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教材P69 活动
1.北半球夏季(5~10月)为孟加拉湾风暴潮多发季节。此时飓风频繁,正值雨季,河流径流量大。
2.孟加拉湾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海岸呈喇叭口形,城市密集,人口众多,都是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原因。
3.孟加拉湾河流众多,河流水量大,汛期时加重风暴潮灾害。
教材P70 思考
全球地震海啸发生区的分布基本上与地震带一致。根据1 700多年的资料统计,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海啸约有260次,平均六七年发生一次,其中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地震海啸约占80%,发生在地中海地区的约占8%。日本列岛及其邻近海域发生的地震海啸约占整个太平洋地区的60%左右,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和危害最重的地区。
教材P73 思考
风暴潮是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强烈天气系统作用下,引起的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的现象,其防范措施主要有:①加强风暴潮的预报与监测;②加强沿海工程设施建设;③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能力,也是防范海洋风暴潮自然灾害的重要内容。
教材P75 思考
1.海洋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如工业废弃物(重金属、CO2、SO2、NOx
2
等)、冷却水等;海上石油平台和油轮事故,引起石油渗漏和溢出,造成海洋污染;城市垃圾、冷却水等;施入农田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进河流,或者随土壤颗粒在河口附近淤积,最终进入海洋;核电站排出的核废料和冷却水等。随着沿海地区人口的不断增长,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海上活动的日益频繁,使得大量的废弃物排放入海,造成海洋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
2.污染物被排入海洋,主要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损害人类自身。
教材P77 活动
1.主要是减少工业、农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海水养殖过程中的废物排放,尤其是减少其中的有机物和无机营养盐类。
2.自上到下,自左到右依次填写:D C I B E F A H G
教材P79 思考
1.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一些低地岛国将在几十年后成为一片汪洋,除了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外,图瓦卢以及南太平洋中一些地势较低的国家和地区还将遭受更加频繁的飓风和洪水的袭击。所以小岛国联盟提出,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国家应该大幅度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2.
教材P82 思考
1.内水是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包括沿海国沿岸的河口、港口、海湾、海峡等。领海为邻接陆地领土和内水的一带海域,宽度最宽不超过12海里。
2.渤海和琼州海峡都是深入我国大陆内部的海,通过狭窄的天然水道与海洋相通,所以都是我国的内海。
教材P85 思考
海洋是一个全球连通的巨大水体,人类共同拥有一个海洋。要真正落实海洋的战略地位,实现海洋的生态、资源、经济、科研价值,彻底解决海洋争端和海洋污染等问题,只靠一个或几个国家是不行的,必须在全球框架下,制定开发和保护海洋的新原则,建立世界海洋管理的新机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