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四节 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点及意义。2.理解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一、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点和意义 ‎1.海洋可利用空间及特点 可利用空间 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空间利用缺点 海上 气象状况和海水运动多变 技术③难度大,资金投入大、风险大 海中 海水①腐蚀性强、海冰破坏性大 海底 黑暗、②高压、低温、缺氧 ‎2.海洋空间开发的优点:空间广阔,便于④立体利用;地价便宜,不需搬迁人口;海底⑤隐蔽性能好,海中温度、压力比较稳定。‎ ‎3.开发的意义:缓解沿海地区⑥人地矛盾,开发海洋资源,拓展人类生存空间。‎ 二、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1.主要领域:交通运输、生产、⑦居住、通讯、⑧储藏和文化娱乐等。‎ ‎2.海洋交通与通讯 ‎(1)海洋运输的要素:⑨海港码头、运输船舶和海上航道。‎ ‎(2)优点:吨位大、⑩速度快、续航能力强。‎ ‎(3)变化:从海面向海底和海洋上空拓展,如建造⑪海底隧道、海底管道、⑫跨海大桥以及铺设海底光缆等。‎ ‎3.围海填海造陆 ‎(1)概念 ‎(2)其他形式:⑭人工岛、海上城市、⑮海上人工码头、海上工厂、海上作业平台等。‎ 三、海底储藏 ‎1.海底空间特点:广阔、水温较低、⑯温度变化平缓,远离居民区,⑰缺氧。‎ ‎2.适宜存放物品:易燃易爆的危险品,易霉变、易腐烂的⑱食品。‎ 思维活动 ‎1.为什么说海洋空间开发利用具有高技术难度、高资金投入和高风险的特点?‎ 答案 海上活动要抵御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的运动,深海活动要适应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环境。此外,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性大,对工程设备材料和结构有严格的要求。因此,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难度大、资金投资大、风险大。‎ 11‎ ‎2.海洋运输成本较高,基本不受天气影响。你认为呢?‎ 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由于海上气象复杂多变,且航道宽窄、海水深度变化较大,因此海运属于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的运输方式。海洋运输具有的优点是量大、成本低,适合各种笨重大宗货物作远距离运输;缺点是速度慢,运输易腐食品需要辅助设备,航行受天气影响较大。‎ ‎3.我国沿海地区,尤其是沿海城市地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与日俱增,故我国应当建海上城市,为何我国目前尚无海上城市?‎ 答案 海上城市的建设难度和资金需求量都远高于围海、填海造陆,海上城市的建设对工程设备材料和结构有严格的要求,目前我国建设海上城市的技术还达不到。‎ 探究点 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探究活动 香港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有著名的天然良港,结合图文信息,回答(1)~(2)题。‎ ‎(1)香港建港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地平坡缓 B.岛多浪小 C.滩阔岸直 D.河多沙厚 ‎(2)填海造陆对香港的影响有(  )‎ A.港区行船更加通畅 B.经济活动远离了海岸 C.海洋生态得以维护 D.利于沿海功能区布局 ‎(3)在填海造陆过程中,将面临哪些不利条件?‎ ‎(4)如果在香港设计一座海底仓库,该仓库有哪些优点?‎ ‎(5)香港开发海洋空间有何意义?‎ 11‎ 答案 (1)B (2)D (3)抵御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的运动;腐蚀性强的海水。 (4)地价便宜、搬迁费用低;隐蔽性好;温度适中,压力稳定。 (5)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拓展生存空间。‎ 反思归纳 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1)海洋空间开发利用主要方式的比较 要素或形式 利用空间 优点 发展趋势 意义 交通与通讯 海港码头、运输船舶、海上航道 海洋上、海底、海面 连续性、广阔性 大型化、专业化、大吨位、速度快、强续航 扩大了活动的范围 围海填海造陆 围海造陆、填海造陆 浅海 人工岛、海上人工码头、工厂和作业平台 扩大了居住和生产空间 海底储藏 废弃物处理场 海底 广阔、温度低且变化平稳、远离居民区、缺氧 海底仓库 扩大物品的储藏空间 ‎(2)围海造陆可能出现哪些问题 围海造陆改变了原有的海洋环境和海岸环境,使一些海洋生物失去了栖息地,濒临灭绝,使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受到威胁;围海造陆使下垫面性质发生改变等。总之,围海造陆使局部地区整体环境发生根本改变,并有可能使整体环境出现退化,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 迁移应用 下图是“某海湾围海造陆前后的对比图”。