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第24课
出师表
诸葛亮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句。
2.体会文章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的方法。
3.理解作者亲贤远佞等政治主张和愿望。
【教学重难点】
1.明确诸葛亮的三条建议,分析三条建议之间的关系。
2.体会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三条建议的良苦用心。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出 师 表
诸葛亮
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 三国时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早年避乱于荆州,曾躬耕于南阳隆中。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共图大业。次年,他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击败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称帝后,拜他为丞相。刘备死时托付他辅佐后主刘禅,后卒于军中。诸葛亮的文学成就,主要以散文著称文章写得周密畅达,其代表作有《出师表》(又称“前出师表”)、《后出师表》、《正议》等篇。
小结
诸葛亮(181.4.14~234.8.28),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汉族,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蜀汉丞相。谥曰忠武侯。年轻时,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 出山辅佐刘备。刘备死后,他受遗辅佐后主刘禅。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像;武侯祠
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诸葛亮的事吗?
《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相关的重要情节
1、挥泪斩马谡 2、空城计3、七擒七纵孟获 4、草船借箭 5、三顾茅庐 6、舌战群儒
7、借东风 8、三气周瑜 9、排八卦阵
诸葛亮
刘备(先帝) 刘禅(陛下) 父子 君臣 白帝城托孤
古代诗人写《出师表》的诗词: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文天祥
《出师表》一表通古今,夜半挑 灯更细看。
——陆游
千古贤相 智慧化身 忠义之士 悲剧英雄
——郭沫若
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鲁迅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 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成都武侯祠 诸葛亮像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
诸葛亮年谱
1岁: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
15岁:诸葛亮和弟妹移居隆中。
27岁: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 天下之计,即著名的“隆中对”。旋即出山辅佐刘备。
28岁: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参与赤壁之战获胜。
41岁:刘备登基,建立蜀国。诸葛亮任丞相。
43岁: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45岁: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
54岁:诸葛亮于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
46岁:诸葛亮准备兴师讨魏。
47岁: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交《出师表》
进行北伐。
48岁:北伐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49岁: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蜀建兴8年。
50岁:诸葛亮再次北伐。
51岁:诸葛亮北伐,破司马仲达,大败魏将张合。
三国鼎立图
诸葛亮第一、二次北伐示意图
诸葛亮第四、五次北伐示意图
成都武侯祠
成都武侯祠
成都武侯祠
湖北襄阳古隆中武侯祠
湖北襄阳古隆中诸葛草庐
河南南阳卧龙冈武侯祠
河南南阳卧龙冈武侯祠
陕西汉中诸葛亮墓
岳飞书出师表
武侯祠匾额对联选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过厅对联
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
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
——诸葛亮殿对联
亲贤臣国乃兴,当年三顾频繁,始延得汉家正统
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骋,愿佑兹蜀部遗黎
——过厅对联
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
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诸葛亮殿对联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隆中对策
《后出师表》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时代背景视频简介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shàn),主持蜀国军政大事。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xiāo)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目的是:
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统一天下的宏大理想。这就是《出师表》。
关于“表”
表是一种文体,古代奏议的一种,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表文的内容一般不外乎议论和叙事,又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写给刘禅(刘后主)的呈文。
“禅”字在刘禅的名字中,应该读shàn
一.刘备在生刘禅前,大约恐自己无后,认了个养子,就是刘封。后来为长子取名刘禅,让人难免联想到“封禅”。
二.禅和佛教有莫大关系。而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不过百余年,影响甚微,肯定不如张鲁的五斗米,而且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刘备笃信佛教,那么他为什么要给当时唯一的儿子用佛教用语取名?
三.刘禅字公嗣。名、字相配是古人取字的惯例。若禅字读chán,那它和嗣字有何关联?而若它读shàn,则和嗣字成相辅相成的关系。一禅一嗣,一让一继。
四.刘备一共有四个儿子(包括养子刘封)这四个儿子的名字正是“封禅(shàn)永理”。这是中国的古代的一个典故,现在许多三国的研究者称刘备早有称帝的野心也是从他的这四个儿子的名字作为根据之一的。
听读课文
注意:
1、字音、合理断句。
2、句子的节奏、重音与感情。
《出师表》mp3朗读
《出师表》flash朗读1
《出师表》flash朗读2
把握句中停顿,应注意: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2.不是一个词或一个短语的不能连读(读断)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1.一个词或一个短语不能拆开读(连读)
结合课后练习一.
