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保护期末复习学案(湘教版选修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自然资源保护期末复习学案(湘教版选修6)》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自然资源保护 一、我国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是指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总量较多,人均拥有量较少;浪费严重;资源的开采利用引发环境污染和破坏;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加速了资源的耗竭,破坏了资源的再生功能,加大了资源的供需矛盾等。产生这些资源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快,总量多,人口素质不高,资源的利用不合理,开发方式落后,没有做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练习1 ‎2013年3月22日是第21届世界水日,世界许多国家却在“闹水荒”。据此回答(1)~(2)题。‎ ‎(1)全球水危机的表现包括(  )‎ ‎①少数热带国家缺水,其他地区不缺水 ②人口增长快、淡水资源有限的中东和非洲地区缺水问题最突出 ③人口增长的速度加快,而淡水的消耗量逐渐减少 ④人口的持续增加,使世界人均淡水消耗量高速增长,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不断下降 ⑤水资源危机是引发政治冲突的重要因素 ⑥水危机不仅包括淡水供应量的不足,还包括很多人不能拥有干净的饮用水,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⑦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危机 A.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④⑤⑦‎ C.②④⑤⑥⑦ D.②③④⑥⑦‎ ‎(2)近些年来,有些淡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也受到缺水的威胁,主要人为原因是(  )‎ ‎①人口膨胀,工农业发展需水量增加 ②气候趋于干旱,降水量减少 ③水资源受污染,破坏严重 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1)C (2)B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全球水危机”的理解。理解全球水危机,要从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人均占有量及人均消耗量、水量与水质、淡水冲突等多方面考虑。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已突破了70亿大关,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较快,需水量大大增加;环境污染严重,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工业的污水、废渣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中,水体被污染,水质变坏,使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断减少。因此,世界有些淡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也会受到缺水的威胁。‎ 14‎ 二、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练习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一五”规划中,仅有的两个量化指标是:“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材料二 材料三 中东地区的动荡局势和美国对中东石油的垄断,使得日本开始重视从其他地区进口石油,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性。‎ ‎(1)在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中,________(填能源名称)所占的比重最大,分析这种能源结构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在辽宁大连、山东黄岛、浙江岱山和镇海筹建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目的是什么?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需考虑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3)从地理的角度思考,我国可以从日本能源安全情况的变化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 (1)煤炭 多粉尘、煤烟、固体废弃物污染;大量的酸性气体易造成酸雨危害;大量燃烧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 ‎(2)目的:减少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的影响;调节石油生产与消费的矛盾。需考虑的区位因素:海运条件优越;接近消费市场。‎ ‎(3)积极开拓石油进口渠道,使石油来源多元化;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14‎ 解析 第(1)题,由于我国煤炭资源储量大、分布广,且煤炭开发利用的技术难度小,所以在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重最大,但煤炭作为能源在利用的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多(如酸性气体SO2、NOx等以及温室气体CO2等)、粉尘多、固体废弃物多,对环境的污染严重。第(2)题,当今世界石油形势日趋严重.