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一、主要的海洋自然灾害
成因
发生时间和地点
特点
危害
风
暴
潮
热(温)带气旋等强烈天气系统形成的大风
热带气旋:夏秋台风影响海区
来势猛、速度快、强
度大、破坏力强
使海上船只沉没、沿岸堤防决口、农田被淹、房屋被毁、海水入侵、地下水污染、耕地盐渍化等
温带气旋:春秋中高纬度沿海地区
增水过程相对平缓
海
啸
海
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海底塌陷和滑坡等所激起的巨浪
海底地震与海底火山多发区,具有突发性
起始快、来势猛、
突发性强
当海啸接近浅水区域冲上海岸时,可以产生极强的破坏力,往往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海
冰
海水冻结形成的咸水体
风弱、浪小、流速慢,海水含盐偏低的近岸浅水区最先出现
破坏力强
海冰的膨胀力以及运动时发生的推力和撞击力,都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岸冰常封锁航道,使港口处于瘫痪状态;浮冰能摧毁港口建筑物,甚至撞倒海上采油平台
典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印尼地震局网站报道称,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端亚齐省附近海域2012年1月11日凌晨发生里氏7.6级地震,印尼地震监测部门一度发布海啸预警。
材料二 南方都市报2011年5月13日信息:据预计,最早的风暴潮影响可能在6月出现,最晚10月还会受到风暴潮影响。其中7~9月为广东省沿海风暴潮影响的预发期,这期间可能出现1~2次严重风暴潮灾害,重点是珠江口和粤西岸段。
(1)为何印尼经常遭受海啸的袭击?
(2)分析我国沿海地区发生海啸的可能性较小的原因。
(3)为何珠江口沿岸经常遭受风暴潮的侵袭?
(4)推测一般在农历的什么时候发生的风暴潮危害最严重?
答案 (1)印尼位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接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
6
(2)①我国海区以浅海大陆架为主,海底平坦宽阔,海水一般较浅,海底摩擦力大。②我国海区外围由一串岛屿与暗礁包围,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③我国海区没有活跃的海沟及板块俯冲带,近代垂直运动的表现不明显。④东海、南海及台湾东岸有海啸产生的条件,但总体影响不大。
(3)一方面,珠江口位于低纬度的沿海,经常遭受台风或热带气旋的袭击,大风携带海水涌入;另一方面,珠江口呈喇叭口形,潮势在珠江口岸累积。
(4)农历初一或十五前后。
解析 海啸是指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和塌陷所引发的巨浪。它在滨海区域的表现形式是海水陡涨,骤然形成“水墙”,伴随着隆隆巨响,瞬时侵入滨海陆地,吞没良田和城镇村庄;最严重的风暴潮通常是风暴潮与天文大潮叠加,甚至是相互作用的结果。
练习1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2008年我国风暴潮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92.24亿元。
(1)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
(2)简要回答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的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
答案 (1)热带气旋(或台风)、温带气旋。 (2)类型:台风风暴潮(或热带气旋风暴潮)。 空间分布特点: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沿海。 减灾对策: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做好抗击灾害的组织和协调,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沿海地区的风暴潮成因与减灾对策的理解。(1)本题主要考查对风暴潮灾害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我国沿海造成风暴潮的天气系统主要是两类,即热带气旋系统和温带气旋系统。(2)本题主要是结合海南岛实际,考查对海南岛风暴潮灾害和减灾对策的认识。
二、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原因
途径
危害
分布
典例
海洋环境污染
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海洋的自净能力
陆地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
危害海洋生物,也能通过食物链富集作用危害人类健康
大型港口、工业城市及河口附近
日本“水俣病”汞中毒;石油污染
海洋生态环境破坏
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自然环境的变化
海岸带
赤潮
6
海岸工程建设和海岸带的开发;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系统受损;过度捕捞;近岸海域污染严重
破坏海岸湿地和生态系统;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生物资源减少,珍稀物种濒临灭绝;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赤潮等
海平面上升
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上层海水受热膨胀等
加剧风暴潮,淹没沿海低地,渔业资源受损,破坏珊瑚礁、红树林、海岸沼泽和湿地等环境,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地下水位上升
海岸带,尤其是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低洼地带和滩涂资源
荷兰、孟加拉国以及热带的一些小岛国
海洋环境保护
6
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约束和规范海洋开发者的行为;加强污染源控制,禁止向海洋倾倒有害废弃物;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综合处理,达标排放;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对特定区域进行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典例 下图为“福建部分港湾无机氮、无机磷含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福建省图示几个港湾中海水无机氮、无机磷含量最高的海湾,并说明共同的主要人为原因。
(2)指出海水无机氮、无机磷含量较高可能引发的危害和解决措施。
答案 (1)泉州湾、厦门湾。 由于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大;过度的海水养殖。
(2)海水富营养化,引发赤潮,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措施:加强海洋环境监测与管理;污水减排,污水经处理后排放;使用无磷洗涤剂;采用科学养殖技术。(答出三点即可)
练习2 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
6
(1)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
A.地壳活动加剧
B.日地距离缩短
C.黄赤交角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
(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答案 (1)D (2)A
解析 本题组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和影响。第(1)题,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是由冰川融化造成的,冰川融化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第(2)题,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造成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冰川融水增多,对全球水量没有影响,只是
水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海洋面积增加,沿海低地被淹,海岸线长度减少;冰川融化是全球变暖的结果,不会造成全球温度下降。
三、我国的海洋国情
国情
现状
海洋大国,但人均海域、海洋资源不足
海
洋
环
境
海洋污染
范围不断扩大,河口、海湾以及大中城市临近海域污染严重,局部
海域石油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突出
海洋生态
赤潮等环境污染事件频发,海洋生态破坏加剧
海洋划界
海域划界和岛屿归属存在争议
解决海洋争端的主张
友好协商,公平合理
维护海洋权益的意义
为海洋开发活动提供和平稳定的周边以及外部环境;巩固国防,打击海上恐怖活动、走私和跨国犯罪,营造和平、良好的地区海上安全秩序;维护海上航运通道、石油航线以及重大海外利益的安全
练习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6
A.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两万多千米
B.我国海洋环境问题已得到有效遏制
C.我国陆域面积广大,无需争取更多海洋权益
D.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合作,为国际海洋事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答案 D
解析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 000多千米。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海洋环境质量恶化总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不仅要积极维护应有的海洋权益,还要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海洋事务,推动海洋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