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三 年级 语文 学科 2 月 22日备, 2月 25日用。
课 题
第一单元1
长城和运河
主备人
教学课时
本(课)单元第2 课时,总第 4 课时。
授课人
教学内容
长城和运河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复案修改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 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5 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6 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7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8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9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10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
11 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教学后记
科目: 三 年级 语文 学科 2 月 22日备, 2月 26日用。
课 题
第一单元2
美丽的南沙群岛
主备人
教学课时
本(课)单元第 1 课时,总第 5 课时。
授课人
教学内容
美丽的南沙群岛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顺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感受南沙群岛迷人的景色和丰富的特产.
教学重点
能正确顺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感受南沙群岛迷人的景色和丰富的特产.
教具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复案修改
一.激情导入
1.欣赏课件画面.
2.解说: 宽广无限的大海真美啊,浪花飞溅,蔚为壮观.一派"烟波荡荡接天河,巨浪悠悠通地脉"的迷人景象.这就是祖国的南大门,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
3.指导读题: 美丽的/南沙群岛.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结合学生朗读纠正字音.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引导学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2.在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齐读这三个句子.
3 教师小结: 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不仅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而且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生字
1.巩固生字.
(1) 认读生字新词及其所在的主要句子.
浩瀚 海域 岛屿 辽阔
繁衍 心旷神怡 星罗棋布 海龟
(2) 查字典,说说带点字词的意思.
星罗棋布 心旷神怡 繁衍 碧波 浩淼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礁"和"域"两个左右结构的字.
板书设计
美丽的南沙群岛
星罗棋布 心旷神怡 繁衍 碧波 浩淼
教学后记
科目: 三 年级 语文 学科 2 月 26日备, 2月 29日用。
课 题
第一单元2
美丽的南沙群岛
主备人
教学课时
本(课)单元第 2 课时,总第 6 课时。
授课人
教学内容
美丽的南沙群岛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边默读边思考,初步理解一个自然段中的几层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南沙、热爱祖国辽阔海疆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南沙、热爱祖国辽阔海疆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复案修改
一、检查复习
1、上节课我们读了《美丽的南沙群岛》这篇课文,你们知道了些什么?
仔细读课文,出示:
a、南沙群岛位于。
b、南沙群岛是祖国的,也是。
(“巨大蓝色宝库”“迷人的世界”)
2、这节课请同学们放慢脚步,边读边想象,细细欣赏那蓝色宝库般迷人的海岛。
二、精读感悟。
1、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指名读第1自然段。
⑴“晶莹的珍珠”指什么?读了第一句,你觉得南沙群岛有多少岛屿,用自己的话说说。
⑵那南沙群岛到底有多少呢,星罗棋布什么意思,齐读第二句,边读边想象。
⑶指导朗读第一、二句。
师小结:南沙群岛的岛屿不仅星罗棋布,而且美如珍珠,你们读得真不错。
⑷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就生活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同学们你们猜猜他们会怎样生活,再细细读读。
指名读第三句,其他同学注意听。
评议朗读,结合朗读理解“浩瀚”“生息繁衍”等词语的意思。
3、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后第5题。
师总结: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南沙群岛上,说明自古以来美丽的南沙群岛就是我国的领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为之骄傲,同学们带着这种情感试着背背第1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数数有几句,你喜欢哪一句?
出示: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
a、轻声朗读。
b、如果老师把它改成这样,你觉得怎样?
她有很多很多的海洋生物,有很多很多的矿产资源,有很多很多的海洋动力。
c、比较朗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体会感情的不同。
d、有感情朗读,背诵。
过渡:为了进一步说明南沙群岛的物产丰富,作者还举了一个例子具体说明。
a、指名读第二句。
b、师介绍“波斯湾”的情况。
c、“仅”换一个词怎么说?去掉“仅”意思有什么不同?
d、练习说话。
3、总结:南沙群岛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水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真不愧是一座巨大的蓝色宝库。
板书设计
美丽的南沙群岛
巨大蓝色宝库
迷人的世界
教学后记
科目: 三 年级 语文 学科 2 月 29 日备, 3月 1日用。
课 题
第一单元3
庐山的云雾
主备人
教学课时
本(课)单元第 1 课时,总第 7课时。
授课人
教学内容
庐山的云雾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后的12个生字及8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部分词语,学习“秀”,“幻”“增”,“添”这四个生字。
2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部分词语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复案修改
一、揭题
你们听说过庐山吗?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地处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庄之美称,说起庐山,不由得使我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望庐山瀑布》(师背)知道它赞美什么?其实,庐山最有特色的是它的云雾,庐山的去雾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3课,板书:庐山的去雾(读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风景、激情
放课文录音 学生边看过听。
结束提问: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三、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课文后生字字音以及由生了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四、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情况
A、通过预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字词?(生答师出示)
B、你利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
(2)检查朗读情况
四小节由四个同学朗读。要求:其余同学认真听,注意有没有添字、漏字、读破句,并作记号。
(3)学生齐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读后提问,并相应板书:景色秀丽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过渡语:庐山的景色是这样的美丽,我们如何把看到的描写出来呢?我们试说第一处风景。
出示风景一(1)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师简单的描述一下,提问:如果不看图只听老师的描述,你觉得庐山的风景美吗?