为了减少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的影响,为了保障石油安全、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各国纷纷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主要考虑交通便利、靠近石油消费市场或石油产区的地方。第(3)题,从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利用率和石油来源等方面分析。‎ 三、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1)非可再生资源(指矿产资源)的形成受成矿规律的制约,它的分布具有地质的规律性。‎ ‎(2)可再生资源的形成受地表水热条件的影响,它的分布具有地带规律性。‎ ‎(3)自然资源的可再生和非可再生是相对的:多数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获得再生。当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成非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非绝对不可再生,只是因为再生的周期太长,相对于短暂的人类历史来说,可以认为是非可再生的。‎ 练习3 莫斯科时间‎2009年1月1日电:由于俄、乌两国石油天然气公司有关2009年天然气供应的谈判无果而终,俄方宣布于‎1月1日莫斯科时间10时起中断对乌克兰供气,此举也引发德国等国能源供应的短缺,在德国产生了强烈反响,许多德国人认为:德国以及欧洲其他一些国家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比例过高,对俄罗斯的依赖性太大,不利于能源安全,认为国家应加强对国内能源的开发,如煤和核能,还应该突出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能和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气从自然属性与自我再生性质看,分别属于哪种自然资源?俄罗斯的天然气多于西欧,这反映了自然资源的哪种属性?‎ ‎(2)德国储量较丰富的能源资源是什么?在该种能源资源丰富的情况下,德国为什么还要大量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 ‎(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西欧在天然气进口方面有什么特点?试分析西欧各国应采取哪些措施保障本国能源安全。‎ 答案 (1)从自然属性看,天然气属于矿产资源;从自我再生性质看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地域性。‎ ‎(2)煤炭 天然气比煤炭的发热量大,燃烧效率高,价格低,对环境的污染少,使用更方便。‎ 14‎ ‎(3)对俄罗斯的依赖性较强。 开发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能源进口多元化;加强能源战略储备;科技创新,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等。‎ 解析 (1)该题可根据自然资源的属性与分类方法来判断。(2)德国煤炭资源丰富但仍要从俄罗斯大量进口天然气的原因,可从天然气的优点方面来分析。(3)根据材料可知西欧在天然气进口方面对俄罗斯有很强的依赖性;相关措施可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来分析。‎ 四、能源资源及其分类 可以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动力的自然资源称为能源资源。能源资源的种类很多,对能源进行分类的方法也很多,同一种能源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属于不同的类型。‎ 分类标准 分类 举例 按形成来源分类 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 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能、太阳能、风能、水能 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 地热、核能、潮汐能 按使用状况分类 常规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质能 新能源 太阳能、风能、地热、核能、海洋能、沼气 按性质 分类 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海洋能、生物能 非可再生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按转换分类 一次能源 以上所列能源,除沼气外均为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 电能、焦炭、煤气、蒸汽、汽油、沼气、木炭……‎ 练习4 积极开发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读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东海大桥风电场位于东海大桥以东,将由34台巨大的白色大风车组成,形成一片14平方公里的海上风电示范区,装机容量达100兆瓦,通过海底电缆传回电力,可为10万户家庭提供全部用电,年减排二氧化碳效应相当于5万辆汽车停驶。‎ 14‎ ‎(1)按照可再生能源分类,太阳能、风能、水能属于________能源,其中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从协调人地关系角度看,人类积极开发新能源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2)读图回答拉萨和重庆哪个地区更适宜发展太阳能,并结合两地自然条件分别说明理由。‎ ‎(3)分析上海建设东海大桥风电场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至少答出两点)‎ 有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可再生 太阳能与风能 新能源多属可再生能源,减少人类对矿物能源的依赖,缓解能源危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2)拉萨位于我国光照资源丰富带,更适宜发展太阳能。‎ 拉萨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度大;重庆位于我国光照资源贫乏带,因为这里阴雨天多,多雾,日照时数少。