朗读课文 正音
朗读,正音1: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ì,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bì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hóng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fěi薄,引喻yù失义,以塞sè忠谏jiàn之路也。
朗读,正音2: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朗读,正音3: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bá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zī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朗读,正音4:
将军向宠,性行淑shū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dū。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liè得所。
朗读,正音5: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qīng tuí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侍中、尚shàng书、长zhǎng史、参cān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朗读,正音6: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gǒu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wǎng
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fù,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朗读,正音7: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lú
,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jié驽nú钝dùn,攘rǎng 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zhēnzhuó 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朗读,正音8: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zhāng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chánà雅言,深追先帝遗诏zhào。臣不胜shèng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tì零,不知所言。
当堂检测字音
崩殂( cú ) 恢弘( hóng ) 妄自菲( fěi )薄( bó ) 以塞( sè ) 驽钝( nú )陟( zhì )罚臧( zāng )否( pǐ ) 裨( bì )补阙( quē )漏 郭攸( yōu )之 费祎( yī ) 行( háng )阵和睦 长( zhǎng )史 猥( wěi )自 夙( sù )夜忧叹 以彰其咎( jiù ) 咨诹( zōu ) 以遗陛下( wèi ) 斟( zhēn )酌( zhuó )损益
齐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把握节奏
3.注意语调
4.语速适中
5.感情充沛
解释词语,疏通文意
第一自然段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开创统一全国的大业
完成一半
分裂成三个国家
人力疲劳,物力缺乏
实在,确实
懈怠
宫廷内
舍生忘死
指边境
代“先帝之殊遇”
连词,表目的,以便,来
志气,勇气
过分地看轻自己
适宜、恰当
连词,表结果,以致。
解释词语,疏通文意
第二自然段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是
整体
奖励
做
忠诚之事、善事,即好事。(形→名)
……的人
评定,评判
惩罚
以便,来
显示,表明
公正严明
偏袒或有私心
解释词语,疏通文意
第三自然段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因此
来
认为
无论
实行
更多的益处、成效。
解释词语,疏通文意
第四自然段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通晓,精通。
在
过去
称赞
有才能
大家商议
军营
指才能高的人,才能低的人。(形→名)
解释词语,疏通文意
第五自然段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亲近
疏远
……的原因
倾覆衰败
在世的时候
每当
谈论
没有一次
对
气节,节操
希望
指日可待,即为期不远
解释词语,疏通文意
第六自然段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
十有一年矣。
平民
亲自
苟且保全
闻名显达。
因为
谦词,相当于“辱”,指降低身份
自己
委屈
茅屋
拿
因此
感动振奋
答应
以便
遇到
接受重任
时候
奉行使命(指奉命出使东吴)
关头
那时以来
通“又”,表示时间的限制,表余数。
解释词语,疏通文意
第七自然段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做事)认真慎重
将要
遗命
早晨
实现,完成
以致
损害
英明
长草木(的地方)
泛指武器装备
激励
指全军。
北上
排除,铲除
奸邪凶恶的敌人
恢复、振兴汉朝的基业
回到
用来
职责
(处理事务时)权衡利弊得失
就(是)
责任
解释词语,疏通文意
第八自然段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希望
交给
任务
实现,完成
惩处
以便,来
告慰
发扬美德
建议
责备
应当
考虑
识别采纳
追念
能承受
眼泪
落下
巩固字词,翻译课文
巩固字词,翻译课文
中道:中途
疲弊:人力疲劳,物力缺乏。
诚:实在,确实。
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
先帝开创(统一全国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为三个国家,(我们)蜀国人力疲劳,物力缺乏,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刻啊。
原文: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盖:原来是
内:宫廷内。
追:追念。
译文:
但是,侍俸守卫的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在边境上舍身忘死的原因,原来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优待厚遇,想要向陛下来报答他们所受的优待厚遇啊。
原文:诚宜开张圣听,以(用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开业。
遗德:遗留下来的。
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
译文:
(陛下)应当广泛地听取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扩大忠臣志士的士气,而不应当过分地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尽忠进谏的言路啊。
第一条建议
客观条件——危急存亡——先帝崩殂 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主观条件——欲报殊遇 内不懈 外忘身
诚宜
不宜……
(正反)
原文: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异同:偏义复词。此处指异。
译文:
皇宫中的侍臣和朝廷中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有异。
原文: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为忠善者:尽忠做好事的人。
昭:显示,表明。
