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教学设想:
作为探究性学习,应很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因为在短时间内不能完成,所以我想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即《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明白文中所讲的内容,从中受到启发,从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接着利用身边所有的资源,例如跑图书馆,上网,请教有关专家,查找资料,学写论文;最后,学生在课堂上将自己的论文展示出来,可以小组内交流,然后选出代表班内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姓氏的来源和年节风俗的来历
2、了解文化的地域性色彩,如休宁的胡同文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材料及其写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从文化寻根这一角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了解休宁悠久的胡同文化
教学难点:思考休宁悠久胡同所包含的文化意义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分小组搜集休宁现有的大小胡同的名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参天之树,必有其根”,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其根源,人类文化,历史悠久,灿烂辉煌,那么它的根源又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文化寻根的旅程,去探寻我们人类文化的根源所在。
二、简述文化的分类与特点
1、根据区域分为中原文化、吴越文化等。
2、根据时代划分为秦汉文化、明清文化等
3、根据专题分为哲学文化、伦理文化等。
4、根据民族分为汉族文化、满族文化等。
5、根据国家分为中华文化、希腊文化、埃及文化等。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三、文化源流例谈
①龙文化:中华民族被称为“龙的传人” 龙是中国先民的一种图腾。最早记录龙的书是《易经》,有“飞龙在天”“龙跃于渊”的记载。
②茶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有的学者把茶文化划分为萌芽期(三国至南北朝时期)──形成期(唐)──鼎盛期(宋代至明代)──普及期四个时期。到了唐代,茶的生产具有相当规模,还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③节日文化:①特定的风俗活动 比如中秋赏月是由原始的祭月、拜月活动演变而来。寒食清明源自古代对火的禁忌习俗。②历法的出现 我国的传统节日与夏历中的24节气关系密切,如春节、上巳(三月初三) 、寒食、端午、七夕、重阳等。
四、休宁传统文化寻根
合作探究
(一)学生分小组展示所搜集到的胡同的名字
(二)师生共同探寻胡同的命名
1、以曾经有过的树木为名
2
师:例如:西街的东青巷、桂花树;在那里,这些树木必定是长的非常高大,或是很古老,或是非常的名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已作为一个标志性的事物,所以被用来作为街巷的名字。
生:还有一小附近的核桃树
2、以最早或最多的居民姓氏
师:例如一职高附近的刘家巷想必当时聚居于此的多是姓刘的人
生:邮局对面的苏家巷和金家巷
3、以曾经有过的建筑为名
师:例如党校对面的社坛巷;据说以前这里有一个用于祭祀的社坛,在这里人们企求农作物的丰收和生活的平安幸福,后来人们也就以此为名了。与此同类的还有西街的水碓巷(这原有百姓用于舂米的水碓,后来随社会发展慢慢被淘汰了)。
生:人民医院附近的文昌坊,我听爷爷说,原来那里有一个文昌庙,供着文曲星,休宁本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地方,先后出现过19位状元所以当时很多读书人就在这祭拜文昌神,以考取功名,后来庙被毁,但文昌坊这个名字却留了下来,寓意文风昌盛,文运昌隆。
4、源于古人的言论
师:休宁在隋朝建立,迄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古人的言论在胡同命名中也有充分体现,如与“三板桥”相通的里仁巷就是如此,在《论语·里仁》第四: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意思是说居住的地方应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如果没有,又怎么能得到智慧?这与当年的孟母三迁颇为相似,都强调环境的重要。
5、源于古典诗词
古代读书,启蒙读物《神童诗》中有“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満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朱紫”是指官服的色彩,在唐代三品以上的官员穿紫袍,四、五品官员穿红袍,朱紫也就成为达官贵人的象征。朱紫巷在海阳诸巷中是很短的,但巷名却明白无误地表露出当地居民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愿望。
6、其他原因
例如古墨巷、霞屏巷,因年代久远,它们的命名已无据可考。
五、课堂小结
讨论交流: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对休宁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有什么心得体会。
生:这节课通过对休宁胡同命名探寻,我发现休宁确实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处处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底蕴。我们为能生长在这片土地上而感到骄傲和自豪,除了这些胡同,我们还有著名的道教文化圣地齐云山、集中体现徽州建筑特点的古城岩和黄山最美高山村落木梨硔。
生:我发现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优秀的珍贵的传统文化遭到了破坏,我们作为后来人,要留心观察,要保护继承。我觉得近几年政府在这方面也有很多的投入,比如对“三古”的保护。
六、作业布置
(一)找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课题,然后从文化寻根的角度做些探究。
1、“海阳八景”背后的故事
2、 “情人节”的来历
(二)学写论文,在组内或班内交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