‎ ‎(3)地处沿海地带,受冬夏季风影响;经济基础好,科技研发力量强;可以利用海洋空间,节省土地资源 风向与风力的不稳定;受海洋灾害影响;季风风向不稳定;开发利用难度大。‎ 14‎ 解析 能源问题,是该命题的考查着眼点;通过材料呈现、图表给定,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能源的划分中,根据能源的总量、更新速度、利用开发速度可分为可再生、非可再生;根据开发利用现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可分为:常规、新能源;新能源的开发,有利于解决能源短缺问题、能源结构调整问题、能源安全问题、能源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等。(2)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中低纬度、大陆性气候、阴雨天气较少、地形开阔、空气流通性好、地势较高的地方往往是太阳能比较丰富的地区。(3)对上海地区建设的东海大桥风力发电厂的不利因素的分析命题,要注意开放性思维,多方位分析这一问题,如:风力强弱与稳定性、海洋灾害的影响、季风风向带来的技术投入上的问题的解决和克服等。‎ 五、几种能源资源优缺点的比较 优点 缺点 利用形式 太阳能 能量巨大、无污染、可再生 较分散,受天气、季节影响大 光热转换、光电转换 风能 风力发电成本较低,无污染 风速稳定的地方少,风力又有季节性和短期变化,而且风力充沛的地区不一定是人口密集或经济发达地区,往往存在存储和输送的问题 风力发电 水能 发电成本较低,无大气污染 可能对库区及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水力发电 潮汐能 干净、无污染 能源密度小,修大坝会阻碍船只和鱼类进出 潮汐发电 生物能 可再生 直接燃烧会导致环境污染,也造成资源浪费 比较理想的利用方式是沼气 地热能 成本低廉 可供开发的地点不多,更新速度较慢,地热蒸汽中常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 发电、取暖、建地热温室 练习5 图1是“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成本变化图”,图2是“某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 14‎ ‎(1)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结合图1说明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变化特点,并从矿物能源供需状况、技术和环境因素分析其主要原因。‎ ‎(2)从自然和市场条件分析甲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不利因素。‎ ‎(3)分析乙地风能资源贫乏的原因。该地正在开发的可再生常规能源是什么?‎ 答案 (1)变化特点:快速增大。主要原因:①矿物能源逐渐枯竭,能源需求增长,供需矛盾加剧;②技术进步使发电成本下降;③开发风能资源,减轻环境污染和破坏。‎ ‎(2)自然原因:①夏季风力相对较小;②易受冰冻、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影响。市场条件:远离消费市场,输电距离远。‎ ‎(3)原因:①离冬季风源地远;②受盆地周围山地及高原影响,风力减弱。正在开发的可再生常规能源:水能。‎ 解析 本题以电能开发和风能资源分布为背景,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审题能力。第(1)题,把题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分析。第(2)题,甲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以西北风为主,夏季风力小,气象灾害频发且人口少,经济较落后,距发达地区远,远离消费市场。第(3)题,乙为四川盆地,从地形、气候等方面分析风能资源贫乏。‎ 六、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1)石油运输过程中,油船外排的洗舱水会污染海洋,油船原油外泄会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 ‎(2)石油在加工过程中,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 ‎(3)石油在燃烧时向环境中排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导致酸雨的形成。热电站排放的废热水进入水域时,会使整个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和破坏。‎ ‎(4)石油管道的铺设也会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 14‎ 练习6 读图,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属于________防护林的一部分,它建设的目的是防治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中的________。‎ ‎(2)塔里木油田建设中,做了以下工作:①把环保纳入油田总体开发部署之中 ②利用封闭设备使废油不落地 ③有毒泥浆循环使用 ④控制废水量,使每口井的用水不到一般钻井用水的20% ⑤环保条款列入招标合同之中。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将上述序号选择填入下列横线上。‎ a.清洁生产________;b.节约资源________;c.环保与开发同步规划________。‎ ‎(3)上述做法,很好地解决了开发过程中油田污染的三个问题,防止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污染。‎ 答案 (1)“三北” 沙漠化 ‎(2)②③④ ④ ①⑤‎ ‎(3)废油 废水 有毒泥浆 解析 “三北”防护林主要的作用是防治沙漠化。