平明之理:公平严明的治理。
译文: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科法令以及尽忠做好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应得的惩罚或奖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不应当偏袒或有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第二条建议
刑赏严明——宫中府中 俱为一体——宜付有司 不宜偏私——以昭平明之理
原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是以: 以是,因此。
遗: wèi给予。
译文: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给予陛下。
原文: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愚: 古时自称,我。
广益:更多的益处、成效。
译文:
我认为宫中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实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有更多的好处。
原文:将军向宠,性行(品德)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晓畅:通晓,精通。
译文: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通军事,在过去试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督。
原文: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行阵:队伍,指军队。
优劣:指才能高的人,才能低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
译文:
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问问他,就一定能够使军队中的将士团结和睦(相处和谐),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都能各得其所。
原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判断句
亲:亲近。形容词用作动词。
远:疏远。形容词用作动词。
所以:……的原因。
兴隆:兴旺发达。
倾颓:倾覆衰败。
译文: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原文: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未尝:没有一次。
痛恨:痛心遗憾。
译文: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帝和灵帝感到叹息痛心遗憾。
原文: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计日而待:计算着日子等待,指为期不远。
译文: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可计算着日子等待了。
第三条建议
宫中之事 先帝简拔之臣
营中之事 先帝称能之臣
荐贤臣
亲贤臣 先汉兴隆
亲小人 后汉倾颓
引教训
对比
课文解说 (第三段) 推荐宮中贤臣
姓名 郭攸之、費祎、董允
特长 皆善良忠实、志虑忠纯
好处 可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证明 先帝简拔留給后主之材
工作 咨以宮中之事
课文解说 (第四段) 推荐营中武将
姓名 向宠
特长 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好处 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证明 先帝称赞,众人拥戴
工作 咨以营中之事
课文解说 (第五段)
亲贤远佞
前汉 → 兴隆
后汉→ 倾颓
以史为鉴
事例
劝谏后主
史例
正反对比
不应重蹈后汉覆辙
原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倒装句
苟全:苟且保全。
闻达:闻名显达。
译文:
我本来是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田种地,只想在动荡不安的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望在诸侯那里闻名显达。
原文: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以:因为。
咨:询问。
以:拿。
由是:因此。
以:连词,表目的,以便,来
译文: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茅屋中来拜访我,拿当世的大事来询问我,我因此感动振奋,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言行恶劣不道德。
原文: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倒装句
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表余数。
译文:
后来遇到兵败,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行使命,从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
原文: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效:实现,完成。
托付不效:托付的事情不能实现。
译文:
先帝知道我(做事)认真慎重,所以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自从接受使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惟恐先帝的托付的事情不能实现,以致损伤了先帝的英明,
原文: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庶:表示可能或希望。
兵甲:指武器装备。
译文:
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偏僻的地方(去作战)。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并率领全军,北上平定中原,让我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
,复兴汉朝天下,返回到原来的国都。
原文: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职分:职责。
所以:用来……的。
斟酌:指反复思考衡量。
译文: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原文: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效:重任。
不效:不能实现。
兴德:发扬美德。
咎:过失
彰:表明、显扬
译文: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我不能实现,那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美德的言论,那就责罚攸之、祎、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
原文: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谋:考虑,谋划。
胜:能承受。
察纳:识别采纳。
译文:
陛下也应该自己多加谋划,以便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识别采纳正确的言论, 深切追念先帝遗留下来的诏令。(这样)我就非常受恩感激了。
原文: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涕零: 流下眼泪。
译文: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面对奏章我泪流满面,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
文章最后四节表达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感情?
