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1(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1(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战国策》。‎ ‎2、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现象。‎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1、疏通课文,提高学生文言阅读的素养。‎ ‎2、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三、教学方法:‎ ‎1、导读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在充分利用注释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词句,掌握课文内容。‎ ‎2、讨论法 在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地展开讨论,集思广益,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3、练习法 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检测题和作业题,让学生在做练习题的过程中掌握并积累有关词句知识。‎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数:两课时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8‎ ‎1、了解《战国策》。 ‎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3、译读课文,疏通课文。‎ ‎(一)导语:‎ ‎  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那么人们也常常思考,“忠言”为什么一定要逆耳呢?顺耳不是更有利于被接受被采纳吗?由上面的问题可以知道,古人向君王进谏时,委婉规劝往往比直言规劝的效果好些。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选自于《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讲的就是邹忌讽喻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蔽,结果使齐国修明政治,国势强盛的故事。(板书课题) ‎ ‎(二)解题:‎ ‎1、《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 ‎2、邹忌,战国时齐国人,善鼓琴,曾借弹琴之道言治国之道,深得威王赞赏,封为相,后封成侯。‎ ‎  齐威王,田氏,名因齐,一作婴齐。曾任用邹忌为相,田忌、孙膑为将和军师,改革政治,国力渐强。‎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两个动词,不属于同一个主语,是一个兼语句。此课题揭示了课文的内容,即邹忌用委婉含蓄的方式劝告齐威王接受意见、采纳建议。齐威王也接受了。‎ 8‎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译课文。‎ ‎1、初读课文,扫清生字词的读音。(课件)‎ ‎2、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借助注释、工具书,通译课文(注意课件中的重点实词),请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句,师生共同解答。‎ ‎4、全班再次朗读课文。 ‎ ‎ (四)布置作业:积累本课中的重点实词及重点句。‎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赏读课文,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2、分析人物形象。‎ ‎3、联系实际,领悟道理。‎ ‎(一)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求:① 学生毛遂自荐扮演角色。‎ ‎ ②读出人物身份和心理。(提醒:如妻溢于言表的爱恋之情,妾拘谨勉强的回答,客奉承讨好的意味,邹忌勤于王事、委婉讽谏的表现,齐威王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气魄。)‎ ‎(二)研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1、思考: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原因是什么呢?他是根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8‎ 明确:“王之蔽甚矣!”根据自己受到的蒙蔽。‎ ‎2、请你概括邹忌自己受到了怎样的蒙蔽?邹忌又是怎样总结原因的?(课件)‎ ‎ 明确:他的妻子、妾、客人都说他比徐公美,而据他自己观察,他并没有徐公美,所以总结出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他“孰视之”“窥镜而自视”“暮寝而思之”,由此想到,我乃一介臣子,尚且有如此之“蔽”,更何况作为高高在上,俯视一切,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的齐威王呢?所以结论就是:“王之蔽其矣”。‎ ‎3、邹忌总结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课件)‎ 明确:“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4、思考: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讽谏,他采取了哪些除蔽的方式?除蔽的结果是什么?(课件)‎ 明确:第三段中三令,三变。结果是“战胜于朝廷”。‎ ‎(三)赏读课文,欣赏讽谏艺术。‎ ‎1、讨论:邹忌讽谏齐王的方式是什么?这样有着怎样的效果,你能说说看吗?‎ ‎ 明确:邹忌“讽”,表现在以自已切身感受来设喻,巧妙地讽喻齐王。国君能不能广开言路,纳谏除蔽,修明政治,是一件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但一开口就批“龙鳞”,逆“圣听”,往往会使他抵触,不易接受。因此邹忌就从自已个人的生活小事入手,把自已在美不美这个问题上受到妻妾和客人的蒙蔽这件事讲给齐王听,先引起齐王的兴趣。然后抓住这一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的相似点——受蔽,把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进而指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一严峻事实,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形象而委婉地说服了齐王。