清洁生产包括四层含义:①目标是节省能源、降低原材料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②基本手段是改进工艺技术、强化企业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和改变产品体系,更新设计观念,争取废物最少排放及将环境因素纳入服务中去;③方法是排污审计,即通过审计发现排污部位、原因,并筛选出消除或减少污染物的措施,并对产品生命周期进行分析;④终极目标是保护人类与环境,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 七、保护性犁地 14‎ 保护性犁地又叫“免耕法”,它与全面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法不同,将收获后的秸秆及地表残茬进行粉碎后覆盖地表,使用特殊的免耕播种机将种子播在有秸秆覆盖的地表上,减少耕作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作为一种农业技术,免耕法从20世纪中期以来先后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推广。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的研究,采用拖拉机和犁耕地的传统耕作方式是造成许多发展中国家土壤严重流失的主要原因。与大多数农民多耕耘、多收获的看法恰恰相反,耕耘越多,土壤侵蚀和退化就越严重。免耕法保持了一个持久的或半持久的有机土壤覆盖层(生长的作物或残体覆盖物),使土壤免受太阳暴晒、雨水和风的侵蚀,土壤中的微生物或动物承担起“耕作”任务,保持土壤营养平衡,使农民获得稳产、高产。“免耕法”由于有利于保水保土,这项技术在减少农田扬沙和水土流失等方面有明显效果,同样,造林种草一样是治理沙尘暴的良方。山西省农机发展中心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免耕法可以减少地表径流量50%~60%,减少土壤流失80%左右,可以增加土壤蓄水量16%~19%,提高水分利用率12%~16%,增加土壤有机质0.03%~0.06%,提高粮食产量13%~16%,降低作业成本20%左右,减少大风刮起的沙尘暴60%左右。‎ 练习7 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近年来,“保护性耕作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该耕作法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且在粮食收割后,不焚烧作物秸秆,而是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根茬留在田地过冬。‎ 材料二 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图中M地是我国最早进行“保护性耕作法”实验的地区。在总结M地实验经验的基础上,图中N地也开始推广这种耕作方法。‎ 材料三 下表为实施“保护性耕作法”前后,N地冬春季节的有关资料。‎ 土壤水分 土壤空气 土壤有机质 大气悬浮质 大气水分 实验前 ‎6.3%‎ ‎25.5%‎ ‎0.7%‎ ‎14.6%‎ ‎18.6%‎ 实验后 ‎23.5%‎ ‎16.7%‎ ‎3.2%‎ ‎3.4%‎ ‎34.5%‎ ‎(1)实施“保护性耕作法”的主要优点有哪些?‎ ‎(2)N地推广“保护性耕作法”以后,对缓解当地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积极作用?‎ ‎(3)就保护M地和N地的农业生态环境,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 答案 (1)保持(或增加)土壤水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侵蚀,减轻荒漠化危害;增加大气湿度;减少大气污染等。‎ 14‎ ‎(2)减少耕地的灌溉用水量,减轻土壤的盐碱化程度;增加土壤的湿润程度,增强土壤的抗风蚀能力;保护耕地资源.减轻荒漠化的危害等。‎ ‎(3)合理灌溉,提倡喷灌和滴灌;禁止乱砍滥伐,盲目开垦土地资源;植树种草,防风固沙;严禁在荒地搂发菜,挖甘草等。‎ 解析 本题考查了“保护性耕作法”的优点、作用及防治荒漠化的措施。(1)从保持土壤质量、减少环境污染的角度说明实施“保护性耕作法”的主要优点。(2)N地为宁夏平原,要结合当地土地利用实际说明实施“保护性耕作法”的积极作用。(3)宁夏平原与河套平原都处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为保护当地农业生态环境必须实行合理的灌溉方式,保护植被,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八、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措施 ‎(1)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加快构筑北方防沙治沙和沿海防风消浪两大绿色生态屏障,推进主要江河流域生态保护网络建设。加强重点区域生态修复,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矿区植被恢复。‎ ‎(2)全面推进森林经营,着力提升森林质量和效益。‎ ‎(3)立足国内增强木材供给能力,维护国家木材安全。科学制定林业发展规划,优化发展布局,强化森林资源培育,有效提高木材供给能力。‎ ‎(4)实行严格的林地保护制度,保障林业发展空间。坚持把林地放在与耕地同等重要的位置严加保护,建立基本林地保护制度。‎ ‎(5)大力增加森林固碳总量,提高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大力培育碳汇林和生物质能源林,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固碳能力。抓好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预防和减少各类灾害造成森林资源的损失。‎ ‎(6)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基础建设,提升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水平。建立国家森林资源监测的专门机构,增强综合监测与评价能力。‎ 练习8 为迎接“低碳经济”时代来临,中国在联合国举行的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四点主张和四项措施,并承诺到2020年,与2005年相比中国要增加森林面积4 000万公顷,增加森林蓄积量13亿立方米,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赏,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风范。结合下面两幅漫画,完成下列问题。‎ 14‎ ‎(1)这两幅漫画反映了哪些问题?‎ ‎(2)在热带雨林地区,一旦森林被砍伐,________就不可避免地发生,这说明热带雨林地区受__________(外力作用)非常严重。