追述以往经历,表述“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思考、讨论
1、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
1开张圣听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亲贤臣,远小人
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2、诸葛亮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⑴希望后主能“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⑵希望后主能“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⑶希望后主能“亲贤臣,远小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国家“兴隆”。总之,作者希望蜀国能够有一个清明的政局,成为“北定中原”强大稳定的后方。
3.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作者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
因为刘禅是个昏庸之君,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可能贯彻执行。而亲贤为远佞之本,所以文章开头说“开张圣听”,实际上就是要听取贤臣的意见,万不可“塞忠谏之路”,中间列举贤臣姓名,要刘禅“亲之信之”,结尾更劝说刘禅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也是亲贤的意思。
4.诸葛亮举贤荐能,可谓用心良苦;坦诚进言,可谓竭尽忠诚。除此之外,文章还写了什么呢?
诸葛亮还回顾了自己的身世和历史。(6—7节)
5.一边读,一边和诸葛亮一起回顾他过去的岁月,看看他在这里回顾了哪些事情?(生齐读6—7两段)
有隐居隆中的事——“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有三顾茅庐的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有襄阳兵败的事——“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有白帝城托孤的事——“临崩寄臣以大事”。
有南征孟获的事——“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6.人们回顾前尘往事,有人感叹时光匆匆、岁月易老,有人感叹平生多事、磨难万端……21年来的风风雨雨在诸葛亮心头翻涌,勾起了他怎样的情怀呢?我们能否从这些往事的字里行间觉察到诸葛亮心头的情感波澜?
充满着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与报答之情。
士为知己者死
7.是啊。因为刘备就是诸葛亮毕生才干的欣赏者,诸葛亮甘愿受他“驱驰”,惟恐自己不力,不能报答恩遇。这种竭心尽力的忠诚在刘备离开人世后就转移到他的后代身上。
第7段究竟还写了些什么呢?(朗读“今南方已定……之任也。)
诸葛亮出师伐魏的有利条件和迫切愿望。
8.诸葛亮伐魏兴汉的愿望有多迫切?你能结合第7段的原文来体会吗?
读一读最后两段,想一想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这里诸葛亮在表明自己的讨贼兴复愿望和决心的同时,也明确了治国职责,同时对刘禅委婉地提出了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的谏言,为自己离朝远征做好了妥善安排。
同时还表达了报答刘备,尽忠刘禅的情感。
9.全文从提出建议到回顾历史再到表达伐魏兴汉的决心,应该说从始至终都贯穿着这样的情感。所以,后人说《出师表》中有6个字是文脉所在。大家看,是哪6个字呢?
“亲贤臣,远小人”是诸葛亮向刘禅建议的关键所在;而文章中所说的一切,诸葛亮在实际里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报先帝,忠陛下” 。
《出師表》中多次提及先帝的用意
1感激先帝知遇之恩
2感慨先帝创业艰辛,警惕后主
3以父子之情感动激励后主
4加强劝说后主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出师表》中表現的父子、君臣之情
父子之情
指出先帝创业艰难,盼后主能发奋积极
多次提及先帝,劝告后主追念先帝遗训,亲贤远佞
述身世,表明自己尽忠报先帝及为后主效力
君臣之情
以臣子身份向后主提出建议及推荐人才
说不得明自己北伐的决心及各大臣职責
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色?