(3)默读课文第一小节,学习课文是如何描述的
要求:划出文章的中心句,想想第一句与后几句是什么关系?
检查默读情况:
A、这一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是什么关系?
B、课文中哪些词儿你不理解?(生提出问题,集体解答)
C、图文对照,哪几句话描写了图上的景物,找出来,读读,你们喜欢这风景吗?请一同学试读出喜欢的语气。
D、指导朗读。(方法:生读,生评,不当处师范读,听录音读。培养语感)
庐山内“山谷、高峰、瀑布、溪流、云雾”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师范读,让生感受语气的变化)
E、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那么多的雾,我们在山上漫步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找出描写自己游玩时感觉的句子读读。
师引读,庐山的云雾那么多,在山上游……
提问:你真的能摸到云雾吗?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
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雾多?
师引背:漫步山道……
D、句式比较:漫步山道,感觉真是舒服极了。
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提问:哪句句式好?为什么?
描写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E、播放腾云驾雾片断。体会飘飘欲仙的感觉。
F、实时指导朗读,读出飘飘欲仙之感。方法:看录相、听录音、找感觉,学一学。
五、复习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3课庐山的云雾,了解到庐山景色秀丽、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板书设计
庐山的云雾
山谷、高峰、瀑布、溪流、云雾
教学后记
科目: 三 年级 语文 学科 2 月 29 日备, 3月 2日用。
课 题
第一单元3
庐山的云雾
主备人
教学课时
本(课)单元第 2 课时,总第 8课时。
授课人
教学内容
庐山的云雾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复案修改
一、检查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丽”说一句话。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
第二句:“尤其”是什么意思?(“特别”。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引导读书,找出“变幻无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词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启发想象: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境。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
3.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读书回答)
4.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打比方)
5.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感悟总述和分述的关系,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千姿百态”的)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8.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9.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读、议、背。重点是通过读议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云雾的特点写具体的)
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总结全文
1.配乐朗读全文。
2.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目: 三 年级 语文 学科 2 月 29 日备, 3月 3日用。
课 题
第一单元
练习一
主备人
教学课时
本(课)单元第 1 课时,总第 9 课时。
授课人
教学内容
练习一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教学重点
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并理解。
教学难点
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并理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复案修改
一、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1、出示中国地图。帮助学生对中国地图有一个整体认识,即中国地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
2、接着,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3、了解有关内容
4、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简称。
5、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6、找朋友游戏。
巩固对简称与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对应关系的了解。
二、理解有关各省、市、自治区的句子。
1、出示句子。
2、交流。
3、巩固对简称所代表的含义的认识,初步知晓我国几大地方戏的名称。
4、运用简称的词句。(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板书设计
练习1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教学后记
科目: 三 年级 语文 学科 2 月 29 日备, 3月 4日用。
课 题
第一单元
练习一
主备人
教学课时
本(课)单元第 2 课时,总第 10 课时。
授课人
教学内容
练习一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书写时注意写好捺画,并巩固笔顺规则。
2、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3、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个笔画(横撇、撇点)的字。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大致体会成语。
教学难点
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教具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复案修改
一、写好钢笔字
1.看看写的字。(“遮、越、处”三个字)要注意什么?
2.讨论要注意的地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字的捺画的不同走势。
4.知道学生认真、仔细、规范地描红、仿写。
5.注意写字姿势。
二、读读背背。
1.熟记8个成语。
(1)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加以理解。
(2)指导记忆。
2.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介绍:范成大写了一组《夏日田园杂兴》,今天学习《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2)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古诗。
(3)小结。
(4)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板书设计
练习1
遮、越、处
教学后记
科目: 三 年级 语文 学科 3月 4 日备,3月7日用。
课 题
第一单元
练习一
主备人
教学课时
本(课)单元第3 课时,总第 11 课时。
授课人
教学内容
练习一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听话和说话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听话和说话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复案修改
一、口语交际
聊聊春节
1.设问导入:今年的春节,你是怎么过的?你知道过春节时,咱们这儿有什么习俗吗?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春节。
2.出示题目:聊聊春节
3.借助插图勾起回忆。
4.交流本地春节的习俗,也可交流其他地方过春节的习俗。
5.自由练说、同桌练说、全班交流。
6.指名说。
板书设计
练习1
说春节:怎么过 习俗
教学后记