‎ ‎(3)请你为森林保护献计献策。‎ 答案 (1)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将失去生存环境,导致生态失衡,甚至物种灭绝;滥伐森林,破坏生态环境,必将遭到自然界的惩罚,人们将自食恶果。‎ ‎(2)水土流失 流水侵蚀 ‎(3)①健全森林保护的法律法规;②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保护意识;③加强森林的管理和保护,使之免受病虫害的侵袭;④结合森林破坏的具体原因,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解析 第(1)题,由两幅漫画可以看出由于滥伐森林导致鸟类无处安家,破坏了生态平衡,甚至造成物种灭绝;人们砍伐森林,破坏了生态环境,必将带来严重的后果,威胁到人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第(2)题,热带雨林地区降雨量大,森林被破坏就会产生严重的流水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第(3)题,森林的保护不仅要加强教育,健全法律法规,还要结合实际,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下图是“2004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读图完成1~2题。‎ ‎1.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2.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 A.水能资源蕴藏量小 B.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14‎ C.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 D.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四省能源生产结构以原煤、原油为主,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比重小,故A、B错误。以原煤和原油为主的能源生产结构会排放大量的CO2和SO2等气体,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会加重酸雨危害,故C正确。第2题,读图分析可知①为四川省,②为黑龙江省,③为甘肃省,④为河北省,四川省因处于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但同时由于当地地质条件复杂,水能开发利用受到限制,故选D。‎ 读下图,完成3~4题。‎ ‎3.关于我国耕地结构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农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越来越多 B.生态退耕对耕地变化影响最大 C.灾毁耕地面积总体趋势是增多 D.建设用地面积总体趋势是减少 ‎4.生态退耕试点地区针对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①酸雨 ②水土流失 ③土地荒漠化 ④臭氧层破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农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减少的状况有随时间推移越来越少的趋势,生态退耕对耕地减少影响最大,灾毁耕地总体呈现越来越少的趋势,建设用地总体变化不大。答案应选B。第(2)题,土地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有防治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酸雨、臭氧层破坏都是大气污染,与生态退耕的联系较小。答案应选C。‎ 14‎ 下图是“某城市采暖期耗煤量曲线图”,室内温度保持‎16℃‎。读图完成5~6题。‎ ‎5.若在采暖时期适当增加室内温度,则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 A.采暖耗煤量增大 B.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碳减少 C.大气环境会更加恶化 D.室内外温差会变大 答案 B 解析 在采暖时增加室内温度,就必须增加锅炉内水的温度,势必造成耗煤量增大,排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同时大气环境会更恶化,室内外温差会变大。‎ ‎6.为解决采暖期因耗煤带来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因地制宜利用地热等清洁能源,使空气洁净 B.大量使用家庭空调制暖,使用方便 C.在煤炭资源丰富地区集中供热,再输送到采暖城市 D.减少煤炭使用量,增加石油消费比重 答案 A 解析 使用清洁能源对空气的污染会减少,B、C、D三项都不可行。‎ ‎7.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图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是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 ‎(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环境问题。‎ 答案 (1)总悬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CO2增加,加剧温室效应;SO2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蔓延。‎ 14‎ ‎(2)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化(水污染);对地质环境的不良影响(泥沙淤积、地震、滑坡等)。‎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燃烧时,排放大量的废渣、烟尘和有害气体,例如:CO2加剧温室效应,SO2能形成酸雨。第(2)题,水能的开发离不开水库大坝的修建,而水库的修建能破坏库区的生态平衡,造成库尾区的泥沙淤积,诱发滑坡、泥石流、地震;水库形成静水区,容易造成水污染。‎ 14‎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