“表以陈情”,意思是表的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抒情的色彩。第一部分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方针、政策和历史经验教训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能继承先帝的遗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第二部分寓情于叙,字字句句都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知遇之思和无限感激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尽心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最后,诸葛亮以“讨贼兴复之效”自许,并且说“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天帝之灵”,更是情词恳切,催人泪下,集中表现了他感恩图报的心情。
理清思路,把握结构(此处需自己画图)
小结
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出师表
文言知识点小结
一词多义
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重任。
不效则治臣之罪。实现、完成。
道
中道崩殂。道路。
咨诹善道。道理,方法。
遗
以遗陛下 给予
光先帝遗德 遗留
为
俱为一体 是
为忠善者 做,当
论
付有司论其刑赏 评定,评判
与臣论此事 议论,谈论
无
无兴德之言 没有
事无大小 无论
行
然后施行 实行
性行淑均 品德,行为
必能使行阵和睦 行列,这里指军队
益
有所广益 益处
斟酌损益 增加
而
而中道崩殂 却,表转折
计日而待 连词,表修饰,不译。
感激
由是感激。感动,激动。
臣不胜受恩感激。感谢。
能
先帝称之曰能 能干,有能力
必能使行阵和睦 能够
通假字:
裨补阙漏。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阙,通“缺”,缺点。
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表余数。
“简”通“拣”,挑选
虚词的用法
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
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因为。
以光先帝遗德。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 连词,表结果,以致。
受命以来。 连词,表时间。
愚以为宫中之事 认为
咨臣以当世之事 介词,拿
许先帝以驱驰 用
于
忘身于外者 ( 在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到 )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对 )
报之于陛下( 向 )
古今异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非常恨。
臣本布衣
布衣
古义:平民。
今义:布的衣服。
危急存亡之秋。
秋
古义:时刻。
今义:四季中对第三个季节。
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感激
古义:感动、激动。
今义:衷心感谢。
诚宜开张圣听。
开张
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
临表涕零。
涕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此先汉所以兴隆。
所以
古义:表原因。
今义:表结果。
先帝知臣谨慎。
谨慎
古义:认真,慎重。
今义:做事小心。
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
古义:奔走效劳
今义:驱赶、奔跑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感激
古义:感动、激动。
今义:衷心感谢。
诚宜开张圣听。
开张
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
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此皆良实。
优劣得所。
光,名词用为动词,发扬光大。
恢弘,形容词用为动词,发扬扩大。
良实,形容词用为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优劣,形容词用为名词,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词类活用
亲贤臣。
远小人。
攘除奸凶。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亲,形容词用为动词,亲近。
远,形容词用为动词,疏远。
奸凶,形容词用为名词,奸邪凶顽的人。
慢,形容词用为动词,怠慢。
课堂作业
㈠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
⒈薄 妄自菲薄( bó )
薄纸( báo )
⒉塞 以塞忠谏之路( sè )
塞车( sāi )
⒊行 行阵( háng )
性行淑均( xíng )
⒋否 陟罚臧否( pǐ )
是否( fǒu )
⒌遗 以遗陛下( wèi )
遗失( yí )
㈡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⒈益州疲弊
⒉盖追先帝之殊遇
⒊恢弘志士之气
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⒌先帝不以臣卑鄙
⒍由是感激
贫困衰弱
优待,厚遇
发扬光大
痛心遗憾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感动激发
㈢翻译:一网打尽2000——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出师表》句子翻译题。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开创(统一全国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为三个国家,(我们)蜀国人力疲劳,物力缺乏,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刻啊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但是,侍俸守卫的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在边境上舍身忘死的原因,原来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优待厚遇,想要向陛下来报答他们所受的优待厚遇啊。
㈢翻译:一网打尽2000——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出师表》句子翻译题。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陛下)应当广泛地听取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扩大忠臣志士的士气,而不应当过分地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尽忠进谏的言路啊。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皇宫中的侍臣和朝廷中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有异。
(5)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科法令以及尽忠做好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应得的惩罚或奖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不应当偏袒或有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6)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通军事,在过去试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督。
(7)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8)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帝和灵帝感到叹息痛心遗憾。
(9)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可计算着日子等待了。
(10)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我本来是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田种地,只想在动荡不安的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望在诸侯那里闻名显达。
(1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茅屋中来拜访我,拿当世的大事来询问我,我因此感动振奋,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12)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后来遇到兵败,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行使命,从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
(1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先帝知道我(做事)认真慎重,所以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自从接受使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惟恐先帝的托付的事情不能实现,以致损伤了先帝的英明,
(14)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偏僻的地方(去作战)。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并率领全军,北上平定中原,让我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朝天下,返回到原来的国都。
(1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
(16)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我不能实现,那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四)文中隐藏了许多成语,能找出来吗?
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 不知所云
还有吗?请你找找看:
引喻失义 作奸犯科 苟全性命
优劣得所 感激涕零 裨补阙漏 计日而待 察纳雅言
请解释这些词语?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不知所云:不知道说些什么。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苟全性命:苟:苟且,姑且。苟且保全性命。
优劣得所: 指知人善任,使其得到适当的位子.