指出围填海前后的变化,并就其中一项变化,说明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答案 围填海前后的变化:湿地消失、山林被破坏、海滩消失、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海湾消失等。‎ 负面影响及对策:‎ 11‎ 湿地消失——负面影响:影响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繁殖和鸟类栖息。‎ 对策:在新生土地上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建设人工湿地和水域。‎ 山林被破坏——负面影响:填海采石场破坏山林景观,诱发岩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对策:对岩坡进行生态恢复,结合工程措施,防治崩塌、滑坡灾害。‎ 海滩消失——负面影响:造成海滩旅游资源破坏。‎ 对策:利用新增围海大堤和土地资源,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可营造人工湖泊和人工沙滩。‎ 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负面影响:大堤容易造成排水不畅、诱发次生盐碱(渍)化。‎ 对策:开挖人工湖泊、降低水位以及加强围填海区抗洪排涝能力等。‎ 海湾消失——负面影响:海湾渔业和养殖业迁出,影响渔民的生产生活。‎ 对策:应通过合理的补偿安置,解决该区域渔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解析 该题以“围海造地”的对比为切入点,综合考查学生读图、析图、解图,知识迁移、拓展分析的能力。细致读图,是充分解题的关键;对比两图,变化是:后一幅图中,森林减少、湿地消失、山体坡度增大、山坡植被覆盖率下降等。‎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所特有的缺点是(  )‎ A.黑暗 B.低温 C.缺氧 D.海冰破坏 ‎2.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所具有的优点是(  )‎ A.能显示先进的技术 B.资金投入大,风险高 C.地价便宜,搬迁人口少 D.隐蔽性好 ‎3.下列海洋的空间利用方式属于对海底空间利用的是(  )‎ A.海底钻井平台 B.海水淡化工厂 C.潜艇 D.石油储存罐 答案 1.D 2.D 3.D 11‎ 解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海洋空间的环境特点和利用方式。第1题,陆地的两极地区在极夜期间也有黑暗和低温现象,陆地上海拔高处也存在缺氧现象。第2题,海洋中目前尚无常住人口,不存在人口的搬迁。第3题,海底钻井平台开发的资源虽然在海底,但属于“海上作业平台”。‎ 海上交通是人类对海洋空间利用的最早方式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下列地理事物不属于海洋运输要素的是(  )‎ A.码头 B.船舶 C.航道 D.定位系统 ‎5.下列地理事物不属于近代才出现的海洋交通与通讯方式的是(  )‎ A.海底光缆 B.海底隧道 C.远洋航行 D.海底管道 答案 4.D 5.C 解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海洋交通与通讯对海洋空间的利用。第4题,海洋运输包括海港码头、运输船舶和海上航道等要素。第5题,远洋航行早在几百年前就已实现。‎ ‎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低地之国”荷兰1/4的土地在海平面以下。据统计,荷兰围海造陆总面积超过7 000平方千米,大约相当于国土面积的1/5。须德海湾是一个伸入陆地的海湾,湾内岸线长达‎300千米,湾口宽仅‎30千米。1932年,荷兰人修筑宽‎90米,高出海面‎7米的拦海大堤,把须德海湾与北海隔开,不仅根除了风暴潮对沿海低地的侵害,而且拓展了陆地面积,造就了一个大型淡水湖——艾瑟尔湖。‎ 材料二 须德海围海造陆工程示意图 ‎(1)荷兰花费大量的资金大面积围海造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目前,荷兰又将围垦的一些低地“退陆还海”,主要原因是什么?‎ ‎(3)荷兰等欧洲国家积极推进《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为什么?‎ 答案 (1)荷兰地少人多,人地矛盾突出,围海造陆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同时还可增加生存空间。‎ ‎(2)荷兰地势低平,围海造陆往往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海水入侵、土地盐渍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11‎ ‎(3)积极推进《京都议定书》签订的主要目的是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荷兰等国地势低平,海平面上升将淹没大量的国土。‎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围海造陆的原因及危害。荷兰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围海造陆不当会造成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积极推进《京都议定书》签订的主要目的是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 [基础过关]‎ ‎1.