‎ ‎2、邹忌讽齐王的效果怎样?‎ ‎ 明确:邹忌“讽”齐王的目的是希望齐王纳谏,因此,齐王回答“善”,这一字力有千钧,鲜明地表明了齐威王的态度,集中地表达了“讽”‎ 8‎ 的直接效果。文章具体地叙述了齐王纳谏悬赏的方式,叙述了纳谏的过程,还交代了齐王纳谏的结果。其实,这些也正是邹忌“讽”的间接效果。‎ ‎3、讨论:如果邹忌没有用“讽”这样的劝谏方式,你觉得能有这样好的效果吗?请你说说看。(提示:分别思考同类词“讥”、“ 诽”、“谤”、“刺”、“谏”、“说”的含义) ‎ ‎ 明确:讽者,微刺也。托言感人曰“讽”,即婉言规劝之意。谏者,以直言正人之非也,也就是直言规劝之意。刺,意思是当面指责;谤,一般指公开指责人的过失;讥,是微言讽刺;诽,是背里议论;说,是用一般的话劝说别人,使人听从自已的意见。如果不用“讽”的劝谏方式,那么可能要不效果没达到,要不就招来杀身之祸。其实,“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 ‎(四)分析人物形象 这篇课文有两个主要人物,即邹忌和齐威王。这两个人物的举动不仅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更能体现课文所包含的思想意义,有针对性地设计具体有趣的问题。‎ ‎1、邹忌的两次“窥镜”,反映了他当时什么样的心态?‎ ‎2、邹忌不厌其烦地询问妻、妾、客,是不是很无聊?为什么?‎ ‎3、邹忌的“三思”使他从迷惑中对自己有了请醒的认识,反映了邹忌有什么样的品质?‎ ‎4、邹忌向齐王进谏时,为什么先要从自己的生活小事说起?体现出邹忌的什么本领?‎ ‎5、邹忌进谏后,写齐王的反应只有王曰:“善”,乃下令“……”两个举动,反映了齐王的什么精神?‎ ‎6、“君臣进谏,门庭若市”、“时时而进谏”、“虽欲言,无可进者”与齐王有什么关系?反映了齐王的什么精神? ‎ 通过学生的回答及争议,在教师的指导下概括邹忌、齐王的人物形象。‎ 邹忌:是一位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 8‎ 齐威王:是一位从谏如流的有魄力的开明君主。‎ ‎(五)揭示课文的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 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课堂分小组讨论。 1、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此题容易,学生不难回答。课文通过邹忌借用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蔽,才可以兴国的道理。学生只要答对基本意思即可,不要在文句上过严要求。‎ ‎2、学了此文后,从不同角度出发,我们有哪些体会?‎ ‎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可引导总结出如下几点:‎ ‎①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②作为领导,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③作为领导,要有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胸襟和气度。 ‎ ‎④一个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当向有关部门或上级领导积极地提出意见及合理化建议,因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⑤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语言、语气,抓住恰当的时机,便于别人接受采纳。 ‎ 两活动任选一种:‎ 甲:设计话题并让学生即兴表演 话题设计:‎ 8‎ ‎1、讽谏同学不要迷恋网吧。‎ ‎2、讽谏长辈不要吸烟、酗酒。‎ ‎3、讽谏上级领导注意环保。‎ ‎(话题可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设计,也可以让同学们自行设计。)‎ 乙:补全下列名句:‎ ‎①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②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③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④ 闻过即改,从谏如流(《贞观政要》)‎ ‎⑤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⑥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上本》)‎ ‎⑦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 ‎⑧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 魏征)‎ ‎(六)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① 让学生把握文章结构层次的特点,即从头至尾一直用三层排比的手法来写,就容易背诵。 ‎ 妻、妾、客是三层;“私我”“畏我”“有求于我”是三层;“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百姓,又是三层。上、中、下赏,是三层;“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又是三层。再看,邹忌自以为美于徐公这事件的发展在时间上是三层:“朝”“旦日”“明日”是也。邹忌的思想转变过程也是三层:“熟视之,自以为不如”是第一层,“‎ 8‎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是第二层,然后到“暮寝而思之”是第三层,找出矛盾的焦点。全部事态发展也是三层:邹忌现身说法讽谏是第一层,齐王“下令”广泛征求意见是第二层,最后邻近的诸侯国前来朝拜,“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是第三层。‎ ‎② 可以通过个别背和大家尝试齐背的方式背诵全文。‎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要求准确、精熟。‎ ‎2、练习册上相关作业。‎ ‎ ‎ 七、附板书设计:‎ ‎ 邹忌                          齐威王 头脑冷静、善于思考                 闻过则喜、虚心纳谏 忠于职守、足智多谋                 明智果断、大胆改革 善于辞令、勇于进谏                 修明政治、威望日隆 8‎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