感激涕零: 感激得掉下眼泪,形容非常感激。
裨补阙漏: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计日而待: 计算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察纳雅言:识别,采纳正确的言论。
(五)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文后的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存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⒈选出与“故五月渡沪”的“故”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D )
A.桓侯故使人问之 B.而两狼之并趋如故
C.既克,公问其故 D.彼竭我盈,故克之
⒉选出下列各项与“咨臣以当世之事” 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B )
A.先帝不以臣卑鄙B.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遂许先帝以驱驰 D.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⒊上文中“由是感激”的“是”是指代是什么?请用现代汉语翻译这句话。
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分,三次到茅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今的大事。
⒋第二段中,作者指出“出师”的战略目标是:
北定中原,庶竭努钝,攘除奸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近年《出师表》一文中中考涉及的题型:
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1]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 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07年)(1分) [2]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08年)(1分)
2、按要求填空
[1] 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07年)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 。
[3]陛下亦宜自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追先帝遗诏。 (08年)
[以上每空一分]
3、改正错误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记日而待也。(1分)( 记——计)
4、理解填空
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中,反复
陈说的一条,其内容可概括为________亲贤远佞
5、选择题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理解正确的是( A )
A、希望刘禅亲贤的恳切感情
B、对刘备忠贞不贰的感情
C、对刘备的知遇之恩感恩图报的感 情
课外作业
1.诸葛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是什么?
客观条件: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作 业1
2.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
开张圣听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亲贤臣,远小人
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3.作者自叙志趣过人,不求功名的话: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文中两句千古名言,说尽诸葛亮一生的话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文中列举的使诸葛亮报先帝忠陛 下的两件事:
三顾茅庐
白帝城托孤
作 业2
存亡之秋
引喻失义
性行淑均
猥自枉屈
咨诹善道
中道崩殂
不以臣卑鄙
时刻、时候
适当、恰当
平
降低身份
询问
古时指皇帝死亡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作 业3
唐代杜甫有两句诗是赞美诸葛亮的,你能写出来吗?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一、下列红体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崩殂(cú) 性行(xíng)
臧否(fǒu) 裨补阙漏(bì)
B.陛下(bì) 费祎(wěi)
咨诹(zōu) 夙夜(sù)
C.菲薄(fěi) 猥自枉屈(wǎng )
陟罚(zhì ) 行阵(háng)
D.驽钝(nú) 攘除(rǎng)
忠谏(jiàn) 以遗陛下(yí)
C
pǐ
yī
wèi
作 业4
二、下列红体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陟罚臧否(提升、惩罚) 性行淑均(平)
夙夜忧叹(早)
B.中道崩殂(死亡) 悉以咨之(询问)
此皆良实(善良、诚实)
C.平明之理(治理) 臣本布衣(平民)
以彰其咎(表明、显扬)
D.咨诹善道(询问) 引喻失义(适宜、恰当)
危急存亡之秋(时)
B
“良实”在这里是形容词作名词,应为“善良、诚实的人”。
三、下列句子中的红体词语的意义古今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D ]
A.诚宜开张圣听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苟全性命于乱世
四、下列句子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D ]
A.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达于诸侯,苟全性命于乱世。
C.后值倾覆,奉命于败军之际,受任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D.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下面词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这里“恢弘”是动词,“扩大、发扬”的意思。
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
B.殊遇(特别厚待)
C.恢弘(气势宏大)
D.引喻失义(说话中称引譬喻不恰当)
2.下列句中红体字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
“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亡命天涯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D
灭亡
丢失
无
逃亡
灭亡
3.下面两句话红体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危急存亡之秋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B.忘身于外 无敌国外患者
C.盖追先帝之殊遇 笼盖四野
D.以塞忠谏之路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
B中“外”都是指“国外、边境” 。 A中 依次是“时” “秋季”的意思。
C依次是“大概” “覆盖”的意思。D中依次是“以致” “凭借”的意思。
4.下面红体词不能连读的一项是 [ ]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A
应为“今/天下三分”。
5.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文中的“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
下”指刘禅。
B.作者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主观条件,后说有
利的客观条件。
C.作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先从正面说,再
从反面说。
D.本段的主旨句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作者
提出的第一个建议。
B
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后说有利的主观条件。
六、选出与“故五月渡泸”中“故”意思相同的一项( D )
A、故人西辞黄鹤楼;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既克,公问其故; D、彼竭我盈,故克之;
