古人爱用什么方式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感?‎ 师:先请一位同学读第二段 生1读第二段 师:良辰,美景,嘉宾,靠什么来助兴啊?‎ 生:喝酒,唱歌。‎ 师:痛饮并伴随以狂歌。‎ 师:那么,今天苏子的快乐是借什么方式抒发的?‎ 生:唱歌,“扣弦而歌之”,作者是饮酒赋诗来抒发情感。‎ 师:“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苏子为何想到美人了?是他心仪的女子吗?同学们请看注释然后回答。‎ 生:注释上说:美人,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师:屈原最早用香草、美人来寄托美好情感。苏子被贬于此,为何还那么思念君王或那么期待美好的理想?大家交流一下。‎ 生1:对国家的关切,希望为国家作贡献。‎ 生2:仍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而不甘沉沦。‎ 师:回答的非常好!苏轼欢歌的背后有难以排遣的苦闷,他的乐是一种苦中作乐!(板书:苦中作乐)‎ 师:有歌者,那么有没有应和者?‎ 生(异口同声):有。‎ 师:是用什么来和的?‎ 生(异口同声):洞箫。‎ 师:请把第二段中描写洞箫的语句找出来。‎ 生: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师:描写箫声的这几句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生: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音乐声的凄凉哀婉。悲咽低徊的哀音。‎ 师:听到如此的箫声,苏子的情感有没有变化?‎ 生:有,是愀然。‎ 7‎ 师:让苏轼愀然的原因:1、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声;2、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叹,在“扣弦而歌”中,已包含了淡淡的哀愁。‎ ‎(多媒体展示)‎ 四、研读第三自然段 师:第三自然段开头的“苏子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请同学们齐读第三段。‎ 师:在本段中,苏子借客之口把自己在人生中的苦闷、在仕途中的失意传达出来了。那么,在本段中,他首先想到了哪个历史人物?‎ 生(异口同声):曹操。‎ 师:请同学把写曹操的诗句找出来。‎ 生(齐读):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师:前面基本上都是四字句,都是描写曹操南下之气势,与孙刘联军决战的英雄形象,应读的有气势,而后“而今安在哉?”语气一顿,情感一转,作者情感变化为何如此之大?同学们思考一下,他因何而悲?‎ 生:当年浩浩荡荡的曹军从江陵沿江而下,战船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对江饮酒,横槊赋诗,可谓“一世之雄”!如今他在哪里呢?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我辈?!因而,如今只能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他那么伟大,那么多丰功伟绩,可都不在了!而我们这些无名小辈呢?所以有了如此大的反差!所以情感变化非常之大!‎ 师:他用一世英雄的曹操跟那些人对比?‎ 生:吾与子 师:对比的目的是什么?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慨?‎ 生:像曹操那样的大人物都不在了,更何况我们呢?所以悲从中来。‎ 生:悲叹我们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 师:渺小的像什么?‎ 生:沧海之一粟 ‎(多媒体展示)‎ 7‎ 师:客回答的其实是中国文人中常爱感叹的一个主题:人生苦短!哀叹人生苦短的诗句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行天地间,匆匆一过客。”······(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大声回答出许多感叹人生苦短易逝的诗句)‎ 师:假如文章到此结束,苏轼就会像前代文人一样,给我们一个悲观者的形象,可是不是这样呢?‎ 生(齐声回答):不是 师:对,不是,因为有后面第四段。‎ ‎(多媒体展示)‎ 五、研读第四自然段 同学们大声读并讨论。‎ 师:作者在这一段中谈到了什么内容?‎ 师引导:在本段中,苏子对前人思想有没有超越?他有什么思想?‎ 生多名谈自己的理解。‎ 生1:借水的流逝,月的盈虚,来说明人个体生老病死总在变化,人类代代相承又是永恒的。‎ 生2:物各有主,故人不能有非分之想,僭越之心。‎ 生3:大自然中拥有无尽宝藏,故吾与子共同享用这份天然的馈赠。‎ 师(谈自己的看法):大家都说得非常好。我认为这一段讲了两方面的内容:(1)变与不变。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不变的,连像曹操那样辉煌一时的,而如今安在哉?我苏轼被贬黄州,谁敢断言我没有柳暗花明的一天,应该辩证地去看问题,人生总是有痛苦的,就看我们怎么去对待了!(2)从可取与莫取来说。不是自己的,一丝一毫也不要强取!苏子是以如何淡然的态度去对待人生的得与失!又是用如何坦然的心态去看待功名利禄!“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子在大自然中去取得,并自得其乐。‎ 师:“人生无常”,但苏子并不甘心沉沦,他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使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而能主动地从消极、哀怨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寻找人生之路,这也是苏子的魅力所在!(学生们陷入沉思)‎ 7‎ ‎(多媒体展示)‎ 六、品读第五自然段 师:第五段很短,“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客人被苏子说服了,满面春风,换去愁颜。‎ 师:这次比开始时的“乐”更加欢快,身心释然,主客之间不免又开怀畅饮,直到“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并且“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与开头的“泛舟”“月出”遥相呼应。‎ 师:并且我们看到酣睡中的苏子是如何的宁静、坦然!他早已到了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假如以前是苦中作乐,那么此处是真正发自内心的乐!(板书:乐)‎ ‎(多媒体展示)‎ 七、德育渗透 师:我们在一生中都会遇到坎坷,我们该如何面对?学习本文你有什么收获与启迪?对作者的思想又有什么认识?(学生陷入沉思)‎ 学生思考,交流 生1:“望美人兮天一方”写出了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朝廷政治的关心,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而不甘沉沦,含有积极因素。‎ 生2:通过主客问答、辩论,阐明了世界万物“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即不必羡慕长江的无穷,也不必哀叹人生的短暂,应乐观地对待人生。这给了我们一定的启迪。‎ 生3:文中也流露出作者借游山玩水、随遇而安来排遣心中的苦闷与不满的看似超然物外实则无可奈何、软弱无力的生活态度。这是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我们不必苛求古人。‎ 生4:以后遇到挫折,我再也不会失去信心,痛苦消极、患得患失,我会像苏子一样勇敢地、坦然面对。‎ 生5:从这篇文章中我学到很多,我会像他一样,在以后人生中不论遇到什么,我都会胸襟豁达、思想开阔。‎ 生6:我感谢苏轼教会我很多人生道理,我会像苏轼那样在厄运中努力坚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 ‎······‎ 师:大家都说得非常好,我想重读《赤壁赋》,我们会有一个正确的选择。‎ 多媒体展示余秋雨《苏东坡突围》结尾——磨难使人走向成熟 7‎ 多媒体展示《卜算子》《定风波》——这些情感变化合在一起恰好说明了苏轼苏轼抒写的是自己的真性情,苏轼的人生是真实的人生。苏轼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多么丰厚的文学遗产和精神财富。‎ 小结:“情随景生,景随情变。”作者在赤壁触景生情,借题发挥,抒写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感悟,这些成了今天养育我们精神世界和心灵世界最为宝贵的财富。感谢《赤壁赋》,感谢苏轼!‎ 八:布置作业 课下思考 1、 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如何看待失意?‎ 2、 苏轼提出的寻找快乐的良方对现代人是否可行?‎ 3、 与《兰亭集序》的感情变化对比阅读,找出其中相同的生命观和宇宙观。‎ ‎ ‎ ‎ ‎ ‎ 板书设计 ‎ 乐----------------------------悲---------------------------乐 ‎ (苦中作乐) ‎ ‎ 山水之乐 达观之乐 7‎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