关于海洋空间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可利用空间包括海上、海底两部分 B.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依赖性大、技术难度高、风险大 C.海滨浴场和海上运动区不是海洋空间利用的方式 D.由于深海环境黑暗、高压、低温、缺氧,所以深海空间不能利用 答案 B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海洋空间利用的问题,包括海洋空间类型、利用特点及利用中的问题。‎ ‎2.海洋环境与陆地环境相比,其复杂特殊主要表现在(  )‎ A.海洋空间范围广 B.海洋环境恶劣 C.人类对海洋了解很少 D.海洋能源密度低,开发利用技术要求高、难度大 答案 B 解析 人类在近海和海洋表面活动要抗御狂风巨浪等多种海洋自然灾害,深海活动要适应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环境,再加之海水腐蚀性和海冰的破坏性,所以海洋环境的突出特点是环境恶劣。‎ 被称作“大西洲”的亚特兰蒂斯是一个传说中拥有高度文明的古代城市,在12 000年前就已沉入海底。然而目前,法国一个匿名的“海底科学小组”声称,他们在中美洲加勒比海的海底下无意中发现了一块貌似城市遗址的巨大海床,这座“海底古城”中遍布着纵横交错的“街道”和各种形态各异的“建筑”,而它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神秘消失的“大西洲”。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到这座“海底古城”考察的科学家面临怎样的环境(  )‎ ‎①狂风 ②巨浪 ③黑暗 ④低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 ‎4.“海底古城”能保存这么长的时间,得益于海底(  )‎ ‎①低温 ②温度变化平缓 ③空间开阔 ④水流缓慢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答案 3.B 4.D 解析 第3题,狂风、巨浪发生在海面。第4题,古城得以保存,是因为侵蚀作用小;温度变化平缓意味着物体热胀冷缩微弱、水流缓慢意味着流水作用微弱,这些均可使古城得以保存。‎ 人类从海洋中寻找生存空间的活动自古就有,目前也是人类利用海洋空间的主要方式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下面四幅图所示的景观属于围海造陆的是(  )‎ ‎6.海上工厂与陆地工厂相比,所不具备的优点是(  )‎ A.不占陆地面积 B.工厂主体小 C.离加工原料地近 D.建造和管理费用低 答案 5.A 6.D 解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围、填海造陆的特点。第5题,图A为围海造陆后建成的住宅区;图B为人工岛;图C为海上城市;图D为海上钻井平台。第6题,海上工厂由于面对的是复杂的海洋环境,其修建和管理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较大的资金投入作为支撑。‎ ‎7.有关围海造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围海造陆是缓解人多地少矛盾的最好途径 B.围海造陆是人类利用海洋空间古老而科学的方式 C.围海造陆不需要其他配套建设 D.100多年来,澳门人利用此办法使土地面积扩大了近1倍 答案 D 解析 围海造陆是缓解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途径,但它需要充分的科学论证;围海造陆需要搞好配套建设。‎ ‎8.有关人类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11‎ A.日本建设海上机场和人工岛是为了缓解日本人多地少的矛盾 B.荷兰很早就用风车排水的方法,人工围海造陆 C.英法海底隧道与日本濑户跨海大桥交通流量都受海洋气候影响 D.海底能够储藏大米主要是因为海底温度变化小且温度低 答案 C 解析 海底隧道的交通流量一般不受海洋气候影响。‎ ‎9.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航线A、B、C都是石油运输线,航线A从波斯湾开始,经过印度洋、非洲南端的____________角、____________洋,到达北美和西欧。‎ ‎(2)航线B从波斯湾出发,经过印度洋、__________海、____________运河、____________海、____________海峡、____________洋,到达北美和西欧。‎ ‎(3)航线C从波斯湾出发,经过印度洋、____________海峡、____________洋到达日本。‎ ‎(4)当从中美洲航行到中国时,大多数船只选择航线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好望 大西 ‎(2)红 苏伊士 地中 直布罗陀 大西 ‎(3)马六甲 太平 ‎(4)既可顺(东北信)风又可顺(北赤道暖)流,速度快 解析 本题着重考查海洋空间利用中的海洋交通,主要是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地理知识,掌握世界主要海运航线。‎ ‎[能力提升]‎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新建了一系列大桥,加快了各地人员、物资的交流。据此回答10~12题。