七、选出红体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D )
A亲贤臣,远小人 亲戚畔之
B未尝……于桓灵也 战于长勺
C牺牲玉帛,必以信 愿…亲之信之
D此悉……之臣。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八、填空:
1.《出师表》作者是_______(时代)政治家、军事家________(姓名)。“表”是古代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文体。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时写给后主________(姓名)的一篇表文。这篇“表”中写到的“先帝”,指的是________(姓名)。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
2.《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着重提出了三条修明政治的主张,即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
3.第6节中可以概括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这一成语常用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国
诸葛亮
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
刘禅
刘备
千载谁堪伯仲间
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亲贤远佞
三顾茅庐
指诚心诚意再三邀请或访问
4. 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卑鄙”相呼应的词语是___________。
5.作者认为,先汉兴隆,后汉倾颓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___________。
7. 出师的战略目标是___________。
8.最后一句的“报先帝”呼应了文中的哪些事?___________。
9.诸葛亮辅佐刘禅时,正是蜀汉处于风雨飘摇的时期,正如他在《出师表》中所说:___________。
布衣
亲贤臣,远小人
亲小人,远贤臣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临崩寄臣以大事
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10.文中提到的“亲贤臣”相当于我们今天选拔人才时常提到的___________这一成语。
11.“计日而待”与今天___________ 这一成语意义相近。
12.“___________ ”高度概括了先帝创业过程的艰难险阻,也表达了作者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
1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了自己所受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内容默写出来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4.“由是感激”中“是”所指代的内容是 。
15.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一个故事名称。
任人唯贤
指日可待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临崩寄臣以大事
三顾茅庐
空城计、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等。
九、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文后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解释下列红体的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深入不毛
(4)庶竭驽钝
2.下列每组中红体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苟全性命于乱世 奉命于危难之间
B.先帝不以臣卑鄙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恐托付不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见识浅陋,出身鄙野
拜访
长草木
比喻才能平庸
A
3.选文中“由是感激”的“是”指代的是什么?请用现代汉语翻译这句话。
先帝不嫌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分,三次到我的茅屋来看望我,拿当时的天下大事来询问我。
4.第二段中,作者指出“出师”的战略目标是( C
)
A.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C.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
于旧都。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简述选文第一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
作者自叙本志,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并表达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思想感情。
课外拓展
下边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你能说出描写了他的哪些具体的事件吗?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六出祁山
东和:东和东吴
收二川:诸葛亮收复的蜀国两处根据地:东川、西川
北拒:北拒曹魏
七擒:七擒孟获
排八阵:摆设八卦阵
五太原:诸葛亮出征时病死的地方
点四十九盏明灯:诸葛亮死时,点燃了四十九盏长明灯,祭神灵以求延续阳寿
酬三顾: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
三国故事歇后语补写:
东吴招亲——
周瑜打黄盖——
刘备借荆州——
弄假成真
两相情愿
有借无还
三国故事歇后语补写:
刘备摔阿斗——
收买人心
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
草船借箭——
满载而归
张飞吃豆芽——
小菜一碟
徐庶进曹营--
一言不发
积累填空:
诸葛亮之所以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智慧化身,就是因为他在三国鼎立、矛盾错综的环境中进行了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搏击。与他对垒的人物。
有英勇盖世的奸雄___________,妙计安天下的___________,老谋深算的___________。正是在和这些强手的搏斗、交锋中,才显示出他那___________家的卓识,___________家的韬略和___________家的才华。
文章学习拓展
一、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许许多多著名的政治家,如何衡量他们?你认为一个比较完全的政治家,应该具备那些条件?
1.应该有远大的抱负,坚强的责任感,以天下 为己任;
2.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洞悉当时国家之形势,针对国计民生症结所在,提出兴利除弊的方案;
3.能知人善任,选拔贤才;
4.能集思广益,善于采纳群言,改进工作。
请结合本文所学和《三国演义》对诸葛亮进行评价。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作者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历史为题材,在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基础上,运用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而写成。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纷繁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前人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来说明它的语言特点。
写作练习
请从各种书籍报刊和网上搜集关于诸葛亮的资料,以“《我眼中的诸葛亮》”为题写一篇小论文,或制作一个网页。
【资料宝藏】
《后出师表》(诸葛亮 )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
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弩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祝你
一路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