‎ 11‎ ‎10.连接上海南汇和洋山深水港的东海大桥主要通行(  )‎ A.旅游大客车 B.公交大客车 C.集装箱卡车 D.水产冷藏车 答案 C 解析 由题目所给信息可知,东海大桥由上海南汇通往洋山深水港,而洋山深水港主要进行集装箱运输,因此东海大桥主要通行集装箱卡车。‎ ‎11.杭州湾跨海大桥采用S型设计,使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基本垂直。这一设计思路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海啸 B.赤潮 C.潮汐 D.寒潮 答案 C 解析 钱塘潮潮水汹涌,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基本垂直可以减少潮水对桥梁的作用,确保大桥的安全。‎ ‎12.苏通大桥是目前已建成的最接近入海口的长江大桥,它创造了“最深桥梁桩基础”、“最高索塔”、“最大跨径”和“最长斜拉索”四项世界纪录。这样设计有利于(  )‎ A.提高南北陆路运量 B.确保“黄金水道”的通航能力 C.稳定河口水文特征 D.抵御台风侵袭 答案 D 解析 从题目所给的苏通大桥创造的四项世界纪录可以看出,苏通大桥的设计主要考虑坚固性和安全性,由此可以判断选项D是正确的。‎ ‎13.下列各组港口中,都属于北大西洋沿岸大港的是(  )‎ ‎①波士顿、汉堡、安特卫普 ②鹿特丹、圣保罗、开普敦 ‎③伦敦、悉尼、圣弗朗西斯科 ④纽约、利物浦、蒙特利尔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 答案 C 解析 关键在于明确北大西洋沿岸的位置。巴西圣保罗、南非开普敦、澳大利亚悉尼都位于南半球,圣弗朗西斯科位于北太平洋沿岸。‎ ‎14.近年来,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将石油从波斯湾运至上海港,走最近的航线要依次经过(  )‎ A.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 B.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 C.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琼州海峡 D.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从波斯湾进口石油的运输路线和世界上主要的海运要道。结合我国能源消费的热点,海洋运输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从波斯湾出霍尔木兹海峡进入印度洋,经马六甲海峡到南海,再经台湾海峡到上海港,这是从波斯湾运往上海的最近航线。‎ ‎15.我国南方某滨海城市局部海岸的变迁,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图中海岸变迁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简述该区域合理利用海洋空间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海岸不断向海洋推进,推进速度变快,海岸线变平直。‎ 城市建设用地的需要(或填海造陆);港口工程建设;河流泥沙淤积。‎ ‎(2)困地制宜利用海洋空间;避免无序开发和过度利用;防止海洋环境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解析(1)本题较简单,读图即可获取信息,但学生可能会忽略海岸线弯曲程度变化及该地港口建设和数量对比。从图中可知陆地面积扩大,南方滨海城市,经济发达,城市化进程快,城市用地需求增加。(2)结合上题原因分析可以得出对应措施。‎ ‎[案例探究]‎ ‎16.左图为“东海海底地形剖面图”,右图为我国钓鱼岛照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 ‎(1)关于钓鱼岛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火山喷发而形成 B.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C.位于亚欧板块 ‎(2)东海海底大陆架的矿产资源除了滨海砂矿外,主要有________资源。‎ ‎(3)图中上海沿海主要的海岸类型是________,钓鱼岛的海岸类型是________。‎ ‎(4)请结合联合国海洋法中海域划分的知识,从地理学的角度,阐述我国对钓鱼岛拥有不可争辩的主权。‎ ‎(5)上海附近海域的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近海渔场,近年来面临无鱼可捕的现状,请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答案 (1)C ‎(2)油气 ‎ (3)淤泥质海岸 基岩海岸 ‎(4)海洋法规定大陆架包括沿海国领海以外依其领陆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沿海国对勘探本国大陆架和开发其自然资源行使主权。钓鱼岛位于我国大陆向海洋延伸的大陆架的边缘,处于冲绳海槽的西侧。因此我国对钓鱼岛享有主权。‎ ‎(5)原因:过度捕捞,海洋污染。对策:休渔;发展海水养殖、增殖和海洋牧场,减少捕捞;加强海洋环境管理;控制向海洋排放污染物。‎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岛屿的形成、海岸类型、海洋资源、海洋权益和海洋污染防治措施的相关知识。‎ 11‎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